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1)
综合实践活动课龙口中学周小秀活动主题家乡戏的尴尬历经时间3课时活动背景:一直在农村生活,这几年,农村时有搭台唱戏的,但是戏台前稀稀拉拉坐着不多的观众,而且观众群体主要是老年人,青少年几乎都是瞥一眼就走,大有不胜其烦的意味。看到这情景心中不免感叹,小时候戏台前人山人海的那种壮观一去不复返了吗?戏曲真的就到了这种地步,难道真的没人爱看了吗?在网上搜了戏曲处境的内容,也有不少关于戏曲方面的讨论,原来自上而下各地大同小异。在当今时代下,戏曲究竟怎么了?其出路又在那里?不少专家都在研究和探讨,非我等之辈所能弄清和回答得了的。但作为热爱戏曲的戏迷们实不忍心让其如此下去。就像工人可以学做工、农民可以学种地一样,我的学生也可以学听戏、学唱戏啊!更何况,传统戏曲的学习跟学生们的学习一点都不冲突、不矛盾。相反的,我觉得对学习还有帮助呢。就我省而言,除豫剧、曲剧、越调三大剧种外,还有十多个地方剧种,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特别是在前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间,戏曲一直是城乡人民文化生活的主要形式,对民众起着极大的伦理教化和审美娱乐作用。在我们豫南的一些民间俚语和歇后语中就有不少与戏曲有关,如“老包铡了陈世美,皇姑气里噘住嘴”,“宋士杰告状——走着说着”,“樊梨花回娘家——干(甘)州而去”等。那些目不识丁的老人在哄小孩或给他们讲前朝古代的故事,也都是从他(她)们看过的戏曲讲起,可见戏曲在民间的影响程度。活动平台: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学生们是寄宿学校的,所以,课堂上布置的社会实践内容需要利用周末来完成。过程与方法:1、活动范围:7.2班全体学生;2、调查实践区域:学生所在村庄及走亲访友所达范围;3、资料收集方式:实地观察法、走访法、问卷法、网络查询法;4、活动方式:老师引导+个人调研+小组评议;5、信息的汇聚与探究:7.2班教室。活动的目标:1、观察、走访乡邻们对家乡戏曲的态度,了解家乡戏的尴尬处境。2、探究家乡戏处境尴尬的原因。3、在探访家乡戏的过程中,培养对戏曲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4、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的重难点:1、探究家乡戏处境尴尬的原因2、养对家乡戏的感情。活动实录:第一课时家乡戏的尴尬多媒体播放曲剧大家谢禄主演的经典唱段《见皇姑》。生:听戏中……(同学们有的心不在焉,有的用手堵住耳朵,有的跟着鼓点摇头晃脑……)师:同学们,刚才你听到的叫什么?生:(七嘴八舌)戏……唱戏的……师:是的,刚才同学们听到的是我省已故艺术家谢禄的一段精彩唱段,同学们,你们喜欢吗?生:不喜欢……(几乎是异口同声)师:你听懂唱段里的唱词是什么了吗?生:不懂……(又几乎是异口同声)师:同学们,不喜欢,不懂戏曲的不只在座的同学们,还有很多人。现在同学们跟你的同桌或邻桌交流一下2个问题:1、你们家里谁爱听戏?2、我喜欢(不喜欢)听戏,原因是什么?生:(热烈讨论中……)师:就同学们交流的内容,请同学们自主发言。生:娄妙蝶——我不喜欢听戏,咿咿呀呀地慢死了,难听。我家,就我奶奶和爷爷爱听,别的人都不爱。贾雨晴——我爷爷腰里挎个唱戏机,起到哪儿听到哪儿,我奶奶也跟着听,有时还唱。但是,只要我爸妈嫌吵,都是叫他们到自己屋里听。我更不爱听。叶哲——我邻居家搭戏台唱大戏,就我爷一个去,奶奶说没有电视里唱的好听。我不听戏,就只在戏台前看热闹,看够了,就玩去了。我爸妈也不喜欢,我弟更不喜欢,都烦到要把爷爷的唱戏机摔了。……师:从这几位同学的发言中,同学们总结一下喜欢听戏看戏都是哪个年龄段的人?生:老人……师:嗯,是的,我也发现爱听戏大都是些老头老太太。那么,同学们再想一想,你们都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场所接触到戏曲?