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 《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
《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对思考的重新认识郝成磊产业经济学20130202015人类究竟有多理性?——思考,快与慢丹尼尔•卡尼曼认为:“我们的大脑有快与慢两种作决定的方式。常用的无意识的“系统1”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做出判断,它见闻广博,使我们能够迅速对眼前的情况做出反应。但系统1也很容易上当,它固守“眼见即为事实”的原则,任由损失厌恶和乐观偏见之类的错觉引导我们做出错误的选择。有意识的“系统2”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做出决定,它比较慢,不容易出错,但它很懒惰,经常走捷径,直接采纳系统1的直觉型判断结果。”这段精辟的论述,彻底改变了我以前对思考的理解和认识。好像我对思考——这个深奥又着迷的人类大脑奥秘——理解的一扇门敞开了。读丹尼尔•卡尼曼教授的《思考,快与慢》就像进行着一场思维的旅行。丹尼尔·卡尼曼,普林斯顿大学教授,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和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国际数量经济学会会员、实验心理学家学会会员。1954年在以色列的希伯来大学获得心理学与数学学士学位,1961年获得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博士学位。随后,先后在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自1993年起,卡尼曼担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和公共事务教授。卡尼曼对于人类思考和选择的理解所作出的贡献,无人能出其右。作为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位心理学家,卡尼曼重塑了认知心理学、理性和因果关系分析,重新诠释了风险,重新阐释了幸福和财富的关系,写就了《思考,快与慢》这部杰作。一、先前对思考的认识最早接触思考应该是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这门课程的时候,书中对思考作出了两种界定:理性思考(理性认识)和感性思考(感性认识)。感性是一种生而具有的判别外界事物的一种能力,它是纯粹的发自内心的对待外界事物的一种态度。当我们遇到某些事物时候,我们的本能反应和不假思索地对于事物的评判既是感性思维的体现。相对的,理性是一种后天养成的能力,对外界事物的看法和处理会经过全面的思考和评判,是指人在正常思维状态下,有自信与勇气,全面了解和总结并尽快的分析后恰当的使用某些方案去操作或处理,达到事件需要的效果。理性是基于正常的思维结果的行为。反之就是非理性。理性的意义在于对自身存在及超出自身却与生俱来的社会使命负责。理性与感性的联系: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可靠与否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认识。否则,理性认识也就成了没有根据的认识。②感性认识必须进过深化才能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反映了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而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认识的目的在于用获得的理性认识去指导实践。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于实践。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也是最终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这种界定,虽然全面,准切。但是,读完以后依然一头雾水,因为我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感性和理性思考,在二者冲突时候,我该何去何从?而且,在马克思哲学当中,认为理性高于感性。这种认识究竟是对是错?二、对思考的重新认识跟着丹尼尔•卡尼曼教授的引导,我开始了对思考的进一步探索:读该书的第一部分。让我了解到人类是通过双系统进行判断与做出决策的基本原理。系统1的无意识运作和系统2受控制运作是区别的,并且系统1处于核心。读第二部分。让我明白为什么我们很难具备统计型思维。这是因为我们思考时总是会把很多种事情联系起来,会将一件事情比喻成另一件,会突然想起一件事来,但统计学要求同一时间把多件事情串联起来,而这一点系统1是做不到的。在第三部分中,让我了解到我们大脑有说不清楚的局限:我们对自己认为熟知的事物确信不疑,我们显然无法了解自己的无知程度,无法确切了解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我们总是高估自己对世界的了解,却低估了事件中存在的偶然性。当我们回顾以往时,由于后见之明,对有些事会产生虚幻的确定感,因此我们变得过于自信。而在第四部分中,我充分认识到决策制定的性质和经济因素为理性的前提下讨论经济的原则。可悲的是,人们总是孤立地看待问题,表现出框架效应,即决策的制定往往因为对所回答问题不合逻辑的选择而受到影响。系统1的特征完全能解释这些观察结果,这对标准经济学所倾向的理性假设发起了很大的挑战。第五部分则让我明白两个自我的区别,即经验自我和记忆自我,两者间没有共性。例如,我们可以让人们体验两种痛苦。其中一种比另一种要更痛苦,因为体验的时间更长。系统1有一大特点,即记忆的自主形成是有其原则的,如此一来,较为痛苦的那段体验会留下更深刻的记忆。所以,此后当人们选择要回想哪段经历时,他们自然会受记忆自我的引导,将其自身(即经验自我)处于不必要的痛苦中。两种自我间的区别被用来测试人的幸福感,发现使经验自我快乐的事不一定会让记忆自我满足。两种自我同时存在的个体要如何去追求幸福,这一问题引起了把居民的幸福看做政策目标的个人和社会的众多思考。整本书围绕着两个系统(系统1和系统2)、两种人格(古典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和行为经济学中的人的概念)、两个自我(记忆自我与经验自我)展开,对现实生活进行心理学分析,继而带领读者将心理学的推论引向经济学的范畴,最后又从深入的理论分析中跳脱出来,回溯追求幸福的现实生活。合上手中的书本,仿佛经历了一种“看山还是山”的渐悟,对于平实的生活,抑或严肃的学术。三、读完后的感悟读完本书,古希腊神庙上的一句以为悠长的铭言再次映入我的脑海:认识你自己;凡是勿过度。以前,人们以为自己可以驾驭自己的思想。但事实上,我们的行为常常受到许多无法看见的因素所影响。我们虽然身处生活这场游戏之中,但对游戏的机制却不理解,偏见常常导致我们追求错误的东西。我们的感知和记忆并不可靠,对于自己心理状态的感知和记忆尤其不可靠。所以,做一个尽可能了解自己的人吧,凡是勿过度!
本文标题:《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750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