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高三历史复习一轮试题
高三第二周周一历史测试24.西周时,公、卿、大夫、士等爵号,是贵族权势的等级符号,拥有爵级者,构成了一个高贵的阶层。秦汉时期,平民能够以军功得爵,军功爵在秦与汉初造就了一个军功地主阶层。这一变化说明()A.秦汉爵秩等级的开放性B.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变弱C.血缘世袭制走向终结D.秦汉官僚的等级性25.郡县制与周代以来“分土建邦”的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A.中央间接管理地方的形式B.中央派出机构管理地方的形式C.中央松散管理地方的形式D.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26.先秦至隋唐时期,祭祖礼仪长期是贵族的特权,庶民祭祖行为被排斥在国家礼制范畴之外,只能以民间习俗的方式延续着。这种两分的局面在宋代出现了转机,祭祀礼仪变成不同阶层共享的文化权利。宋代祭祀礼仪的上述变化主要归因于()A.科举制度不断成熟B.理学正统地位确立C.小农经济相对发达D.文化氛围相对宽松27.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律规定“子贼杀、殴伤父母枭首,骂詈(斥骂)父母弃市”。北朝律规定,子孙杀父祖处以车裂的极刑,而父祖杀子孙用刀刃者五岁刑,殴杀者四岁刑,卖子一岁刑。”这反映出()A.南北方经济水平相近B.轻罪重罚的法家思想C.以礼入法的刑罚理念D.乱世重典的雷霆手段28.淳化四年(993年),宋太宗与大臣讨论到开疆拓土的议题,宰臣吕蒙正以隋唐为例,指出隋唐两朝数十年间,四伐辽东,人不堪命,认为“且治国之要,在内修政事,则远人来归,自致安静”。苏轼在为皇帝经筵讲读中,强调“讲读之官,谈王而不谈霸,言义而不言利”。《资治通鉴》批判汉武帝时期的内外举措“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这些反映出宋朝施政与制度建设的突出特征是()A.以儒家的纲常有序、仁政及重义轻利等正统理念为指导B.注重中央集权体制的重建和国内秩序的稳定C.实现建立大一统帝国的发展道路D.善于总结汲取以往历代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29.清朝雍正时期实行“耗羡归公”。“耗羡”是指征收赋税、交纳钱粮时,对合理损耗的补贴。雍正帝规定“每两加耗五分”,作为政府的正常税收,统一征收,从中提取“养廉银”,发给官吏作为生活补贴和办公费用,而且其数量大大超过正俸。雍正帝这样做的目的是A.以惩贪为名增加官吏俸禄B.以耗羡归公增加政府收入C.通过规范税制以澄清吏治D.征收养廉银代替正常税收30.在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之初,满、蒙、汉等许多民族代表和社会团体先后发出通电和呈文,表示共同努力“造五大族之幸福,建中华民国之新猷”。这表明当时社会()A.要求践行三民主义B.抵制外来经济侵略C.认同新生民族国家D.反对满洲贵族统治31.我国著名外交家吴建民在回顾1979年以来的外交成就时,用了3句话概括:“形势大变化,政策大调整,外交大发展。”其中,这里的“政策大调整”主要指()①提出了“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的新战略②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③作出了实行对外开放的调整④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④32.伯利克里时期几乎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雅典人相信抽签是天意所归,赋予它以一定的神圣意义,因此也更显得公平。这表明雅典()A.政治环境阻碍人文思潮产生B.旧有贵族退处政治舞台C.提供了相对广泛的参政机会D.宗教势力操控政治生活33.在罗马法中,从旧式诉讼到最高裁判官的诉讼行为,都是根据诉讼当事人之间的合意进行的,整个诉讼阶段(包括开始、进行和终止),都必须以通过当事人合意为准,直到选定承审法官也非经被告同意不可。法官对于诉讼的解决,不过处于仲裁人的地位,如果当事人不达成合意,诉讼活动就无法进行下去。材料反映了罗马法的诉讼原则是()A.严格形式主义B.不干涉C.公开审判D.不告不理34..以下为1794年法国大革命中的场景:在大街上被公民们包围的革命领导人罗伯斯庇尔看着人们因激情而泛红的脸说:“你们要遵守法律!”“法律是什么?”人们问。罗回答:“法律就是公民的意志。”公民们继续嚷嚷:“我们就是公民,我们不要什么法律,我们的这种意志就是法律。”这突出反映了A.民主权利滥用损害了民主制度B.法律的确体现了公民的意志C.革命领导层力图限制革命发展D.主权在民原则得到充分体现35.1943年7月,美国建议设立国际货币稳定基金,由各国根据自己的黄金外汇储备和国民收入来决定自己的投票权。英国主张建立“国际清算联盟”,根据战前3年的进出口贸易值来决定各国的份额二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英国的经济实力衰退B.美元获得了与英镑同等地位C.美国确立了固定汇率制D.英美争夺国际货币体系主导权4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除西周礼制影响外,汉代朝野格外践行“长幼有序、事亲至孝、敬老崇文”的理念。汉朝规定:60岁以上者,免除赋税;70岁以上的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唐律》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南北朝的“孤独园”到了宋代发展出多种官办养老机构。明洪武十三年下诏:“文武官年六十者听致仕(告老还乡),给以全俸诰敕。”六十岁退休遂成官场惯例。-----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源于德国。德国俾斯麦时期,分别于1883年、1884年、1889年颁布了疾病、工伤、老龄和伤残三项法案,建立了三项保险制度。这一立法颁布后,很快被其它国家纷纷效仿。西方各国的养老保险,既有政府强制实行的基本养老保险,也有企业实施的保险,以及个人自愿参加的商业保险。1935年,美国通过了((社会保险法》,养老保险覆盖了95%的工薪阶层。英国在二战后实施了全民保障、全面保障。英国居民个人一生中都要与社会保障制度发生或多或少的联系,国家强制所有在毕业离校年龄和退休年龄之间的公民参加养老保险。