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高中地理第三节城市化(凤阳博文国际学校优质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三节城市化【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哪些主要因素推动城市化发展。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3.解释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过程与方法:读图分析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学生能用全面、辩证、发展的观点来看城市化过程中积极的一面及出现成的问题。2.让学生认识发展中国家有待于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从中找一条适合中国的道路。【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城市化什么是城市化概念:人口向集聚和城镇范围不断____、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推力、拉力)生产发展的不平衡。表示: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体现了_________发展水平。作用:不仅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还带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巨大变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发达国家:起步、水平进入后期成熟阶段发展中国家:起步__、水平__初期阶段和中期加速阶段,速度快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生物多样性____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废渣影响城市土地质量出现____现象,影响____、风速和风向合理的城市化可改善环境,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过快的城市化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二、重难点突破1.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城市化是一个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和产物,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反映了这一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情况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也比较高,城市化进程较快,城市人口比重较高。而合理的城市化的进程又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2.城市化过程中的表现: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不断扩大,新的城市和城市群不断出出现,劳动力不断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其中最最主要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3.世界不同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从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世界各国处在城市化进程的不同阶段。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早,水平高,现在速度已经放慢,部分国家甚至出现了逆城市化的现象;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晚,水平低,现在速度很快,甚至超过了发达国家最快是的速度国家类型城市化起步(时间)发展水平目前速度发展趋势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原因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4.城市化进程不同阶段的相关问题:5.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6.解决办法:城市化阶段水平发展速度地域扩展趋势常见的问题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利不利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绿化环境对生物圈的影响,使生物多样性减少对水圈的水质、水量和运动的影响对岩石圈特别是土壤层的影响改变大气成分,影响大气水热状况(1)改善城市环境:治理河流、控制大气污染物、大力加强绿化建设为改善城市环境,上海市全面展开对大气、河流、噪声等多方面的治理工作。如苏州河的治理、降低城市污染物浓度、加强绿化建设,截止1990年,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0.3%。(2)改善城市交通、改善居住条件扩宽主干道,修建环城公路,修筑了南浦大桥和扬浦大桥,新修城市高架公路和地铁,改造住宅。(3)控制城市规模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有效地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典题解悟】例1.由下图可知,当前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分别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①解析:本题立意在于考察考生的图文转化能力,具体考察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及特点.解决此题首先明确赌徒方法,纵坐标表示城市化水平,横坐标表示城市化的三个阶段.1时期表示城市化水平低'速度慢,处于城市化初期;2时期表示城市化速度加快,水平提高,处于城市化进程中;3时期表示城市化水平高,速度很慢,甚至停止,处于城市化后期.然后根据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实际情况,可得出证确答案.答案:C下图是“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读图回答18-20题。例2.按城市化过程,下列四幅图的排序依次是A.a-d-b-cB.a-c-d-bC.d-b-c-aD.c-d-b-a例3.该城市在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A.城市人口逐渐向市中心集聚B.出现逆城市化趋势C.城市用地规模逐渐缩小D.市区交通流量明显减小解析:2.在城市化的初期城市的规模不大故人口密度由城市中西向郊区快速降低a符合此时人口时期城市人口比重①②③期的特征。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伴随郊区城市化的发展,人口密度在城市的水平分布上也发生了不断变化,c—-d可提取这一过程。在城市化的后期,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的重视,加上郊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人口与环境污染严重的中心向外迁移,使得城市中心的人口密度得以下降,b图显示了这一情形。综上所述B答案正确。3.城市中心人口密度的回落是逆城市化趋势的正要标志,所以B正确。答案:2.B3.B【堂堂清】一.城市化现象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的必然产物,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据此回答1~2题。1.关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有()A.城市化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不包括乡村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B.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可以体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C.城市是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心,但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不大;D.城市化必然将扩大城乡之间的差距2.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A.城市人口年增长的百分比B.城市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比C.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比D.城市人口增加的绝对数量3.下列现象中与城市化进程有必然联系的是()A.绿化面积不断减少B.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C.住房紧张与交通拥挤D.环境污染日趋严重4.下列有关世界城市化进程的阐述,正确的是()A.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B.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慢C.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小,增长慢D.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5.与发达国家相比,下列关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人口比重低B.城市化发展速度慢C.特大城市数量多D.城市群分布广6.世界上城市化起步最早的国家是()A.法国B.美国C.德国D.英国7.城市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下面叙述正确的是()A.发达国家起步早B.现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化发展速度都高于发达国家C.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和本国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D.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一般在70%左右,世界城市人口总数的60%分布在发达国家(2004天津)读右图“国家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按购买力评价法计算得出)水平统计图“完成6-8题8.图中反映的城市化与人均GDP的关系是()A.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水平相互影响的程度不同B.某阶段人均GDP水平与城市化水平成负相关C.城市化发展是提高人均GDP水平的动力D.人均GDP水平越高,城市化发展速度越快9.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图中四个国家在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平均增长速度方面最快的是()A.印度B.中国C.日本D.德国10.与其他三个国家相比,中国的城市化()A.发展水平较高B.应加快发展C.发展速度最快D.应限制发展1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此图表示一个地理事物由t1发展到t4的过程)。(1)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此过程被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环境问题。10.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将图中的代码填入对应的地区之后。西亚地区_______,非洲地区_______,北美洲地区_______,拉丁美洲的加勒比海地区_______。(2)北美洲城市化进程缓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非洲城市化进程特别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发展中国家过度城市化带来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发达国家在高度城市化的同时,出现__________现象,主要表现为一些大城市的人口和工商区前往离城市更远的________和__________,使整个大城市人口___________。参考答案1.B2.B3.AC4.D5.AC6.A7.C8.B9.(1)城镇面积由小到大城镇数目由少到多由孤立城镇发展为城市群(带);(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3)城市化过程;(4)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10.(1)DABC;(2)已经高度城市化获得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的胜利,经济迅速发展(3)失业人口增多,住房困难,社会秩序混乱,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加剧;(4)逆城市化农村小城镇减少
本文标题:高中地理第三节城市化(凤阳博文国际学校优质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429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