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梁平县2009年地质灾害防灾预案一、2008年地质灾害概况及防灾预案落实情况(一)地质灾害发生情况2008年,我县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接近常年,局部地区偏多,5月底6月中上旬及9月上旬降水较多,暴雨天气频繁,其中5月29日—31日、6月2日—4日、6月11日—14日、9月3日—8日出现了区域性暴雨天气,诱发了较多新的地质灾害,同时也使一些原有地质灾害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形和失稳,受灾较重的镇乡有福禄、石安、曲水、城北、明达、柏家、紫照、梁山、七星、虎城。据统计,2008年全县共发生地质灾害113处(灾情38处,隐患75处),其中滑坡101处,(危岩)崩塌11处,地面塌陷1处,涉及24个镇乡71个村,造成垮房75间,危房1695间,受灾389户1363人(其中急需避让搬迁212户756人),直接经济损失127.6万元,潜在经济损失1958万元。到2008年底,历年累计危及人员安全的重点地质灾害隐患仍有123处。(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2008年是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主要表现在:一是县、镇(乡)两级均落实了组织机构,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完善了全县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部,成立了应急分队,明确了任务,落实了责任,进一步健全完善了由县属相关部门、镇乡人民政府及国土村建所共同组成的群测群防的防灾减灾网络。二是加强调查,科学制订防灾预案。对紫照乡青锋村、城北乡高都村、福禄镇陆坪村、石安镇龙坪村、铁门乡新龙村、七星镇仁安村等重大地质灾害点进行了调查,组织编制了全县各地质灾害点的应急防灾预案,为指导科学防灾救灾提供了依据。三是健全制度,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坚持将城镇建设、工矿企业以及交通建设等工程建设用地纳入评估实施范围进行管理,对全县12处新增建设用地依法进行了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从源头上有效地杜绝了因不合理的工程建设活动诱发地质灾害行为的发生。四是强化培训,提高干群防灾避灾救灾能力。组织举办了全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人员业务培训班,重点培训了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和业务技能,受训人员达5030人,印发宣传资料5000余份,发放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光盘300余张,有效地提高了全县广大干群的防灾水平和科学识灾救灾能力。五是继续开展汛前检查、汛中排查及汛后核查,认真贯彻执行汛期值班制度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及时处置报告制度。各项防灾工作责任制度、措施落实到了实处。六是认真坚持“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防灾工作方针,及时落实了受灾户搬迁重建的救助政策。对位居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筹备搬迁的农(居)民,及时进行了妥善处置,安排了过渡房。县政府出资10万元设立了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并向重庆市争取到20万元市级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分配到受灾较严重的15个镇乡,专项用于对因地质灾害造成的垮房户、危房户避让搬迁重建住房补助和滑坡危岩排险治理工程补助。目前,已有126户464人完成了避让搬迁重建工作,其余86户292人正在筹备搬迁中。对6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排险工作,消除了安全隐患。全年共计投入防灾资金278万元(其中农村村民自筹资金248万元)。七是建立了群测群防监测预警体系,健全了全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网络,监测预警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虽然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由于财政困难,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不足;二是地质灾害防治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制约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三是部分镇乡地质灾害监测点缺乏系统的文字记录,各类报表不及时,数据填写不规范;四是全县广大干群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基本知识水平较低,需进一步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二、2009年全县地质灾害预测截止2008年底,全县经调查和有记载的各类地质灾害点和地质灾害隐患点304处,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及地面塌陷。