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绩效管理 > 短歌行说课稿-市级优质课一等奖
《短歌行》说课稿渭源一中王海勤一、一丝不苟说教材《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8课《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这一单元的内容包括:《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主要是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这首诗是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诗人以真实、有力的情感吸引和打动读者,所以在这首诗歌的教学中,一要注意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二对于人物形象的评价,要让学生从具体的历史背景出发,立足文本,而不能凭自己的臆想乃至好恶去曲解作品;三教学时应该以发掘诗文里积极的、优秀的内涵为主,给学生以正面的影响和教育,为以后学习唐诗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有的放矢析学情高一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诗歌积累,他们对中国古典诗歌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阅读能力,对于理解《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并不存在太大的困难,所以在课堂上,经师生的共同探讨、教师的点拨和启发,学生能够通过反复诵读和联想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和主旨。三、条分缕析明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本单元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确定为: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渴望招纳贤才来建功立业的心情。2、背诵全诗。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用典、比喻这些表达感情的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依据这样的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将教学难点确定为掌握用典、比喻艺术手法的运用。四、发挥能动导学法《新课标》要求:诗歌教学要求学生通过朗读,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陶冶性情,提高审美境界。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主导,学生积极参与,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具体方法如下: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2.探讨法:把握重点,抓住关键诗句互动探讨。五、循序渐进展过程紧扣新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环节:(一)导入新课背诵初中所学的诗歌导入新课。(二)朗读全诗,整体感知1、学生大声朗读全诗。2、解题:《短歌行》是一首乐府诗,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一般是根据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长歌热烈奔放,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可配乐歌唱。3、作者介绍: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4、背景介绍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征服乌桓,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果大败。当时曹操已经54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他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并写下了这首诗《短歌行》。(三)品鉴诗歌的思想内容及情感1、学生自读诗歌,思考:从全诗来看,哪个字是全诗的“诗眼”?明确:忧2、全诗当中反复出现一个“忧”字,诗人为何而“忧”?第一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一忧时光易逝第二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第三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二忧贤才难得第四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忧功业未就3、讨论:既然全诗贯穿着一种忧愁,那么诗歌的感情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明确:不是。作者的忧思,源于内心的焦急。正因人生短暂,才更渴望招纳贤才、为已所用;更渴望及时建功立业,所以整首诗充满了慷慨激昂之气,感情充沛,时忧时喜,忽徐忽急,展示着诗人博大坦荡的胸怀。“诗言志,歌咏怀”。曹操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广纳人才、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大志向。4、诗人是如何表达这些忧愁和志向的?有此问题切入艺术手法的运用。(四)艺术特色⑴用典⑵比喻(五)课堂延伸讨论:你心目中的曹操是什么样的?1、历史上的曹操2、诗歌中的曹操3、戏曲小说里的曹操(六)课堂小结(七)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诗歌板书设计:时光易逝广纳人才忧贤才难得志建功立业功业未就统一天下
本文标题:短歌行说课稿-市级优质课一等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781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