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高二历史期末复习周考试题(二)
1高二历史期末复习周考试题(二)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个2分,满分60分)1.(2015全国卷Ⅰ·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2.(2015全国卷Ⅰ·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3.(2015全国卷Ⅰ·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的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4.(2015全国卷Ⅰ·27).表1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唐宋明清河南151621江苏781749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5.(2015全国卷Ⅰ·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6.(2015全国卷Ⅰ·32).图6为古罗马正义女神象。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7.(2015全国卷Ⅰ·3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挑战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8.《论语·卫灵公》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以下践行了孔子这种人生选择的是A.王位世袭制B.世卿世禄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29.明朝初年,针对宰相制度的废除,方孝孺认为“书之周官言六卿之职美矣。冢宰者,治之所从出也。宗伯典礼,司马主兵,司寇掌禁,司空掌土,皆听于冢宰者也。冢宰,治之本,天下之大政宜见于冢宰。”由此可见他主张A.君民共治B.复立宰相C.废除皇权D.君主立宪10.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组成城邦的公民理想人数应以5040人为上限,因为这个数字是个人能认识并充分交流的极限。这一设想A.与我国道家思想如出一辙B.造就了古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特点C.有利于公民更好地参政议政D.是对雅典民主政治原则的全盘否定11.《十二铜表法》规定,如买卖不动产和奴隶等,除当事人亲自到场外,还必须邀请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参加,要讲规定的语言,做一定的动作才能生效。这一规定的目的是BA.维护罗马奴隶主贵族的利益B.保证市场交易的公平性C.保留罗马法注重形式的传统D.维护罗马法律的权威性12.1850年普鲁士宪法规定:“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每项法律需经国王和两院同意,财政法案和国家预算应首先提交下院(大资产阶级和容克所控制),国家预算上院(国王控制)可以全部通过或者全部否决”。这一规定A.确立了民主共和制B.使两院权力超过国王C.国王仍具有否决权D.使资产阶级和容克独立掌权13.巴黎公社公告:“鉴于僧侣事实上是君主制度反对自由的罪恶活动中的帮凶。为此决定:教会与国家分离;属于宗教团体的所谓永世产业,即所有动产和不动产,现宣布为国家财产。”该决定A.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B.废除了资产阶级议会制C.确立了无产阶级专政D.与某些国家反教会相似14.中英美三国在1943年冬发动了滇缅反攻战,经过三国军民的共同努力,大获全胜,打通了中印公路,加速和配合了中国反攻、盟军在东南亚战场以及太平洋战场的进程。由此可见A.中国战场是抗击法西斯的主战场B.滇缅反攻揭开了中国战场反攻的序幕C.反法西斯同盟是二战胜利的保证D.国民党正面战场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15.毛泽东在1949年6月30日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毛泽东提出了“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毛泽东发表这些论断的主要意图是A.建立新中国后必须与社会主义苏联结盟B.首次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和前景C.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提供理论准备D.打消民主人士中尚存的走第三条道路的幻想16.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阐释”、“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A.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是指辽沈、淮海和平津战役B.“一五”计划的完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以经济建设为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D.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7.面对波斯人的入侵,雅典使节向斯巴达人保证说,他们绝不会背叛希腊人,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血缘和语言、共同的祭坛……在城邦危机时代,“泛希腊主义”的思想观念日益强烈。从表面上看,这种文化认同感的形成似有助于希腊世界的政治统一,但是希腊人的3文化认同感植根于更深刻的层次。在他们看来,他们与非希腊人的本质区别正在于他们是生活在城邦里的,而非希腊人不是;他们作为“城邦动物的属性才构成希腊文化一致性的原初基点,其他的表征均衍生于此。该材料A.论述了希腊没有形成统一国家的原因B.体现了希腊人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C.说明了希腊城邦之间矛盾重重D.解读了希腊民主政治的内涵18.河北某法院墙上写着古罗马谚语:“举证之所在,败诉之所在。”(如右图),可以看出罗马法的特点A.强调诉讼是必须环节B.强调审判的实用有效性C.强调遵循法律程序D.强调判决以证据为准19.加拿大学者哈罗德·伊尼斯在《传播的偏向》中写道:“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下列能印证“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的史实是A.