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全部22章)
1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目录第一章机械运动2、3第二章声现象3、4第三章物态变化4第四章光现象5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5第六章质量和密度6第七章力7第八章运动和力8第九章压强8第十章浮力8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8第十二章简单机械9第十三章内能10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11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11第十六章电压电阻12第十七章欧姆定律13第十八章电功率13第十九章生活用电14第二十章电与磁14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15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及综合知识162第一章机械运动1、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一是“看”,三看,看零刻度线,看量程(测量范围),看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决定测量的准确程度)。二是“放”,正确放置刻度尺,刻度尺要放正,不能歪斜,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侧边保持平行,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三是“读”,读书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与尺面垂直,不能斜视。除准确读出分度值的数值(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字(估读值)。四是“记”,记录测量结果并应注明单位。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读值+单位2、测量误差与测量错误不同点。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一是产生原因不同。误差是由于使用仪器不精确、测量方法粗略、环境因素对测量仪器的影响等客观因素,加上观察者估读时的偏差等主观因素的影响造成的。而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测量方法错误、读数时粗心大意等造成的。二是测量误差无法避免,而测量错误是不该发生的,可以避免。三是由误差的数据比较接近真实值,而错误的数据远远偏离真实值。3、降低测量误差的方法有哪些?一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二是选用精确度更高密的测量仪器;三是采用更合理的实验方法。4、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一是化曲为直法。将无伸缩性的软线与待测曲线重合,然后把软线拉直,再用刻度尺进行测量。二是滚轮法。用一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待测线的长度就是圈数与滚轮周长的乘积。三是累积法,测出多个相同的物体的总长度再除以个数即可。四是等量代换法。适用于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测量的规则几何体的某些长度。如圆锥的高,球体的直径。五是平移法。将待测物体的长度,用刻度尺上相应的长度替代。例如,测量硬币的直径,可以利用直角三角板将硬币的直径平移到刻度尺上进行测量。5、什么是参照物,如何选取参照物,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状况?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原则上,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定。我们要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来选择参照物,尽可能使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描述的简单清楚。研究地面上的物体运动时,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研究多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时,应选取同一个参照物。3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变化,就说这个物体就是运动的。反之,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6、如何理解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静止是相对的,我们平常多说的静止,是说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实际上这个被选择参照物的物体也是在运动的。对运动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我们所说的运动、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同。7、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运动状态,物体沿直线的运动叫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物体沿直线但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可能是速度大小发生变化,可能是运动方向发生变化,可能是两者同时发生变化。运动状态,是指物体进行机械运动时运动速度的状态,包含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两个方面。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是运动状态不变的运动,变速运动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运动。8、平均速度的理解及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我们用平均速度粗略的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快慢,平均速度表示的是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注意,要指明哪一段路程或时间内,不是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实验中要注意三点:一是斜面坡度不能过大或过小,过大则运动时间太短,增大时间测量误差,过小则小车可能不会运动,或变速运动不明显。二是路程是小车头到头,或尾到尾。三是s或t必须对应。第二章声现象9、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真空不传声,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一般来说,固体最大,液体次之,气体最小。在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附光、声传播比较:声在固液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光在透明物质中传播,能在真空中传播。声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10、音色又叫音质,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音色是我们分辨各种声音的依据,不受音调、响度的影响。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不同发声体的震动情况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就不同。11、声音的利用一是传递信息。(1)利用声传递信息,如听诊器,通过次声波判断地震、海啸的位置;(2)利用回声传递信息。回声定位(蝙蝠、声呐)。声呐(科学家探知海洋深度,渔民获取水下鱼群的信息)。汽车倒车雷达;(3)B超,用超声波检查身体时,由于人体不同器官对超声波的反射情况不同,先向人体发射一定量的超声波,然后用移动探4头接受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分析得出病变信息。二是传递能量。(1)传递声的过程就是传递能量的过程。(2)工业上可以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医学上利用超声波振动出去人体内的结石。12、比较次声波与超声波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为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等。