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读《薛瑞萍班级日志——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有感在分享之前,请大家先看几句摘抄:心平气和地对待学生,对待孩子。让我们慢慢来吧。我们原本准备用一生的时间来爱孩子的——不是吗?方式过激的时候,只能让孩子惧怕学习,还可能铸成一生难以追悔的大错。读书是一种内在的需要,也是为了保持一种上升的有活力的状态。培养孩子的静气,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责任。作为教师,我们比谁都知道分数的重要。可是,那比分数更重要的,我们时刻不敢忘记,第一,身心健康;第二,正直勤勉;第三,面对困难,具有独特战胜的勇气和能力;第四,成绩优秀。······这是摘自《薛瑞萍班级日志》中的几句话,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书目是《薛瑞萍班级日志——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这本书是安徽省一线教师薛瑞萍老师的每日记载,用教育随笔方式向我们历数了她在第三次带一年级时的点点滴滴,或滔滔不绝的长篇感悟,或随心而发的三言两语。全书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走向平和。记述她与一年级孩子共同成长的点滴,时间跨度是五个月。这也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部分。第二部分:请跟我来。是她与家长沟通的记录,属于家校沟通部分。第三部分:和平也辐射。收录了她的帖子带给周围人影响的见证。第四部分:聆听大师。这一部分可谓是一针见血,点破了她“心平气和”支撑的理论来源:对苏霍姆林斯基、洛克等大师的理论潜心揣摩和领悟。整本书没有高深的语言却有着娓娓叙来的亲切,真实具体的日常生活以及深刻的教育思想、独特的教育智慧深深的感动并打动了我。感悟一:常规的养成要循序渐进。刚入学的孩子特别爱唧唧喳喳,静不下心来,你会觉得他这也不对,那也不规范,恨不得一下子把自觉学习、认真听讲的学习习惯全都养成。但薛老师不是这样。她的态度是“一要责任明确,二要慢慢加任务。就像现在对于行为规范的要求,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只强调安静一条。等这一条入他们心,真正成为班规了,再提其他的。样样都抓,必定样样抓不起来。”首先得培养学生的静气。让孩子学会安静!一个好的班级决不是靠吼、喊、骂、叫出来的,嗓子喊哑,决不是我们追求的为师境界。“定能生慧,静纳百川”的古语告诉我们静心、静气,对于求知者来说是多么重要。爱吵爱闹,意味着一个人的心门是闭塞的,他的眼里只看见自己,他的耳朵只听见自己。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从书中汲取知识?为培养孩子的静气,薛老师是这样做的:教师自己先小声说话,以静传达静;学生读书要求用心但轻声;反复表扬完成任务之后安静看书的孩子。午休时,学生看课外书放上轻柔的音乐,每天坚持看20分钟的课外书。放学时偶尔使用蒙特梭利教育法中的“静寂游戏”。这样对孩子说:“现在我们安静下来,我们变成了一块石头,我的头不动了,我的肩放平了,我的身子静下来了,我的手不动了,我的脚不动了,我像块石头。现在我点到名字,你就可以到门口去了。”是的,当铃声一响,学生便急忙整理书包,根本就没耐心听你布置作业,背起书包就想走。这时薛老师用静寂游戏,教师点名的声音越来越轻时,孩子的动作也越来越轻,效果真好,不但赢得了课堂秩序,久而久之能培养孩子的品性。其次抓一日(或一周)一常规。一年级的常规教育,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而孩子们不可能短时间内全部做到。所以我们对孩子不能一下子要求太高,只能一点一滴地帮助孩子养成。薛老师又有她的妙计,在黑板的左上角用拼音写上一句班规,反复强调,达到了表扬,继续抓第二个重点。有时会根据当时情况即时制订。有孩子堵门,故意不让其他人进教室。她问:“刚才堵门的是谁?”“是——“几个孩子喊。”“不许说”!全班愣住了。安静中,薛老师便说:“宣布一条新规矩:犯了错误,自觉承认,接受惩罚;不肯承认,要人揭发了才承认,加倍惩罚。”“集中精力打歼灭战”,这是毛主席的作战理论,用到我们的常规训练中。一段时间下来,孩子渐渐适应小学的生活了。感悟二:心平气和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心平气和地对待学生,对待孩子,让我们慢慢来吧,我们原本准备用一生的时间来爱孩子的——不是吗?方式过急的时候,只能让孩子惧怕学习。还可能铸成一生难以追悔的大错。”读着这样的真知灼见,让我不禁脸红。不多说话,不急不躁,让孩子自己慢慢体会。的确,每个孩子是有差异的,不能一味地和别人比。我们要心平气和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只要他努力了,就应该受到肯定和鼓励,那么学生才会对学习充满热情。感悟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薛老师是一个极其爱读书的人,自读师范时起,她就以广博的阅读而闻名于同学间。及至工作,更是恋书成癖。《心平气和的一年级》随处可以看到薛老师读书的影子——“因为常州之行,赶着把《美的历程》读完了,于是自27日直到昨天,整整5天没有读书,心里空落落的,而且觉得有点浮躁之气生,早晨上班之前读了十几条的《幽梦影集》,感觉好了不少。”像这样的句子如飘落的花瓣,散了一地,熏香着每一页书,也时时触动着我的心灵。在她看来,阅读就是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一天不读书,就会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几天不读书,就觉得“有浮躁之气生”。更难得的是薛老师还引领着学生、家长一起读书。她让学生在书包里放一本课外书,作业做好时就可以看。她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让家长给孩子买书的时候,也给自己买一本。薛老师说得好:一切的阅读都是读自己。语文原可以无师自通,语文学习的根本在于多读书,读好书,因为袖长方能善舞,当教师自己就不爱读书或者根本就不读书时,再多再好的教学方法也只能是茶壶里面斗波涛,空玩花样而已。读着读着,我觉得自己是那么的羞愧。想想自己呢,一年中又读过几本书呢?身为今天的老师,我们其实很需要读书,读书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读书才能适应学生的需要,读书才能让我们更有底蕴,让教育更有深度……从今开始,重拾自己。手捧着《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决定跟着薛老师的脚印——于是每天晚上再忙再累,也看上几页书,同时告诉学生每天在睡觉前看20分钟的书。“定能生慧,静纳百川”,踏着薛老师的脚印,让我们静下心来,,慢慢地让心平气和辐射开来吧!让我们放大孩子们身上的优点,温柔以待,我们才能心平气和,心平气和的和孩子们一起度过不一样的、珍贵的一年级。静静地聆听花开的声音!在心平气和中让教育变得越来越美!
本文标题:《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698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