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围护结构板材应用技术指南标准(修改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围护结构板材应用技术指南(送审稿)前言本标准由中国电子学会洁净技术分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19)归口。标准主编单位:蓝海永乐(江苏)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苏苏净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参编单位:中国电子学会洁净技术分会、苏州工业园区嘉合环境技术工程有限公司、苏州杰科洁净技术有限公司、安泛工程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江阴市克林净化工程有限公司、苏州黄浦空调净化设备有限公司、吴江市金童机械净化设备有限公司、北京希达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世源希达工程技术公司、苏州市通达净化工程有限公司、吴江市金鼎净化钢构研究所有限公司、深圳市兴科净机电净化工程有限公司、广州汇隽空调净化设备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利群、夏明宝、姜伟康、夏亮、周耀林、石小雷、朱孝洪、吴海燕、尤荣法、王鸿明、姜冯辉、张继孝、王春明、蒋明生、张瑞金、朱云明、韩丽、刘玥、刘娜2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围护结构板材应用技术指南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围护结构中的墙板和吊顶板等夹芯板板材。本标准中规定了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围护结构中应用的墙板、吊顶板等板材(夹芯板)的产品规格、原材料要求、技术性能要求,以及性能的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板材的包装、运输、贮存以及安装中的注意事项等。如果洁净室的围护结构板材的可燃性需要通过美国FM认证,其测试方法可参见FM认证标准4882《烟雾敏感场所可燃性1级内墙和顶棚材料或系统》和4910“洁净室材料可燃性测试方案。2引用标准GB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9978-2008建筑构件耐火试验方法GB/T12754-2006彩色涂层钢板及钢带GB/T8624-2011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T20258-2006材料产烟毒性危险分级GB/T5464-2010(ISO1182-2002)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GB/T14402-2007(ISO1716-2002)建筑材料燃烧热值试验方法GA160-2004不燃无级复合板GB/T23932-2009建筑用金属面绝热夹芯板GB/T13475绝热稳态传热性质的测定标定和防护热箱法3术语3.1夹芯板sandwichpanel由双金属面和粘结于两金属面之间的绝热芯材组成的自支撑的复合板材。3.2基板steelsubstrate用于涂覆涂料的钢板或钢带。3.3涂料coatingmaterial涂覆于基板表面并能形成具有保护、装饰和(或)其他特殊作用(如:防污、隔热、防霉、绝缘等)的涂层的液体材料。通常由成膜物质、溶剂、颜料和助剂四种成分组成。3.4耐火极限fireprooflimit在标准耐火试验的条件下,建筑构件、配件或结构从受火的作用到失去稳定性、完整性或隔热性时止的这段时间。3.5粘接强度bondstrength单位面积金属面夹芯板面材与芯材脱离时最大荷载。单位是MPa。33.6抗弯承载力flexuralloadingcapacity金属面夹芯板在标准支座间距的条件下,加载后达到规定挠度时荷载。单位为KN/m2。3.7非热损毁non-thermaldamage火灾中并非由燃烧释放热能所造成的对物品、设备等的损毁,它是火灾损失中的重要一项,在洁净室火灾损失中尤为突出。常见的非热损毁为火灾烟尘与消防水结合形成酸雾对贵重物品和设备的腐蚀。3.8烟尘损害指数Smokedamageindex(SDI)炭烟产率与FM火蔓延指数(firepropagationindex-FPI)的乘积,表征火灾产烟尘对洁净室环境的损害程度,单位为(m/s1/2)/(kW/m)2/3。