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河流地貌》PPT课件
第三节流水地貌第三节流水地貌地表流水的运动形式:坡面片流、沟谷流水和河谷流水。流水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流水侵蚀作用:流水破坏地表和掀起地表物质的作用。按照作用方式不同分:冲蚀磨蚀溶蚀机械侵蚀:片状侵蚀、线状侵蚀化学溶蚀按照侵蚀的方向,线状侵蚀分为:垂直侵蚀(下切,下蚀)溯源侵蚀(向源侵蚀)侧向侵蚀(旁蚀)侧蚀作用侧蚀作用导致谷地扩宽侧蚀作用的结果使谷地扩宽黄果树瀑布流水的搬运作用推移:流水使泥沙或砾石沿底面滚动或滑动。跃移:床底泥沙呈跳跃式向前搬运。悬移:细小颗粒在流水中呈悬浮状态搬运。流水堆积作用流水携带的泥沙,由于河床坡度减小,水流速度变慢,水量减少和泥沙增多等都可引起搬运能力减弱而发生堆积。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三种作用是经常发生变化和更替的。一、片流地貌1.片流作用片流,降水或冰雪融化后在倾斜地面上所形成的薄层的面状流水,又称散流。片蚀影响片蚀的因素:气候、地形、岩性。片流形成的堆积地貌-----坡积裙坡积裙:坡积物围绕坡麓披盖形成的地形。特点:磨圆度与分选性差自裙顶至前缘,物质由粗变细在垂直方向上由层理岩性较单一磨圆度与分选性差自裙顶至前缘,物质由粗变细在垂直方向上由层理岩性较单一坡积裙二、沟谷流水地貌(暴流地貌)暴流(沟谷流水)特点:流量变化大。水流湍急含沙量多,颗粒混杂,磨圆度和分选差暴流地貌1.沟谷细沟切沟冲沟坳沟2.集水盆位于沟头的小型盆地。集水盆扇形地沟谷水流搬运的大量碎屑物质在沟谷出山口后,由于坡度的变化,水流的挟沙力降低而沉积下来形成的堆积物称为洪积物。形成的地貌多呈扇形,小型的沟谷谷口堆积地貌称为冲出堆,较大的称洪积扇。洪积扇洪积扇的结构①扇顶相:砾石组成,含沙透体,有层理,分选性较差,磨圆较差。②扇中相:主要由沙,粉砂,亚粘土组成,含细沙透镜体,有清楚的层理。③扇缘相:主要由细的亚粘土,粘土和部分粉砂组成,清晰层理,由于地下水的出露,常为干旱地区的绿洲所在之地。洪积扇洪积扇泥石流山区常见的突发性灾害。山地沟谷中含有大量松散固体碎屑的洪流,常在暴雨或融雪期沿山坡或沟谷流动现象。泥石流形成条件①有丰富的碎屑物质可供泥石流形成时组成固体物质②有充分的水分条件:暴雨,冰雪融化③有比较陡的沟谷纵剖面,以利于加速泥石流的流动泥石流类型按照泥石流固相物质的质地和多少划分:泥流泥石流水石流粘性泥石流稀性泥石流固体物质含量体积40%体积15%-40%重量1.5T/m3重量1.5T/m3搬运介质泥浆水运动特征固液相物质移动速度相同很多的龙头,阵流性的堆积形成泥石流扇,表面起伏不平液态物质相对固态物质移动速度快一次性的,无明显的龙头堆积物处于粘性泥石流堆积与洪积扇之间泥石流的地貌作用泥石流堆积扇垄岗、岗丘四川甘孜州丹巴县稀性泥石流2003年7月11日22时30分,一场特大泥石流袭击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巴底乡水卡子村,正在当地一个休闲山庄载歌载舞的51人瞬间被吞没(成都新旅程旅行公司组织的一队游客来到巴底乡水卡子村“美人谷”休闲山庄,老板彭仕达应游客要求邀集附近约60名村民举行歌舞晚会)三、河流地貌之一河谷地貌(一)河谷地貌河谷的结构和发育河谷的发育1.峡谷:又称V形河谷,河流沿着地形的原始倾斜面开始发育,侵蚀时以垂直侵蚀为主形成的。特点:垂直侵蚀,无河漫滩,两壁陡峭,谷底峡窄。V形谷2.河漫滩河谷特点:下切减弱,侧向侵蚀加强,谷底拓宽,河漫滩发育。3.成形河谷:具有阶地的河谷。河漫滩河谷成形河谷的阶地(雅鲁藏布江的阶地)(二)河床地貌1.山地河床地貌:壶穴(深潭)、石质深槽、岩槛、瀑布(跌水)、浅滩(滩险)等。壶穴:河底漩涡流携带砾石等对底部河床磨蚀形成的深陷的凹坑。岩槛:坚硬岩层横阻河底形成的石滩。壶穴是河床中的深潭,它多发育在瀑布之下方、旋涡流处或构造破碎带上。