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能力提升卷戊戌变法能力检测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一轮复习能力提升卷(含解析):戊戌变法能力检测一、选择题1.短暂的戊戌变法悲壮地失败了,但是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戊戌变法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A.挽救民族危亡B.促进思想启蒙C.发展社会经济D.推动政治改革2.(2011年12月晋中四校联考18题)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同竞争之世……诚非所宜。”此段材料中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A.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B.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C.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D.要求政府下令进行“断发易服”,采用汉人装束3.下列对戊戌变法的表述,正确的有①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②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③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4.(2011年11月北京西城区期中44题)观察下列历史建筑旧址图片,其中与宣传鼓动维新变法运动直接相关的A.京师同文馆B.京师大学堂旧址C.北京强学会旧址D.北京清华学堂旧址5.(2012年5月北京市丰台区二模14题)下列措施,在百日维新中被维新派搁置起来的是()A.设立议院B.发展工商业C.改革科举制度D.改革政府机构6.戊戌变法时期比较系统地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在译介西学方面做出最大贡献的启蒙思想家是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严复7.(2012年9月山东省潍坊市高三摸底24题)“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为实现上述思想,百日维新中维新派采取的主要措施有①允许官民上书言事②普遍设立中小学堂③设立京师大学堂④改革科举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8.(2012年12月辽宁铁岭高三六校联考)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9.(2011年4月天津河西区一模5题)《盛世危言》中有这样一段话:自中外通商以来,彼族动肆横逆,我民日受欺凌,凡有血气孰不欲结发厉戈求与彼决一战哉!……我之商务一日不兴,则彼之贪谋亦一日不辍。纵令猛将如云,舟师林立,而彼族谈笑而来,鼓舞而去,称心餍欲,孰得而谁何之哉?吾故得以一言断之曰:“习兵战不如习商战。”依据材料推断其作者是()A.魏源B.李鸿章C.郑观应D.康有为10.下列观点符合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A.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器械艺也B.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C.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D.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行斯强也11.早期维新派的思想主张,明显地反映了哪一阶级(阶层)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A.地主阶级改革派B.民族资产阶级C.开明地主阶级D.农民阶级知识分子12.将康有为的下列活动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组织保国会②创办《中外纪闻》③上呈《应诏统筹全局折》④发起“公车上书”A.③④②①B.①②③④C.④②③①D.③④①②13.维新派创立全国性的、初步具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的团体是A.强学会B.保国会C.保浙会D.保川会14.康有为认为,在“公车上书”四项主张中,只有一项是“立国自强之策”。这就是()。A.“下诏鼓天下之气”B.“迁都定天下之本”C.“练兵强天下之势”D.“变法成天下之治”二、非选择题15.(2011年4月江西重点中学质检43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大集群臣于天坛太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申警戒,除旧布新,与民更始。……一定舆论,设上书处于午门,日轮派御史二人监牧,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设制度局于内廷,选天下通才十数人,入直其中,王公卿士,仪皆平等,略如圣祖设南书房,世宗设军机处例。重定章程…——康有为《应诏统筹全折》材料二皇上勿去旧衙门,而唯增置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唯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志士,不必加其官,而唯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足矣。——1898年6月16日康有为上书光绪帝(1)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在奏折中提出了有关变法的哪三项预备性措施?(3分)(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和戊戌变法的失败有何必然联系?(7分)(3)综合两则材料,你认为戊戌变法的特点有哪些?(5分)16.(2011年11月苏州市期中24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不论是寻求富国强兵,还是挽救统治于危亡,改革都是重要手段。结果是如愿以偿,抑或是事与愿违,改革都是改革者应对时局诉求的回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昔同治初年,德相毕士麻克语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呜呼,今虽不幸而言中矣,惩前毖后,亡羊补牢,有天下之责者,尚可以知所从也。一一梁启超《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材料二1895年“公车上书”事件标志着维新派正式形成。他们的政治理想就是在中国建立立宪政治。“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士总之”。主张在中国实现三权分立,拟订宪法,召开国会,君民共主。如此,可挽救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的富强指日可待……一一张岂之《中国文明十五讲》材料三论者曰“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以自贻蹉跌之忧乎?”辩曰“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旧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可有新也。苟不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一一梁启超《戊戌政变记》材料四戊戊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文第一章也。一一梁启超《康有为传》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同治初年的中国人和日本人学习西方的特点有何不同?(2分)(2)依据材料二分析维新派在制度设计上有何创新?又有哪些保留?(3分)(3)材料三中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争论,论者和辩者的主要观点各是什么?(2分)(4)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戊戌变法“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的理由。(3分)戊戌变法能力检测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解析:百日维新的诸多措施均在戊戌政变后遭到废除,在政治、经济、救亡方面产生的实际作用是有限的,但作为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其思想启蒙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2.B3.D解析:戊戌变法既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也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同时也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①②③均正确。4.C解析:本题较简单,强学会是戊戌变法时期的政治团体,选C项。A项京师同文馆是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学校;B项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中设立的学校;D项清华学堂是1909年清政府成立的游美学生语言培训学校。5.A解析:考查百日维新的内容,BCD在改革措施中都有体现。6.D解析:四个人都有受到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影响,但论系统性及译介西学方面的贡献,严复最突出。7.B解析:材料主要体现了戊戌变法教育改革的相关信息,故①与题干要求不符。8.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派别政治主张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民主科学,自由平等”是资产阶级激进派的主张;“民主共和,主权在民”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托古改制,变革维新”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的政治主张的核心特点带有保守性;根据梁启超“革命之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应该指的是政治革新符合的是开设议院,变法图存。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9.C解析:简单识记。另从商战可知为早期维新派的主张,选择C项。10.D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材料并判断其基本立场,A和B是顽固派的观点,C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立场。D体现的是君主立宪的主张,符合维新派的观点。11.B解析:早期维新派强调发展资本主义,变革政治体制,代表的是正在形成的新兴资产阶级利益。12.C解析:1895年“公车上书”是起点,之后创办《中外纪闻》;1898年1月上呈《应诏统筹全局折》,随后在北京成立保国会,正确顺序是④②③①。13.B解析:回顾教材知识即可,注意“全国性”“具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的限制。14.D解析:四项主张中只有“变法”才是根本,也是公车上书的主要目的。二、非选择题15.(1)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设立制度局;制定章程(3分)(2)问题:说明资产阶级在封建地主阶级面前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联系:这就导致资产阶级不敢和封建地主阶级彻底决裂,不敢发动人民群众,最终被封建顽固势力所镇压。(7分)(3)自上而下的改良;改革措施很不彻底;改革面临的阻力巨大。(5分)16.(1)中国:主要购买和使用西方的工业产品和军需品。日本:仿效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教育。(2分)(2)创新:实行立宪政治(君主立宪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2分)保留:保留了君主的权力和地位。(1分)(3)论者:变法策略过于激进:辩者;制度变革不彻底。(2分)(4)激发了爱国意识和民族意识,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和思想观念;变法为民苹资奉主义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变法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3分)
本文标题: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能力提升卷戊戌变法能力检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94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