参见附录A。4产品规格产品规格应符合表1规定。表1产品规格尺寸(mm)厚度30405075100125150宽度900-1200长度≤8000注:其他规格尺寸由供需方协商确定。5要求5.1原料5.1.1金属面材:可为彩色涂层钢板其性能应符合国标“彩色涂层钢板及钢带”GB/T12754-1991中的有关规定。基板必须为热镀锌板,锌层双面质量不得小于120g/m2也可为不锈钢板或铝板,其性能应分别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若为其他金属面材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规定。5.1.2芯材:芯材为岩棉、矿渣棉、玻璃棉、石膏岩棉、铝蜂窝、硫氧镁(BTPI)、玻镁以及其他不燃芯材等均应符合不同芯材的有关标准的规定。除铝蜂窝以外,其他芯材的容重不得小于120kg/m3。5.2外观质量外观质量应符合表2中的规定。表2外观质量标准项目外观质量要求板面板面平整、无明显凹凸、挠曲、变形;表面清洁,色泽均匀、无胶痕、无油污;无明显划痕、磕碰伤痕等。切口切口平直、切面整齐、无毛刺;面材与芯材之间粘接牢固,芯材密实。芯板芯板的切面整齐,无大块剥落,块与块之间接缝无明显间隙5.3尺寸允许偏差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4表3尺寸允许偏差(mm)长度对角线差项目≤4000≥4000宽度厚度≤4000≥4000允许偏差±1±1.5±0.5±0.5≤1.5≤25.4传热系数5.4.1夹芯板的传热系数应符合表5的规定。表4标称厚度(mm)405080100120150传热系数(W/m2·K)1.00.950.60.50.450.355.4.2金属面夹芯板作外墙和吊顶时,在使用过程中不应产生冷桥和结露现象。5.5粘结强度和剥离性能5.5.1夹芯板的面板与芯材的粘结强度不应小于0.06MPa。5.5.2剥离性能:试验时,粘结在表面材上的夹芯材料分布要均匀,每个剥离面的粘结面积应不小于85%。5.6抗弯承载力5.6.1隔墙用金属面夹芯板挠度为Lo/250(Lo为支座间的距离)时夹芯板的抗弯承载力应不小于0.5KN/m2。5.6.2吊顶用金属面夹芯板挠度为Lo/250(Lo为支座间的距离)时夹芯板的抗弯承载力应不小于1.2KN/m2。5.6.3作承重构件用的金属面夹芯板其抗弯承载力应符合有关结构的设计规范的规定。5.7耐火极限5.7.1用于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围护结构的外墙、疏散走廊以及洁净与非洁净区的墙板以及洁净室的吊顶板时,其耐火极限应不小于60min。5.7.2用于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围护结构的内墙板时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24min。5.8不燃性能金属面夹芯板应为不燃材料(包括芯材)。其燃烧性能应符合国标“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GB/T5464-1999中对不燃材料的试验要求。同时还应符合国标“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T8624-2006中规定的A1级的要求。5.9安全性能(产烟毒性)5.9.1金属面夹芯板应符合国标“材料产烟毒性危险分级”GB/T20285-2006中规定的安全AQ1级(安全一级)的要求。5.9.2在减少非热损毁方面,同时还应符合FM认证标准4910“洁净室材料可燃性测试方案”中规定的烟尘损害指数SDI≤0.4(m/s1/2)/(kW/m)2/3的要求。5.10其他5.10.1用于不同行业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围护结构中的墙板、吊顶板应满足生产工艺要5求,如:不产或少产尘(菌)、耐磨擦、耐水洗、防静电,用于生物洁净室的板材还应耐消毒药液的腐蚀。而且各种板材均应能有效地耐老化碎裂。5.10.2板材在生产、加工以及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作业人员的健康和周围环境的卫生产生不良影响。6性能检测和测试方法6.1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的检测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的检测按GB/T23932-2009的7.1和7.2条款执行。