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浅析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我对文明冲突的初步理解——浅析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山东大学刘效恩举世震惊的“9.11”事件把声名赫赫的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在1996年出版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再次推到了前台,又一次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文明冲突”热。美国政府对“9.11”事件所作出的强烈反应及在军事、外交政策上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恐怖主义不断升温的现实,似乎应验了亨廷顿在书中的论断“未来的冲突将由文化因素而不是经济或意识形态所引起,而最危险的文化冲突是沿着文明的断层线发生的那些冲突”①在全球媒体的大肆报道和渲染下,一场文明之间的战争似乎剑拔弩张。然而这一切真的就是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或其他文明冲突的结果吗?世界真的会出现文明之间的战争吗?文明的概念及内涵要理解文明的冲突,首先要弄清文明的概念。文明这一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它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它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是动态的历史现象,具有阶级性、民族性。亨廷顿认为文明是“人群文化上的最高层的组合,是人们拥有的除了那种区别人类与其他动物的认同的文化认同的最广泛的水平”实际上他在谈论文明的冲突时,文明这一概念包括三大要素。一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这是文明的原义。二是文明的主体——人,即有共同的文化认同的人群。三是人和文化的载体——区域。基于这种理解,亨廷顿把当代世界划分为8个文明,即中华文明、印度文明、斯拉夫东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拉丁美洲文明及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少了一个文明)文明之间的关系:冲突还是融合在划分世界主要的文明之后,亨廷顿又用大量的篇幅论证了不同文明必然冲突的观点。第一,文明的不同不仅是实在的,而且是基本的。历史、语言、传统及最具重要性的宗教,使各种文明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第二,由于“地球越来越小”,不同文明体系间的交往日益增多,将导致文明的冲突更为剧烈。第三,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现代化和社会变迁过程不仅使人们脱离了地域认同,也弱化了对民族国家的认同。这就使宗教认同乘虚而入,填补真空成为新的、更为强烈的认同对象。第四,西方的双重作用使文化意识大为增强。一方面是西方文化处于权力的顶峰;另一方面作为其结果是非西方文化出现寻根现象,强调本土文化、本土价值。第五,与政治或经济特征差异相比,文化差异更为持久,更难妥协。最后,经济区域主义正在增强,地域性经济集团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持续增强。但是,经济地域主义只有以共同的文化为基础才能成功,而经济地域主义的成功反过来又会刺激文化意识的增强。这样,欧洲共同体有西方基督教作共同基础。北美自由贸易区能否成功则有赖于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的文化融合程度。在亚洲,最有可能成功的是由中国大陆、台湾、港澳及其他国家华人社区经济团体正在发展的经济一体化。随着前苏联的解体,中亚的伊斯兰国家正在形成经济合作组织,伊朗、巴基斯坦、土耳其、阿塞拜疆、哈萨克、吉尔吉斯、土库曼、塔吉克、乌兹别克和阿富汗正在迅速接近。不可否认,文明的冲突是客观存在的,自古有之。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人类文明史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起源。当时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散居在地球的不同角落繁衍生息。自然环境和地域的不同,形成了迥然不同的文明。当这些孤立的文明相互接触时必然会产生碰撞,发生矛盾。文明、民族、国家之间不断的冲突和彼此之间相互的盛衰消长一直贯穿着整个人类历史。最激烈、最极端的形式便是战争。古代波斯与希腊之间的战争,亚历山大对东方的征服,罗马帝国与东方民族的对抗,十字军东征,蒙古人的扩张,这样的战争都可以说是文明之间的冲突。然而,同样不可否认的是,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孤立的文明,社会或民族不断从分散走向整体,彼此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越来越趋于一致。这是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与融合的总趋势。1922年,罗素访问中国之后曾写过一篇题为《中西方文化比较》的文章,其中有如下一段: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借鉴希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又模仿阿拉伯,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则仿效拜占庭帝国。②罗素的这段话是否十分准确,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但它说明:⑴不同文明的交流是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原因。