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长春城市商圈规划布局研究引言商圈,作为城市地域结构中组织商品流通的核心功能区,具有聚集人流、物流、车流的功能,是城市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经济发展。作为一种全球性的社会现象,城市商圈的建设和发展表征着这座城市社会经济繁荣的程度,它浓缩着历史文化,体现着地域特色,反映着城市风貌,是城市发展的精华所在。在许多国际性大都市中,都有着世界闻名的超级商圈,东京的新宿大街,法国香榭丽舍大街、北京的王府井大街等等,无不以其鲜明的特色,独特的经营模式,带动着整个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文化等诸多产业的发展。长春作为省会城市(二级城市),面对着旧城改造、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升级再造等诸多现实需求,城市商圈的发展,必将是带动整个城市长远发展的核心力量。摘要本文选题的目的在于通过对长春市城市商圈宏观格局和微观结构的探索和分析,对比国内外具有类似产业结构且比较发达的中心城市,整理出现有城市商圈布局的优劣势及功能特点,并综合影响城市商圈发展的各种因素,对长春市的商圈规划布局进行分析和研判,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争取为长春市未来商圈的建设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关键词:商圈长春规划布局公平性目录摘要·······························································1前言······························································1第一章绪论1.1课题研究的背景1.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2.1研究的目的1.2.2研究的意义1.3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11.3.1研究的主要内容.1.3.2研究的主要方法1.3.3研究的技术路线第二章城市商圈及其规划布局相关理论研究2.1城市商圈2.1.1城市商圈的起源及涵义2.1.2城市商圈的特征(层次性、重叠性、不规则性、动态性)2.1.3城市商圈的功能2.1.4商圈在城市中地位····································12.2城市商圈研究的相关理论2.2.1城市居住模式理论2.2.2场所理论2.2.3中心地理论2.2.4城市经济学理论(级差地租理论)2.2.5人居环境理论2.3城市商圈的构成2.3.1城市商圈的构成要素2.3.2城市商圈的空间构成形态2.4城市商圈的规划布局2.4.1城市商圈规划布局原则2.4.2影响城市商圈规划布局的因素(城市规划、交通发展、消费群体)2.4.3商圈3+1分类体系(都市级、区域级、社区级+特色商圈)2.4.4城市商圈的规划定位2.5国内外城市商圈分析2.5.1国外城市商圈分析2.5.2国内城市商圈分析2.6本章小结第三章长春市商圈布局现状分析3.2长春市现有商圈的分布格局3.3长春市商圈发展的影响因素3.3.1社会因素3.3.2交通因素3.3.3客源因素3.4长春市现有商圈布局存在的问题3.4.1商圈布局分布不均衡3.4.2交通因素制约商圈的发展3.4.3商圈功能业态雷同3.4.4城市立体空间亟待开发3.5本章小结第四章长春市商圈布局规划探索4.1长春城市商圈总体规划布局4.2长春城市商圈道路交通规划布置4.3长春城市商圈业种、业态综合布局4.4长春城市商圈立体空间开发利用4.4.1地上空间开发利用4.4.2地下空间开发利用4.5长春市商圈规划布局设计方案意向结束语····························································1参考文献························································1致谢···························································1第一章绪论1.1课题研究的背景长春,正处在新城区建设,旧城区改造的关键时期,合理的商业布局可以促进并带动整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健康发展。对于正处在发展时期的长春来说,了解城市现有商圈的布局、结构、功能,总结出城市商圈的发展特点,对未来城市规划布局,尤其是商业布局,有着指导和借鉴的作用,这将对长春市的未来城市经济发展建设,尤其是南部新城建设、长东北示范区建设、长吉一体化发展模式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1研究的目的商圈,作为城市地域结构中组织商品流通的核心功能区,具有聚集人流、物流、车流的功能,是城市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经济发展。作为一种全球性的社会现象,城市商圈的建设和发展表征着这座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的程度,它浓缩着历史文化,体现着地域特色,反映城市风貌,是城市发展的精华所在。在许多国际性大都市中,都有着世界闻名的超级商圈,东京的新宿大街,法国香榭丽舍大街、北京的王府井大街等等,均以其鲜明的特色,独特的经营模式,带动着整个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文化等诸多产业的发展。长春作为省会城市(二级城市),面对着旧城改造、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升级再造等诸多现实需求。城市商圈的发展,必将是带动整个城市长远发展的核心力量。本文选题的目的在于通过对长春市城市商圈宏观格局和微观结构的探索和分析,对比国内外具有类似产业结构且比较发达的中心城市,整理出现有城市商圈布局的优劣势及功能特点,并综合影响城市商圈发展的各种因素,对长春市的商圈规划布局进行分析和研判,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争取为长春市未来商圈的建设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商贸流通业是反映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的窗口,商业网点是城市商贸业的重要载体。搞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有利于商贸业的快速、持续发展,有利于规范市场竞争环境、合理利用社会资源、降低社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随着长春市经济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悄然发生变化,原有的商业模式有的已退化,新的业态形式如城市商业综合体已呈井喷之势;同时,长春市还面临着新区商业设施如何进行引导培育、老区商业设施如何进行完善提升、商业布局如何适应宜居城市建设需求、商业网点建设如何促进现代服务业大发展等一系列新形势和新要求。为积极推进长春市商贸业持续快速、规范有序发展,综合协调和优化配置社会经济相关要素,实现长春市商业网点合理布局,为长春市商贸业发展及商业网点布局提供科学依据。1.2.2研究的意义城市商圈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城市繁荣程度的体现。