因为此处岩石易被冲蚀,加上穴里的旋涡流挟带着砾石进行磨蚀所致。多呈圆形,口小肚大,宽深可达数米。壶穴岩槛岩槛瞿塘峡石滩望海龟石滩2.平原区河床地貌1)河床平面形态河床是河谷中最低的常年载有流水的部分。其平面形态有四种:顺直河床、弯曲河床、分汊河床.(1)顺直河床河床的顺直与弯曲,可用弯曲率去衡量。弯曲率是指弯曲河床两点之间的长度与其直线长度之比。当比值为1.0-1.2时,称为顺直河床,比值大于1.2的称为弯曲河床。弯曲率定义洪水期双向环流示意图枯水期双向环流示意图浅滩:河床底部一些不同规模的冲积物堆积体。分布在岸边的称边滩,分布在河心的是心滩。深槽:浅滩与浅滩之间的较深的河段称深槽。弯曲河床(2)弯曲河床(曲流)黄河九曲曲流的形成:环流作用使河流一岸受冲刷,另一岸堆积,形成曲流。河床底部泥沙堆积形成障碍,使水流向一岸偏转形成曲流。河床两岸岩性不一致差异侵蚀而形成曲流。牛轭湖的形成江心洲:心滩滩面超过了平水期的水面。江心洲的形成水下浅滩——心滩——江心洲(3)分汊河床辫流:有的河流河床分叉,宽窄相间,形似发辫,成为辫流。(三)、河漫滩地貌河漫滩的发育河漫滩的二元结构:河漫滩上水流流速相对较小,环流从河床带到河漫滩上的物质主要是细砂和粘土,称为河漫滩相堆积物。下层是由河床侧方移动沉积的粗砂和砾石,成为河床冲积物,二者共同组成上细下粗的结构。滨河床沙坝迂回扇(四)河流阶地河流阶地:河流下切侵蚀,原先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河流阶地。阶地的成因:1.地壳的升降运动地壳上升形成阶地2.气候变化:影响河流水量和含沙量。3.侵蚀基准面下降。河流阶地的类型:1.侵蚀阶地(基岩阶地):组成:基岩,阶地面上没有或很少有冲积物。分布:多发生在河谷的上游及山区河谷中,连续性分布。侵蚀阶地2.堆积阶地组成:河流冲积物分布:河流中下游地区堆积阶地上叠阶地:新阶地的冲积层套在老阶地冲积层之内,各次河流下切的深度均达到原来的谷底。内叠阶地:新阶地的冲积层完全层叠在老阶地冲积层之上,后期河流下切的深度未达到先期河流的谷底。上叠阶地内叠阶地3.基座阶地:组成:上部是河流冲积物,下部是基岩。4.埋藏阶地:早期的阶地被后期冲积物覆盖埋入地下成为埋藏阶地。基座阶地埋藏阶地河流地貌之二——流域地貌水系的类型分水岭的迁移:流域间的分水高地是分水岭。由于两侧坡地岩性强弱不同以及其他自然条件的差异,水分岭的位置向一侧发生缓慢移动的现象。河流袭夺:分水岭一侧的河流侵蚀能力强,切穿分水岭,把另一侧河流的上游掠夺过来的现象。河流袭夺形成过程示意图袭夺河被夺河袭夺湾断头河不配称河风口河流地貌之三------河口区地貌三角洲是河口区堆积的平原,形态像希腊字母“Δ”,顶点向着河流上游,底边靠海,故名。河口区分段河流入海或入湖的地段是河流和海洋或湖泊相互作用的区域,称为河口区。潮区界口门界潮流界水下三角洲前缘界如果河流带来的泥沙超过海洋或湖泊的搬运能力,则形成向海(湖)突出的堆积体,平面形态象一个尖顶向陆的三角形,称为三角洲。如果河流、海洋或湖泊的侵蚀作用大于河口区的堆积作用,就形成一个喇叭形的河口,称为三角湾或三角港。输沙量(S)与径流量(W)的比值将影响三角洲的形成,当S/W≥0.24时,可形成三角洲,S/W0.24时,不形成三角洲而只能成为河口湾.三角洲形成条件(1)河流带来大量泥沙,根据世界上许多三角洲的河流含沙量测定,如河流年输沙量约等于或大于年径流量的1/4,就能形成三角洲;(2)河口附近的海洋侵蚀搬运能力较小,河流带来的泥沙将沉积下来,有利于三角洲的形成;(3)口外海滨区水深较浅,坡度平缓,一方面对波浪起消耗作用,另方面浅滩出露水面,有利于河流泥沙堆积。三角洲的形成过程三角洲的结构三角洲平原相:水上三角洲平原沉积,以河流作用为主,粉砂质堆积,有水平层理和交错层理。1)三角洲平原相:它是三角洲的成陆部分,以河流作用为主,堆积物具有陆相特征。由于沉积环境杂复,所以沉积物类型也较多,岩相变化较大。其中有浅滩相、心滩相、河漫滩相、河床相和沼泽相等。沉积物下粗上细,以粉砂为主,夹粘土及泥炭。有水平层及交错层层理及砂质透镜体。