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高二生物生态系统稳态和人与环境复习检测1
1高二生物生态系统稳态和人与环境复习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当一条蛇捕食了一只青蛙后,从生态学角度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完成了物质循环B.蛇破坏了生态平衡C.青蛙不能适应环境D.青蛙的能量流向了蛇2.西藏东部的高山和峡谷,随海拔升高,植物群落由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到高山草甸依次改变,与此同时,生物的多样性()A.依次增加B.依次减少C.基本不变D.没有规律3.线虫与昆虫病原体被联合用于害虫的防治。线虫首先感染宿主昆虫,然后细菌从线虫中逃出、繁殖,并杀死宿主,最后线虫以分解中的虫体为食。这一事实说明()A.可以利用有害生物的天敌和基因工程等措施综合防治害虫B.有害生物的天敌包括捕食者和寄生生物C.同一宿主同时可被多种寄生生物危害,寄生生物本身又可被另一寄生生物寄生D.生物防治可以避免害虫的抗性进化,防止环境污染4.某个春季低温潮湿、夏季高温干旱的地区生长着一种春、夏季叶型不同的植物,其叶型数据如右表。试推断()A.甲型叶生长在春季,利于光合作用B.乙型叶生长在春季,利于光合作用C.中型叶生长在夏季,降低蒸腾作用D.乙型叶生长在夏季,增强蒸腾作用5.有关“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的理解,正确的是()①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②生产者的细胞呼吸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实现了物质的循环③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了环境温度④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能量全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如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种成分组成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以热能形式散发到大气中C.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大于草原生态系统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通过食物链、食物网这种渠道进行的8.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2A.狐吃了一只兔,狐获得了兔的全部能量B.影响神农架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阳光C.云南山苍子的柠檬酸含量高于浙江的山苍子,这是昼夜温差对其柠檬酸含量的影响D.当草食动物从天然草场的生态系统转移离开后,将看到的现象是植物竞争强度降低9.某草原上长期生活着野兔、狐和狼,形成一个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经测定,各种生物所含能量如下表(能量单位:kJ·(km2·a)-1)。则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网)可表示为()A.草→兔→狐→狼B.草→兔→狼→狐C.D.10.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猫头鹰体重每增加1kg,至少消耗A约()A.100kgB.44.5kgC.25kgD.15kg11.农业生产上防治害虫的基本策略是()A.使用高效农药,迅速彻底消灭害虫B.控制害虫种群数量在较低水平C.种植纯一的转基因抗虫作物D.大量引入捕食害虫的新天敌12.右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的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甲为生产者、乙为初级消费者B.甲→乙→丙构成一条食物链C.甲与乙、乙与丙为捕食关系D.甲与丙为竞争关系13.农田生态系统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主要是()A.结构组成B.能量的多级化利用C.物质循环过程D.能量流动过程14.假若某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m3、m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四种生物中所含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于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B.在一段时间内,若b种群数量增加,则a种群数量下降,d种群数量增加C.若m1<5m2,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D.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比c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小15.环境污染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从生物圈的功能来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A.人类排放废物的增加B.物质循环回路被阻断C.自动净化能力被阻断D.物质循环回路在一定程度上被阻断16.下列有关生物圈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太阳能是生物圈存在的物质基础B.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稳态构成了严重的威胁C.生物圈稳态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不大3D.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将破坏生物圈稳态17.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能使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其原理是它能()A.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B.抑制害虫生殖器官的发育和配子的形成C.杀死幼小害虫个体D.诱杀害虫的雌性个体,减少排卵18.自然群落的两种有直接营养关系的生物,它们的种群密度相互呈负相关波动,从而保持相对的稳定。这两种生物间的关系最可能是()A.寄生B.竞争C.共生D.捕食1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因B.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C.并非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D.信息传递的作用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一样,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并且有调节系统稳定性的作用。20.下列表示寄生的能量流动模型是()21.在生态系统中有关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是单向的B.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上获得的能量越少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减少D.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越多22.假若在一个与外界隔绝、没有食物的荒岛上,给你三只鸡(其中2只为母鸡)和40斤玉米,理论上分析,如何利用它们使你在此荒岛上生存的时间最长A.先吃掉三只鸡,然后再吃玉米B.先吃尽玉米,然后再吃鸡C.交替食用玉米和鸡D.用玉米喂养母鸡使之产蛋,吃之23.稻田中农民要拔掉稗草,鱼塘中要不断清除肉食性的“黑鱼”,用生态学观点看这是为了A.保持生态平衡B.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C.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方向D.