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13、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30-40dB,较理想的安静环境;大于50dB,影响睡眠和休息;大于70dB,影响谈话和工作;大于90dB,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导致神经衰弱。第三章物态变化14、摄氏度的规定:把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15、如何使用温度计?选: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选用合适的温度计;测: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到被测液体中,且不得接触容器的底部或侧壁;读: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表面相平。16、比较汽化的两种方式。影响蒸发的因素有哪些?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17、关于沸腾(1)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2)现象: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3)影响因素:液体的种类不同,其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18、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的温度高低;(2)液体表面积大小;(3)液面周围空气流动速度大小。19、晶体、非晶体,导体、绝缘体分别有哪些?晶体:冰、石英、水晶、明矾、海波、金刚石、各种金属非晶体:松香、沥青、玻璃、橡胶导体:各种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石墨、人体,大地,金属。绝缘体:陶瓷、塑料、玻璃、橡胶5第四章光现象20、比较红外线和紫外线红外线是在可见光谱红光以外存在着的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红外线越强。红外线热作用强,应用于红外线烘烤、红外线取暖、红外线诊断。红外线穿透云雾的能力强,应用于红外线遥感;红外线可用来遥控,应用于家用电器的遥控器。紫外线是可见光谱紫光以外存在的一种看不见的光。紫外线化学作用强,很容易使照相底片感光;紫外线生理作用强,能杀菌;适当的紫外线可以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紫外线具有荧光效应,应用于验钞机及字画鉴别。21、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颜色的三原色红黄蓝,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22、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选用薄透镜(避免前后两个玻璃面成的像不重合,不利于确定像的位置),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刻度尺为了研究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用纸遮挡凸透镜一部分,或凸透镜一部分损坏,仍成完整的像,但像的亮度暗一些。23、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实验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成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物近像近像变小。虚像正立实像倒,这一规律要记牢。实验中,蜡烛放在该凸透镜的焦点上,凸透镜固定不动,在调节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的过程中,在光屏上观察到的是光斑。实验中,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像距。但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物距相同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不同。若他们的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出现这种情况的操作原因是不是在像最清晰的情况下读出了像距。第六章质量与密度24、质量和密度的比较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它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对于一个具体的物体,它的质量是一定的,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空间位置而改变。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在一定状态下是定值,不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的改变而改变。物质的密度收温度影响,而密度不受温度影响。25、水密度的特殊性一般来说,同种物质温度越高密度越小,遵从热胀冷缩的规律,但水比较特殊。水在4℃时密度最大。温度高于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越来越小;温度低于4℃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密度也越来越小。水凝固成冰时体积变大,密度变小。626、累积法测微小物体的质量。量筒读数注意问题。取n个小物体称出其质量为M,则每个小物体的质量m=M/n.量筒的液面大多数是凹液面(如水、煤油、酒精等形成的液面),也有的液面呈凸形(如水银面)。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面凹液面的最低处(或凸液面的最高处)保持相平,读出液体的体积。7第七章力27、关于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产生条件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大小:在弹性限度内,它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弹性形变消失,弹力也随之消失。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28、测量仪器规律总结所有测量仪器先看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刻度盘垂直(量筒与液面水平)。天平、量筒水平台面放置。天平、弹簧测力计、电流电压表先调零。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29、重心就是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它和物体的形状、材料、质量分布是否均匀有关。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质量分布不均匀、形状不规则的薄板物体可以利用悬挂法找重心。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第八章运动和力30、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从同一高度),为了使小车在三种表面运动的初速度相同。小车在三种表面运动的距离不等,说明小车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越小,它向前滑行的距离越大。伽利略推论:如果物体不受任何阻力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均速直线运动状态。又叫惯性定律。31、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关系。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随外界条件和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在任何情况下都存在。惯性定律是物体的运动规律,只有在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才存在。32、力和运动的关系物体在不受力时,或受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不变,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且受到的
本文标题: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全部22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804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