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学案教学的策略
1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学案教学的策略人的阅读有不同的状态,也有不同的目的。自然状态的阅读与语文课的阅读学习是不一样的。自然状态阅读的目标是理解、领会并掌握阅读材料的内容,语文课堂的阅读学习则是要通过阅读实践学会阅读方法、掌握阅读技能。因此,阅读过程中如果没能够发生学习,没能提高阅读能力,语文课阅读是无多大意义的。过去阅读教学的课堂,过多地注重文本的内容,教师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一系列具体的问题,比如这段话在谈论什么?它的中心是什么?可以分成几个层次?各层次的大意是什么?……然后要求学生去回答,或讨论。这种教学方式的实质是:把学生视为理想读者,假定学生都具有相当的阅读能力,已经掌握了一套阅读方法,并且能利用这些方法读懂文章,解决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关注的只是问题的答案,课堂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只是文本学习的结果,而学生在课堂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获得方法和能力。它的教学组织形式,我们可以这样图示:或是这样的:在图一所示的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传道,授业,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课者、学习者,他们只要把老师教给的东西记住了即可;在图二所示的教学中,教师会有滋有味地欣赏文本,品味作品,可能讲得有声有色,引人入胜,极富感染力,但学生实际上只是做了旁观者,可能被老师的讲析所吸引所感染,但在陶醉之后,最终并没有获得真正的知识,也没有获得阅读欣赏文本的方法和能力。我们以《病梅馆记》的一个教学环节作为案例来说明:教师提问:历来以古代松、竹、梅、菊等自然物来喻志,以它们的苍劲、坚韧、俊教师学生知识教师阅读赏析文本学生学生学生知识能力2俏、雅洁的特性来喻人的坚贞、高洁的品格。那么,本文的“梅”是否也有喻意?“病梅”是否也有所指?(学生讨论,窃窃私语)(教师指定一些学生回答问题,答案五花八门)教师明确:(1)“梅”喻人才。(2)“病梅”喻被束缚、被摧残的人才。在这样的教学片断中,教师提出问题如同给出谜语让学生去猜想,而猜想的理由和根据,学生是不知道的,于是在一阵漫无边际的猜想过后,听老师给出标准答案,学生会很认真地把答案记在笔记本上。而事实上,答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老师为什么会想到这些,学生依然懵懂。要知道,学生如何读懂文章、如何读出问题以及如何找出问题答案的过程和方法,才是我们的语文课阅读教学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才是学生的阅读学习的真正目的。因此,我们对教学的改革有两个希望:1.学生要有相当量的内容自主学习,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一定深度的思考。2.教师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导学、精讲、拓展、训练。为实现这两个希望,我们在高中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实施了“学案教学”,以期运用学案把学生组织在专注的学习状态中。这是一种更加有效的、教与学更紧密联系的教学模式。学案是实现这种教学的重要媒介,不是在原来的教学中加入了学案这项资料,它不是一个预习方案,而是学生的全程学习方案,即课前、课上、课后的学习方案。学生真正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个自主的、探究的、随时调控的过程。它包括学习前的计划和准备,确定学习内容、学习时间以及所运用的方法,进行学习资料、学习用具、学习环境、学习的情绪心理等的准备;也包括在学习活动中对自身学习行为的认知和监控,明确学习对象和学习任务在预习、上课作业、复习等环节中讲究策略,选择并运用适当的学习方法;还包括学习活动后的反馈和补救以及对经验、规律的总结过程。如图:学习的过程学习活动前计划性(内容、时间、方法)准备性(资料、工具、环境、情绪)学习活动中意识性(目标、对象、任务)方法性(各环节的策略、方法)3执行性(控制行为、保证学习进行)学习活动后反馈性(对学习状况进行检查、反馈与评价)补救性(依据反馈结果采取补救措施)总结性(反思和总结经验、规律)但是,我们的学生仅凭个人的自觉或个人的能力,他们的学习过程是达不到这样高的水准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对其学习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督促和引导学生在自我监控下完成他的学习过程,以达到掌握知识、获得能力的目的。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终极目标,并不仅仅是学会了什么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那么,就需要他们在目前的学习中,逐步掌握学习的策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并进一步自觉主动地运用学习策略,去解决以后阅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例如学生面对一个陌生的阅读文本,它可以采取的学习策略有如下几种:他是通过这些策略去解决问题,学到知识并获得能力的。然而,学生同样不可能凭借个人的能力,迅速地掌握这些策略,依然需要老师的帮助。学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路径。依据学生普遍学习心理和我校学生具体学情,实施学案教学的总体思路为:突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主体参与意识自主发展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加强能力培养,增加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学案教学的出发点是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规律。学案教学因为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在教师教授前的独立阅读与思考。学案的运用,有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高中的学生,仍然对直观形象的兴趣与感知能力依然强于抽象的思维。以《琵琶行》为例,初读之下,学生最为关注的是琵琶女这个人,而不是琵琶乐曲中传达出的什么情感或作者的“同是天涯沦落人”之叹。据此我们设计的学案,首先迎合了学生关注情节与学生知识能力过程和方法策略复述策略组织策略精细加工策略4人物这一兴趣,支持学生先根据琵琶女的自诉去归纳其身世之悲,然后引导学生去探寻琵琶女在乐曲中抒发的郁积的情感,接着指导学生去思考追寻诗人听琴时“心有戚戚”的原因,从而引发出对诗歌主体的归纳。这样的设计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形象感知到抽象思维,使学生能够在自学阶段就基本顺利地完成对课文的的问题。学案教学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具体地说,就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自我监控,在解决问题中进行学习,学案教学“充分发挥了‘问题法’‘讲解法’‘讨论法/对话法’的教学功能”优化了语文的课程价值和知识价值。同时,学案呈现给学生,又是一系列依据课文所提出的问题,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对正在学习的内容生发兴趣,更让他们感觉到富有挑战性,因而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例如《庄周买水》这篇课文,对文章寓意的理解既是学习的重点又是难点,而理解寓意的前提是对庄周买水过程中种种遭遇的分析归纳。如果直接去分析课文内容;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预习题:用图示的形式画出庄周买水的行程。