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二建市政实务课本案例汇总
案例2K3130221.背景某市政工程基础采用明挖基坑施工,基坑挖深为5.5m,地下水在地面以下1.5m。坑壁采用网喷砼加固。基坑附近有高层建筑物及大量地下管线。设计要求每层开挖1.5m,即进行挂网喷射砼加固。某公司承包了该工程,由于在市区,现场场地狭小,项目负责人(经理)决定把钢材堆放在基坑坑顶附近;为便于出土,把开挖的弃土先堆放在基坑北侧坑顶,然后再装入自卸汽车运出。由于工期紧张,施工单位把每层开挖深度增大为3.0m,以加快基坑开挖加固施工的进度。在开挖第二层时,基坑变形量显著增大,变形发展速率越来越快。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坑顶地表面出现许多平行基坑裂缝。但施工单位对此没有在意,继续按原方案开挖。当基坑施工至5m时,基坑出现了明显的坍塌征兆。项目负责人(经理)决定对基坑进行加固处理,组织人员在坑内抢险,但为时已晚,基坑坍塌造成了多人死亡的重大事故,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问题(1)按照《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本基坑工程的侧壁安全等级应属于哪一级?(2)本工程基坑应重点监测哪些内容?当出现本工程发生的现象时,监测工作应做哪些调整?(3)本工程基坑施工时存在哪些重大工程事故隐患?(4)项目负责人(经理)在本工程施工时犯了哪些重大错误?3.参考答案(1)基坑工程具有地域性,许多地区对基坑的分类做了规定。《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中3.1.3条对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做了如下规定: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安全等级破坏后果一级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下结构施工影响很严重二级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下结构施工影响一般三级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下结构施工影响不严重本工程基坑周围有高层建筑和大量地下管线,如果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周边环境影响将很严重,因此,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应定为一级。(2)基坑开挖卸载必然引起基坑侧壁水平位移,基坑侧壁水平位移越大,坑后土体变形越大。过大的侧壁水平位移必然会造成建筑物沉降及管线变形。因此,任何环境保护要求高的基坑,侧壁水平位移都是监测的重点。本工程基坑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是基坑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其变形也应该是基坑监测的重点。本工程地下水位在坑底以上,必须采取降水措施。施工时需要监测地下水位,因此,地下水位也应该是监测的重点。另外,地下水中的承压水对基坑的危害很大,尤其要注意接近坑底的浅层承压水对基坑的影响。如果承压水上面有不透水层,随着基坑开挖,当承压水层上部土重不能抵抗承压水头压力时,基坑坑底会出现突然的隆起,极容易引起基坑事故。如果坑底存在承压水层时,坑底隆起也是基坑监测的重点内容。但由于基坑开挖施工,直接监测坑底隆起并不容易,可以通过检测埋设在坑底的立柱上浮来间接监测坑底隆起。当基坑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监测结果变化速率较大时,应加密观测次数。当有事故征兆时,应连续监测。本工程应加密观测次数,如果变形发展较快应连续监测。(3)本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不按设计要求加大每层开挖深度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基坑设计单位都应该根据其设计时的工况对施工单位的基坑开挖提出要求,不按设计要求施工,在施工时超挖极容易引起基坑事故。在基坑顶大量堆荷则是引发基坑事故的另一重要原因,背景介绍未提及考虑这些何在的安全性设计验算,因此本工程把大量钢材及弃土堆集于坑顶也是重大事故隐患。