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高三历史暑期自主复习讲义(78)
高三历史暑期自主复习讲义(7、8)复习范围:人教版必修1、2、3,选修1、4参考例题:暑期自主资料7、8,2011全国各地高考题复习方法:以典型例题引入重点主干知识的回顾,巩固基础知识,提升解题技巧主要知识点:1.政治文明的多样性和民主化发展方向2.经济发展中的人口问题3.思想文明的发展、教育变革4.改革问题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主要解题技巧:1、选择题:审题到位,理解运用知识,用好排除法2、材料题:审题到位,完整提炼信息,概括迁移知识,按分值分层次落笔讲课过程:一、政治文明的多样性和民主化发展方向7-13.伯利克里说:“在我们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容的;但是在公家事务中,我们恪守法律,因为这种精神杜绝人治”。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公民是民主政治的核心B.主张私生活的自由和宽容C.民主与法治相结合D.在公家事务中不反对人治C广东19.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A.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B.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C.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D.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选出B7-21.(12分)政治制度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呈现的主要特点。(2分)(1)皇权至高无上;分散中央官员权力,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2分,答出二点,言之成理即可。)材料二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2)材料二中所指的“一种完美的政治设计”是什么?这种政治设计又是如何通过自我完善而使英国“走向长治久安”的?(3分)(2)政治设计:君主立宪政体。(1分)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形成责任内阁制和政党政治;进行议会改革。(2分,答出任何两点,言之成理即可。)材料三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3)材料三所说的“特殊的民主”在建国初期是如何体现的?“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作者的此观点说明了什么?(5分)(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分)立足国情,借鉴西方民主的合理情分。(2分)(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政治制度的因素有哪些?(2分)(4)经济发展;社会形态;历史传统;地理条件;思想认识;国际环境。(2分,答出任何两点,言之成理即可。)江苏23.(15分)近代世界史上,英国在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方面远远走在其他国家前列,由此成为现代化潮流的“领头羊”。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奇波拉《欧洲经济史》材料二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刘成等《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材料三1796年时,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赞助下当选的,二者加在一起,超过全院人数的70%。——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材料四(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重心完全转移了。……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5分)(2)材料二中“保守主义的政治”是如何建立的?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4分)(3)材料四中“一次新的斗争”指什么?依据材料四,概括这次斗争的原因。(4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现代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2分)23.答案要点:(15分)(1)原因:君主立宪制(或资产阶级代议制)提供的政治保证;资本的原始积累;圈地运动提供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外市场的扩大;手工工场时期的生产技术进步。(2)建立:通过光荣革命(或《权利法案》)而建立。特征:议会取代王权成为国家权力中心;贵族控制议会;工业资产阶级未能充分参与政权。(3)新的斗争:1832年议会改革运动。原因:经济发展与政治制度之间出现了矛盾;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地位的提高;工业资产阶级参政愿望的增强。(4)关系:政治变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保证;经济发展又会推进政治变革。二、经济发展中的人口问题7-22.(14分)1989年联合国大会根据开发计划署理事会的建议,将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以引起国际社会对人口及其发展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的关注。阅读下列材料,回到相关问题。材料一马铃薯的出现弥补了谷物收成不足所带来的粮食短缺,可以说印第安人的农业成就改变了整个世界,也成就了中国康乾盛世。明末清初战乱之后……,又加上美洲高产作物。……康熙重视粮食的生产……还新培育了早熟新稻种取名“御稻米”,积极加以推广,并派水稻专家到各地做现场指导……清朝统治者提出了“财帛不足喜,惟多人为可喜耳”的思想。——易富贤著《就清朝初年人口数量与葛剑雄先生商榷》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清朝初年人口增长的原因。