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龙涤小学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实验总结报告哈尔滨市阿城区龙涤小学课题组作者:于丕波井艳春崔继明哈尔滨市阿城区龙涤小学是首批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在“十五”期间所研究的国家级课题“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模式的研究”被评为优秀科研成果。“十一五”期间,我们申报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被确定为了省级课题,这给了我们极大的鞭策,我们依然认认真真地开展研究工作。现将我们的工作汇报如下。一、对正思路,科学提出研究课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也推动着现有教育模式的变革。面对丰富多样的网络资源,面对自主性日益加强的学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资源优势,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成为课程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样就促使我们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联系起来思考,在已有课程的学习活动中结合使用信息技术,对数据、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视图像等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检索,以便更好地完成目标。培养创新精神和锻炼实践能力,这就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经过许多年来的努力,我国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整体来说没有大的突破,特别是教学观念依然保守,教学环境依然单一,教2学手段依然很陈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依然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心理的发展和变化,因此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而有所缺陷。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的核心是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则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该项目坚持以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为核心,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以小学教学内容为载体,以计算机网络为认知工具,以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并获得自主发展为目标,着重研究教材、网络、教师、学生这四个要素在教学中的组合和利用。利用多媒体网络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生动直观的呈现形式,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其自主探索、实践创新的精神,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完美的统一。通过“整合”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实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全方位的现代化,突破传统模式。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的用到各课程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除此而外,我们更考虑到了如下因素:㈠信息时代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当今社会信息技术运用已渗透到生活、实践的各个领域,作为教育工作者,不懂信息技术,不能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显然不会成为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同样的,学生不会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学习,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无法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要。所以,进行此课题的研究,是时代进步的需求,是教育改革的需要。3㈡阿城区教育系统全面推进数字化校园工作。在阿城区委区政府的关怀下,阿城区全面推进数字化校园工作,信息技术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大环境的改善,给我校此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外部环境。㈢我校是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有责任和义务开展课题研究。我校是首批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是阿城区唯一的一所国家级实验学校,在“十五”期间,我校所开展的“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模式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被评为了优秀实验学校。有这样好的基础,我们也能够研究好此课题。㈣我校教师专业发展需求。龙涤小学是阿城区的一所品牌学校,各项工作在本区都处于示范地位。身处其中的教师更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我校的绝大多数教师都渴望掌握更加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技能,改善课堂教学,促进专业水平迅速提高,早日成为优秀教师。基于上述原因和条件,我校开展了此课题的研究。二,实验的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理论信息化的概念是从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而提出来的。它指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是由建构主义理论与先进的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形成全新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变革和实现教育信息化,迎接正在到来的信息社会对于教育的挑战,已成为当今教育的必然选择。那么在建构主义指导下的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又是怎样的呢?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认知结构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对象;教师是意义4建构的帮助者、引导者与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输者与灌输者。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学生、教师、教学信息、学习环境作为信息化教育教学模式的四个要素,这四个因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成为稳定的信息化教育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传统的教室和教学方式很难建构这样的学习环境,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方便地建设这样的理想学习环境。2.学习活动的意义学习是一个有意义的过程,学习者在学习新的知识单元时,不是通过传授而获得知识,而是通过个体对知识单元的经验解释从而将知识转变成了自己内化行为。知识的获得是学习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进入一种真实的情感体验之中,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用其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运用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与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帮助者;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客体);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会话”等要素。