使物质能够尽快地循环流动2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已知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个体数分别为N1、N2,个体平均重量是M1、M2,则下列四项中正确的是A.N1·M1N2·M2B.N1·M1=N2·M2C.N1·M1N2·M2D.N1·M1≥N2·M225.由于“赤潮”的影响,一条4Kg重的杂食性海洋鱼死亡,假如该杂食性的食物有1/2来自植物,1/4来自草食鱼类,1/4来自以草食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鱼类,按能量流动效率20%计算,该杂食性鱼从出生到死亡,共需海洋植物A.120㎏B.160㎏C.60㎏D.100㎏26.在一定的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a,全部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为b,全部分解者获得的能量为c,则A、B、c之间的关系是A.a=b+cB.ab+cC.ab+cD.ab=c27.图中是以每个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多少而绘制的金字塔,其中1、2、3分别代表第一、二、三个营养级的生物,下面哪条食物链与金字塔相符①草②树③昆虫④兔⑤鸟⑥狼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①→③→⑥28.以△形代表生态金字塔,当△等宽,下列组合中能量利用最充分的是ABABABCABABABABCD4A.B.C.D.29.在一片动植物种类繁多的森林中,消费者、分解者种类和数目基本稳定,那么下列哪项与之不相符A.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保持相对稳定B.食物链和食物网保持相对稳定C.各类生物所含的能量值变化较小D.各种群年龄组成维持增长型30.右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甲一庚代表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和食物联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食物网中有六条食物链,丁占有四个不同的营养级B.戊接受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丙可利用的总能量小于乙和丁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D.向此生态系统大量引人外来物种,可增强该系统的稳定性31.请预测一段时期内,某食物链a→b→c中,a肯定比b具有A.更大的个体体积B.更大的有机物干重C.更广阔的生存区域D.更多的个体数32.关于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B.消费者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C.物质循环沿着食物链进行D.不同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范围内独立地进行33.如图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的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A.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B.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C.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D.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34.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的示意图,要使最高营养级生物的产量最高,把能量集中引向最高营养级的食物链和生物E和C之间的关系分别是A.A→B→C→E、捕食和竞争B.A→B→E、竞争和捕食C.A→D、竞争D.A→E→C、捕食和竞争35.目前地球大气的CO2浓度增高,由于温室效应,地球表面的温度也有所提高,这将导致土壤沙漠化等恶果,导致CO2增高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剧增,呼出CO2增多B.工业污染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大量生物物种灭绝D.自然因素破坏了生态平衡36.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占陆地面积的一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了A.DDT是挥发性物质B.DDT已加入全球性的生物地化循环C.考察队将DDT带到南极D.含DDT的动物曾经在施药地区生活过37.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B.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C.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D.能量和生物数量金字塔均可倒置38.实验室里有一个封闭的生态球,已经维持了一年多,各类生物一直生活良好,后来仅仅移动了一下位置,生物就全死了。它原来是放在5A.恒温培养箱里B.窗台上C.药品橱旁D.冰箱冷藏室里39.下列哪个食物链(网)中鹰的个体数量最多A.草→昆虫→青蛙→蛇→鹰B.草→昆虫→田螺→食虫鸟→鹰C.D.二、多项选择题39.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大的原因包括()A.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繁多B.能量可通过其他食物链传递到顶级C.某营养级的一些生物消失,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替代D.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40.下列关于光与生物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光能是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B.单侧光改变生长素的分布属于应激性C.稻苗只有在有光环境中才能正常生长D.鸟类产卵开始时间与光照变化有关41.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专性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D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42.江苏省农林厅于2004年12月9日向全省下达了紧急“剿杀令”──《关于切实做好“加拿大一枝黄花”防控工作的通知》。“加拿大一枝黄花”原产北美,最早于1935年作为观赏植物引进,上世纪80年代扩散蔓延到河滩、路边。它的根系极为发达易连接成片,一棵“一枝黄花”能结两万多粒种子,极易和其他作物争光、争肥,形成强大的生长优势,对绿化灌木乃至棉花、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产生严重影响,并能改变道路、宅旁、荒地的景观。下列有关“一枝黄花”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一枝黄花”属于外来物种,进入我国后可以增加我国的生物多样性B.“一枝黄花”成灾最可能的原因是本地缺乏其天敌C.为控制“一枝黄花”可以再从原产地引进其天敌D.为控制“一枝黄花”应从本地寻找其天敌4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能量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B.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可以是无限的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以长时期地保持动态平衡D.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以无机物的形式循环二、非选择题1.下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回答:(1)写出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用字母和箭头表示)。(2)分析A→E和D→B过程中碳流动形式的不同点。(3)若生产者有10000k
本文标题:高二生物生态系统稳态和人与环境复习检测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29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