⑵今天的西方文化是吸收了许多其他文化因素。因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碰撞、冲击,直至重新整合,最终为许多中国人接受。在士大夫心目中,往往是儒释道三教并行不悖的。基督教在近代中国虽引起了剧烈的冲突,但最终仍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宗教之一。这些都说明,不同文明之间由于文化原因引起的冲突总是暂时的,而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吸引和融合才是主导。在经过最初的摩擦、冲突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文明是可以互相融合,共同存在的。虽然亨廷顿的几点论述打破了以往的“经济决定论”,但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文化决定论”。特别是他认为“地球越变越小”使不同文明的人们的交往更加频繁反而会导致“文明冲突”更加剧烈就显得甚是牵强。恰恰相反,由于当今世界交通通讯的手段日益先进,使得处于不同文明的人们更容易相互了解,消除误会,从而更好地促进了文明的交流、融合。冲突的实质:文明还是利益亨廷顿认为人类之间的重大分界线和冲突的主要根源将是文明,这样的观点可以说只是揭示了冲突的现象,而不是实质。文明客观上讲是无辜的,文明冲突背后隐藏着不同利益(阶级利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的矛盾。事实上,国际政治首先表现为世界上不同民族国家为获取经济利益和权力优势而进行的相互配合或相互敌对乃至冲突的形态。美国之所以两次出兵伊拉克,并不是像他宣扬的那样要把西方的自由民主带到巴格达,更本质的原因在于伊拉克丰富的石油产量。而石油是关系到美国经济发展,日常生活的生命线。日本文明是中华文明的后代,两者有很多的共同点。按照亨廷顿的理论,日本应该和中国联合起来对抗西方文明。然而事实上却是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就致力于“脱亚入欧”,直至成为西方俱乐部的一员。究其原因,还是日本从自身的经济、安全利益出发所采取的措施,与文明无关。因此,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和不平等才是冲突的真正原因。特别是西方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控制与反控制,导致了当今世界大部分的冲突。美国学者福勒认为:“因权力、财富、影响分配不公以及大国不尊重小国引起的世界性冲突大大超过基督教、儒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文明冲突。文明史表达冲突的载体,而非原因”③。虽然文明的功用性可能被某些恐怖分子或民族分裂主义分子拿来作为冲突的工具,文明的纷争也的确为恐怖主义提供了温床,但是它只是国际冲突诸多因素中的一种,而不是最根本的促动力。但亨廷顿为了强调文明的差异在国际政治中的重要性,故意忽略了隐藏在各种文明之后的巨大利益。事实上,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的出发点并非像汤因比那样旨在从宏观历史的角度探讨文明系统的互动规律。他是从“美国利益/西方利益”这种观点、视角出发在“文化决定论”的框架下,冷静考虑美国/西方的利益,从而确立对策,以维护美国的强盛和霸权。另一方面,这一观点是亨廷顿把美国社会内部多元文化主义投射到国际舞台所得出的结论。所谓美国社会的多元文化主义就是美国人的文化背景和种族特性日益多元性。以亨廷顿为代表的一批美国学者担心这种“西方的非西方化”会不断削弱美国的文化认同,进而威胁到美国的政治一贯性和道德凝聚力。单就是白人在美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下降这一事实就不得不让人们为美国的前途担忧。当亨廷顿把这种焦灼甚至是绝望的心理用“文明冲突论”投射到国际大屏幕上,便得出了“儒教文明和伊斯兰教文明正在联合起来对抗西方文明”的结论,并由此产生了对未来的恐惧。冷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为深刻的变化,而国际政治的新格局、新秩序还尚未形成。在国际关系扑朔迷离的模糊状态下,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在众多理论中独树一帜,为研究世界秩序与范式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也弥补了过去国际政治理论只关注实力、利益等可见因素,而忽视更为深远的文化因素的重大缺憾,确实让人耳目一新。然而在全球大变动时期,且不论亨廷顿的理论是否正确,单就是“文明冲突”这一词汇就已经令不少学者担忧。德国黑森和平与冲突研究基金会主席哈拉尔德·米勒就指出语言对思想有深刻的影响力,而“文明的冲突”已成为政治和报章中常见的词汇。在新的国际格局尚未明朗化之前,人们心存迷茫和焦虑,想在这个瞬息万变、危机四伏的世界找到出路,亨廷顿的《重建》一书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在深奥莫测的大背景下,亨廷顿给出了一个地图或是指南针的简单模式,这既是“文明冲突”的精华所在,也是它的危险所在。人们往往会在重大的国际事件上套上一个“文明冲突”的帽子,而不去深究其本质的原因。尤其是“9.11”之后,西方国家的人们杯弓蛇影,把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视为恐怖主义的代名词,使不同文明间的隔阂在一夜之间拉大了许多,这可能也是亨廷顿所始料未及的吧。注释:①[美]塞缪尔·亨廷顿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第7页。②转引自《评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1993年第三期《哲学研究》第31页。③[美]塞缪尔·亨廷顿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第420页。
本文标题:浅析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978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