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走近鲁迅——初四语文复习专题《从鲁迅作品看鲁迅其人》山东省莱州市莱州中学侯顺英261400[创意说明]复习,不仅仅是旧知识的回忆和巩固,孔子说:“温故而知新”。通过复习,应该对旧知识有一份升华从而获得新的领悟。本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在熟悉文本的同时,不要忽略了优秀的作者,他们的思想经历与他们优秀的作品密切相关。他们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值得我们学习和珍藏。[复习目标]1、回顾鲁迅作品的思想内容。2、综合所有学过的鲁迅的文章,归纳其思想上的共通性。3、借助课外读物结合课内作品,表达出自己心目中的鲁迅其人。[课时安排]因为初中阶段鲁迅的作品较多,所以,可根据教学实际安排两至三个课时。也可以将第一板块的内容放在课前以自习或作业的形式完成。[复习过程]导语设计:优秀的作品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时时润泽人们的心灵;而优秀的作家更像一座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心中,指引我们前行。鲁迅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今天,让我们带着崇敬之心再来读鲁迅的文章,希望会有更多更新的收获。第一板块:温故一、阅读初中阶段鲁迅的所有作品:《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藤野先生》;《故乡》;《孔乙己》;《雪》;二、每篇文章以“通过--------,表达了(揭示了)---------。”之类的句子概括主要思想内容。(说明:本环节内容侧重让学生回顾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具体问题老师们可根据教学实际自行安排。)三、学生按老师要求进行阅读复习。四、全班交流。第二板块:知新一、知作品思想的共通性1、在上一个板块的基础上,请所有同学精心思考,在鲁迅的众多作品中,有没有哪些思想是相同的或相通的?(既包括主题反映的,也包括细节流露的)2、学生思考片刻后,开始交流,老师进行肯定或引导指正。3、在一个阶段的发言交流后,教师将学生研讨的成果在大屏上展示:(1)对封建势力封建礼教的不满甚至憎恶。如《孔乙己》中酒客、掌柜等对孔乙己的嘲弄;《故乡》中闰土的一声“老爷”对“我”的心灵造成的震动;《社戏》中“打了太公……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中暗含的喜悦。(2)对封建文化教育制度的排斥。如《孔乙己》的主题之一是揭露和批判封建文化教育对文人的毒害;《社戏》中“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包含着对摆脱封建教育束缚的喜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所描述的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以及老师的教育方式,也委婉表现了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风筝》中回忆了童年时自己限制弟弟玩耍,踏破弟弟偷偷做好的风筝的事,在文中,鲁迅更是深刻批判了旧的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戕害,并沉痛反思了自己的懊悔之意,身受戕害的弟弟的不觉悟更让鲁迅感到悲哀。(3)对儿童时代美好纯真生活的怀念。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百草园里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生活。但鲁迅许多文章表现对美好童年往事的回忆,也许恰恰缘于对现实的失望。如《社戏》中与农村小伙伴看戏的过程,充满了留恋,而结尾有“从那次以后,我再也没吃过那夜似的好豆,看过那夜似的好戏了。”也许,鲁迅真正想说的是,再也没有收获到那夜般的欢畅心情和真挚自然的友情了;一如在《故乡》中我们既看到了鲁迅对少年“我”与少年闰土的亲密无间的友情的怀恋,同时又看到了对成年的两人之间隔着一层厚障壁的悲哀。(4)对农民的深厚情谊。如《故乡》中与少年闰土的友谊,以及对中年闰土的深深同情和帮助;《社戏》中少年农村伙伴的机灵活泼可爱,六一公公的淳善可亲,都传达出鲁迅对农民的深厚情感。(5)对同胞麻木不仁的痛心。如《藤野先生》中的看电影事件以及自己回国后看到围观枪毙犯人的中国人酒醉般的喝彩;《孔乙己》中孔乙己的麻木和看客们的麻木;《故乡》中闰土的麻木。(6)对祖国的热爱。《藤野先生》中对不学无术的清国留学生的厌恶,恰恰来自于鲁迅对祖国的热爱,弃医从文的决定以及深夜想偷懒时的“良心发现”更是缘自于他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和一份对国家对人民深深的使命感,“我以我血荐轩辕”正道出了他的这份心声;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鲁迅更是痛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论调,列出一批批中国的脊梁,鼓舞振作了中国人的士气,饱含爱国热情;《故乡》中的故乡其实是祖国的缩影,对故乡的那份深情也恰是对祖国的。