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小学数学人教版各册知识点细目表
小学数学人教版各册知识点细目表年级单元课题课时课时比例知识目标一年级上册61课时一、数一数1课时1.60%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二、比一比2课时3.20%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16.4%)1、1-5的认识3课时4.90%1-5各数的基数含义及认读;1-5的排列顺序;比大小;第几(序数的含义)几和几(数的组成)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8.20%加减法含义;能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3.20%0的认识(起点、没有);0的加减法四、认识物体和图形3课时4.90%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特征五、分类2课时3.20%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32.8%)6、7的认识好加减法5课时8.20%6、7的数数、认识数字6和7、7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数之间的大小、写数字6和7、6和7的组成,6、7的加减法(一图两式)、书写加减算式、基数与序数;6、7加减法的应用(第一次出现︸和?)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8.20%8、9的认识同上,但更加强调基数与序数的不同;8、9的加减法(一图四式);8、9加减法的应用(习题第一次出现初步统计意识和看图比多几少几的题目)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6.50%10的认识同上;10的加减法;填未知加数;(习题中第一次出现数轴);简单的应用问题。连加、连减、加减4课时6.50%比较熟练进行10以内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混合整理复习2课时3.20%实践活动1课时1.60%七、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6.5%)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3.20%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初步了解进制;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3.20%熟练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十几减几、十几减十)(不退位)。八、认识钟表2课时3.20%认识时针和分针,学会看整时和半时(钟表和电子表)。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18%)9加几3课时4.90%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蕴含“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规律;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图文结合应用题)。(练习中第一次出现图文形式的统计表应用题)8、6、7加几4课时6.50%5、4、3、2加几3课时4.90%整理与复习1课时1.60%实践与活动1课时1.60%十、总复习4课时6.50%一年级下册60课时一、位置4课时6.70%初步感知上下左右前后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从两个维度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不要求用数对描述。)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2课时)例13课时5%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想加算减、破十法、连续减、点数)例24课时6.70%例32课时3.30%整理与复习3课时5%要重视直观统计表应用题三、图形的拼组2课时3.30%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一些关系四、10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数数数的组成2课时3.30%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接近整十数的时候数数是难点)读数写数2课时3.30%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读写两位数,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的名称,理解“满十进一”计数原理,总结100以内读数法则。数的顺序比较大小3课时5%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表示两数的大小关系。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1.70%结合数的认识,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1.70%结合具体事物,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简单估计五、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认识人民币2课时3.30%认识人民币单位圆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认识单位是角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认识单位是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简单计算2课时3.30%人民币单位之间换算(复名);用小数表示物品价格;加法计算(求总钱数);减法计算(已知总数和付出的钱,求剩下的钱数)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5%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含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含用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6.70%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含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含用数学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10%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含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含用数学(编入解决两种数量相差多少的问题)整理和复习2课时3.30%七、认识时间3课时5%会读、写几时几分(5分5分的数、1分1分的数);1时=60分八、找规律4课时6.70%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九、统计3课时5%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会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能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十、总复习5课时8.30%二年级一、长度单位4课时6.70%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培养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初步认识线段(直观、描述的方式,严格定上册60课时义高年级给出--可以量出长度,直的);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3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5%整个单元教学目标为: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法;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能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例1是两位数加整十数,重点解决列竖式的对位问题;例2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重点解决竖式计算从哪一位加起的计算顺序问题;例3两位数的进位加法,重视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突出如何进位的问题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8.30%例1两位数不退位减法,列减法竖式的对位问题;例2两位数退位减法,全单元的教学难点;例3被减数的个位是0的退位减法;例4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课时6.70%例1加法的分步列两个竖式和两个竖式连写的简便写法;例2减法的分步列两个竖式和两个竖式连写的简便写法;例3加减混合;例4第一次正式出现估算内容,没有出现约等号。整理与复习1课时1.70%我长高了1课时1.70%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3.30%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第一次出现)例1从生活实例中认识角,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说明角的特征;例2画角;例3认识直角;例4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5%例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乘法算式的读法;例2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例3初步感知乘法是相同数相加的简便算法5的乘法口诀2课时3.30%例1教学5的乘法口诀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6.70%例2、例3教学2、3的乘法口诀;例4教学4的口诀;例5乘加、乘减式题;例6“用数学”,解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实际问题。6的乘法口诀3课时5%例7教学6的乘法口诀;整理与复习1课时1.70%五、观察物体4课时6.70%例1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例2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例3初步认识镜面现象。六、表内乘法(二)(13课7的乘法口5课时8.30%例1教学7的乘法口诀;例2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概念;例3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时)诀模式”。例4用已构建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8的乘法口诀3课时5%例5教学8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4课时6.70%例6教学9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表整理与复习1课时1.70%看一看、摆一摆1课时1.70%七、统计3课时5%例1初步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八、数学广角2课时3.30%例1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例2最简单的推理知识(两者之间);例3在例2的基础上加一个条件,难度稍微增加九、总复习4课时6.70%二年级下册60课时一、解决问题4课时6.70%例1两步式题解决问题;例2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了解小括号作用。例3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二、表内除法(一)(13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2课时3.30%例1建立“平均分”概念;例2平均分实践活动(按指定份数平均分);例3平均分实践活动(按每几个一份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除法3课时5%例4认识除号、写法、读法;例5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11.70%首次接触到的除法计算。例1求商的方法;例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例3解决“平均分”的简单实际问题;例4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整理和复习1课时1.70%三、图形与变换其中《剪一剪》1课时4课时6.70%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用7、8、9的乘3课时5%例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4课时6.70%例2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例3“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解法;例4综合应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列综合算式,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整理和复习2课时3.30%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13.30%例1认识计数单位“千”,知道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例2会读写1000以内的数,并能说出每个数的组成;例3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数位不同的比较,数位相同的比较);例4认识计数单位“万”;例5万以内数的读写及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例6进一步教学中间、末尾有零的万以内数的读写法;例7数的比较大小;例8理解近似数的含义和作用,体会近似数与准确数的区别,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例9整百、整千数不进(退)位加减法;例10教学整百、整千数进(退)位加减法(本单元教学难点)。六、克和千克2课时3.30%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进行简单的计算;有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其中《有多重》1课时7课时11.70%例1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例2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和在100以内);例3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笔算);例4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笔算);例5加减估算八、统计3课时5%例1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提出并解决问题;例2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5个单位),根据统计表提供的数据初步掌握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1个代表5个单位),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做出合理的预测。九、找规律4课时6.70%例1图形的变化规律;例2图形和数列的变化规律。十、总复习4课时6.70%三年级上册61课时一、测量(7课时)千米的认识4课时6.60%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常用长度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
本文标题:小学数学人教版各册知识点细目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744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