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教师个人成长档案-付秀娜
教师姓名:付秀娜任教学科:数学小学数学教师成长手册心灵寄语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我们小学数学老师无法决定孩子们的未来,但是我们可以让孩子们拥有一个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的童年的数学。我们要让孩子们感到学习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是一件丰富多彩、充满乐趣的事情;让孩子们在探索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整个过程中,认识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让孩子们把数学看做一个花园,发现它的奇妙和美丽。第一章风采展示我爱我自己个人简历第二章思想启迪我崇拜的数学名师第三章教坛风云优秀教学案例教育教学随笔我眼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第四章研究感悟成长足迹姓名:付秀娜出生:1978年10月20日工作:1997年09月血型:O型最喜欢的颜色:白色、黑色邮箱地址:foxfuzzy@163.com第一章风采展示本人付秀娜,女,34岁,中学二级教师,研究生学历。1997年参教,至2009年一直从事初中数学及班主任工作,2010年调入章丘市清照小学从事小学数学及班主任工作。工作以来,本人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团结同事,热爱学生,尽职尽责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教学成绩良好,教研成果显著。先后荣获济南市优秀班主任、章丘市骨干教师、章丘市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6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省级教育刊物上发表,参与编写《生命教育》一书,现在从事“数学思想方法”课题研究工作,同时担任国家级课题“优质课堂与现代教学技艺整合”的实验教师。初为人师1997年,19岁的我——一个充满了梦想、幻想的女孩踏上了三尺讲台。面对比我小不了几岁的学生,我迷茫过、困惑过,也苦恼过,伤心过!2000年,第一次教初三毕业班,每天晚上我做试卷都会做到深夜,研究试题、研究学生,三年的时间我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送走我的第一批学生的那一夜,我激动得彻夜未眠。那年暑假,我撰写了第一篇教育教学随笔——《简析中考数学的阅读理解型题》。学习使我成长中师毕业的我深知自己知识的浅薄,因此我一直在学习、学习再学习1998年到2005年自学了专科和本科的课程,期间我自学英语到四级水平。2006年开始我开始复习考研究生,并于2007年考取了山东师范大学的教育硕士。这在我的教育教学生涯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在山师学习的三年时间,我学到了大量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知识,山师的教授们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教风感染着我,也影响着我的教育教学。小学教师,想说爱你不容易2010年那年暑假,对我来说是教学生涯的重大转变,我调到了清照小学任五年级数学和班主任工作,这对于从事初中教学13年的我来说,是个重大的挑战!我积极调整心态,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记得我第一次上同课异构《分数除法应用题》,紧张的我一夜没睡着。2011年赵玉香老师让我研究类比思想方法,我既高兴又担忧。事实证明,只要你付出了,努力了,胜利就在前方!我崇拜的数学名师吴正宪,1954年生,全国模范教师、全国著名数学特级教师、民进中央委员,现任北京市教委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小学数学室主任。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教育部课程发展中心新课程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代表性论著有《吴正宪与小学数学》、《吴正宪数学教例与教法》、《吴正宪创造了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堂》等。第二章思想启迪我眼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类比)类比法是运用类比推理解答问题的一种方法。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对象有一部分属性相类似,从而推出这两个对象的其它属性也可能相类似的一种推理方法。类比推理是富于创造性的一种思维方法,在小学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类比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作为一种逻辑方法,它在教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类比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鉴别各种概念、性质、定理、公式、题型等,达到正确认识,确定行之有效的解题策略的目的;这样既可以加强“双基”,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第三章教坛风云教学案例某科学考察组进行科学考察,要越过一座山。上午8时上山,每小时行3千米。到达山顶时休息l小时。下山时,每小时行5千米,下午2时到达山底。全程共行了19千米。上山和下山的路程各是多少千米?常规解法:根据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学生能用方程解答:设上山的路程为x千米,下山的路程就是(19—x)千米,依据题意可得方程:x÷3+=14-8-1,x=9(千米)。即上山的路程为9千米,下山的路程为10千米。个案解读:假设5小时都是上山的时间,则下山的时间是:(19-3×5)÷(5-3)=2(小时);下山的路程是:5×2=10(千米);上山的路程是:19-l0=9(千米)。个案分析:如要求三、四年级学生用算术方法解,此题比较困难。此时不妨用下列应用题进行类比:“鸡兔同笼不知数,三十六头笼中露,看足却有一百整,不知多少鸡和兔?”