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机械/模具设计 > 《文言文的阅读》PPT课件
文言文的阅读广东佛山南海一中语文组曾绍根文言文翻译是用现代汉语把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要求准确、通顺。下面以《出师表》为例,讲讲文言文翻译要注意的事项。(一)不译1、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朝代、帝号、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不译。2、当时的称谓可以不译。如“先帝”、“陛下”。“陛下”也可以译为第二人称尊称“您”或“陛下您”。3、古今同义的词语不必译。即使要译也无非是解释该词而已。(二)更换1、古代通用词换成现代通用词。如中道→中途,崩殂→逝世,忠志→忠诚。2、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如:忠谏→忠心尽谏,忠善→尽忠尽善,忠纯→忠贞纯正,良实→善良诚实,志虑→志向心思,性行→性情品行,淑均→善良公正。3、古今词义不同,换成今词。如:“恢宏”“发扬扩大”,“所以”“的样子”,“痛恨”“痛心遗憾”。4、为避免重复而更换。如:倾覆,为不与下文败军重复,可换成严重挫折。(三)补充被省略的词语需补上。如以(之)遗陛下,(臣)受命以来,括号里为补出的成分,翻译时要补译出来。(四)调整动宾倒装、动补倒装、介宾倒装要调整为一般顺序。如是以以是因此不求闻达于诸侯不求于诸侯中闻达不想在诸侯中扬名作官至于一些修辞方面的倒装,主要起强调作用,不能再加调整。如甚矣,汝之不惠。(五)删除1、无义或现代汉语中无对应的虚词。如夫战,勇气也中的夫,虽我之死中的之,言之,貌若甚戚者中的之。2、偏义复词中的偏义语素。如不宜异同中,删去同。3、为避免重复而删去相同的字词。如宫中之事,事无大小中,第二个事就应删去。试看下列的文言文:羌乃率众数千,遮遮诩于陈仓、崤谷,诩即停军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当发。羌闻之,乃分钞(掠)傍县,诩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令吏士合作两灶,日增培之,羌不敢逼。或问曰:“孙膑减灶而君增之,兵法日行不过三十里,以戒不虞,而今日且二百里,何也?”诩曰:“虏众多,吾兵少,徐行则易为所及,速进则彼所不测。虏见吾灶日增,必谓郡兵来迎。众多行速,必惮追我。孙膑见弱,吾今示强,势有不同故也。”既到郡,兵不满三千,而羌众万人,攻围赤亭数十日。诩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诩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一人,发无不中,羌大震,退。诩因出城奋击,多所杀伤。明日悉陈其兵众,令从东部门出,北部门入,贸易衣服,回转数周。羌不知其数,更相恐动。诩计贼当退,乃潜遣五百人于浅水设伏,候其走路。虏果大奔,因掩击,大破之,斩获甚众,贼由是败散,南入益洲。诩乃占相地势,筑营壁百八十所,招还流亡,假赈贫人,郡遂以安。一、《后汉书》的作者是南朝范晔。“后汉”即“东汉”。(“西汉”也称“前汉”),建朝者是光武帝刘秀。《后汉书》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这些设题一般没有什么难度,只要懂得一定的文学文化常识、历史知识就能解答。文学文化及历史的常识,是每一个高中生都应具备的,也是提高人文素养的一个基本方面。2、文言文的释词原则是“因文释词”,即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准确解释词语,决不可生搬硬套,更不可胡乱臆断。“遮”有“遮蔽”、“遮拦”之义,文章是写战斗,所以这个“遮”应释为“阻拦、拦截”。“宣言”现代是双音名词,古代则是两个单音词。由后文“羌闻之”可知,文中的“宣言”即“扬言,公开声称”之意,是疑敌之计。“或”可以释为“有时、有的、有的人、或许、或者”等。“或问曰”中的“或”是主语,“问”又是人的动作,所以这个“或”应释为“有的人”。“因”的解释很多,在前一句所叙之事是后一句叙行动的条件(或机会)时,解释为“趁此、就此”。文中“羌大震,退”是虞诩带兵出城追击的条件,所以这个“因”释为“趁此”、“趁机”。3、文言词义的辨误,同样要“瞻前顾后”,注意语境,还要对选项作语法分析。4、文言语句的翻译,要准确到位,重要省略应补出,句式特点要把握。如翻译文中的句子:兵法日行不过三十里,以戒不虞,而今日且二百里,何也?此句中“兵法”后省略了“曰”,“而今”后省略了主语“我军”或“君”,“日”省略了“行”,翻译时均应补出。原句中的“日”、“过”、“戒”、“虞”、“且”必须译准确。“日”是名词用作状语,译为“每天”;“过”后是路程距离,译为“超过”;“戒”为动词,是“戒备、防备”;“虞”是动词,“意料、预料、预测”之意;“且”在这里是“将近”,与前文中的“不过”照应。全句正确译为:“兵法上(说)每天行军不要三十里,(为的是)预防不测,如今(我军)每天(行军)将近二百里,(这)是为什么呢?”5、归纳类试题,要求在细读全文的基础上,对文章所叙事情进行分析归纳。第一段是虞诩两件事,一是宣言请兵,迷惑敌人,乘机进兵;二是增灶示强,迷惑敌人。第二段写两件事,一是示弱诱敌,二是疑兵惊敌。这样,我们就能组织恰当的语言,准确地回答此题了。总之,积累知识,分析语法,切合语境,善于比较,提纲挈领,抓住关键,就能较好地解答文言文阅读试题了。解答文言文阅读试题,一,要靠知识积累(常用虚、实词基本用法及意义,重要文学文化常识,常见通假字,重大的历史知识等等);二,要靠基本技能(词类语用、不同句式的判定、辨析,翻译、归纳、分析等能力);三,要靠灵活运用的能力(依据具体语境、题目,进行具体的分析、比较,从而准确解决问题)。