全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按三级进行划分:地质灾害低易发区(Ⅰ)、地质灾害中易发区(Ⅱ)、地质灾害高易发区(Ⅲ),其中低易发区总面积1308.2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9.23%,中易发区总面积553.1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9.27%,高易发区总面积28.4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5%(详见表1)。表1梁平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不同分区表分区及代号分布位置地质环境特征面积(km2)地质灾害低易发区(Ⅰ)梁平坝子,礼让、明达平坝,虎城、袁驿浅丘区,福禄坝等地势较平坦,植被覆盖率高1308.23地质灾害中易发区(Ⅱ)西山、中山、东山两翼地带,柏家—紫照—石安—福禄一带低山丘陵区,地形地势切割较深,地质环境较复杂,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553.15地质灾害高易发区(Ⅲ)梁山镇大河坝水库附近,七星—竹山镇矿山密集区一带低山丘陵区,地形切割深,地质`环境复杂,人类工程活动频繁28.43(一)降雨预测据县气象局对我县2009年汛期气候趋势预测,预计今年汛期(5—9月)我县气温基本正常,降水正常略偏多,汛期降水量为99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3%,主汛期6—8月降水量680毫米,盛夏期间有3次左右连阴雨,部分地方有洪涝发生,容易发生地质灾害。(二)重点区域预测根据我县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地质灾害一般多发生于低山丘陵区,因坡度较大,地形切割较深,沟谷发育,冲沟沿途两侧斜坡有大量松散坡积物、残积物,地质灾害最为发育,为我县地质灾害易发区,其次是沿公路、铁路及城镇区等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的地段。结合我县2009年度降雨预测情况及人类工程建设活动强烈程度,预测我县可能发生地质灾害险情的主要有以下区域:重点区域主要包括梁平县西山、东山、中山两翼及福禄—石安—紫照—柏家一线,这些区域因地形切割较深,地质环境较复杂,可能发生较大规模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重要交通干线主要包括渝万高速公路梁平段、318国道曲水至碧山段、渝巫公路回龙至新盛段、忠梁公路新店子至陶关桥段、达万铁路等沿线的高陡斜边坡。这些区域主要可能产生高、陡、斜边坡崩滑、失稳。重要矿区有邵新煤矿及龙胜、竹山、七星、屏锦、蟠龙等镇乡矿山企业集中分布区。这些区域可能产生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及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除上述重点预测区域以外的其他地质灾害易发区及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的地区,也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对此在防治工作中必须予以重视。(三)重点防范期我县地质灾害的发生受降雨的影响十分明显,地质灾害大多发生在汛期(5—9月),每年汛期当降雨时间较长并伴随多次连续大暴雨时,各类地质灾害尤其是滑坡、崩塌等明显增多,并表现出较强的同发性和滞后性。这说明制约和控制我县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客观因素是区域内暴雨的频率和强度,因此全县地质灾害防治以汛期(5—9月)作为重点防范期。近年来,我县因不合理工程活动所诱发的地质灾害日趋增多,因此各类对地质环境扰动破坏强烈的工程建设项目均应以整个施工期作为重点防范期。同时需特别注意的是,地质灾害不完全由降雨所诱发,具有不确定性,有时在无雨期也可能发生地质灾害,其中又以危岩崩塌及人类工程活动所诱发的的地质灾害最为典型,因此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在非汛期同样也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三、地质灾害防治对策措施(一)重点区域地质灾害防灾对策根据我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情况,结合县域内城镇、工矿企业、交通干线分布状况和城镇规划,我县2009年地质灾害防治重点主要为受地质灾害影响的村镇居民区、重要交通干线和重点矿山等3个区域。1、重要村镇居民区地质灾害防灾对策受地质灾害威胁的重要村镇居民区对地质灾害的防治,首先要落实群测群防和专业监测工作,同时还需根据地质灾害发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目前稳定性较差、危害性较大的地质灾害体,应注意建立和改善灾害体及周围地表的排水系统,保护坡体植被,及时封闭地表裂缝,加强监测,尽快进行勘察治理和避险搬迁;对已作过治前勘察或进行过局部治理的地质灾害体,应在原有防治工程的基础上,继续做好变形监测和后续工作,力争及早治理和避险搬迁,以避免造成更大危害;进一步完善对地质灾害的汛前排查、汛期检查和汛后核查制度;国土、建委、交通、水电等部门及各镇乡人民政府应加强对重点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加大对破坏地质环境行为的执法力度,继续推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单位资质管理制度和地质灾害防治目标责任制度,凡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的工程建设必须进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严重危及我县重要村镇居民区的重点地质灾害点详见附件。