含陆生贝壳遗体、陆相微体生物如介形虫、有壳变形虫及植物碎屑(图6.36)。三角洲前缘相:主要是入海河流的悬浮物质被带到水下三角洲的前坡沉积,粘土质和粉砂为主。波状层理,含有海洋生物化石。三角洲前缘相:它是三角洲的水下斜坡部分,是在河、海作用相当的环境下堆积的。颗粒稍粗,以粘土质粉砂为主,有时夹粘土层或粉砂层。沙的含量减少,有薄斜层理及波状层理,含咸水软体动物、海相有孔虫、介形虫及棘皮动物,且数量增多。该层上界为三角洲水边线,下界为波浪基面,实际上是以沙为主和以粘土(以下)为主的分界线。前三角洲相:淤泥和粘土为主,富含有机质和海相生物化石,水平层理。前三角洲相:位于波基面以下,距河口最远。以海相沉积为主,沉积物最细,主要是粘土及淤泥,富含有机质淤泥及海相生物化石,具有水平层理。该层往往是石油的生油层。河口湾是平原河口区被海水淹没的港湾,湾口开阔呈喇叭状,水深由内向外增大。湾口两岸地势低平,发育成淤泥质潮滩或沼泽湿地。这是冰后期海面上升或海岸带下沉,港湾未被沉积物填充的结果三角洲的类型扇形三角洲:扇形三角洲的发育模式是当河流进入河口时,首先在口门堆积出沙洲,又称拦门沙,它的出现,促使河口分流,形成二汊,以后又在分流河口上堆积出次一级的拦门沙及次级分流河口。如此重复发展后,最终形成一系列的拦门沙,它们从水下浅滩,演变为沙洲,再露出水面成为沙岛,这些沙岛扩大和互相并合,最后成为扇形三角洲平原。黄河三角洲、伏尔加河三角洲.鸟爪形三角洲:鸟足形三角洲,以密西西比河为典型。它的发育是河流进入河口区以后,泥沙迅速沿着河流两侧堆积,形成天然堤式的狭长形平原,并且不断向海延伸,河床纵比降也不断减小。洪泛时,天然堤被冲缺,在于流二侧产生新的人海汊道,形成新的三角洲,即亚三角洲,如密西西比河在近7000年以来就发育了16个亚三角洲,其中7个分布在表层,9个已被后期的亚三角洲掩埋。该类三角洲形如鸟足状,海岸线曲折,多小海湾及泻湖沼泽地(图6.35B)。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尖头形三角洲:三角洲发育在波浪作用强烈的河口区,河口前和改造,形成大致与海岸平行的沙坝,其中河口附近堆积较多,造成向海突出的尖头形或弓形三角洲,如意大利的台伯河三角洲(图6.35C)和埃及的尼罗河三角洲等。岛屿形三角洲:潮汐作用强烈的河口,三角洲发育较慢,形成洲岛形三角洲,它由一系列与潮汐通道大致平行的长形沙岛(近岸部分)和指状沙脊(近海部分,在水下)组成。沙岛地势低平,以粘土及淤泥堆积为主。在沙岛或沙脊之间被宽阔的潮汐通道隔开。如湄公河三角洲、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及巴布亚湾三角洲等(图6.35D)。五、流水地貌的发育理论关于地貌的发育理论有多种学说,主要有1.地理循环论(又称侵蚀循环学说)它是美国地理学家戴维斯(W.M.Davis)1899年提出的一个在流水作用下的地貌发育模式。他假设一个平原随地壳急速上升成为高地后,在地壳长期稳定下,地貌发育经过三个阶段,最后成为准平原(图6.38):该模式的假定前提是:①该地区位于潮湿温带;②岩性均一;③起始地形是平原;④地壳仅是在开始时有一次急速上升,其后进入长期的稳定。他按生命顺序,把整个过程分为幼年、壮年、老年三个时期,各期地貌有明显的差异。幼年期平原上升成为高地后,地面被河流强烈切割,形成峡谷、山地和破碎高地,到该期末,地形最大起伏达到了限度(图6.39B,C)。壮年期此时侧蚀作用加强,峡谷被拓宽而变成缓坡宽谷,山地高度降低,主流河床纵剖面变得和缓,并达到了平衡剖面(即侵蚀与堆积达到了动力平衡),地貌上以宽谷、丘陵为主(图6.39D,E)。老年期丘陵高度进一步降低,大部分支流河床纵剖面也达到了平衡剖面,其中下蚀作用已很微弱,代之以侧蚀和堆积为主,形成宽广
本文标题:《河流地貌》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801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