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高三历史同步测试(5)—(中国近现代史下册1-2章)
高三历史同步测试(5)—(中国近现代史下册1-2章)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72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3分,共7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工农武装割据”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一种斗争形式,也是中国式革命的必由之路。据此回答1-3题。1.八一南昌起义的最大意义在于:()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B.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政权C.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D.确立了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2.中共苏区红军取得第四次反“围剿”胜利的原因是:()A.中共中央制订了正确的军事策略B.采用了毛泽东的军事思想C.新军阀混战削弱了国民党力量D.毛泽东的正确指挥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建立的条件不包括:()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B.革命武装力量的发展壮大C.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D.第四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日本帝国主义在1931年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据此回答4-6题。4.促使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大举侵华的因素有:()①日本国内爆发经济危机,阶级矛盾尖锐②欧美列强忙于应付本国的经济危机,无暇顾及中国③蒋介石忙于围剿红军,无暇顾及东北④德日结成同盟,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5.“九、一八”事变的影响不包括:()A.打破了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B.加深了英美和日本之间的矛盾C.中日民族矛盾向着主要矛盾地位上升D.中国内战进一步扩大6.“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没有立即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主要原因是:()A.中共还不是一个成熟的政党B.中共对日政策是逐步完善的C.党内“左”倾错误的影响D.中共致力于反“围剿”的斗争“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抗日民主运动日益兴起和高涨。据此回答7-11题。7.1932年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上海成立,他们的政治要求是呼吁国民政府:()A.释放政治犯,保障人民抗日民主权利B.停止内战,联共抗日C.制订宪法,给人民自由民主权利D.废除一党专政,实现民主自由8.1931-1936年中国抗日民主运动最主要的特点是:()A.涉及东北、华北、福建等地B.参加者有自发的群众、有国民党将领C.抗日与反蒋相结合D.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9.西安事变:()①是一次具有爱国意义的兵变②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③检验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抗日态度④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0.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张学良、杨虎城B.中共代表团C.国民党内亲英美派D.各阶层人民的愿望11.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内部爱国力量举起抗日反蒋旗帜,集中说明了:()A.日本已开始全面侵华战争B.蒋介石的妥协政策不得人心C.抗日符合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D.要抗日就必须反蒋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据此回答12-15题。12.遵义会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A.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B.政治路线和党的作风C.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D.组织问题和思想路线13.遵义会议后,红军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后,选择了一条自然条件艰苦的北上之路。这条路主要经过的省份是:()A.四川西部B.西藏东部C.甘肃南部D.青海西部14.遵义会议成为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A.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B.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C.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D.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妥善处理自身问题15.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趋于成熟的表现有:()①正确认识中国社会性质,并制订民主革命纲领②纠正右倾机会主义错误③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探索④根据社会矛盾的变化调整革命策略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行全民族抗战,对赢得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据此回答16-19题。16.对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哪些是正确的:()①国共双方分别指挥抗日军队、形成两个战场②敌后战场一直是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③敌后战场作战方式与正面战场作战方式截然不同④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有对立,但互为依存A.①③④B.①④C.②③D.①②③④17.抗战初期体现国共合作抗日最好的一次战役是:()A.太原会战B.淞沪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18.毛泽东同志说:“……使阶级斗争服从于今天抗日的民族斗争,这是统一战线的根本原则。”下列中共的政策体现了这一“根本原则”的有:()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②“三、三制”政权的建立③坚决回击国民党的反共高潮④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D.②③④19.1938年2月18日中共党内一些人士致电中央书记处和八路军总部,反对成立晋察冀边区的人民抗日政权,认为这样做会“刺激”国民党,“对全国统一战线工作将产生不良影响”。这段材料反映中共党内某些人:()A.尽力巩固统一战线B.存在只讲联合不讲斗争的迁就主义C.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D.带有“左”倾关门主义倾向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据此回答20-22题。20.抗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大肆进行经济掠夺的直接目的是:()A.