生:老年人的唱戏机邻居家孩子考上大学请戏班唱大戏庆祝下乡卖东西的商贩的大喇叭里电视里县城里搭台在乡村大舞台上表演大街上一个流浪汉沿街唱戏乞讨……师:老师跟你们一样,也通过这些途径听到过戏,而且,老师自己还在电视或手机里搜索过戏曲看。你们有没有这样看过戏呢?生:贾雨晴同学抢答一样说,“才不呢!,我宁愿看《奔跑吧,兄弟》。”(哄堂大笑)师:河南卫视的《梨园春》也是很火的综艺节目啊,看过的举手。生:(候小丽举手说)老师,我看过……我跟奶奶抢遥控器时,我奶奶抱死了遥控器,非得看了《梨园春》才还给我遥控器。(同学们被逗笑,纷纷表示知道有这个节目,但是没看过)师:(示意安静)同学们,你们对戏曲不看不懂不喜欢,但是,老师喜欢戏,尤其是对咱们河南戏有着很深的感情。刚才同学们也说到咱们农村有庆贺喜事唱大戏的,但是,同学们留意就发现,戏台上的演员几乎是对着白地在唱戏。有人唱,没人听,真是尴尬呢。(大屏出示主题:家乡戏的尴尬)生:嗯……(几乎是齐声应和)师:戏曲这种艺术,能让一个老年人喜欢一辈,却让年轻的人们瞄一眼都嫌烦,我想这种尴尬境地必是事出有因。那么,同学们,我们这一堂实践活动课的主题就是探究咱们的家乡戏处境尴尬的原因。同学们的实践活动要有的放矢,老师给同学们规范了调查研究的目标,下面同学们看一下大屏(同时发放调查任务单)一、调查戏曲的受众人群,每生访问十人姓名年龄喜欢听戏(是、否)所知道的戏曲曲目、戏曲名家你喜欢(不喜欢)的原因二、采访一到两个喜欢家乡戏的年龄在50岁以上的家人或邻居,让他(她)给你讲一讲他们小时候在村子里看大戏的场景。三、利用手机或电脑搜索常香玉主演的戏曲电影《花木兰》,耐心地借助字幕把全声戏看完。下一课时的实践课上,各小组派代表复述出戏曲故事的主要情节,再用一句话评价木兰是怎样的一个女子。生:(交头接耳,表示出莫大的兴奋和兴趣)师:同学们,我们的走访和调查对像就是我们的亲友乡邻,因此,我建议同学们采取个人走访采集信息,然后小组碰头汇总分析信息的方法。生:没问题!(山呼一般)师:同学们要对调查结果作如下分析:(让同学们拿出任务单,看这一项)1、喜欢戏曲的人集中在哪个年龄段?他们对戏曲的喜好是从什么时候培养起来的?2、不喜欢戏曲的人集中在哪个年龄段?与戏曲相比,他们更喜欢什么形式的艺术?3、你耐心地看完了戏曲电影《花木兰》后,分析一下,你以及你身边的人不喜欢戏曲的原因是什么?师:这是咱们本周周末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同学们明白自己要做什么了吗?生:明白……师:好,那么,我们下周实践课上见。活动实录第二课时家乡戏的尴尬处境播放《花木兰羞答答施礼拜上》生:(听戏中……情绪反应上,没再像上一堂实践课上那样夸张地表示不能接受)师:刚才老师跟同学们一起分享的唱段是谁唱的,唱的是谁呢?生:(七嘴八舌的回答)是常香玉大师唱的,唱的是花木兰。师:真好!这堂课是我们的实践活动课“家乡戏的尴尬处境”的第二阶段的活动——实践汇报活动。首先,各小组派个代表复述《花木兰》这场戏曲故事的内容梗概。生:(第一组代表贾雨晴发言)戏里边讲的是花木兰替她爸爸去上前线打仗的故事。故事中花木兰把自己装扮成男的,还受了伤。打了胜仗后她就回家了。结果她的元帅上门提亲,揭开了花木兰女扮男装的真相。(掌声)(第二组代表娄妙蝶发言)戏里边的花木兰是个女的,因为她父亲年老多病不能上前线打仗,再加上她又没有成年的哥,只有一个未成年的弟弟,所以她就打扮成个男的去打仗——嗨,那个时代真是奇怪,不许女的去参军(同学们笑)——打了胜仗就回家了。她的元帅带着人去她家看她才知道她是个女的。(掌声)(第三代表候小丽发言)戏里边讲花木兰她们国家发生了战争,要各家出人保卫国家。但是花木兰她父亲年纪大了还有病,弟弟还小,花木兰为国着想就提出要女扮男装去替父打仗。战场上,花木兰处处小心保护好她女儿身的秘密,还机智勇敢,立下战功。花木兰居功不求赏,打完仗就回家了。最可笑的是,她的元帅竟然给她说媒,被花木兰装腔作势的给推了。结果呢,元帅又追到花木兰家提亲,结果发现花木兰竟然是用了弟弟的名字女扮男装去打仗,真是刷了元帅的三观啊。(掌声)(第四组代表叶哲发言)花木兰女扮男装去替父亲去打仗,她娘(故意用河南话,引一阵笑)不舍得她闺女去打仗而且那个时代也没有女子去上前线的。花木兰为了能争得去为国杀敌的机会想了女扮男装的主意还跟她爹(故意河南话)比剑较量,最后说服了父母上前线打仗去了。打仗时,花木兰表现得很勇敢,立下了战功。