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高二数学选修2-1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1.2.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枣庄六中高二年级数学张婷婷教材分析充要条件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数学概念之一,这节内容被安排在高一第一学期第一章“集合与命题”的第二节。它主要讨论了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目的是为今后的数学学习特别是数学推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情分析新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是“掌握充要条件的意义”。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学生在学习充要条件这一概念时的知识储备不够丰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不够充分,这也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充要条件这一内容的新授教学时,不可拔高要求追求一步到位,而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滚动式逐步深化,使之与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步发展完善。设计理念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我对本节课的数学知识结构进行创造性地“教学加工”,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合作——探索”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体现“参与式”、“生活化”、“探索性”,保证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主动获取,促进学生充分、和谐、自主、个性化的发展。教学指导思想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本节内容特点,我采用的是“问题教学法”,以探究式教学思想为主,提出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问题,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在探索过程中研究和领悟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知识的同时又提高了能力课时分配本节内容用1课时的时间完成,主要讲解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的概念,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意义。教学目标重点:正确理解两个概念,并分析做出正确判断。难点:充分性与必要性的推导顺序知识点:正确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两个概念;能利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两个概念,熟练判断四种命题间的关系。能力点:培养学生的观察与类比能力:“会观察”,通过大量的问题,会观察其共性及个性。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敢归纳”,敢于对一些事例,观察后进行归纳,总结出一般规律。培养学生的建构能力:“善建构”,通过反复的观察分析和类比,对归纳出的结论,建构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教育点: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构造数学命题,发展体验获取知识的感受。并通过对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相对性,培养同学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自主探究点:能利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两个概念,熟练判断四种命题间的关系。考试点:充分性与必要性的推导顺序。易错易混点:等差数列的性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导学案课堂模式学案导学讲解新课:⒈符号“”的含义前面我们讨论了“若p则q”形式的命题,其中有的命题为真,有的命题为假.“若p则q”为真,是指由p经过推理可以得出q,也就是说,如果p成立,那么q一定成立,记作pq,或者qp;如果由p推不出q,命题为假,记作pq.简单地说,“若p则q”为真,记作pq(或qp);“若p则q”为假,记作pq(或qp).符号“”叫做推断符号.例如,“若x0,则x20”是一个真命题,可写成:x0x20;又如,“若两三角形全等,则两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是一个真命题,可写成:两三角形全等两三角形面积相等.说明:⑴“pq”表示“若p则q”为真;也表示“p蕴含q”.⑵“pq”也可写为“qp”,有时也用“p→q”.练习:课本P35练习:1⑴⑵⑶⑷.答案:⑴;⑵;⑶;⑷.⒉什么是充分条件?什么是必要条件?如果已知pq,那么我们就说,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在上面是两个例子中,“x0”是“x20”的充分条件,“x20”是“x0”的必要条件;“两三角形全等”是“两三角形面积相等”的充分条件,“两三角形面积相等”是“两三角形全等”的必要条件.⒊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断1.