这一问题的设计意图,其实是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内容,梳理文章脉络,收集主要信息,据此推进下面分析课文的进程。而学生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反复阅读课文,关注重要信息,仔细比较鉴别庄周经历中的某些细节得出规律,画出行程图,而这一过程,无形中实现了学生对自己阅读理解分析课文的学习过程的监控。学案教学体现了学生的探究学习。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到底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这句话形象的道出了探究学习的价值。学案教学对文章的阅读理解,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学生去思考探究、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正是他独立地去阅读、分析、思考的过程。那么,他从中获得的,就不仅仅是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思维的训练,方法的掌控,是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不断开掘出的新的学习路径,是学会在原有的知识图式的基础上建构新知的过程。学案对指导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是非常有帮助的,这也是学案最值得肯定的地方。由于以上种种,学案教学的意义和价值不仅仅在于学习了哪几篇课文,学会了哪几5篇课文,而在于学生通过学习的过程,掌握了学习方法,训练了思维能力。学案教学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注重的是教与学的过程,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学案教学中,不是在“教教材”,而是在“用教材教”,也就是在教授的过程中,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揭示知识、结论形成的过程上,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方法,掌握规律,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传统教学大多沿用“知识-教材-教师(教案)-学生”的知识传授过程,知识必须通过教师加工再传授给学生,学生易处于“接收”状态,缺乏自主探索、学习的动机。学案教学则建立起教材、教师、学案和学生之间的新型关系,其中,教材主要传递陈述性知识,学案主要传递策略性知识,教师注重学生的情意培养,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材、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多重对话。学案是这多重对话的结合点。长期以来,学习教材的过程往往是一个阅读、再现的过程,很少是一个思考发现过程。心理学实验表明,学生一般采用单维度思考,如果在一个维度内找到,就会停止搜索,思维受阻后才会启动元认知,进行创造性思考,探索问题的解决办法。如多数学生往往满足于“看懂”教材中呈现的知识,很少领会其中的思想方法,往往不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学案则可以提供相关的文化和背景材料,提供知识的生长点,启动学生的元认知,引导学生去挖掘教材中的宝藏,从而弥补教材的不足。传统教学中,教师与教材之间发生的关系,往往最容易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本人曾熟读教材、精研技法,对课文内容烂熟于胸,或者还有独到的理解和感受,这样就很容易造成课堂教学的随意性与不确定性。学案代替教师的“口”为学生提供自学的工具和指导,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到学生中,“一对一”地指导学生,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坚强意志,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教师的关怀,树立自学信心,有效地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而学案作为教学的依托,使得课堂教学成为有目标的、有程序的经过设计的过程,教师按照一定的设计去实验教学,注重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立足于学生的读、思、得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与互动,依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去逐步引导学生深入课文,慢慢去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文本意识”。学案是从学习者的角度编写的指导学生自学的材料,是对知识和问题情境的创造性设计,具有较高的客观性。学案对指导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是非常有帮助的。学案的作用应该是长期的,而且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发生影响。6学案教学的根本宗旨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促使学生会学,从而提高学习的实效。我们在实施学案教学中,至少看到它这样的优势:1、学生已经动了起来;2、学生对文本的学习有了一定的依据。但是,学案教学的目的如果仅仅是这两点,那是远远不够的。我认为,我们目前的学案教学没能够解决的问题有这样三个:一、缺乏学习过程的设计,难以保证学生学习行为的到位;二、缺乏学习策略的指导,难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规律;三、没有教学策略的研究,没有教学过程的设计。这些问题,有的是今后的学案需改进和提高的地方,有的却不单纯是学案能够解决得了的,或者是学案本身切忌去设计的东西,应该是每位教师运用学案实施教学过程中必须解决和亟待研究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正在进一步改进学案的编制形式,帮助学生设计学习过程,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同时也注重教师的教学策略研究和教学过程的设计,研究教学目标的确立和实施;教学情境的创设;问题的确定和设置,问题呈现的时机、形式和方法;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等等。附:《石钟山记》学案学习内容具体描述学习目标知识点1.复习有关“三苏”以及“唐宋八大家”的文学常识;2.掌握课文中常用文言词语,要会写,会认读,会解释。能力点1.读懂课文,理解文中所总结的人生经验;2.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延伸点拓展阅读同期其他作家作品。课后自检达标情况解决措施第一部分自主学习一、相关知识链接1.文体知识: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指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真实地叙述旅途中见闻和感受的文体。游记的取材很广泛,可以描写名山大川的壮丽奇瑰,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也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生活面貌,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详细,给人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
本文标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学案教学的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272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