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高三地理教学心得(老校区)
1高三地理教学心得(老校区)黄成玉07学年与08学年都带高三,也正好是经历了从旧教材到新教材的转变,发现高考向着挑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方向在变化。比如:做再多的试题,在高考中碰到原题的概率几乎是零,试题总是“出人意料”;再比如:即使是把教材带进考场,开卷考试,分数也不会有太多的提高,发现大多问题无法在书本上找到现成的答案。怎么办呢?下面结合高三教学,谈谈几点初浅的看法。一、重基础虽然高考处在不断的变革之中,(不断地渗透新的理念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但其“核心”内容不变,如准确而全面得把握地理主干知识。首先要明确主干知识的内容;再者要透彻地理解(概念和原理)。要理解,要会区别概念,要会用地理原理去分析新的地理问题,如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季风、海陆风、山谷风等。对概念、原理的理解程度是获取高分的关键,(尤其是体现地理逻辑、地理思维的一类知识,它是地理试题的命题焦点。)二、重视对区域地理的复习区域地理在高考中很重要(高考试题中,把位置的判断作为一种基本地理知识来看待的,所以区域图常作为地理考题的背景。简单来说几乎每道地理高考题都有一幅相应的地图,如果学生辨别不出图中是什么地方那么下面围绕该地方设计的题目就没法做。)但是高中地理没有区域地理的知识(是初中的内容),很容易被学生忽视;再者也不清楚到底要复习到什么程度。09年浙江省考试说明对区域地理的要求是能够了解“不同尺度区域(如大洲、地区、国家)的主要地理特征”。通过对近几年的高考题的分析并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总结几点复习的方法:1、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一般方法。(通过对典型区域特征的分析,总结出分析区域特征的一般方法。)若遇到具体区域时一定要结合区域具体的个性特点加以分析。(这样即使在考试中遇到陌生的区域也胸有成竹。)2、把握小区域时应把它放在其所属的大地理区域背景下去考查,对区域要素的定位也应如此。(如世界某一地区的气候特征应放在全球气候分布的背景下分析;中国某一地区的气候特征应放在中国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的分布背景下分析;某一地区的地形应放在全球地形分布的背景下分析。所以对区域地理各要素需要建立一个全球的和全中国的知识背景。)如08年的四川卷,考到了很小的地区——尼泊尔。很多学生埋怨不认识这个国家,实际上这并不影响解题,只要将它放到南亚的喜马拉雅山南侧的大地理背景下去分析,那么有关该地区的地形地势、河流水文等问题就可以用该大背景的特点去解决。3、除了要熟记中国和世界地图外还要熟记中国和世界的要素图,构建具有整体性背景下的心理地图。(地理事物的空间性,不仅仅是空间位置,更应该包括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联系。)三、重视对地理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新教材更注重能力的考查)1、重点加强学生获得信息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组织、表达能力的训练(通过对等值线图、地理图表和区域图等的判读和分析)。同时引导学生不能只把读图获取的结论性东西记录在笔记本上,而要真正重视获取的过程。新教材中有大量的文字阅读素材,更提供了各种类型的图象、图表等素材。(给学生提(获)取和准确、完整地理解地理信息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可组织学生对该文字、图象、图表等信息进行相应的分析和判读,对这方面能力的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2、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理解“分析”、“评价”、“简述”等词的不同要求。3、注意积累地理词汇,重视地理语言的运用将有助于提高答题能力。四、整合教材,建立分析模型和答题模型1、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将知识点进行重新梳理和归类,整合出地理专题,如经纬网图的判读及其运用、天气与气候要素图的判读及其绘制等。因为高考非常重视对地理事物空间结构、空间联系的考查,尤其重视对知识因果联系、逻辑关系的考查。而新课程的教材中知2识点又比较散。(这样也就有利于学生在答题时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2、建立分析模型(对地理学习不能只关注知识结构和知识联系)如气候分析模型、等值线分析模型等。同时注意:人文地理的分析要与区域地理相结合;在运用模型的一般性特点解答问题时不要忽视问题的个性特点。3、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后,帮助学生建立答题模型,如地形地势特征的描述、等值线分布特征的描述等。同时注意:建立的模型要利于分析思路的明确;还要避免太死板。如09年浙江卷中气候类型的判断就挑战了死板的判断公式。五、研究高考试题,领会命题思路通过近三年各地高考试题的对比分析得到几点启发:1、问题情景或环境新颖。(在08年的宁夏卷中提到“生化需氧量BOD”和“溶解氧DO”这两个新概念,但试题并不考查新概念本身,而是要考生在理解题中文字对它们的表述后,去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在复习中有意增加新情景问题的训练。2、分析问题全面、综合。不仅要考虑有利的方面还要考虑不利的方面。(如分析、思考山区城镇分布在河谷地区的影响因素时既要考虑河谷地区地势相对低平、水源充足等有利的自然条件,也要考虑河谷地区两侧山高坡陡,如出现地质灾害,受害程度较大,同时洪水季节也易受洪水侵袭等不利的自然条件。)3、地理知识的专题性和案例性更突出。(08年海南高考试题中的白兰瓜案例、09年浙江高考试题中某区域城市群案例等。通过巧设的案例,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说,几乎所有的非选择题都是采用案例研究的方式,这些案例映射了新课标教材中活动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很有必要整合教材,建立分析模型。4、正确理解热点。(近些年高考文综试题的一大特点是从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中寻找切入口,选取课本以外的素材,来考查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在复习中引导学生学会发现事件中隐藏的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将热点回归到课本,与教材内容相整合,用地理学科的知识进行分析,而不是过多地去关注事件本身。六、用好三本书《地理课程标准》、《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09年浙江考试说明》。今年是我省新课改的第一年,又是浙江省文综命题第一年,说实在的,高三如何复习心里没底,特别是第一学期,因为《09年考试说明》还没出来。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新课标是新高考命题的依据,所以,我每次备课前先翻翻这三本书,对复习的方向会有正确的把握。七、高三复习紧扣三个环节:课前、课堂、课后在高三这一年里,时间短,任务紧。(学生既要学习新知识、复习前两年的学习内容,又要提升能力,达到高考的要求,任务非常艰巨。)(高三的课堂和高三的课后作业都离不开题目。)所以,课前,认真备课,精选例题,巧设问题。课堂上可以适当采用讨论探究形式,尤其适合学生易混淆或深度思维的问题的复习。(这种形式表面上比较费时,实际上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和修正,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会加深对问题的理解,甚至会产生新的思维火花,而且小组内的讨论增加了学生的表达机会。)课后,根据课程进度和难度选择作业题目,最好能起到既巩固知识又提升能力的目的,让学生学有所用,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八、多交流、多请教向其他教师请教和交流让我收获很多,如我们的蔡老师、佘老师、冯老师、二中的徐老师、教研员周老师等,还收集一些地理网站,便于查阅资料和解决问题。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听取前辈的经验。这些方面的收获让我事半功倍。九、对平时的作业和试卷严格批改高三学生很在意分数。如果平时批改比较宽松,很容易使学生忽视对问题的正确理解的重要性。再说高考阅卷是很规范、严格的,让学生形成好的习惯有助于提高高考的得分率。以上是自己的几点心得,虽然辛苦,但收获很多,感谢有带高三的机会。
本文标题:高三地理教学心得(老校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444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