只有在这三方面努力,才能真正提高阅读分析的能力,提高解题的准确率。一,魏明帝畏臣与唐太宗斥臣魏明帝时,少府杨阜上疏,欲省宫人诸不见幸者,乃召御府吏问后宫人数。吏守旧令,对曰:“禁密,不得宣露。”阜怒,杖吏一百,数之曰:“国家不与九卿为密,反与小吏为密乎?”帝愈严惮之。房玄龄、高士廉问少府少监窦德素北门近有何营造,德素以闻。太宗大怒,谓玄龄等曰:“君但知南牙耳,北门小小营造,何预君事耶?”玄龄等拜谢。夫太宗之与明帝,不待比似,观所以责玄龄之语,与夫严惮杨阜之事,不迨远矣;贤君一话一言,为后世法。惜哉!《魏史》以谓“群臣直谏之言,帝虽不能尽用,然皆优容之,虽非谊主,亦可谓有君人之量矣。”1.解释下列词语⑴杖吏一百⑵君但知南牙耳2.翻译文中划线部分语句。阜怒,杖吏一百,数之曰:“国家不与九卿为密,反与小吏为密乎?”帝愈严惮之。用杖打管理杨阜大怒,打了小吏一百杖,数落他说:“国家不和大臣一起守秘密,反而和小吏一起守秘密吗?”魏明帝就更加害怕杨阜了。3.魏明帝和唐太宗处理两件相似的事,态度却不同,你认为谁做得好些,为什么?4.文章把这两件事放在一起对比,意在说明什么?魏明帝。在这件事上,他能听取杨阜的正确意见;而唐太宗则用了简单的方法。不出名的人也有对的时候,再伟大的人也有错的地方,我们应正确看问题。二,司马迁评项羽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已,难矣。自矜功伐,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一,解释下列词语⑴何兴之暴也⑵自矜功伐二,翻译文中划线部分语句。自矜功伐,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三,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是什么?快,迅速夸耀(喜欢)自己夸耀自己的功劳,治理天下,五年就把国家给灭亡了,自己身死在东城还不觉悟,也不自责,(真是)错了呀。还说“这是老天要灭亡我,不是我用兵的过错啊!”难道不很荒谬吗?3.项羽建立不世之业,但他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最终导致灭亡。但司马迁认为项羽可能是舜的苗裔、继承了舜的智慧才成就功业的,这带有迷信色彩。三,完成《高考语文阅读300篇》P84页《文言文翻译》1~10段的翻译。三、甘茂亡秦甘茂亡秦且之齐。出关,遇苏子。曰:“君闻夫江上之处女乎?”苏子曰:“不闻。”曰:“夫江水之处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家贫无烛者将去矣,谓处女曰:‘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幸以赐妾,何妨于处女?妾自以为有益于处女,何为去我?’处女相语,以为然,而留之。今臣不肖,弃逐于秦而出关,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苏子曰:“善。请重公于齐。”乃西说秦王曰:“甘茂,贤人,非恒士也。其居秦累世重矣,自肴塞、奚谷,地形险易尽知之。彼若以齐约韩、魏,反以谋秦,是非秦之利也。”秦王曰:“然则奈何?”苏代曰:“不如重其贽、厚其禄以迎之。彼来,则置之槐谷,终身勿出,天下何从图秦?”秦王曰:“善。”与之上卿,以相迎之齐。甘茂辞不往,苏秦伪谓齐王曰:“甘茂,贤人也。今秦与之上卿,以相迎之,茂德王之赐,故不往,愿为王臣。今王何以礼之?王若不留,必不德王。彼以甘茂之贤,得擅用强秦之众,则难图也!”齐王曰:“善。”赐之上卿,命而处之。注:1、处女,少女。2、肴塞,即肴山;奚谷,山谷,一指鬼谷。一、下列句中加线的词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处女相语,以为然,故留之。语:说,告诉B、甘茂,贤人,非恒士也。恒:常,平庸,一般C、茂德王之赐,故不往,愿为王臣。德,感激D、得擅用强秦之众,则难图也!擅,专有,拥有A,语,商量,议论二、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甘茂亡秦且之齐。与之上卿,以相迎之齐。B、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妾自以为有益于处女,何为去我?C、苏子曰:“善。请重公于齐。”不如重其贽、厚其禄以迎之。D、今臣不肖,弃逐于秦而出关苏子曰:“善。请重公于齐。”答案:B,让…离开,使…离开。A、前之,去;后之,代,代甘茂;C、重用/贵重;D、被/表处所三、对下列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把有错的找出来。(1)妾以无烛,故常先至(连词,“因为”)(2)幸以赐妾,何妨于处女?(介词,把)(3)妾自以为有益于处女(连词,“因为”)(4)彼若以齐约韩、魏(介词,凭,凭借)(5)反以谋秦,是非秦之利也(连词,而)(6)不如重其贽、厚其禄以迎之。(连词,而)(7)今王何以礼之?(介词,用)(8)彼以甘茂之贤,得擅用强秦之众,则难图也!(介词,因)有错的是:(3)动词,认为;(8)介,凭,凭借四、对甘茂说的“愿为足下扫室布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表示愿意追随苏代甚至做他的仆人。B、表明自己有能力可以给苏代以帮助。C、表明自己如果在齐国做官对苏代有利。D、表示希望借苏代的帮助在齐国做官。D五、翻译下列句子: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为什么吝啬那些空照四壁的余光呢?
本文标题:《文言文的阅读》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649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