——摘编自赵书博《西方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研究及借鉴》材料三图9为1998~2007年中国城镇企业职工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汉至明朝养老政策的特点。(10分)(2)比较材料一、二,概括西方养老制度的新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养老制度出现的背景。(12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养老制度的社会价值。(3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我国从古至今都非常注重给人起名字。下表是我国几个历史时期名人或普通人的姓名(有的含字)时期姓名(字)西汉班超班彪(史学家)扬雄(文学家)韩延寿(画家)卫青霍去病宋代周敦颐(字茂叔)欧阳修(字永叔)陆游(字放翁)?岳飞(字鹏举)韩世忠(字靓臣)晚清与近代曾国藩李鸿章康有为黄兴陈独秀李大钊叶挺邹韬奋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刘开国朱援朝王建设董跃进张超美艾计划李卫兵肖灭资改革开放以来刘向东洪俊杰张小康陈春莲杨萍文周亮唐柳童安娜赵丽莎徐杨卓夫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表中名字所含信息进行概括,提炼出一个观点,并予以分析说明。(要求观点明确、逻辑合理、表述清晰)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明末清初,明代宗室藩王们及一大批官僚豪绅被镇压后,这些被镇压的藩王、官僚豪绅所霸占的土地分布在山东、山西、湖南、湖北、陕西等地,当时清政府有的官吏建议统一回收,然后卖给农民耕种。而当时有的庶民一贫如洗,哪有钱购买这些土地呢?康熙作了一个令大部分清政府官吏张目结舌的决策,他下诏将藩王的土地无偿交给所在地的农民耕种,号称“更名田”。康熙在实施“更名田”的同时,大胆奖励官员、农民垦荒官……此外,康熙皇帝针对贫困农民在垦荒和兴修水利无资金、无耕牛的问题,他下令地方政府给予财政资助……清初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土地买卖的放开,将人口与土地绑缚在一起已经显得没有意义了。……土地集中已达无可复加的地步。……“以田为经,以丁为纬”征收赋役会影响政府收入。因为“丁额无定,丁银难征”造成不少的钱粮亏空。……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董之燧提出“确查各县地亩若干,统计地丁、人丁之银数若干,按亩均派”。同年在广东先试行,并由此拉开了全国“摊丁入亩(地)”改革的序幕。……大规模开展是在雍正年间。……此后,“地丁合一”基本上成为了全国统一的赋税制度。——曲路浚《从前清政府的棱镜中折射当代财政之伤》(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初经济改革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初经济改革的意义。(9分)高三第二周周一历史测试班别:姓名:总分:.题号242526272829303132333435答案40、(1)(2)(3)4145(1)(2)高三第二周周一历史测试24A25D26A27C28B29C30A31B32C33B34A35D40.(1)特点:受宗法制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汉朝从经济和法律方面优待老人;唐朝以法律明确养老义务;南北朝到宋代政府承担一定的养老职责;明代制定官员60岁退休的政策。(每点2分,10分)(2)发展:用法律的形式颁布;覆盖面比较宽广;形式多样;带有一定的强制性;社会保障功能凸显。(答出3点即可得6分)背景: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并逐步完善;工业革命的进行;保护劳工权益的社会思潮的出现;国家政府的推动;(答出3点即可6分)(3)价值: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3分)41.示例一:人的名字是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折射镜。(3分)西汉是我国封建社会强盛时期,当时名人名家的名字起得威武雄壮,如班超的“超”字,扬雄的“雄”字,这些名字是当时大一统政治趋势的反映;(3分)宋代是我国儒学发展、理学勃兴时期,理学特别强调人的自身修为,爱国忠君,给人起名也反映了这一文化特点,如“敦颐”“修”“世忠”等名字;(3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把经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一些人的名字也与我国重大建设事件相关,如“跃进”“计划”等。人的名字虽然是一个符号,但或多或少与当时的社会有一定的关联。(3分)示例二:人的名字是一个文化符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主要文化思想。(3分)宋代是我国儒学发展、理学勃兴时期,理学特别强调人的自身修为,爱国忠君,给人起名也反映了这一文化特点,如“敦颐”“修”“世忠”等名字;(3分)晚晴与近代,面对列强侵略,振兴中华成为当时主要思想,人的名字中就出现了“有为”“兴”“挺”“韬奋”等字;(3分)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呈现多元化,既有反映家庭美好希望的“俊杰”“春莲”等名字,也有反映开放创新的“安娜”“丽莎”“唐柳”等名字或姓名。总之,中国人的名字虽然字数不多,但文化含量却非常丰富。(3分)45.(1)原因:明末农民战争,藩王王庄被抛荒或被农民所耕种;原有的赋税制度不适应现实发展的需要;土地兼并严重,国家财政收入减少。(6分)(2)意义:更名田使农民有了自己的田地,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赢得了民心,缓和矛盾,巩固统治;摊丁入亩,地丁合一,国家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工商业的发展;不再以丁为征税对象,减少了民间户口隐匿,有利于人口的增长,同时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9分)
本文标题:高三历史复习一轮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443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