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冷热疗法冷热疗法是临床上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冷热治疗可产生相对的生理效应,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本章将介绍冷热疗法的技术。第一节概述一、定义冷热疗法是临床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使用的目的是通过冷或热作用于人体的局部或全身,达到止血、止痛、消炎、退热和增进舒适。二、冷热疗法的效应(一)生理效应机体对冷热刺激的局部生理反应如下:生理效应热疗效应冷疗效应细胞代谢增加减少需氧量增加减少血管扩张收缩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减少血液粘稠度降低增加血液流动增快减慢淋巴流动增快减慢结缔组织伸展性增强减慢神经传导增快减慢体温上升下降(二)继发效应机体为了组织免受损伤而产生的防御作用,转换机体对冷或热刺激所产生的生理作用,而出现的短暂的相反的作用,称为继发效应。因此,病人用热或用冷30分钟后应停止,给予1小时的复原时间后,再按规定反复应用。三、影响冷热疗法效果的因素1.方法:应用湿冷、湿热比干冷、干热疗法的效果好。2.部位:皮下冷感受器比热感受器多,故浅层皮肤对冷较敏感。另外,皮肤薄或经常部暴露的部位对冷热有明显的反应。3.时间:时间过长所产生的继发效应会抵消治疗作用,还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4.面积:应用冷疗热疗的面积大,机体的反应就较强,反之,则弱。5.环境温度:环境温度高于或等于身体温度时,散热效果减低。6.个体差异:个体对用冷或用热的耐受性不同,反应也不同。第二节冷热应用的应用一、冷疗法(一)目的降低局部温度、减轻组织的肿胀与疼痛、减轻局部出血、控制炎症扩。(二)冷疗的禁忌1.冷疗的禁忌血液循环不良时、慢性炎症或深部化脓病灶时、组织损伤、破裂或有开放性伤口处不用冷。2.冷疗的禁忌部位枕后、耳廓、阴囊处:用冷易引发冻伤;心前区:用冷易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心律不齐;腹部:用冷易引发腹痛、腹泻;足底:用冷易引起反射性末梢血管收缩而影响散热,同时也可能引起一过性冠状动脉收缩。(三)冷疗的应用方法冷疗方法分局部法与全身法两种。局部冷疗法有:冰袋、冰帽、冷湿敷等,全身冷疗法有温水擦浴,酒精擦浴等。冰袋的使用目的降低体温、减轻局部出血或止血、控制炎症扩散、减轻组织肿胀和疼痛。用物冰袋或冰囊、布套、冰块适量、脸盆、木槌、帆布袋。操作方法1.洗手,准备用物。(1)检查冰袋有无破损,冰袋夹子是否能夹紧,以防冰融化后漏水。(2)将冰块装入帆布袋,用木槌敲碎成小块,倒入脸盆后用水冲去棱角,以免损坏冰袋。(3)装冰入袋1/2-2/3满并排气,夹紧袋口。擦干袋外水珠,倒提,检查无漏水后装入布套,避免冰袋直接与皮肤接触,以防造成冻伤,布套还可吸收冷凝水气。2.携冰袋至床旁,核对床号,姓名并向患者解释,以取得合作。3.置冰袋于所需部位,高热降温时,冰袋置于前额头顶部或体表大血管经过处(如颈部、腋窝、腹股沟等)。放置前额时,应将冰袋悬吊在支架上,以减轻局部压力,但冰袋必须与前额皮肤接触。4.根据不同目的,掌握时间。用于治疗以不超过30min为宜;用于降温30min后需延长时间使用,中间应间隔30~60min且须每2h更换冰袋一次,以防发生继发效应。用冷过程中,随时观察效果与反应。一旦发现有局部皮肤发紫,麻木感,应立即停止使用冰袋,防止冻伤。5.用毕将袋内冰水倒空,倒挂晾干,存放阴凉处备用,布套洗净备用。6.记录患者用冰部位、时间、效果、反应等。降温后的体温记录在体温单上。测量体温时不宜测量腋下温度,以免影响测量的准确性。冰帽的使用目的主要用于昏迷患者头部降温、防治脑水肿。用物冰帽、木槌、帆布袋、脸盆、海绵、肛表、水桶、冰块适量、治疗巾、橡胶单及中单。操作方法1.洗手、准备用物。装冰入袋,方法同“冰袋的使用”。2.携冰帽入病房,核对床号、姓名,并向患者解释以取得合作。3.去枕,铺橡胶单及中单于患者头下,铺治疗巾于冰帽内。4.将患者置于冰帽内,用海绵衬垫于患者的两耳郭及枕颈部,将小枕头垫于肩下,有利于保持呼吸通畅,排水管放于桶内。5.每30min测体温一次,保持肛温在33℃。若长时间使用,须每2h更换一次冰块,确保降温效果。