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培养创造性人才尤为重要。小学美术作为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其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关键词:创新思维、创新精神激励、培养、《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就意味着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为主的研究性学习将成为今后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教学模式。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必要性1、从宏观上看国际上把21世纪称为创新教育的世纪,在我国,也把实施创新教育作为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一项基本国策。那么如何通过教育开发学生的创造力,特别是潜在的创新能力呢?这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教会学生思维,尤其是创新思维。因此,学校必须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教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去创造。美术教育作为小学开设的一门基本学科教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与知识创新时代的需要紧密相联。2、从微观上看目前各个学校都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推进课程改革步伐。但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美术教育观念的影响,小学美术教学创新仍然不够:许多习作老师错误地把美术等同于临摹,“老师教什么,学生就画什么”,只为学生临摹的像,画得规范,其根本目的就达到了。将原本应是生动有趣,能满足学生表达欲望的教学活动,变成枯燥无味的模式。这种重模式,轻创造,重教材,轻实践的美术教学严重地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今日,美术教学的创新势在必行。那么如何通过美术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美术的本质在于创造,它是一种独特性很强的精神劳动,是训练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小学美术教学必须依靠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要求,着眼于未来人才素质的培养。这就需要在美术教学中大胆创新,有目的地进行富有创造性的训练。根据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形势的需要,我认为,小学美术教学应力求从观察、想象与思维活动、评价等四个方面入手,充分挖掘教材和生活中蕴含的创新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人们常说:创造力是人的另一双眼睛。这里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目光,艺术贵在创新,运用创新精神去衡量和评价学生,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意识。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根本途径。在美术课的教学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学生的创新意识较强,但由于缺乏练习,学生总体表现技能稍差。这里,教师不能采用一概抹煞的态度,这样会使学生强烈的创新欲望得以磨灭,从而抑制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教师应采用积极的态度及时去启发和鼓励学生,肯定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画得不好,并不意味着学生画不好。缺乏创新的作品是缺乏生命力的。要使学生具备创新精神,首先要求教师创造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建立一个创新的氛围;其次要求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学习竞争;再就是要求教师教给所有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知识;最后便是要求教师随时对学生的创新行为给予热情的、高度的肯定。1、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美术教学中的绘画活动是一种“观察艺术”,美术素材的积累,离不开平时对生活的观察,细致入微的观察才能使学生画之有物。如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每一位小学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根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美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展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抓好三个环节:一是欣赏美术作品,让学生仔细观察作品中有什么,启发他们的感受,鼓励他们用画笔展现自己的感受;二是充分利用点、线、面装饰画面,引导学生去观察,比较各种形状和大小,用丰富的表现手法,表达对周围生活的情趣;三是找出相同点与区别点,通常把两种或三种特征相似的动物形象一起画,让学生找出它们在外形上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引导学生谈谈自己观察的感受,然后让他们动手练习绘画。例如,把猫和老虎这两种特征相近的动物放在一起画,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两种动物在外形上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引导他们谈谈自己观察的感受,然后让他们动手练习画。由于学生仔细观察中对这两种动物在外形上共同点获得清晰的具体形象并渗透了自己丰富的想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事实证明,通过观察,不仅是学生的作画的水平得到不断提高,而且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产生积极的效果。2、在想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育的最高目标,在于开发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人的发展的最高境界在于创造能力的发展。创造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创造的翅膀,也是创新思维的体现。早在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就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呆板、固定程序的习作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想象力,也不会形成创新能力。正是有了想象,学生思维更加开阔,语言更加丰富;离开想象,创新的翅膀就会折断,创新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无意夸大美术教学对人的发展作用,确实美术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而且是小学生特别喜好的一种学习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组织开展创造性活动,抓住一切有利的契机,使学生深入其中,创意出新。①创设情境,诱发联想教师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和调节控制者,通过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富有吸引力的情境,让学生感知,对美术内容尽快了解,产生探究欲望,明确学习的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诱发学生联想和想象,使学生观察到一个事物,能“纵向连环”,立即想到其反面;“横向连动”,立即想到于其相关、相似的事物。例如:在教学《小鸟的世界》一课时,为了使学生了解鸟和鸟、背景和鸟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兴趣,活跃思维,设置这样一个多媒体动画场景:森林里的树丛被人们砍伐,只有光秃秃的山坡,小鸟的家没有了,怎么办呢?通过多媒体中声、光、色的变化和发展使学生深入其境,从而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为画出丰富的画面打下良好的基础。②组画、添画,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要从孩子们的心理特征、知识、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方面出发,引导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更新、更奇的图画。通过组画、添画等形式,可以将课本内容拓宽、画活,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教学《愉快的课间活动》一课时,老师可以启发学生想象人物的多种姿态:如跑、跳、蹲,在同学们大概了解人物大比例的基础上,再在黑板上画出动态线进行引导,学生通过添画、组画,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从而逐步了解和熟悉环境布局与色彩搭配。3、在思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美术教学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思维活动贯穿于上述四者之中,它具有多向性、灵活性、新颖性等特点,对于启发创新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思维训练到位,创造能力也随之萌发。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进行思维活动训练,创造性地产生新思维。通过发散思维训练,使学生摆脱单向思维的束缚,从传统的临摹中转为自主创造,从而达到培养其创新思维的目的。例如装饰画中画树,学生一般只会画出春天的绿树,秋天的红树。那么可不可以画出蓝树、黑树呢?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从光的角度看,从装饰寓意手法表现,使学生明白只要画面需要,可以采用任意的颜色和表现手法。依此类推,学生敢于用多种手法表现事物,表现内心的情感。事实说明:发散性思维对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很有益处。4、在评价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美术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①教师评价教师评价在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具有示范性、指导性、权威性。教师正确的评价方式对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显示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一、问题评价,在问题情境中进行评价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具有了目标的指向性,就会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激起参与思考、参与创新的内驱力。其二、情感评价,情感的感染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恰恰是最难以忘怀的。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作品,进行各样的评价,如:肯定性评价、期待式评价、接纳式评价。通过不同情感的评价,使得不同个性、不同程度的学生得以发展。②学生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对于发挥学生矫正信息的能力,有着胜过教师的作用。它可以将学生的隐性评价变为显性评价。发展学生的主体素质,老师应尽量创造自我评价的机会。如果单个学生评价不全面,则可以组织其它学生进行相互评价,让学生从评价中受到启发、开导,从而达到培养其创新思维的目的。简言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如何利用美术教学这个有利条件,多角度、多形式、多渠道地引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儿童个性发展,是当前深化美术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实践和研究。参考文献1、尹少淳《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陈农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3、阎立钦《创新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第一版4、罗恩菲德(著)王德育(译)《创造与心智的成长》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3月第2版5、摩伊凯特莉《少儿辅导探索》6、宋子正《想象画与小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
本文标题: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273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