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高考语文《课时周测月考》《劝学》苏教版必修1
用心爱心专心-1-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版块一求学之道8.劝学(节选)自学导航Ⅰ.学习目标:1、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2、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熟记“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古今字和通假字。3、理解从三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方法;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Ⅱ.学法建议:这是我们进入高中以后所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学习本文之前,我们要了解高考对古代诗文阅读的要求:“1.理解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分析综合C:(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3.鉴赏评价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4.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A”。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我们学习本文,应该注重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学会分析浅易的议论文章,并且能熟练的背诵这篇文章。Ⅲ.课前预习:(一)字音字形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輮.()(2)骐骥..()(3)镂.()(4)锲.而不舍()(5)跬.步()(6)螯.()(二)文学常识填空2.荀子,名,末期赵国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著作有《》二十卷,该书标志着古代说理文也进一步成就。(三)文言知识归纳3.写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及本字。(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通,通。(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3)君子生非异也通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古义今义(2)声非加疾.也。古义今义(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古义今义(4)用心..一也。古义今义(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今义(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古义今义5.解释下列多义字词。用心爱心专心-2-生君子生.非异也()蛟龙生.焉()利非利.足也()金就砺则利.()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吾尝趺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暴虽有槁暴.()暴.殄天物()性情暴.躁()驽驽.马十驾()相如虽驽.()备圣心备.焉()有备.无患()关情备.至()绝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强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假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望吾尝趺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先达德隆望.尊()适冬之望.日前后()闻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博闻.强志()不能称前时之闻.()6.解释下列词类活用现象。用心爱心专心-3-(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6)用心一.也()跟踪训练一、基础训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参.省(cān)锲.(qì)跬.步(guǐ)木直中.绳(zhòng)B.槁.(gǎo)暴.(pù)跂.(qì)骐骥.(jì)C.砺.(lì)驽.马(nú)蚯蚓.(yǐn)虽有.槁暴(yǒu)D.须臾.(yú)镂.刻(lóu)舟楫.(jí)闻者彰.(zhāng)2.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是()A.金就砺.则利(磨刀石)B.吾尝跂.而望矣(提起脚后跟)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道)D.非能水也,则绝.江河(渡)3.下列各项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A.輮以为轮B.上食埃土C.既来之,则安之D.然而不王者4.下列各项中“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①輮使之然也②有志矣,不能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③石之铿然有声者④以须炉火之然也⑤是故学然后知不足A.①⑤B.②③C.②④D.①③5.对下列各项加点词解释正确的是()①而绝.江河②老子犹堪绝.大漠③用心一.也④一.死生为虚诞A.①②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同C.①②同,③④同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6.《劝学》的中心论点是()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C.学不可以已。D.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二、课内语段阅读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完成第7——10题。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7.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用心爱心专心-4-A.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跬:指半步B.风雨兴.焉兴:起兴C.驽马十驾.驾:指马行走一天的路程D.金石可镂.镂:用刀雕刻8.下列句中“焉”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且焉置土石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9.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学不可以.已②无以.成江海③锲而.舍之④蟹六跪而.二螯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10.下列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相同的一句是()A.求人可使报秦者B.古之人不余欺也C.忌不自信D.微斯人,吾谁与归链接高考(2007年高考试题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郭生,邑之东山人。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读,卷置案头,狐涂鸦甚,狼藉不辨行墨。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心恚愤而.无如何。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泚殆尽。恨甚。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见污本,问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复视涴①卷,类冗杂可删。讶曰:“狐似有意。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比晓,又涂之。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是岁,果入邑库。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闱中副车。时叶公文章,风雅绝丽,家弦而户诵之。郭有抄本,爱惜臻至。忽被倾浓墨碗许于上,污荫几无余字,又拟题构作,自觉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渐不信狐。无何,叶公以正文体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见。然每作一文,经营惨淡,辄被涂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狐又尽泚之。乃笑曰:“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旦见封锢俨然,启视则卷面涂四画,粗于指,第一章画五,二章亦画五,后即无有矣。自是狐竟寂然。后郭一次四等,两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②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选自《聊斋志异·郭生》,有改动)用心爱心专心-5-注:①沈:弄脏。②狃:因袭。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询问B.素与郭善.,登门造访友好C.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玩味D.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记载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心恚愤而.无如何何前是而.今非也B.会王生者,以.故至山以.是益疑狐妄C.郭具言所.苦其所.涂留,似有春秋D.不自选择,但决于.狐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表现郭生虚心和骄傲态度的一组是(3分)A.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B.又复视浣卷,类冗杂可删于是渐不信孤C.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D.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郭生家中经常闹狐患,丢失了许多东西,不少习作也被弄得污浊不堪,难以阅读,因此他非常怨恨狐狸。B.老友王生前来拜访,郭生向他倾诉了自己的烦恼。王生觉得狐狸不仅无恶意,而且还可以当郭生的老师。C.叶公名气很大,郭生珍藏了他的文章抄本,但狐狸却在抄本上泼墨,郭生便明白了叶公的文章并不出色。D.郭生屡拔前茅之后,狐狸还是涂抹他的文章。郭生很不以为然,就不再为狐狸设馔,并将读本锁在箱子里。5.断句和翻译。(9分)(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3分)(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译文:②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译文:能力提升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下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信数与萧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用心爱心专心-6-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于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何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A、居戏下..戏下:帅旗之下,即部下。B、坐法..当斩坐法:因犯法而获罪。C、无所事.信事:重用D、王素慢..无礼素慢:傲慢。2、下面是对四个句子中的“以为”进行的分类,选出分类正确的一项()①羽以为郎中②上拜以为治粟都尉③吾为公以为将④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3、选出对下面活用的词分类正确的一项()①滕公奇其言②王必欲长王汉中③何奇之④何闻信亡,不及以闻⑤吾亦欲东耳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②⑤/④C、①/②③/④⑤D、①③/②④/⑤4、“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的正确译文是()A、多次用计策部犯项羽,项羽不重用他。B、多次用计策干扰项羽,项羽不听从他。C、多次把计策献给项羽,但干扰了项羽,项羽没有采纳。D、多次把计策献给项羽,以求重用,项羽没有采纳。5、选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韩信亡楚和亡汉的原因不相同。B、萧何追韩信表明萧何是慧眼识英才。C、刘邦拜韩信为大将是萧何推荐之故。D、“一军皆惊”是指将士没想到刘邦拜的大将竟然是韩信。达标检测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生非异也(道德高尚的人)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本文标题:高考语文《课时周测月考》《劝学》苏教版必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211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