形成合理的商圈规划布局,是保证商圈正常有序和谐发展的必要前提,同时也是一个城市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研究商圈布局的意义在于合理的规划商圈的位置、规模、业态等相关内容,避免不良竞争以及商业垄断等多方面弊端,对城市各行各业发展及整个城市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1.3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1.3.1研究的主要内容1.3.2研究的主要方法文献分析与总结归纳通过对已有相关文献的阅读与参考,总结归纳出城市商圈规划布局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决定性因素,并借鉴其他学科中可能出现的对商圈布局产生影响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最终为长春市商圈布局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理论分析与实际相结合整理国内外商圈以及商圈规划布局相关理论知识,得出相关结论,在此基础上,结合长春市的经济、地理、人文等相关实际情况,对长春市的商圈布局进行客观性、科学性、实用性分析。1.3.3研究的技术路线已有:分析现状找出问题提出解决建议未来:选址因素提出建议1.3.4创新点将公平性融入城市商圈规划布局。本着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则,使所有人都能够平等地使用公共服务设施,也即使所有人到达各级别商业服务网点的机会均等。第二章城市商圈及其规划布局相关理论研究2.1城市商圈2.1.1城市商圈的涵义城市商圈2.1.2城市商圈的特征城市商圈具有以下特征:(1)层次性。位于同一商圈内的顾客到店购物的可能性随着顾客到店购物所受到的阻碍因素的增加而减少,因此商圈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性。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构成,即核心商圈、次级商圈以及边际商圈。核心商圈是指最接近商店并拥有高密度顾客群体的区域,通常本区域50%的消费者会来本店购物;次级商圈,位于核心商圈的外围,顾客光顾率较低,一般这一区域的15%-20%的消费者会到店购物;边际商圈,位于次要商圈的外围,一般本区域的10%的消费者来此店购。(2)重叠性。零售店或商业中心之间没有明显清晰的界限,往往在两个商圈的第二层、第三层处发生重叠,重叠区域内的顾客有到任何一家商店购物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的大小取决于零售店或商业中心吸引吸引因素与阻碍因素之间的比值。(3)不规则性。商圈不规则性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阻碍顾客到店购物的诸多客观因素,如交通因素,环境因素,竞争店面等等。(4)动态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大规模的品种齐全的商场聚集地规模越来越大,顾客来电购物的可能性也越来越高,使商圈程动态发展的趋势。2.1.3城市商圈的功能(1)经济辐射功能。利用商圈周边优势,增强影响范围,最终提升整个区域的城市化水平。(2)产业带动功能。从近几年我国的商圈建设及成果效益可以看出,各大城市正在利用商业模式创造整个城市的经济增长点,商业也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推动产业。良好的商圈经营模式,会带动周边很多经济产业的发展,也必将带来很多工作机会,对整个城市的发展都将起到带动作用。(3)价值创新功能。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要求也在逐渐改变,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商圈无疑是这些需求的第一反馈者,具有着价值创新功能。2.1.4商圈在城市中地位商圈,作为城市地域结构中组织商品流通的核心功能区,具有聚集人流、物流、车流的功能,是城市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经济发展。作为一种全球性的社会现象,城市商圈的建设和发展表征着这座城市社会经济繁荣的程度,它浓缩着历史文化,体现着地域特色,反映城市风貌,是城市发展的精华所在。在许多国际性大都市中,都有着世界闻名的超级商圈,东京的新宿大街,法国香榭丽舍大街、北京的王府井大街等等,均以其鲜明的特色,独特的经营模式,带动着整个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文化等诸多产业的发展。2.2城市商圈研究的相关理论2.2.1城市居住模式理论2.2.2场所理论2.2.3中心地理论中心地理论的定义:是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和布局时,探索最优化城镇体系的一种城市区位理论。即假定某个区域的人口分布是均匀的,那么为满足中心性需要,就会形成中心地商业区位的六边形网络。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城市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W.Christller)和德国经济学家廖士(A.Lsch)分别于1933年和1940年提出的,50年代起开始流行于英语国家,之后传播到其它国家,被认为是本世纪人文地理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克里斯塔勒曾经敏锐地提出过这样的问题:“人们探索这个原因,为什么城市有大有小?人们相信,城市一定有什么安排它的原则在支配着,仅仅是人们仍然不知道而已!”由此,他开始探索城市的分布规律。通过对德国南部城镇的调查,克里斯塔勒于1933年发表了《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一书,系统地阐明了中心地的数量、规模和分布模式,建立起了中心地理论。克里斯塔勒创建中心地理论深受杜能和韦伯区位论的影响,故他的理论也建立在“理想地表”之上,其基本特征是每一点均有接受一个中心地的同等机会,一点与其它任一点的相对通达性只与距离成正比,而不管方向如何,均有一个统一的交通面。后来,克氏又引入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条件,即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属于经济行为合理的人的概念。这一概念表示生产者为谋取最大利润,寻求掌握尽可能大的市场区,致使生产者之间的间隔距离尽可能地大;消费者为尽可能减少旅行费用,都自觉地到最近的中心地购买货物或取得服务。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具备完成上述行为的完整知识。经济人假设条件的补充对中心地六边形网络图形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2.2.4城市经济学理论(级差地租理论)20世纪60年代加纳应用极差地租理论,他认
本文标题:商业建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47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