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学习小组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协商共同完成学习。3.课程改革的意义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新课程理念中明确地提出了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最大容量地满足学习者学习需求,给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动自觉地获取信息,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5三、实验的意义与预期目标本课题的实验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信息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对教师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争取通过有效的研究工作达到如下目标:1.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促进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跟上信息技术时代发展步伐,努力争做信息化时代的合格教师。2.提升教师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中青年教师能熟练运用多种软件制作课件,善于将相关资源与课程进行合理整合,有效辅助教学;能够通过网络平台组织教学;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自主学习。同时探索、研究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和课程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模式。3.探索和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4.全面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改变学生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设备、平台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运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促使学生成为信息技术时代的优秀学生。5.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校、教师、学生的和谐发展。四、实验的原则1.综合性原则:本实验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具有多方面的综合性,一是课程的综合性;二是内容的综合性;三是形式的综合性。由于课程整合具有这样的特点,所以在课题实验中应该把综合性作为实验的第一原则。62、自主性原则:实验应该以服务学生,发展学生为目标,创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其观察能力,注重提升好奇心,使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地探求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阐述解决实际问题的环境,从而营造一种主动探究式学习的学习环境,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3、开放性原则:课题实验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课程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变成了一个综合开放的系统,这个系统要求在实验中也应该遵循开放性,综合性的原则,在有限的环境中融入大量的整合的资源,促使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发展学生个性。4、实践性原则: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在实验中要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主实践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多动手,多思考,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精神,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五、实验基本情况㈠研究的组织管理该课题由学校领导直接主管,下设课题研究小组。1.领导小组组长:于丕波井艳春副组长:崔继明成员:曹亚范、范垂超、巩雪莹、孙迎新、杨文涛2.课题研究小组组长:崔继明副组长:曹亚范成员:范垂超、巩雪莹、孙迎新、杨文涛7实验教师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实验方案的制订,硬件环境的改善,教师培训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对实验工作的监控,对结题工作的自检,对教师的评价等。研究小组主要负责按照实验方案,有计划地实施实验工作,并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实验工作进展情况,提出整改意见。组织开展实验汇报、研讨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总结成果。通过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的联合工作,保证了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㈡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1.硬件环境的改善。在阿城区教育的高度重视下,先后投入40余万元,新建了一个计算机网络教室,一个现代化的语音室,更新了16个班级的“班班通”设备,新增了摄像机、电子白板等设备。2.对全体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以实验教师为重点,以中青年教师为重点,对全体教师分层次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大面积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为实验的进行及推广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人力资源。3.有效地实施整合工作。以课程改革为平台,在全学科积极推进整合工作。每学期都通过实验研讨课、青年教师展示课,骨干教师示范课等活动开展研究工作,通过一系列的设计、展示、反思、调整工作,使研究活动不断地推向深入。重点研究了网络环境下的整合课的模式,确立了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重点。通过不懈的努力形成了一定经验。4.认真进行整改工作,结题工作。2009年,我校接受了哈尔滨市电教馆领导的检查工作,并得到了表扬。2011年,实验进入了结题阶段,我校高度重视,先后召开了实验教师会议,按照省电教馆下发的文件要求,一丝不苟地进行自检评价,积极做好后期的数据整理、报告撰写工作。㈢研究计划执行情况实验开展四年以来,我校一直按照实验之初所制定的计划有条不紊地8开展工作。中间虽经过了学校由企业办学向地方办学的转轨,实验人员的变动,但实验工作并没有受到太大的部击。㈣研究变更情况1.计划变更根据实验的进展情况,于2009年,我校的实验工作由原来的一个研究组,分为了语文、数学、英语三个研究小组,这样有利于分开学科研究,使研究更加有效果。2.实验人员的变更由于个别教师的调出或岗位发生变化,实验教师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原李秀坤、詹桂梅、李维双、郝炜昕等同志不再从事实验工作,马庆智、张思蓥、于晓冬、场永志、赵艳玲等同志加入了实验教师的行列。㈤研究成果情况在2009年,实验中期时,我校推出了《和谐创新情智共生》论文集,由黑龙江出版社出版发行。在实验进行中,实验教师积极撰写论文,共有30余篇论文在各级获奖。结题阶段,我们撰写了实验报告,实验教师再次总结了经验。六、实验的措施及方法1.以信息技术与学科(语文、数学、英语)教学有效整合为重点,开展实验研究,全面推进课程改革。2.典型案例引路,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观念的更新,打消在实验教师脑海里存在的“整合”的神秘感和畏难情绪。3.努力改善信息技术硬件环境。新建一个45座计算机网络教室;维护和改造原有两个计算机网络教室;更新改造“班班通”网络系统;改造信息多功能活动室;增添必要的其它实验设备。94.实验的变量控制:主要从实验前后学生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与学生的探究能力、综合素养方面来检测,可以对比发现其变化。5.实验周期
本文标题:龙涤小学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294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