(4)针对基坑变形量显著增大,变形发展速率越来越快,施工单位应该对基坑进行抢险,对基坑做必要的加固和卸载;并应调整设计和施工方案。基坑危险征兆没有引起注意仍按原方案施工时施工项目负责人(经理)一大失误。当基坑变形急剧增加,基坑已经接近失稳的极限状态,种种迹象表明基坑即将坍塌时,项目负责人(经理)应以人身安全为第一要务,人员要及早撤离现场。组织人进入基坑内抢险,造成人员伤亡是项目负责人(经理)指挥的一个重大错误。案例2K3130321.背景某公司施工项目部承建城市地铁3#标段,包含一段双线区间和一个车站,区间隧道及风道出入口采用暗挖法施工,车站的主体结构采用明开法施工。区间隧道上方为现况道路,路宽22.5m,道路沿线的地下埋设有雨污水、天然气、电信、热力等管线,另外还有一座公共厕所。对到埋深15m左右,并有100m左右长度内有中风化石灰岩。岩层以上分为黏土2m,砂卵石5-7m,粉细砂2m,粉质粘土3m,回填土2-2.5m。施工日志记录如下事件:事件一:设计文件提供的相关地下管线机其他构筑物的资料表明:隧道距所有地下管线的垂直净距都在3.5m以上;经过分析,项目部认为地下管线对暗挖隧道施工的影响不大。但在挖到地面的公共厕所位置时隧道发生塌方。事件二:隧道施工遇有风化岩段,项目部拟采用松动爆破法移除岩石;施工前编制了松动爆破施工专项方案,但在专家评审时被否定,最后采取了机械凿出法施工。事件三:由于隧道喷射砼施工采用干喷方式,没有采用投标施工方案中的湿法喷射砼方式,被质量监督部门要求暂停喷射砼施工。事件四:在隧道完成后发现实际长度比工程量清单中长度少1.5m。项目部仍按清单长度计量。当被监理发现后要求项目部扣除1.5m的长度。2.问题(1)事件一中最可能引起塌方的原因是什么?(2)事件二中专家为什么否定爆破法专项方案?(3)质量监督部门为什么要求暂停喷射砼施工?(4)事件四中监理要求项目部扣除1.5m的隧道长度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3.参考答案(1)引起塌方的可能成因是公共厕所的化粪池渗漏。较旧的污水砼管线、方沟、化粪池等渗漏情况比较多,致使隧道顶部土体含水量增大引起塌方,所以要特别引起注意。一般情况地下、地上建筑物比较复杂,参考设计资料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核对资料,现场实地调查。正确的方法是:在开工前,首先核对地质资料,现场调查沿线地下管线、各构筑物及地面建筑物基础等情况,并制定保护措施。(2)背景中介绍隧道位于城市现况道路下,上方有多种管线,采用松动爆破法移除风化岩石充分考虑爆破风险及其后果的影响;采取机械凿出施工风险较低,且容易控制。项目部原拟施工方案选择不当,被专家否定式必然的。(3)因为施工现场预防职业病的主要措施包括:1)为保持空气清洁或使温度符合职业为时要求而安设的通风换气装置和采光、照明设施。2)为消除粉尘危害和有毒物质而设置的除尘设备和消毒设施。采用湿喷砼是消除隧道内干喷施工粉尘危害,保护作业人员身体健康的具体措施。承包方应按投标文件中的施工方案施工,如需改变施工方案应按有关规定办理变更手续。(4)监理要求是正确的。据有关规定:当清单与实践发生的数量不符时,应以实际数量为准,清单中的单价不变。因此计算工程量应按实际发生的长度,扣除1.5m长度。案例2K3150151.背景某公司承担了排水管道维护剂其管道修复工程。在维护巡视中发现新建北路下的某段管道是盲端,经公司研究决定于2010年7月15日准备将新建北路的排水管道与已建的管道井堵口打开连通。公司派新进场的几名临时工人进行该项目作业。第1名作业人员打开第一座井的井盖立即下井作业,由于管道内涌出大量硫化氢气体,致使该作业人员当场晕倒,地面的5名作业人员见状后先后下井救人,也相继晕倒,带消费队员赶来时,已造成3人死亡,3人重伤。调查中发现:已建成管道为钢筋砼管,直径1500mm,由于年久疏于维护管理,存在多处局部损坏,其中三个井段由于地面超载等原因造成管道裂缝,经鉴定结构尚可满足承载要求,拟采用全断面修复法实施修复。2.问题(1)第1名作业人员的作业程序和随后施救人员的做法是否正确?(2)造成本次事故的原因有哪些?(3)三个井段可以采用哪些修复方法?3.参考答案(1)不正确。应在进行检查之前,将进出检查井盖及其上、下游检查井盖打开一段时间,再使用气体监测装置检查有无有毒有害气体。作业人员未经培训,不知井下中毒人员的救助方法和注意事项盲目下井,作业现场又未准备救援器材,致使事故扩大。