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小学三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案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1页小学三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案教材简析:这部分的内容教学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材提供了一个与体育场有关的生活场景,从中提出两个不同的计算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乘法笔算经验,思考、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例题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突出百位上的数乘一位数的处理;试一试则让学生独立解决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中需要连续进位的问题,从而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一般方法。想想做做的习题,重点练习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并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会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2、能估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过程中需要连续进位的问题。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本周五我校要举行一次大的体育活动,你们知道是什么活动吗?生:冬季越野赛。师:对!我们班的同学有参加的吗?(学生纷纷举手)。这么多同学参加比赛,一定要为班集体争光哟![评:教师精心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冬季运动会校园地资源,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从生活中来,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师:看,小华和大生他俩也参加了比赛,约好在体育场门口见面。(出示挂图),根据图中的情境,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回答:生1:小华家离体育场有多少米?生2:大生家离体育场有多少米?生3:他们俩家相距多少米?生4:大生家比小华家到体育场远多少米?[评: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愿意提出问题本身就意味着对学习有积极的态度,而善于提出数学问题则意味着学生有良好的数学意识。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成为数学问题的发现者,而不仅仅是数学问题的解决者。]师:要解决第一个问题,小华家离体育场有多远,需要知道哪两个信息?怎样列式?生:小华每分钟跑152米,用了4分钟,算式:1524=(教师板书)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2页㈠探究学习1524=的计算方法师:你能估算出小华家离体育场有多少米吗?生:400多米;500多米;600多米师:到底有多少米?怎样才能得到准确值呢?生:需要计算才能知道。1、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师:怎样计算1524,请你独立思考,列竖式进行计算。(教师巡视)2、小组内讨论、交流计算方法。师:请你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思考过程。3、全班汇报。教师把竖式板书完整。1524608师:竖式中积的百位上为什么是6而不是4?[评:计算教学往往很枯燥无味,郭老师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自己讲计算的思考过程。教师提出一个很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师:刚才哪位同学估计600多米,介绍一下你的经验。㈡、探究学习2484=的计算方法。1、自主探究计算方法。师:我们会计算1524了,解决了小华家到体育场的距离,那我们能否计算出大生家到体育场有多远吗?怎样列式?生:2484=师:请你们自己尝试一下,然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计算过程。(学生活动,教师巡视。)2、汇报计算方法,教师板书。24849923、观察、比较。师:观察黑板上的两个算式,你有什么想说的吗?生:想知道它们有什么相同处?什么不同处?师:小组内讨论、交流,看谁发现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生汇报。师:同学们发现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计算时要认真、细心地演算。[评: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提出问题,找出两个算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师:通过同学们的探索、交流,知道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时,你有什么提醒小伙伴的吗?计算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评: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时应注意的事项,让学生自己提醒自己,比单纯的归纳计算法则让学生记忆效果更好。学生在相互交流补充中总结计算方法,自主讨论发现竖式计算中的错误,相互交流计算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4、解决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师:这两个问题我们解决了,提出的其他问题我们能解决吗?(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解决提出的问题,能口头解答的就口头解答。)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3页三、迁移练习1、独立完成教材第72页想想做做第1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2、算一算,看一看积是几位数。2613812362138321师:你们想怎样计算这几道题?生:口算;估算;笔算。师;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求出各题的积。(学生汇报,老师板书得数。)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为什么每组算式积的位数会不一样?什么情况下积的位数是三位数?什么情况下积的位数是四位数?(四人小组讨论)(学生汇报讨论结果。)3、完成第73页第5、6题。四、质疑反思师:这节课,你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努力的?生:略。【设计意图与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之后的拓展。笔算的方法对学生来说不是难点,关键是让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正确地进行计算。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较注重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同时使估算与笔算相辅相成,因此本节课设计时有意地要将估算渗透其中,利用估算促使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得到提高,这是其一;其二,计算教学较为枯燥,属于纯数学的内容,如何让这部分的知识活起来,变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体会数学的价值,使我对这节课的结构动了一番脑筋;其三,本学期进行的是低年级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的课题研究,如何在计算教学中渗透对学生进行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我要做的一个尝试。通过教学实践,教学之初的三个设想基本上是实现了,尤其是其中的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处理的方法得到了听课教师的好评。我认为较成功地体现在以下几点:1、在情境创设上,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他们将要举行的冬季长跑比赛,出示问题情境,提出,你读懂了什么,使他们感受到问题就存在于生活中,就存在身边,每时每刻都会产生,而解决问题又是我们的需要,拉近了数学问题与学生情感的距离。2、在提出问题上,放手让学生提出。创设情境之后,问:根据图中的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班上举手的同学不多,随后我又问了一句:你还想知道什么?这时班上举手的同学多了。从学生的口中迸出了一个个问题,其中有价值的就有6个。这两种不同的问法,使我感受到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有的,关键是教师的语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从他们的角度去考虑,去创设空间,那么学生为自己创设的空间才会更大。3、在解决问题上,自主探索。学生提出6个有价值的问题。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我随手板书了出来:①大生家离体育场比小华家远多少米?②大生家和小华家离体育场各有多少米?(即小华家里体育场有多少米?大生家离体育场有多少米?)③大生每分钟比小华多行多少米?④小华共跑了多少米?⑤他两家相距多少米?⑥他俩谁先到体育场的?其中第3个问题是旧知识,他们有能力解决。而第6个问题提出后同学们马上给予了回答,因为他们都用了4分钟到达,所以是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4页同时到达的。然后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就第2个问题中隐含的两个问题进行探索,交流。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大胆尝试,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对于第1、5这两个问题,本想留在课下解决。但当铃声响起时,学生提出马上就能解决,于是我尊重学生的意愿进行了解答。这样处理留给学生的思维空间很大,很多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去解决。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大有好处,因为课堂上学生的表现给了我较肯定的回应。同时较大的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的空间,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的思想。【评析:】本节课是围绕承担研究课题《低年级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上的一节研究课。这节课教学设计体现课题思想,教学从学生生活的实际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具体说有以下三个特点:1、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提出数学问题上课开始,教师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并与本节教学知识密切相关的现实情境,让学生依据情境中信息间的联系,主动发现数学现象,提出数学问题,把生活转化为数学,使学生对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以及怎样从数学角度观察生活,提出数学问题有了一些体验。2、大胆尝试,主动探索,合作交流计算教学往往枯燥无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如何让这节课的知识活起来,变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体会数学的价值,郭老师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主动探索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计算过程。计算之前让学生先估计结果,再进行验证,培养学生估算能力。教师提出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计算时你有值得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高见,更好的掌握了计算方法。教师在课堂上体现出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3、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5页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教师的语言具有亲和力,课堂学习氛围宽松,给学生提供发展不同见解,展现自我,张扬个性的时间与空间。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学生由以往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敢想、敢问、敢说,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本文标题:小学三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859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