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中国城市建设史城市特点总结
中国城市建设史城市特点总结一、秦咸阳1.规划思想和城市布局:与周礼无关,打破了传统的集中封闭形制的约束,扬弃了旧有的城廓配置观念,秦咸阳并非一个城池,而是一个城市综合区。外围规划建设体现了“象天法地”的规划思想,气势宏大。2.宫城:在咸阳渭水北岸、南岸,直至终南山麓,东至骊山,大约有200处离宫别馆3.城市轴线:将咸阳城的南北中轴线跨渭水、连接信宫、阿房宫直抵南山山麓的天然门阙。东拓展轴线到骊山山麓的温泉宫、始皇陵。两条轴线交于信宫。4.居住:居民居住形式按照闾里布置,整齐划一,设里监门,对闾里进行严格管理。5.其他:发展郊县的办法取代传统的外廓功能。秦咸阳的各宫各自为城,而城市总体不再另建设廓。开创了封建社会京城京畿有机结合的规划体制,或者说是京城的区域规划体制。二、西汉长安西汉长安城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历经二十年逐步兴建完成。1.规划思想和城市布局:平面配合地形呈不规则矩形,按《周礼考工记》建制,主要宫殿在南,东西市在北;与战国时期不同,将官署、市场、居民区布置在城内2.宫城:宫殿占地面积大,二分之一以上3.道路系统:通城门大道由三条并列道路组成,与门宽度大致相同,之间为驰道4.居住:实行闾里制,闾里与宫城相参5.市肆:汉长安有九市,分布在南北主要道路的东西两侧6.其他:为加强中央集权,管理各地贵族富豪,在汉长安周围皇帝陵墓处设陵城三、曹魏邺城曹魏邺城的规划布局在古代城市规划中有重要影响,原因有二:一、有明确的分区二、把中轴对称布局手法从一般的建筑群扩大应用与整个城市1.规划思想和城市布局:从当时的实际出发,大胆继承并改革了营国制度,从而成为中期封建社会城市建设的一个样板。总体布局为城市中间有一条通向东西主要城门的干道将城市一分为二;北半部全为统治阶级专用地区,正中为宫城;东西轴线南半部为官衙和一般的居住区2.宫城:宫城为城市主体,宫城由多宫变为单一宫城3.城市轴线:首次将中轴线对称布局的方式由宫城建筑群扩展到整个城市4.道路系统:城市道路网络化,道路分级明确,主要道路了呈丁字交叉5.居住:居住坊里标准化,实行严格的分区,官民不相参6.市肆:有三个市7.水系绿化:园林与宫苑相结合,重视其防御职能四、隋唐长安隋唐长安城由宇文凯主持规划,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最为严整的城市。1.规划思想和城市布局:隋唐长安是继邺城之后第一个平地而起的城市,继承了古代优良传统,是按一定意图修建的古代城市规划工整的典范。体现了《周礼考工记》城市形制规划,平面方形,旁三门,左祖右社,但市场在宫南2.宫城:宫城在城市中部偏北,主要宫殿坐北朝南3.城市轴线:宫门前自北向南有全城中轴线4.道路系统:严整的方格路网,道路分三段:全市性南北东西道路,地区性道路,坊曲5.居住:全城有109坊,实行严格的坊里制6.市肆:城南设东西二市,对称布局,每个市各占两坊7.水系绿化:考虑了水系和绿化8.城市规模:坊里面积均大的惊人,超出需要五、隋唐东都洛阳1.规划思想和城市布局:严谨布局,都城与自然相结合的典范,对于地形的考虑较长安灵活,采取了非对称布局2.宫城:宫城位于西北高地,空间上起控制全城作用3.城市轴线:轴线偏西,且轴线以西房子很少,不设城墙,轴线北起茫山,南对龙门,以东为市场,以西为皇家苑囿,不对称但均衡4.道路系统:道路呈方格网系统,但不对称5.居住:坊里形式,坊有坊墙,坊内有较多服务性建筑6.市肆:共有三个集中的市,其他坊里也分布一些商业和服务业,城市内的大商市都与洛河有直接关系7.水系绿化:对水的利用较好,洛河穿过城市中心,水运发达六、北宋东京(开封)北宋东京(开封)是我国古代都城与隋唐长安城相对的另一种重要类型,里坊制解体及发达的商业街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抬头。1.规划思想和城市布局:继承前人形制的基础上,结合地形地貌,实际的商品经济发展状况,创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新形制,为后期的城市建设提供了依据。平面形状并不方正规则,三套方城,三套城墙,三套护城河,从内到外依次为大内,子城,罗城2.宫城:宫城居中3.道路系统:井字形方格网道路,道路划分有自倾性4.居住:破除坊里制,转向开放的街巷制,商住混杂5.市肆:市肆分布在全城,形成商业街,但也有集中的市,有晓市夜市,瓦子出现6.