6.2传热系数检测传热系数的检测按GB/T13745规定的方法执行。6.3粘结性能检测粘结性能检测按GB/T23932-2009的7.3.2和7.3.3条执行。6.4抗弯承载力的检测抗弯承载力的检测按GB/T23932-2009的7.3.4条执行。6.5耐火极限的检测耐火极限检测按国标“建筑构件耐火试验方法”GB/T9978-1999中的规定执行见附录B。6.6不燃性能的检测不燃性能检测按国标“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GB/T5464-1999和国标“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T8624-2011中的规定执行。6.7耐火极限按GB/T9978.1-2008建筑构件耐火试验方法执行。6.8安全性(产烟毒性)的检测产烟毒性的检测按国标“材料产烟毒性危险分级”GB/T20286-2006中的规定执行。7板材的包装7.1包装时,用于吊顶的板材采用正反叠放形式,用于墙板可采用直接叠放形式。7.2散装的板材按板长分类,用角铁护边,用绳固定。7.3箱装的板材用型钢及金属薄板或木板等材料作包装箱。7.4两块板材之间应采用聚乙烯薄膜或牛皮纸等作衬垫隔离。7.5包装应按国标“包装贮运图示标志”GB191-2008条文中的规定,注明“怕湿”的标志。8运输板材的运输可用汽车、火车、船舶等运输工具运输。运输的过程中,避免受压和机械损伤,特别注意防止雨淋。69贮存9.1板材应贮存在干燥、通风的仓库内。露天贮存应采取防雨措施。9.2贮存场地应坚实、平整,散装堆放时高度不超过1.5m。堆底应用木条或泡沫板铺垫,垫木间距应不大于2m。10板材的安装10.1墙板和吊顶板在安装之前应对板材的材料、品种、规格尺寸、性能以及夹芯板的芯材进行检查、核实是否能满足设计要求;必要时对抽样进行性能测试(耐火性、安全无毒性、抗弯强度等性能)。10.2墙板和吊顶板在安装之前应对吊顶上、夹墙内已施工完毕的隐藏工程进行验收,并达到合格要求,方能进行墙板和吊顶板的施工。10.3吊顶板和墙板在安装时高效过滤器送风口、灯具、感温感烟元件、扬声器以及门、窗、管道的穿板处,其洞口周围要平整、严密、清洁、不产尘,其缝隙应用不燃材料封堵;检查口的周边也要很好的密封。10.4吊顶板和墙板的板缝应均匀一致,板缝的间隙误差应不大于0.5mm,板缝应用密封胶均匀密封,密封处应平整、光滑、略低于板面。10.5墙板安装应垂直,吊顶板安装应水平,板面平整,位置正确,墙与地、墙与顶、墙与墙、顶与顶之间的交接处应有合理的结构,保证密封,防止开裂,拐角处宜为圆角。10.6板材安装的垂直度≤1.5mm,表面平整度≤1.5mm,板与板之间,接缝处的高低差≤1.0mm。10.7板材安装后应进行保护防止碰撞破坏板面。10.8板材表面应平整、光滑、色泽一致,板材表面的保护膜应完好无损,交工前再撕膜。7附录A(资料性附录)洁净室材料可燃性测试方法A.1测试方案依据ASTME2058测试方法,用火焰传播仪(ASTME2058)对厚度不低于(0.25英寸)6毫米的试样进行测试。按照本规格测试标准的要求,厚度小于(0.25英寸)6毫米的材料不得按照ASTME2058在FPA上进行测试对于FPI和SDI值大于合格标准的试样,采用8英尺(2.4米)平行板测试程序。经配置用于引燃和燃烧测试的火焰传播仪如图1所示,用于火焰传播测试的火焰传播仪如图2所示。平行板测试如图5所示。相关测试信息如下所示:A.1.1试样要求引燃和燃烧测试需要十个4英寸(100毫米)方形试样,厚度从¼至1英寸(6至25毫米)不等。待测线缆的尺寸和结构应为其最终使用尺寸和结构;需要15英尺(5米)长直径为12至24AWG的线缆和10英尺(3米)长直径为11至4/0AWG的线缆以及最粗400MCM(千圆密耳)的线缆。火焰传播测试需要两个12英寸(300毫米)长,4英寸(100毫米)宽,以及0.25至1英寸(6至25毫米)厚的试样。对线缆没有额外的试样要求。A.1.2试样制备以及在火焰传播仪中的放置方法引燃和燃烧测试用耐用的铝片包裹试样,使其紧密覆盖试样边缘和背部。对于引燃测试,在试样表面覆上一层薄薄的细石墨粉或Thermo-luxSolar-Collective黑漆,以补偿表面吸收率差异。将包裹起来的材料暴露面向上水平放置于火焰传播仪(图1)中,如图2所示。对于引燃测试,不使用石英管。对于燃烧测试,将试样置于石英管中。火焰传播测试试样侧面覆盖着0.25英寸(13毫米)宽的陶瓷纸,试样侧面和背面紧密包裹着耐用型铝片。用三根24号镍铬合金线将试样连接
本文标题:围护结构板材应用技术指南标准(修改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123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