(4分)(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美洲高产粮食作物的贡献;社会稳定,政治清明;最高统治者重视粮食生产和农业技术;统治者重视人口繁衍的思想(4分)材料二19世纪英国人口统计(单位:百万)时间18011811182118311841185118611871188118911901人数量8.910.212.013.915.917.920.022.126.029.035.5——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材料三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引起死亡的疾病、瘟疫、饥荒、地方性战争有所减少,……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在城市市民中出现了由母亲自己哺乳的趋向,从而增加了新生儿生存的可能性。……工业品的需求不仅依赖于国民总收入,而且与消费者的数量有关。……英国工业革命的最初目标主要是满足消费市场,如果抑制消费必然会使工业革命的步伐放慢。……人口增长可能抑制节省劳动力革新的研究。——舒小昀《英国工业革命时的家庭生产》(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英国人口发展趋势与工业革命的关系。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者关系的具体表现。(6分)(2)关系:工业革命使人口增长成为可能,人口增长又反过来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推进剂(2分)。表现:工业革命促进了物质生产和经济的发展,为人口的增长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条件;工业革命时期因减少了疾病、瘟疫、饥荒、地方性战争,人口的死亡率下降;母乳喂养的普遍,提高了新生儿的存活率。(3分)人口的增长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消费市场。(1分)材料四据《中国人口报》消息,1985-1990年的5年间,中国人口迁移总量达3413万人……在迁入人口中,迁入城市的有2088.4万……大规模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材料四中人口流动方向的经济原因。(2分)(3)原因:(1)改革开放后,城市新增各种类型的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多;(2)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生产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3)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任答两点给2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口问题的认识。(2分)(4)认识:人口的增长与经济的发展互为因果,互相制约。(2分)三.思想文明的发展、教育变革:回忆儒学的发展简史:春秋…战国…秦朝…西汉…魏晋隋唐…两宋…明清…维新…新文化运动………7-5.儒家和法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言论不能为封建专制君主所容忍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B.“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D.“然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D北京15.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D8-3.宋明时期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下列观点与理学家的思想明显不符的是A.“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D.“正君心,立纪纲,亲贤臣,去小人”C天津卷3.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C8-9.民国时期有人撰文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人应该是A.洪秀全B.冯桂芬C.康有为D.陈独秀D江苏5.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A7-23.(14分)古今中外,教育在人类文明史的演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官办高等学府。儒、墨、道、法、名、阴阳、纵横、杂、农等派精英云集稷下学宫,鼎盛时期稷下学者达1000余人。稷下学宫是齐国君主咨询问政及稷下学者议论国事的场所;又具有培养人才,传播文化知识的性质。(1)依据材料一概括稷下学宫的功能。(4分)(1)功能:政治功能,提供政治咨询;教育功能,培养人才,传播文化。(4分)材料二《明史·选举志》记载,洪武初年规定:“科举必由学校,……;府州县学诸生入国学者乃可得官,不入者不能得也。”从明朝初年起,就规定“四书五经”是各级学校的必学内容,八股取士,专从“四书五经”中命题。(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初学校教育的特点及其对明朝政治统治的影响。(3分)(2)特点:学校和科举紧密结合(或以培养官吏为主要目标);重视儒学,强化思想控制。(2分)(从考生的来源、考试的内容、形式角度概括)影响:强化了君主专制。(1分)材料三甲午战后,维新人士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中华文明史》(3)对比材料二,维新派的教育理念相比明初有何变化?变法期间维新派又提出了怎样的教育改革主张?(5分)(从范围、目标思考)(3)教育目的由培养官吏到为社会培养人才;教育范围扩大(全民教育)。(3分)主张:废八股,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2分,答出书本相应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选修1P134材料四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谈到教育时指出:“人的自然本性是善良的、纯洁的,人生来爱自由,……偏见、权威、需要、先例以及压在我们身上的一切社会制度都将扼杀他的天性,而不会给他添加什么东西。他的天性像一株偶然生长在大路上的树苗,让行人碰来碰去,东弯西扭,不久就弄死了。”
本文标题:高三历史暑期自主复习讲义(78)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44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