(2)造成本次事故的原因包括:原有管道已投入使用,管道井下作业前没有按规定先监测井下有毒气体含量及氧气含量;打通就管道堵口没有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导致作业人员中毒;施救人员不懂对井下中毒人员的救助方法和注意事项盲目下井,作业现场又未准备救援器材,致使事故扩大;临时工人不经培训就上岗作业,且施工现场无专人监管,使整个管理处于失控状态。在维护作业之前,必须采取有限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认时安全。(3)三个井段的修复为全断面修复,可以采用内衬法、缠绕法、喷涂法等方法。案例2K3200121.背景某公司中标承建城市南外环道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一是挖方端遇到了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没有揭示的岩石层,破碎、移除拖延了23d时间;二是工程拖延致使路基施工进入雨期,连续降雨使土壤含水量过大,无法进行压实作业,因此耽误了15d工期;三是承包方根据建设单位指令对相接道路进行罩面处理,施工项目部对形成增加的工作量作为设计变更调整工程费用。2.问题(1)事件一造成的工期拖延和增加费用能否提出索赔,为什么?(2)事件二造成的工期拖延和增加费用能否提出索赔,为什么?(3)事件三形成的工程变更部分如何调整费用?3.参考答案(1)事件一挖方段破碎移除岩石的处理工作引发的工期和费用索赔应该提出索赔,发包方应予受理。因为地质勘探资料不详是有经验的承包商预先无法预测到的,非承包方责任,并确实造成了时间损失。(2)事件二的索赔不应受理。因为连续降雨,造成路基为U发施工尽管有使劲损失,但是有经验的承包商应能够预测经采取措施加以避免的;即便与事件一有因果关系,但时间一已进行索赔,因此应予驳回。(3)事件三在市政工程施工中时有发生,造成的工程量超出原合同规定清单的部分,应按合同约定处理。当合同未有约定时,可采取如下处理方式:采用施工图预算计价方式,价格(单价)应去自合同中已有价格,增加工程量经监理工程师计量,计算出调整(既增加)部分工程费用。案例2K3200211.背景某公司中标天津开发区供热管道网工程后,组建了施工项目部。项目经理组织人员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成本管理计划。施工过程中根据现场情况变化,项目部据企业下达的目标成本和承包合同价格,调整了部分分项工程价格和组成内容,计算成本后,修订了成本管理计划。根据修订的成本管理计划,对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的支出严格控制,规定项目所支出的费用均要项目经理批准。2.问题(1)项目部修订成本管理计划有何不妥之处?(2)项目部对工、料、机的成本支出,需要如何管理?(3)根据成本管理计划,原始记录应包括哪些内容?3.参考答案(1)项目部在修改成本管理计划时未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细化分析和相应变化是不妥的。施工组织设计时实现项目成本控制的核心内容之一,调整部分分项工程价格组成的依据除了合同价格之外,还应对相应施工方案细化分析,并进行必要变动。(2)对于工(人)的管理包括本单位职工和劳务人员两个部分,应根据成本管理计划的不同要求定制不同的责任制及考核指标。对于(材)料的管理应从源头抓起,从采购到材料进场,要办理严格手续,确保材料的质量、数量和公话日期;未经项目经理签认的单据无效。但对机(械)的管理特别是外租机械,要办理协议,明确单价,明确实际使用台班数,合理调度和调配,避免造成浪费,严格按实际发生的使用台班签认,并及时结算。(3)原始记录应包括:施工人员考勤表、计量验收单、材料进场和出库签认单、机械使用签认单。案例2K3200221.背景某公司竞标承建××高速公路工程。开工后不久,由于沥青、玄武岩石料等材料的市场价格变动,在成本控制管理目标上,项目部面临预算价格与市场价格严重背离而使采购成本失去控制的局面。为此,项目经理要求加强成本考核和索赔等成本管理工作。路基夯实处理工程包括挖方、填方、点夯、满夯。由于工程量无法准确确定,故施工合同规定:按施工图预算方式计价;承包方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图及施工合同规定的内容及技术要求施工;工程量由计量工程师负责计量。施工过程中,在进行到设计施工图所规定的处理范围边缘时,承包方在取得旁站监理工程师认可的情况下,将夯击范围适当扩大。施工
本文标题:二建市政实务课本案例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521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