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管理国家事务B.以财产取代出身作为权利分配的标准C.实行“陶片放逐法”对付别有企图的野心家D.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20.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当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了私有制的时候,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材料说明A.罗马法完全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B.罗马法因具有资产阶级性质得以在近代推广C.罗马法对近代西方的立法产生了重大影响D.近代英国非常重视法制建设21.在宪章运动的年代里,英国有几百万人都被发动起来,并在《人民宪章》(1838年)上签名。宪章派提出必须改善人民的政治和经济状况,这对当时的资产阶级统治的打击是极为致命的,迫使他们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该材料反映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之一是A.工业革命之后英国实力大大增强B.英国资产阶级急于寻找海外市场C.英国国内严峻的经济形势所导致D.英国资产阶级急于转移国内矛盾22.美国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二款:“……众议院人数和直接税税额均应按本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于各州,各州人口数目指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3/5。……人口的实际统计应于合众国国会第一次会议3年内以及此后每10年内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进行。”宪法中关于人口统计的规定A.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B.改选众议员每十年进行C.保障公民的自由与平等D.协调各州之间的矛盾23.1878年5月,俾斯麦提交的“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10月19日,新一届帝国议会以221票对3149票通过了该法令,经皇帝批准,21日起法令生效。这件事反映了当时德意志帝国A.首相有权解散帝国议会B.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4C.首相只对帝国议会负责D.皇帝只有形式上批准法律的权力24.图3是法国1875年宪法部分修正案(1884年8月l4日)。发布这些修正案的直接目的是A.否定巴黎公社B.确立共和政体C.阻止保皇派复辟D.建立君主立宪制25.“一份材料出一份货,十份材料出十份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这话听来好像很对,没有材料你出什么货?没有史料你写什么历史?但深入追寻一下,也是有问题的。……所以,不是一份材料出一份货,而是同一分材料在不同人的脑袋里,在不同时代的人的脑袋里可以出好多份货。对这段话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史料是历史学的重要基础B.史料解读当遵循逻辑性C.史料蕴含信息有多寡之分D.史料解读具有主观差异26.在制度的规定层面上,君主被赋予无限的权力,并且随着中国历史的延续,这种“制度化”的权力似有不断加强之势;而在制度的运行层面上,则往往由于君主事实上的“无能”而使君主的专制权力流于“象征化”的状态。材料反映了A.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B.中央集权制的危害C.专制主义制度的影响D.九品中正制的残余27.三省职掌的划分,十分有趣,却也十分无聊,它只不过是皇权一权的琐碎分配、实质上中书省只是皇帝私人的秘书室,门下省只是皇帝私人的收发室。看它们的官属,无论官称和职务,几乎完全相同,只好勉强用“左”、“右”予以区分。该材料意在表明A.中书省只是毫无实权的秘书机构B.三省的设置削弱了皇帝的权威C.职能分工明确且国家政务各有侧重D.三省间并无实质性的制衡关系28.某史籍载: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皆侯矣”。对这一举措的解读正确的是A.背景:汉景帝无力平定七国之乱B.内容:废除嫡长子继承王位的传统C.结果:尾大不掉,事与愿违D.意义: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29.在古希腊“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的某喜剧中,一个叫德谟斯(Demos/汉译为“民众”,它也是英语Democracy/“民主”的词源)的猴子,被一个狡诈的政客牵着鼻子进行哄骗、愚弄并作出各种滑稽的动作。结果,该剧受到雅典人的普遍赞扬。由此可知该时期希腊A.城邦文化高度发达B.民主可能导致暴政C.精英反对民主政治D.公民直接享有权力30.英国经济学家阿弗里德·马歇尔曾有如下评说:“我们今天经济制度的得失,间接受罗马思想之影响不少;个人有勤治其事之精神为今天经济制度之所长,过于注重权利观念为今天经济制度之所短;二者皆与罗马法律制度有极深关系。”那么能体现古罗马法精神的评价是A.主张消灭一切阶级压迫B.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C.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反对私有制基础上的人人平等5二、非选择题(满分20分)。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经济结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等发生整体性、根本性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封建制原来赖以存在的基础……宗法制被打破,各个政治实体在竞争中,表现出了过于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同一宗法血亲系统内的争夺和厮杀自然不可避免。——张鸣《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材料二战国初,赵中牟之人已有卖住宅、园圃者。到战国末土地买卖之风更盛。促进了新兴地主的形成和发展。当然,当时地主土地来源并不仅限于购买,更多的还是来自于封建国家的赏赐。……贫富迅速分化使新兴的地主阶级取得了大
本文标题:高二历史期末复习周考试题(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295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