6.用毕按冰袋法处理用物,记录时间、部位、效果及反应。冷湿敷目的用于高热患者头部降温,止血、消炎。用物脸盆(内盛冰块及少许水)、凡士林、敷垫(大于患处面积)、敷钳2把、小橡胶单、治疗巾,必要时备屏风。操作方法1.洗手、准备用物。2.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床号、姓名并向患者解释,以取得合作。3.协助患者露出受敷部位,并涂上凡士林,上盖一层纱布,治疗部位下垫小橡胶单和治疗巾。4.将敷垫浸于冰水中,用长钳夹起拧至半干以不滴水为度。5.抖开敷垫敷于患处,高热患者敷于前额部。6.持续15-20min,用于降温时,及时观察患者及局部皮肤的反应。7.敷毕,用干毛巾擦干冷敷部位,整理床单,清理用物,记录冷敷部位、时间、效果、患者反应。乙醇擦浴或温水擦浴目的为高热患者降温。用物治疗盘2个、热水袋及套、冰袋及套、小毛巾2块,大毛巾、屏风、衣裤、脸盆(内盛32~34℃2/3满热水),治疗碗(内盛30%-33%乙醇200-300ml)操作方法1.洗手,准备用物。2.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并向患者解释以取得合作。3.用屏风遮挡患者,关闭门窗,协助患者排空大小便。4.冰袋置于头部,热水袋置于足底,将大毛巾垫于擦拭部位的下面。(1)小毛巾浸入乙醇或温水中,拧至半干,缠在手上成手套状,以离心方向边擦边按摩,从近侧颈部开始沿上臂外侧擦至手背,再从侧胸沿腋窝至上臂内侧擦至掌心。擦至腋窝、肘窝、掌心等大血管经过的浅表处或毛细血管丰富处应多擦拭片刻,以促进散热,每侧肢体擦3min。擦拭毕,用大毛巾擦干皮肤,同法擦拭对侧。(2)协助患者侧卧,露出背部,身下垫大毛巾。以同样手法从颈部向下擦拭全背,擦3min。擦毕,用大毛巾擦干皮肤,更换上衣。(3)协助患者脱去近侧裤腿,露出下肢,下垫大毛巾,更换小毛巾。同法擦拭近侧下肢,从髂部沿大腿外侧擦至足背,从腹股沟沿大腿内侧擦至内踝,从股下经腘窝擦至足跟。腹股沟、腘窝等处多擦拭片刻。以促进散热,每侧肢体擦3min。擦拭毕,用大毛巾擦干皮肤,同法擦拭对侧。全部擦拭完毕,更换裤子。(4)擦浴全过程不超过20min,以防继发效应产生。擦拭过程中注意观察病情的变化。(5)协助患者给予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取出热水袋,清理用物,记录擦浴时间及患者的反应,30min后测量体温,若体温降至39℃以下,则可取下头部冰袋。注意事项1.擦拭全身时,注意遮挡患者暴露部位,维护患者自尊。2.擦拭体表大血管经过处时,应多停留片刻,以促进散热。3.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如出现寒战、面色苍白、脉搏、呼吸异常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擦浴,请医生配合处理。4.禁擦胸前区、腹部、后项及足底,因这些部位对冷刺激比较敏感,以免引起不良反应。二、热疗法(一)目的皮肤上存在着温觉感受器,可以感受到热的刺激,热作用于人体表面,外周温觉感受器和中枢热敏神经元兴奋,引起散热中枢的兴奋性降低,使血管扩张,血流加速,血液粘滞度降低,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作用:保暖与舒适、减轻疼痛、促进炎症的消散和局限、减轻深部组织充血与肿胀、促进伤口愈合。(二)热疗的禁忌1、急性炎症反应如牙龈炎、中耳炎、结膜炎、面部肿胀等,用热可使局部温度升高,有利于细菌繁殖,加重病情。2、未明确诊断的急腹症用热可减轻疼痛,但容易掩盖病情真相,而贻误诊断和治疗。3、危险三角区感染因该处血管丰富,且面部静脉无静脉瓣,又与颅内海绵窦相通,热疗可使该处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易造成严重的颅内感染和败血症。4、各种出血性疾病因为用热可使局部血管扩张而加重出血倾向。5、软组织损伤早期软组织损伤24~48小时内用热可加重出血和肿胀,加重疼痛。6、治疗部位有恶性肿瘤因为用热会加速细胞新陈代谢,加速肿胀,血液循环加快,从而加速恶性肿瘤转移。7、人体有金属移植物部位因为金属是热的良导体,易造成烫伤。8、皮肤疾病如湿疹、开放性引流伤口处,用热会加重皮肤受损,增加患者不适。非炎症性水肿时不用热,因用热可加重水肿。以下情况慎用热疗1、婴幼儿、老年人因其对温度变化的耐受力差,敏感度也较差。