由于学生对“鸡兔问题”的解决模式是熟悉的,因此案例与其类比时,学生就会立即对其解法产生“顿悟”,即它可用算术假设法来解答。这是因为案例形式上是行程问题,实质上是“鸡兔同笼问题”,即它是已知两种事物的单值(上山速度和下山速度),又知这两种不同事物的总个数(5小时)与总值(19千米),求这两种不同事物的个数(即时间)问题。可见案例与“鸡兔问题”的特征明显。教学设计复习分数应用题和百分数应用题教材分析:分数应用题和百分数应用题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的内容,这两部分内容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因此有必要对这两部分内容进行一下类比。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分析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会分析关系句,找准单位“1”,并能正确列式解答。2、让学生把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类比到百分数应用题,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学重点:分析应用题中的关键句,并且找准单位“1”教学难点:分数应用提类比到百分数应用题,类比这种不完全归纳法渗透和培养。教学过程:一、复习单位“1”找单位“1”,并且口述单位“1”的量作为被乘数的数量关系(1)甲数是乙数的60%(2)白兔只数是黑兔只数的5/3(3)男生比女生多1/5设计意图:找单位“1”的量是重点也是难点,因此有必要让学生复习一下如何找单位“1”二、探究新知1、例题:某班有男生25名,女生20名,你能提出哪些分率的数学问题?并且列出算式,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1)男生比女生多几分之几?列式:(25-20)÷20=1/4分析:女生是单位“1”,男生比女生多的那一部分(差)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即:用它们的差÷单位“1”(2)女生比男生少几分之几?列式:(25-20)÷25=1/5分析:男生是单位“1”,男生比女生多的那一部分(差)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即:用它们的差÷单位“12、(1)你能把已知条件“某班有男生25名,女生20名,“和结论“男生比女生多1/4,女生比男生少1/5”改写成单位“1”是已知的应用题吗?①某班有女生20人,男生比女生多1/4,男生有多少人?20×(1+1/4)20+20×1/4②某班有男生25人,女生比男生少1/5,女生有多少人?25×(1-1/5)25+25×1/5(2)你能把已知条件“某班有男生25名,女生20名,“和结论“男生比女生多1/4,女生比男生少1/5”改写成单位“1”是未知的应用题吗?①某班有女生20人,女生比男生少1/5,男生有多少人?20÷(1-1/5)X-1/5X=20(1-1/5)X=20②某班有男生25人,男生比女生多1/4,女生有多少人?25÷(1+1/4)X+1/4X=25(1+1/4)X=25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对于分数应用题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因此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效果会很好。同时让他们对于单位“1”的理解会更加的深刻。三、总结提升说一说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1)单位“1”已知,用乘法解,用单位“1”乘分率。求比单位“1”多的量,要加上多的;求比单位“1”少的量,要减去少的。(2)单位“1”未知,求单位“1”用方程或除法解,已知量比单位“1”多几分之几的要加上多的,比单位“1”少几分之几的要减去少的。四、由分数应用提类比到百分数应用题:请同学们把上面自编的应用题中的分数改写成相应的百分数后,再解答出来。1、某班有女生20人,男生比女生多1/4(25%),男生有多少人?20×(1+1/4)→20×(1+25%)2、某班有男生25人,女生比男生少1/5(20%),女生有多少人?25×(1-1/5)→25×(1-20%)3、某班有女生20人,女生比男生少1/5(20%),男生有多少人?20÷(1-1/5)→20÷(1-20%)4、某班有男生25人,男生比女生多1/4(25%),女生有多少人?25÷(1+1/4)→25÷(1+25%)想一想:分数应用题和百分数应用题数量关系相同吗?解答方法呢?结论:分数应用题和百分数应用题表现形式虽然不同,但是数量相同,解答方法也相同。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进行类比。进行总结和讨论,自主得出百分数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五、巩固练习1、仓库里有15吨钢材,第一次用去总数的20%,第二次用去总数的1/2,还剩多少吨钢材?2、仓库里有一些钢材,第一次用去总数的20%,第二次用去总数的1/2,还剩15,仓库里一共有多少吨钢材?3、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小时行了全程的1/7,第二小时比第一小时多行了16千米,这时距离乙地还有94千米。甲乙两地的公路长多少千米?六、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从事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一年多了,回顾一年来的风风雨雨,感慨颇多:首先,我学会了感恩。感谢领导们给我了这次机会,让我感受到了研究的快乐,感受到了收获的乐趣;感谢同仁们对我的帮助;感谢家人对自己的理解;同时也感恩自己的坚持!其次,我学会了如何研究教材,如何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并且以此为契机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每当夜深人静,一杯清茶,静静的敲着鼠标,研究着,琢磨着,时间仿佛也停滞不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生命不止,思考不止,研究不止!
本文标题:教师个人成长档案-付秀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031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