打了胜仗后就返回家了,她的元帅还带人去她家看望她。(掌声)师:各组同学的发言真好!从发言内空上看,你们是真的认真看了《花木兰》而且都能抓住她替父冲军的核心内容来复述。主题抓的很好。那么,现在我们自由发言,来说一说木兰是怎样的一个女子?生:热爱国家聪明机智孝敬父母不图富贵不畏生死……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概括的很全面。不知道同学们留意没有留意,在剧中,有一个人也是个冲锋陷阵的人,也很勇敢,但是他的一番话对木兰的形像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他是谁呢?生:刘大哥……(齐答)师:(立即播放《刘大哥讲话理太偏》唱段,并大屏展示唱词)生:(安静地听戏)师:同学们,我们现在来汇报一下周末实践活动的别的成果。首先我们一起分享一下年长的乡亲以前在农村看大戏的场景。我们还是按组来汇报,各组派代表来讲述。生:(第一组代表毛风杰)我奶奶还有到我家来串门的几个老太太一起讲的,她们说,她们小的时候没电视没收音机,听戏要集上逢会才能听到,要是庄里哪家有钱了庆祝喜事也有唱戏的,但是很少有人能请得起戏班,因为那时人们都很穷。真要是哪家请戏班唱大戏,听戏的人多得很。自己庄子上的老老少少不说,还会接亲戚到家里住着听戏。邻庄的也跑来听戏,能把戏台子围得不透风。那时候为了抢个听戏的好位置,都是把自己家的架子车支在戏台下,占着位,好让老人孩子坐着或睡着听戏。她们说,听戏的人太多了,想出去上厕所都挤不出去(夸张的笑)。反正就是说人多。(掌声)(第二组代表管壮壮)我要说的是我姥爷跟我讲的哈。我姥爷说,有一年他在四月八会上听戏,当时是带着我爸爸的。他抱我爸抱累了就把我爸驮在肩上,看戏的人多啊,结果挡住了后面人的视线了。人家拍了我爸的屁股,刚开始拍的轻,我爸当是逗他呢。后来人家不耐烦了,就拍重了,把我爸拍哭了。我爷爷见我爸被打哭了,气不打一处来,跟人家打了起来。这要是搁现在,你趴到戏台上看戏,也挡不住谁的视线呢。(掌声)(第三组代表李浩浩)我邻居,该叫奶奶的,跟我讲的。也是说逢四月八会的事。她说她去集上听戏,带着她闺女。那时闺女小才5岁,看一会儿热闹就自顾自的玩去了。结果她听戏太入神了,闺女找不到了。她赶紧喊上一起来听戏的邻居围着戏台找,没找到。邻居奶奶都急哭了。知道消息的亲戚邻居也加入了寻找的队伍。满大街的找都找不到,大家都以为是被人拐走了。邻居奶奶坐在地上哭得死去活来,骂自己听戏听得迷。结果呢,戏唱完了时,戏台上拉弦子的吆喝说谁家的孩子找不到了,过来看看,这有个孩子睡着了——原来那闺女好奇那些穿得花花绿绿的演员,爬到后台的角落里偷看,看着看着自己睡着了。(掌声)(第四组代表周温岭)我奶奶跟我讲,她听灯戏的事。奶奶说白天家务事多,就趁黑了去听戏。我奶奶说怕孩子们撵她一起去看戏太操心,就装着不要去看戏的样子,吃完晚饭,就把孩子们连唬带吓的哄进被窝里睡。孩子们疯了一天了,也真就很快睡着了。我奶奶就偷偷地出了门去村里看戏。去得太晚了,戏台下已经是人山人海的,没办法我奶奶只好站在板凳上才能看到戏台。就这样我奶奶站得高高的,伸长了脖子往戏台上看。看戏看得太入迷了,我奶奶把自己站在板凳上的事给忘了,想换换姿势歇歇腿。没想到一脚踏空,从凳子上摔了下来。摔得第二天不能下地干活,被我爷爷狠狠地骂了一顿。(掌声)师:同学们,讲得真好。老师是一个喜欢听戏的人,你们讲的情景真的跟我看到的听到的和亲身经历的一模一样。同学们,我们听老辈人讲往事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戏曲,不管路子远近,不管白天黑夜去戏台前看戏?你们的分析是什么?生:(班长娄妙蝶)我们四个小组把调查的材料总结汇总以后共同做出了分析,我们认为,老辈的人之所以喜欢戏曲,是因为他们那个年代没电视机,没有收音机,没有走到哪可能听到哪的唱戏机,更没有方便又功能齐全的智能手机。师:我明白了同学们的意思,也就是说,老辈人生活的那个时代,除了偶尔的文化大餐——唱大戏,就几乎没有别的文化娱乐的选择。
本文标题: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015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