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五六单元试题
1高一历史第五、六单元练习题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中最基本的一条是A.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B.早期工人运动的兴起与发展C.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活动D.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2.《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的这一论断,揭示了资产阶级A.曾经是生产发展的动力B.永远是人类财富的化身C.始终是历史文明的象征D.将来是世界的经济霸主3.恩格斯说:“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历史用经济革命证明了这一点。”下列事件最能证明这一论断的是A.巴黎公社B.二月革命C.七月革命D.十月革命4、一部影片有一组镜头:凌晨,政府军企图夺取首都城内高地国民自卫军的大炮,被人发现,随即,首都警钟长鸣,一场革命开始了。自卫军向政府军发动进攻,当晚就占领了政府的各主要机关,临时政府狼狈逃往郊外某宫邸。这组镜头所取材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1640年英国的伦敦B.1871年法国的巴黎C.1917年俄国的彼得格勒D.1949年中国的南京5、某课题组在探究“社会主义运动”课题过程中,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错误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C.十月革命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D.开国大典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6、列宁称马克思和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个最先进同家中重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这里“三个最先进国家”指的是A.英.法.美B.英.法.德C.法.美.德D.英.美.德7、俄国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性质是A.都是社会主义革命B.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前者是社会主义革命,后者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前者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者是社会主义革命8、关于十月革命胜利进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B.《四月提纲》指明了社会主义革命方向C.“七月事件”后决定举行武装起义D.攻占冬宫宣告十月革命取得全国胜利9、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也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材料中“新的革命策略”指A.开展武装起义的策略B.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C.实行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D.遵义会议上取得领导地位10、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之间爆发了内战。下列各项中,符合下图所示战役的是2A.刘少奇和邓小平指挥了这场战役B.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跃进至江淮流域C.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余万人D.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11、1949年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A.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B.资本主义国家C.新民主主义国家D.社会主义国家1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CA.多党制B.政治协商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D.民族区域自治13、建立之初,下列哪一部文件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A.《中国土地法大纲》B.《共同纲领》C.《论联合政府》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4、下列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B.确立于1949年C.是我国各项政治制度建设的基础D.人民代表由普选产生15、“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针对哪两者的关系制定的A.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自治区B.祖国大陆与台湾地区C.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D.全国人大与全国政协16、新时期,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不包括A.政治协商B.民主监督C.参政议政D.与中共一起执政17、法律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A.《资政新篇》B.《共同纲领》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8、“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写这首诗的背景是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B.平津战役取得胜利C.渡江战役取得胜利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安徽是红色旅游大省,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下列战役发生在安徽的有①辽沈战役②淮海战役③平津战役④渡江战役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描述的是中共哪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A.第四次反“围剿”B.第五次反“围剿”3C.红军长征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21、三大战役胜利后,为推翻国民党政权,人民解放军发动了渡江战役。渡江战役的“江”是指A.乌江B.长江C.湘江D.闽江22、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屈辱历史的标志是A.五四运动爆发B.红军长征的胜利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香港回归23、“万里长征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遵城举会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诗中的”“会”是指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24、200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纪念日。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与这一节日有关的是A.武昌起义B.北伐战争C.南昌起义D.遵义会议25、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A.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农民运动B.认识到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C.决定进行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北伐战争D.明确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党的革命任务26、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是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B.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C.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D.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27、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下列口号、标语与国共十年对峙(1927一1937年)相关的是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坚持抗战,反对妥协C.内惩国贼.外争国权D.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28、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覆灭的标志是A.三大战役胜利B.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C.全国大陆基本解放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9、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反帝反封建为目标B.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C.1945年取得基本胜利D.领导阶级是民族资产阶级30、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建国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忘迄今实告实现。至祁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4B.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大会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3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其中有利于协调各民族关系,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与稳定的是A.多党合作协商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2、“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长期没有举行过会议。这反映当时A.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B.政治协商制度被抛弃C.多党合作制度一度停止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断33、村民杨明在2000年通过直接选举成为村民委员会主任。他能当选的法律依据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C.《刑事诉讼法》D.《民事诉讼法》34、中共十五大确定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是A.科教兴国B.依法治国C.平反冤假错案D.政企分开35、新中国成立初,建立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其中不包括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一国两制36、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推动民主与法制建设最重要的保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材料三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是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刘少奇(1)根据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是什么?它对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归属作了怎样的规定?(4分)(2)根据材料二,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1分)(3)材料三是“文化大革命”中刘少奇被批斗时说的一番话,读了它,你有何感想?(3分)5参考答案1-5DAABD6-10BDDBB11-15CCBBC16-20DDCCC21-25BCCCD26-30BABAA31-35BAABD36、(1)性质: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或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1分)立法权属于参议院;行政权属于临时大总统和国务员(答临时大总统亦给分);司法权属于法院。(3分)(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分)(3)本题采取分层评分,第一层次:能答出“文化大革命”中公民人身权利受到侵犯,宪法遭到破坏,得2分;第二层次:能答出“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遭到践踏,我们应该从“文化大革命”中吸取教训,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避免“文化大革命”的悲剧重演,得3分。逻辑清晰,语言流畅,奖励1分,但本道题总分不超过8分。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五六单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420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