直接利用定义判断:即“若pq成立,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条件与结论是相对的)三、范例例1指出下列各组命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q是p的什么条件:⑴p:x=y;q:x2=y2.⑵p: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q: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分析:可根据“若p则q”与“若q则p”的真假进行判断.解:⑴由pq,即x=yx2=y2,知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⑵由pq,即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知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又由qp,即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知q也是p的充分条件,p也是q的必要条件.练习:课本P35练习:2⑴⑵⑶⑷.答案:⑴∵pq,∴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⑵∵qp,∴p是q的必要条件,q是p的充分条件;⑶∵pq,∴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又∵qp,∴q也是p的充分条件,p也是q的必要条件.⑷∵pq,∴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又∵qp,∴q也是p的充分条件,p也是q的必要条件.1.以上是直接利用定义由原命题判断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方法.那么,如果由命题不是很好判断的话,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根据互为逆否命题的等价性,利用它的逆否命题来进行判断.2.利用逆否命题判断:即“若┐q┐p成立,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例2(补)如图1,有一个圆A,在其内又含有一个圆B.请回答:⑴命题:若“A为绿色”,则“B为绿色”中,“A为绿色”是“B为绿色”的什么条件;“B为绿色”又是“A为绿色”的什么条件.⑵命题:若“红点在B内”,则“红点一定在A内”中,“红点在B内”是“红点在A内”的什么条件;“红点在A内”又是“红点在B内”的什么条件.解法1(直接判断):⑴∵“A为绿色B为绿色”是真的,∴由定义知,“A为绿色”是“B为绿色”的充分条件;“B为绿色”是“A为绿色”的必要条件.⑵如图2⑴,∵“红点在B内红点在A内”是真的,∴由定义知,“红点在B内”是“红点在A内”的充分条件;“红点在A内”是“红点在B内”的必要条件.解法2(利用逆否命题判断):⑴它的逆否命题是:若“B不为绿色”则“A不为绿色”.∵“B不为绿色A不为绿色”为真,∴“A为绿色”是“B为绿色”的充分条件;“B为绿色”是“A为绿色”的必要条件.⑵它的逆否命题是:若“红点不在A内”,则“红点一定不在B内”.如图2⑵,∵“红点不在A内红点一定不在B内”为真,∴“红点在B内”是“红点在A内”的充分条件;“红点在A内”是“红点在B内”的必要条件.如何理解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中的“充分”和“必要”呢?下面我们以例2为例来说明.先说充分性:说条件是充分的,也就是说条件是充足的,条件是足够的,条件是足以保证的.例如,说“A为绿色”是“B为绿色”的一个充分条件,就是说“A为绿色”,它足以保证“B为绿色”.它符合上述的“若p则q”为真(即pq)的形式.再说必要性:必要就是必须,必不可少.从例2的图可以看出,如果“B为绿色”,A可能为绿色,A也可能不为绿色.但如果“B不为绿色”,那么“A不可能为绿色”.因此,必要条件简单说就是:有它不一定,没它可不行.它满足上述的“若非q则非p”为真(即┐q┐p)的形式.总之,数学上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充分”、“必要”两词,与日常生活中的“充分”、“必要”意义相近,不过,要准确理解它们,还是应该以数学定义为依据.例2的问题,若用集合观点又怎样解释呢?请同学们想一想.四、练习:(补充题)用“充分”或“必要”填空,并说明理由:⒈“a和b都是偶数”是“a+b也是偶数”的充分条件;⒉“四边相等”是“四边形是正方形”的必要条件;⒊“x3”是“|x|3”的充分条件;⒋“x-1=0”是“x2-1=0”的充分条件;⒌“两个角是对顶角”是“这两个角相等”的充分条件;⒍“至少有一组对应边相等”是“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必要条件;⒎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其中a,b,c都不为0)来说,“b2-4ac0”是“这个方程有两个正根”的必要条件;⒏“a=2,b=3”是“a+b=5”的充分条件;⒐“a+b是偶数”是“a和b都是偶数”的必要条件;⒑“个位数字是5的自然数”是“这个自然数能被5整除”的充分条件.五、小结:本节主要学习了推断符号“”的意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概念,以及判断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方法.判断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依据是:若pq(或若┐q┐p),则p是q的充分条件;若qp(或若┐p┐q),则p是q的必要条件.六、作业:1.课本P34-35内容,熟悉巩固有关内容.2.设A是C的充分条件,B是C的充分条件,D是C的必要条件,D是B的充分条件,那么,D是A的什么条件?A是B的什么条件?解:由题意作出逻辑图(右图),便知,D是A的必要条件;A是B的充分条件.3.预习:课本P35-36内容.七、板书设计1.2.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充分条件的概念:练习:必要条件的概念:小结:例1、例2作业
本文标题:高二数学选修2-1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07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