水系绿化:城内河道较多,四水贯都,水运系统完备;注重街道绿化,兴建园林,有完善的下水系统,消防系统7.防御:防御技术进步,建立消防瞭望亭七、宋平江府(苏州)平江府是宋代一般地区性的府城代表,至今保留的《平江图》是我国最早的城市地图,是研究宋代平江城市建设的可靠资料。1.规划思想和布局:几千年来格局基本未变,依赖于水系,是结合水系建设的典型。城市平面南北长,东西短,城墙略有屈曲,共有五个城门,城墙外有宽阔的护城河,城门旁都有水门2.行政中心:府台居中央偏南,不同于皇城宫城3.道路系统:河道与街道水陆双棋盘格局,城市道路成方格形,主要道路呈“井”字或“丁”字相交4.居住:城市分为许多坊,但不同于坊里制,仅是管理制度5.市肆:商业在城市一定地段设有市和行6.水系绿化:私家园林兴起,园林艺术已有相当的层次和规模。前街后河小桥流水人家极富情致的居住形式,成为江南水乡的特色风貌7.宗教建筑:宗教建筑与街道河道配合良好,形成优美的城市景观八、元大都元大都是自唐长安之后,平地而起的最大都城,它继承、总结和发展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优秀传统,至今存留下来。1.规划思想和城市布局:几乎完全体现了《周礼考工记》的营城制度,继承和发展了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优秀传统手法——三套方城、宫城居中,中轴对称。城方形,前朝后市,左祖右社。2.宫城:规则的宫城和不规则的苑囿有机结合,水的形态与三套方城结合3.道路系统:道路呈方格网布局,有完整的道路等级,干道正对城门,除北面,其余各面均有三个城门4.居住:将北京的气候特点和街巷划分紧密结合5.基础设施:具有完善的上下水道,并将地上建筑与地下建筑相结合6.影响:城市建设与规划有统一的领导,规划意图得以实现,元大都成为当时最宏伟的城市之一九、明清南京1.规划思想和城市布局:建康城地理环境复杂,又是几个朝代不断改建扩建,城市平面不规则状,而且规模很大,是我国不规则都城的典型代表。城市有三重城墙,分宫城皇城外城,讲究轴线关系,并与自然山体取得良好的对应关系。遵循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格局2.行政中心:宫城是城市的主体中轴对称,秩序井然3.道路系统:城内道路结合地形,而不是标准的网格系统4.居住:采取街巷制,以户籍管理居住地带,按职业划分居住地带。5.市肆:市肆区自南唐以来已形成,其南部连接秦淮河,秦淮河一带为繁荣的商业中心。6.水系绿化:寺庙多,大力兴建园林7.群体城市布局:建康城以宫城为主体,联石头城,东府城,西府城为一体,分工明确,主次分明,群体城市的布局思想有进一步发展十、明清北京(一)明北京的特点1.规划思想:明清北京城城市布局具有封建社会后期城市布局的典型两重性。一方面,作为都城,上层建筑部分按传统宗法礼制思想布置,继承发扬了历代都城规划的传统,另一方面,反映城市居民生活方面的建设布局却注重因地制宜,具有自发形成的特点,表现出较大的灵活性。2.总体布局:城市分京城、皇城、宫城三重,整个都城以皇城为中心,完全符合“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城制。3.布局艺术: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运用强调中轴线的手法,造成宏伟壮丽的景象。4.道路系统:沿用元大都的基础,干道规整,街区内部以胡同作为联系通道。宫城居中给城市交通带来一定的不便。5.商业布局:商肆分布与元大都不同,元大都商业中心偏北,,明北京由东城南扩建,在其中形成繁杂的商业区。6.居住布局:居住区在皇城四周,没有严格的里坊制,采用长条形胡同划分居住地段,全城呈现在一片绿荫中7.城市水系:城市水系基本沿袭元大都8.园林建设:较元代有较大的发展(二)清北京的特点清北京的城市范围,宫城,干道系统均未更动,唯居住地段有所改变;沿用明代基础,将内城居民迁至外城,内门驻守八旗兵设兵营;大量修建园林宫殿,三山五园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族群;商业进一步发展;信封喇嘛教,增加了不少喇嘛庙,如雍和宫
本文标题:中国城市建设史城市特点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398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