2、孕妇腹部用后可影响胎儿的生长。3、头部用热可使头部血管扩张,颅内压升高,可能产生头痛、眼花、甚至脑出血。4、感觉功能及心智状态受损者。(三)热疗的应用方法热疗的应用方法分为干热法和湿热法两种。干热法有热水袋、烤灯、电热垫、化学加热袋等,湿热法有热敷、热水坐浴、热水浸泡等。热水袋的使用目的保暖、解痉和镇痛。用物布套、热水、热水袋、干毛巾、水温计。操作方法1、洗手,准备用物。(1)检查热水袋有无破损,热水袋与塞子是否配套,以防漏水。(2)测量、调节水温一般水温调至60~70℃,对意识不清、老年人、婴幼儿、麻醉未清醒、末梢循环不良等患者,水温应调至50℃,以防发生烫伤。(3)热水袋去塞,平放,一手持热水袋口边缘,另一手灌热水,边灌边提高热水1/2-2/3满。水装入过满不能与皮肤贴紧,影响均匀供热。(4)驱气逐渐放平热水袋,驱尽袋内空气,因为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影响传热。旋紧塞子,擦干倒提,检查无漏水后装入布套,避免热水袋与皮肤直接接触,以防烫伤。2、携热水袋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并解释,以取得配合。3、置热水袋于所需部位,袋口向身体外侧。对意识不清、感觉迟钝的患者使用热水袋时,应再包一块大毛巾或放于两层毛毯之间,并定时检查局部皮肤情况,以防烫伤。4、根据不同目的,掌握用热时间。用于治疗时间不超过30min,用于保暖可持续。如皮肤潮红、疼痛等,立即停止使用,并在局部涂凡士林,以保护皮肤。5、用热完毕,将热水袋的水倒空,倒挂晾干,吹气,旋紧塞子,放阴凉处备用,布套洗净备用。记录用热时间、部位、效果及反应。烤灯的使用目的消炎、解痉、镇痛,促使创面干燥结痂、保护上皮,有利于伤口愈合。用物红外线灯或鹅颈灯,必要时备有色眼镜、屏风。操作方法(1)操作者准备用物。根据治疗部位,选用不同功率灯泡:胸腹、腰、背部应选用500-1000W,手足选用250W(鹅颈灯40-60W)。(2)携用物至床旁,查对床号、姓名,并指导患者取适当卧位。(3)暴露患处,必要时用屏风遮拦,以维护患者隐私。患者身体其他部位注意保暖。(4)将烤灯对准患处,并保持安全距离。灯距一般为30-50cm,用手试温,温热为宜。照射时间20-30min,照射前胸、面、颈部时,注意保护患者的眼睛,可用湿纱布遮盖或戴有色眼镜。(5)注意观察皮肤颜色,若出现紫红色则应立即停止照射,并涂上凡士林保护皮肤(6)照射完毕,关掉烤灯电源,记录照射时间、部位、距离、效果与皮肤状况的改变等。热湿敷目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炎、消肿、减轻疼痛。用物治疗盘、敷垫(略大于患处面积)2块,敷钳2把,凡士林、棉签、纱布。操作方法(1)操作者洗手,准备用物。(2)携用物至患者床边,核对床号、姓名并解释,以取得患者的合作。(3)指导或协助患者取适当卧位,暴露患处,下垫橡胶单和治疗巾,必要时备屏风遮挡。(4)将敷垫浸入50~60℃的热水中,水温计监测水温,用长钳夹起拧干以不滴水为度,放手腕内侧试温,以不烫手为宜。(5)用棉签蘸凡士林涂于受敷处,面积大于热敷面积,保护皮肤免于烫伤,上盖一层纱布。(6)将备好的热敷垫敷于患处,上盖塑料纸及棉垫,可保湿保温,因湿热穿透性强,热敷效果好。若病情许可,患处不忌压,可将热水袋放在棉垫上,以维持温度。若过热,可掀起敷垫一角散热,以免引起烫伤。(7)持续热湿敷15~20min,热敷过程中,注意观察局部皮肤状况。面部热敷后,嘱患者30min后方可外出,以防感冒,伤口部位热敷后,按无菌技术处理伤口。(8)热敷完毕,揭开纱布,擦去凡士林,整理床单位。记录热湿敷部位、时间、效果与反应。热水坐浴目的消毒坐浴盆、坐浴椅、热水瓶、药物适量、无菌纱布2块、温度计、大浴巾、换药用物。操作方法(1)操作者洗手,准备用物。(2)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床号、姓名并解释目的和过程。(3)嘱患者先排尿、排便、洗手。因热水刺激肛门,会阴部易引起排尿、排便反射(4)将浴盆置于坐浴椅上,将40-45℃热水倒入盆内至1/2满,根据医嘱配制药液,若为高锰酸钾,其浓度为1:5
本文标题:冷热疗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651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