积累发展资本主义的资金B.实现中日经济的提携C.转嫁30年代经济大危机D.满足战争需要,以战养战21.日本侵略者实行奴化教育的主要对象是:()A.城市平民,伪政府职员B.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C.接受中等教育的学生D.接受初等教育的学生22.日本在沦陷区进行奴化教育的目的是:()A.实现同化政策B.灌输奴化思想C.宣扬封建道德D.扩大日语范围经过八年苦战,中国人民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请回答23-24题。23.到抗战胜利前夕,中国时局的中心问题是:()A.是否继续抗战B.抗战后中国向何处去C.联合反法西斯力量展开大反攻D.巩固整风运动的成果24.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谓“坚实的基础”是指:()①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更加成熟②国民政府的性质已发生了重大变化③人民武装力量的发展壮大④独立、自由、民主、统一的观念已深入人心⑤国共两党在建国问题上达成了共识A.①②③④B.②④⑤C.①③④D.①②⑤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8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3小题,第25题11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6分,共计39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日军进展当与中国亲日军阀之活跃相并行。日本将利用华北各派军阀之冲突……特别是在“停战”后防地之分配上,煽起大规模的军阀战争。冯玉祥、方振武已开端在先。其他如四川军阀战争正酣,西南的反蒋的酝酿,都昭示着各帝国主义列强正在积极准备便于他们瓜分中国的军阀战争。——引自《中央致各级党部及全体同志的信——论反帝运动中的统一战线》(1933年6月8日)材料二中国民众在福建所谓人民革命政府的存在与破产之中深刻地了解到反革命改良主义的实质。在福建聚集了一切中国的反革命的改良主义的集团与派别……福建人民革命政府的一切行动都是动摇犹豫投降出卖妥协与失败主义的行动。——引自《中央为福建事变第二次宣言》(1934年1月26日)材料三今当我亡国灭种大祸迫在眉睫之时,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再一次向全体同胞呼吁:无论各党派间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同胞间有任何意见上或利益上的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大家都应当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首先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引自《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1935年8月)材料四日本帝国主义吞并东北三省后,现在又并吞整个华北,而且正准备并吞全中国,把全中国从各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变为日本的殖民地。我们的任务,是在使全国人民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不使一个爱国的中国人不参加到反日的战线上去。――引自《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1935年12月25日)回答:(1)指出材料一、二中的策略错误及其实质(2)比较材料三、四与材料一、二,指出党的策略路线的变化。(3)据材料三、四,说明党实现策略路线转变的主要依据。(4)从党的策略路线的这一变化中可以获得什么启示?26.阅读下列材料:以下材料是1938年日本近卫内阁发表的三次对华政策《声明》的节录,摘自《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史料选编》材料一在攻陷南京后,帝国政府为了仍然给中国国民党政府以最后重新考虑的机会,一直等到现在。然而,国民政府不了解帝国的真意,竟然策动抗战,……因此,帝国政府今后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而期望真能与帝国合作的中国新政府的建立与发展,并将与此新政权调整两国邦交,协助建设复兴的新中国。――1938年1月16日《声明》材料二帝国陆海军已攻克广东、武汉三镇,平定中国重要地区。国民政府仅为一地方政权而已。然而,如该政府坚持抗日容共政策,则帝国决不收兵,一直打到它崩溃为止。……如果国民政府抛弃以前的一贯政策,更换人事组织,取得新生的成果,参加新秩序的建设,我方并不予以拒绝。――1938年11月3日《声明》材料三日本政府,本年曾一再声明,决定始终一贯地以武力扫荡抗日的国民政府。同时,和中国同感忧虑、具有卓识的人士合作,为建设东亚新秩序而迈进。……当此之时,政府向国内外阐明同新生的中国调整关系,以求彻底了解帝国的真意。日满华三国应以建设东亚新秩序为共同目标而联合起来,共谋实现相互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1938年12月22日《声明》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对国民政府的方针。(2)据材料二,日本对国民政府的方针有何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其原因。(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增添了什么新花样?联系史实说明它对国民政府产生的影响。27.阅读下面有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色政权的材料材料1:红色政权地区,系指在中共领导下,实行武装割据,与国民党统治的白色政权相对立的革命根据地。这些地区革命政权的形式,始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的工农武装暴动,中经过渡性质的“革命委员会”,而后逐渐形成各级地方的工农民主政权。材料2:苏维埃是红色政权体系中最基层的组织,毛泽东曾把整个红色政权比喻为牢固的塔,而乡政权犹如塔脚。为了把乡政权变为“石头筑的塔脚”,从而坚固红色政权的整个“宝塔”,革命根据地的各级领导机关非常重视乡政权的建设,并从中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为了广泛吸收群众参加政权管理,乡工农兵代表会议设立了经常的或临时的各种专门工作委员会。……这种委员会的参加者都是不脱产的群众中的积极分子。材料3:红色政权的机构和制度,其作用,不但在于对豪伸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实行专政,而且还在于它是工农大众日常生活的管理者。……它通过普遍平等的选举制度,把工农群众的优秀代表选拔到各级政权机关,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既有高度的民主,又有高度的集中。材料4:红色政权在政权机构和制度建设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在二十年代,当中共在政权建设上尚无直接经验的情况下,红色政权在一定时期内排除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参加,这与中国国情和当时中国革命的性质和阶段是不相适应的。在选举上……对剥削者和为剥削者服务的人没有区分,而一概剥夺了这些人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不利于争取可以争取的力量。另外,红色政权实行“议行合一”制……集立法权与行政权于一身,而不注意解决如何发挥社会和人民的监督作用,也容易导致专檀。——以上材料均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近代后编》回答:(1)红色政权是如何加强政权建设的?(2)根据材料评析红色政权进行政权建设的措施。三、问答题:第28题16分,29题12分,30题11分。共39分。28.中国共产党在处理西安事变和皖南事变的策略方针上有何区别?(2分)结合时代背景说说这样处理的原因?(10分)分别起到什么作用?说明了什么?(4分)
本文标题:高三历史同步测试(5)—(中国近现代史下册1-2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43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