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单三复习教案
第1页/共6页《语文》课程教案课程名称语文授课类型复习课课题名称《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授课时数1课时授课场所教室授课时间授课班级会计1502班级人数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写人散文。作者与蔡元培先生是师生关系,也是工作中的上下级关系,共同经历了北京大学由衰败到振兴的岁月。作者选择典型的材料,凸现蔡元培先生蕴涵中西伟大文化的伟大人格,抒发对先生深深的敬仰之情。可以从文中引用的儒家经典语句和西洋近代法律思想中,从“我”的心理感受和议论性的语句中理解蔡元培的思想人格,以体会文中回荡不绝的深绵感情。学情分析与学生以往所学的同类散文相比,此篇在理解上难度较大,人物的精神不是通过肖像、神态、动作、细节描写体现,而是通过语言描写和作者当时的感受衬托,且其中大量涉及中西方文化思想,作者国学功底的深厚和西学的渊博,令其勾勒人物精神以四两拨千斤之力出之,而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阅读无疑是一次艰难的跋涉。因此,教学中应把此类语句的内涵理解作为重点,不仅了解字面意思,还要深刻领悟其精神实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读课文,整体感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2.过程与方法:理解叙事和写人的关系,学习通过平实的叙述表现人物特点的表达技能;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理解人物精神。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蔡元培先生伟大的人格魅力,理解其人格中蕴涵的中西方文化精神实质,并从中明白做人的道理,得到待人接物方面的启发。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叙事和写人的关系,学习通过平实的叙述表现人物特点的表达技能;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理解人物精神。教学难点感受蔡元培先生伟大的人格魅力,理解其人格中蕴涵的中西方文化精神实质,并从中明白做人的道理,得到待人接物方面的启发。教学资源准备课本、《单招新学径语文》、黑板、PPT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提问法第2页/共6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教学方法设计意图一、导入二、基础知识积累《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是一篇言约旨远的写人散文,让我们一起再来领略一下作者笔下的蔡元培先生的人格魅力。(一)文学常识1.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山东聊城人,(历史学)家、学术领导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校长。著有(《傅孟真先生集》)。2.蔡元培:字(鹤卿),又字(仲申),绍兴山阴人,原籍诸暨。(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大)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和“自由”之风。他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着(zhuó)笔僚(liao)属揭帖(tie)肆(si)口恫吓(dong)遗孽(nie)觏(gou)殁(mo)沉沦之渐(jian)渣滓(zhazi)(三)解释下列词语,并解释加点字沉沦之渐:沉沦,罪恶的、痛苦的境界。渐,浸、沾染不欺暗室:呆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也不为非作歹。欺,昧心。肆口:由着自己的性子(说)。肆,放纵、任意行事词近而旨远:语言很浅近,含义却很深远。旨,主旨。待人接物:指跟别人往来接触。物,人物、人们。似是而非:好象是对的,实际上不对。是,对。非,不对请个别学生朗读学生齐读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讲授法朗读使学生初步了解作者傅斯年和文章主人公蔡元培使学生掌握课文中的字词,包括字形字音字义第3页/共6页三、整体感知走近大师四、探析课文走近大师遗孽:残余的坏分子或恶势力。孽,恶因、恶事、邪恶标揭:显明。提问: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课文共写了蔡元培的几件事?明确:共写了4件事。待人上3件事:1.先生谴责匿名揭帖“讨伐”学生的行为。2.先生批评阻止性情荒谬的学生前来拜访的建议。3.先生斥责“我”信口开河驱逐“鬼子”。接物上1件事:拒绝辞退思想激进的陈独秀、胡适二人。精读课文,独立思考并回答问题:(一)阅读课文第3-8小节。文中写了三件与“我”有关的蔡元培先生言词责人的小事。仔细品味故事,按要求回答问题。完成表格(见课本65)提问1:对三件事先生分别有何看法?其理由分别是什么?明确:第一件事,先生看法:不合做人的道理;理由:见课文第四小节。第二件事,先生看法:待人以宽,既往不咎;理由:《论语》上的几句话。第三件事,先生看法:夸夸其谈要不得;理由:除非你做大将。提问2:“我”分别得到了怎样的教益?展现了先生怎样的人格魅力?1.从此做事绝不匿名,绝不推自己责任。2.要以圣言引领行动,心口一致,宽以待人。3.不要夸夸其谈。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完整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概况复述补充提问法提问法、点拨法归纳法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结构使学生深入了解蔡元培的待人之道、感受蔡元培的人格魅力,并得到教益、启发第4页/共6页小结:明确:五、剖析主旨走进大师八、小结展现了先生磊落刚毅、言行一致、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由平等博爱的人格魅力。