(7)对反动势力的批判痛斥和对勇士精神的讴歌。这两者恰是相对立的。前者如《藤野先生》中结尾一句“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以反语表达对反动文人的批判和讽刺,他在《自嘲》中写到“横眉冷对千夫指”也体现了这一点;后者如《雪》中对北方雪的特别钟情,反映出鲁迅对在黑暗现下独自奋战的不屈的战士的讴歌。二、知作家风格的独特性学生分类回味鲁迅作品的风格:1、阴郁苍凉,冷峻凝重,如《故乡》《风筝》《孔乙己》;2、沉郁顿挫,含蓄凝练,如《雪》;3、深挚平易,不事张扬,如《藤野先生》;4、清新舒展,恬淡自然,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5、形象生动,尖锐泼辣,言辞犀利,犹如匕首,直插敌人心脏。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三、知作者人品的伟大性1、教师大屏出示鲁迅生平简介:鲁迅生平简介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鲁迅的作品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世界语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2、阅读老师提供的课外阅读材料《两种走向》和《想起了鲁迅、胡适与钱穆》,感受后人对鲁迅的评价。(附文章)想起了鲁迅、胡适与钱穆,[节选]朱学勤我时常想起鲁迅,想起胡适,想起钱穆,不太想得起粱实秋,林语堂,周作人。对鲁迅,我的认识有过反复,感情上有过起伏。60年代至70年代是信奉,80年代则是怀疑、疏离,甚至有点厌烦。80年代最后一年起,才明白自己所处的年代还是鲁迅的年代。在片面信奉的年代所形成的读者与作者的关系,无异于一场包办婚姻。除了意识形态读物,你能够读到的另一种读物就是鲁迅,你对20世纪上半叶的了解如果不满于教科书的灌输,那就去读鲁迅全集后面的注解。由此产生的热爱,是盲目的热爱,与包办婚姻有什么两样?包办婚姻是不牢靠的,很容易被第三者插足。80年代一来,有多少精神世界的新鲜第三者打将进来?由此产生包办婚姻破裂,出现另一种选择,完全正常。经受了80年代的冲击,还固守在原来的状态,并不另人尊敬,而是一种很课本可怕的状态。80年代结束,所有搅动起来的东西开始沉淀下来。这时逐渐对鲁迅发生回归,发生亲近。此时回归,可以说是痛彻心肺之后的理解。他那样肃杀的文风,我一度以为是他个性使然,后来方明白是那样的现实环境逼出了那样的文风,甚至可以说,是那样的时代需要那样的文风。他正是以那样的文风忠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黑暗。反过来,现在读林语堂,读粱实秋,你还想象就在如此隽永轻淡的文字边上,发生过“三*一八”血案,有过“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当然,在那样的心境中,鲁迅也消耗了自己。他是做不出也留不下钱钟书那样的学问了。我怀念鲁迅,有我对自己的厌恶,常有一种苟活幸存的耻辱。日常生活的尘埃,每天都在有效的覆盖着耻辱,越积越厚,足以使你遗忘它们的存在。只有读到鲁迅,才会想到文字的基本功能是挽救一个民族的记忆,才能多少医治一点自己的耻辱遗忘症,才迫使自己贴着地面步行,不敢在云端舞蹈。此外,还有一个私心所为,那就是对文人趣味的厌恶。这可能是我的偏见。在鲁迅的同时代人中,多多少少都在读到那股熟悉的气味,惟独鲁迅没有。而鲁迅,本来是比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更有资格过上那种精巧雅致的文人生活。在鲁迅的精神世界里,通常是文人用以吟花品月的地方,他填上的是几乎老农一般的固执。他是被这块土地咬住不放,还是他咬住这土地不放,已经无关紧要。要紧的是,他出自中国文人,却可能是唯一一个没有被中国的文人传统所腐蚀的人。这是一件很平淡的事,却应该值得惊奇。我曾经以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别林斯基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高度苛求过鲁迅。后来才明白,在一个没有宗教资源的世俗国度,鲁迅坚持在那个世俗精神能够支撑的高度上,已经耗尽了他的生命。想想看,中国人成天念叨鲁迅,有无一人敢于继承他的精神、他的风格?仅此一点,就说明了全部。人人都能谈鲁迅,却是把鲁迅高高挂起,把人晾在高处,任其风干。鲁迅的生前并不快乐,鲁迅的死后更为凄惨。鲁迅是留下了缺憾的。3、请同学们将自己对鲁迅的情感、认识、理解、评价用下面的短语形式表达出来,可以不只是用一个短语。“-----------的鲁迅”或”---------鲁迅”学生的回答可能是:1、冷酷的鲁迅;热情的鲁迅;愤怒的鲁迅;痛心的鲁迅;孤独的鲁迅;童心未泯的鲁迅;……2、战士鲁迅;公仆鲁迅;爱国者鲁迅;挚友鲁迅;……教师小结:每个民族或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领袖,英国有莎士比亚,法国有巴尔扎克,印度有泰戈尔,中国,我想我们可以说,我们有鲁迅。作业:作文《我心目中的鲁迅》
本文标题:鲁迅作品主题阅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752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