2、重点矿区地质灾害防灾对策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矿区主要有邵新煤矿及龙胜、竹山、七星、屏锦、回龙、蟠龙等镇乡矿山企业集中分布区。对矿区威胁较大的地质灾害点主要有邵新煤矿矿部附近滑坡、梁平电冶厂地面开裂、竹山镇邵沟村地裂缝及各矿区内未处理的不稳定矸石山。对矿区地质灾害要加强监测预警,开展必要的防治工作,对规模较大、危害大的地质灾害应采取排水、充填裂缝等应急措施。加强对各矿区的管理,规范不合理工程行为,要特别注意对尾矿和废渣堆放点的监测,防止暴雨引发矿渣滑坡或泥石流灾害。3、重要交通干线地质灾害防灾对策我县境内公路、铁路密布,各级交通干线均受到地质灾害不同程度的威胁。重要的交通干线主要有达万铁路、渝万高速公路、318国道、渝巫公路、忠梁公路等。危及这些交通干线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屏锦镇尖山寨滑坡、梁山镇东山村大河坝滑坡等,这些灾害点大多稳定性较差,汛期变形明显加剧,对所处交通干线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对此要在群测群防的基础上,对道路旁的地质灾害设置缓冲带,对滑坡主要采取以排水、减载和护坡为主的防治手段;对危岩崩塌主要采取清除、衬砌和封闭为主的防治手段。同时要制定相应的防灾应急预案,并定期检查防灾应急预案的落实情况。(二)重点防范期地质灾害防灾对策1、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一步抓好地质灾害汛前检查、汛中排查及汛后核查工作,对存在险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登记发放防灾、避灾明白卡,同时编制和实施好各灾害点的应急防治方案,每处灾害点必须逐级落实具体责任单位、责任人及监测人,按规定要求作好监测预报工作。认真贯彻执行汛期值班制度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及时处置上报制度。在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内,镇乡人民政府、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应当加强地质灾害险情的巡回检查,发现险情及时处理和报告。要认真总结历年地质灾害抢险救灾的经验教训,充分认识各自辖区内的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形势,克服麻痹思想,作好各项准备工作,严守纪律,服从指挥,各有关部门必须坚持24小时值班,了解水情、气象、灾情、险情,按规定请示、报告、传达,并认真作好记录。2、建立应急抢险反应系统、制定防灾预案为加强对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县里成立以分管县长为组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以县国土房管局为主导,以县地质环境监测站为技术依托,以重在预防为指导方针,建立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指挥部,下设三个应急抢险分队,对发现的险情和可能出现险情的地方进行应急调查处理。各镇乡也应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各镇乡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现状、气象部门提供的短期降雨预测结果及县防灾预案有关精神,编制本镇乡地质灾害年度防灾预案和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应急防灾预案及时上报县政府及国土房管局,并抄送县级相关部门。(三)2009年全县地质灾害主要防治措施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力度针对我县地质灾害呈现出“规模较小、点多面广、突发性强、危害性大”的特点,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对散布于广大农村、规模较小的地质灾害点,主要采取搬迁避让方式,要进一步加大对居住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的农村居民搬迁避让、重建家园工作的支持力度,对其中的贫困户应落实相应的救助政策,给予适当的救灾救济补助,对正筹备搬迁的农(居)民,要妥善安置过渡房。对严重威胁我县城镇、居民聚居区、重要交通干线、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区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多方筹集资金,实施工程治理。2、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建设要以全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防灾预案为基础,加强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设,尽快在城镇地区建成以专业监测为主的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在广大农村
本文标题:工程地质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15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