(二)从这三件小事,蔡先生是一个老好人?任何错事都不予追究?(理解重要语句第10节)“蔡先生之接物,有人以为滥,这全不是事实,是他在一种高深的理想上,与众不同。”“高深的理想”的含义。明确:尊重人权,重视作为个体的权利和自由,这种思想在当时具有反封建意义,既得西方先进文化“自由平等博爱“之精髓,又体现中国儒家仁者爱人”的“恕”的精神。(回答了简答题3(1))2——9自然段:这三件事的结构如何——总分总,关系:严厉程度由弱到强,与我的关联由宽到紧)再来看接物的一件事:拒绝辞退思想激进的陈胡二人,由这件事可看出蔡先生有怎样的精神?不畏强权,敢于担当的大无畏精神(回答了简答题4)学习了课文中蔡元培先生待人接物的四件事,再来看标题《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最后一段文字赏析)提问:“我”为何敬仰蔡元培先生?请找出文中直接点明敬仰蔡元培的原因。(齐读第13节)明确:课文最后一小节的两句话“蔡先生实在代表两种伟大的文化,一是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是法兰西革命中标揭自由平等博爱之理想。此两种伟大文化,具其一已难,兼备尤不可觏。”文章里所写蔡元培的事迹中,这个主题贯穿始终。这是文章的主旨与核心所在。可见,本段的作用:点明敬仰蔡元培的原因,起到了画龙点睛之效。回答了课后简答题3(2)写作特色:(一)追根溯源,凸显人物神韵。蔡先生的宽容平和、蔼然慈祥、温柔敦厚的君子风度,为世人所熟悉,因此作者把笔力集中与表现蔡先生性格中的另一面——磊落刚毅、言行一致、舍私为公,并且指出,这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提问法、点拨法、讲授法使学生由事观人,直触蔡元培的内心,领略蔡元培蕴涵的中西两种文化文化的实质,掌握课文主题思想第5页/共6页九、布置作业种品质是由中西文化精粹化育而成,也是当时中国社会所稀缺的。(二)语言刻画,写法因事多变与一般写人文章综合运用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刻画人物不同,本篇集中运用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由于写作手法多变,达到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的效果。第一件事运用纪实手法引述先生的原话,而后重点描写受教者心理活动。语调舒徐,把蔡元培先生诲人以诚和光明磊落的君子风范勾勒在纸上。第二件事包含一主一副两件小事,先生引用《论语》中的话,来表明他的处世观,可见先生的高见卓识,以及对儒家思想的亲身实践,表现了先生公正待人的高尚品格。第三件事写得现场感很强,作者话多,先生言少,“这除非你做大将军”,言简意赅,运用了白描的文学笔法,效果良好。(三)结构层进,主旨逐步升华本文结构呈层进之势,主旨逐步得以升华。先从严词责人的三件小事写先生为人的原则,三件事虽说均与“我”有关,但责人的严厉程度由弱至强,与“我”的关联程度由宽泛至紧密,层次上不断深入,建立起人物丰满的性格世界。然后针对世人对先生接物的误解入手,以议论笔法解释先生待人接物宽容平和的原因,较之三件小事深刻得多,把先生行为深处的理性提升到一个文化高度。在此基础上,顺势写先生“临艰危而不惧,有大难而不惑”的品格。文章不断蓄势,层层深入,形成递进之势,以剥笋之法,勾摄出人物的魂魄,最后水到渠成地揭示中心。这样的结构深化了主旨,写人不停留于一般的表现人物品格、精神,而入木三分地揭示了人物灵魂深处的博大文化,这是高于一般的写人文章之处。1、预习散文单元的另一篇散文《亡人逸事》并完成相关《圆梦》练习2、明天默写相关知识点第6页/共6页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是篇言近旨远的写人散文,文章多处借用儒家经典语句和西方近代法律思想来表现人物身上的精神气质,结合侧面烘托和作者议论,凸现蔡元培人格中蕴涵的中西伟大文化,并衷心表达对先生以文化塑人格开启中国社会发展之门的深深感佩。可以从文中引用的儒家经典语句和西洋近代法律思想中,从“我”的心理感受和议论性的语句中理解蔡元培的思想人格,以体会文中回荡不绝的深绵感情。与学生以往所学的同类散文相比,此篇在理解上难度较大,人物的精神不是通过肖像、神态、动作、细节描写体现,而是通过语言描写和作者当时的感受衬托,且其中大量涉及中西方文化思想,作者国学功底的深厚和西学的渊博,令其勾勒人物精神以四两拨千斤之力出之,而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阅读无疑是一次艰难的跋涉。因此,教学中应把此类语句的内涵理解作为重点,不仅了解字面意思,还要深刻领悟其精神实质。如“正心”“诚意”“不欺暗室”,“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君子可以欺其方,难罔以非其道。”“大凡中国人以及若干人,在法律之应用上,是先假定一个人有罪,除非证明其无罪;西洋近代之法律是先假定一个人无罪,除非证明其有罪。”这些句子,仅仅读注释,不能获得文脉上的贯通,更不能使学生真正领悟并有所感有所得。教师应自身先通过阅读进行消化、体悟,再深入浅出地给学生进行解释,同时讲解宜点到为止,不可漫无边际。此外,蔡元培办学背景、旧中国知识分子探索救国之路的艰难曲折,宜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向学生介绍,如播放一些纪录片,或介绍一些民国往事,以促进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深入。
本文标题:《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单三复习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500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