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高二哲学2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2015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什么是真理?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什么?2.为什么说真理面前人人平等?3.真理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4.为什么说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下列认识都是真理吗?为什么?“上帝创造了人”“发展是硬道理”“供求影响价格”在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中,什么样的结论才能被称为真理呢?×理解真理认识: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真理谬误相符合不符合认识客观对象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认识真理下面的说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1.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2.它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真的。3.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例如:“钓鱼岛是日本领土”这一命题对日本政府是“有用的”,但它不是真理,没有任何真实性可言。真理是因为“有用”才“真”,还是因为“真”才“有用”?1、真理一定有用,但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2、真理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是正确的,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3、不能以“有用性”来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实践。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启示立场不同白纸与黑点一天,一个老师拿出一张中间有个黑点白纸问同学们看见了什么,全班同学盯住白纸,齐声喊到:一个黑点!老师沮丧地说,这么大的白纸没有看见,只盯住一个黑点。思维方法不同思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什么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人们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结论: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有不同的认识,但其中只有一种正确的认识,也就是说真理只有一个。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启示对“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理解正确的是()A.对同一对象的不同认识中,真理只有一个B.真理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C.任何人都必须承认认识的真理性D.在真理面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2013天津文综,8题)在《集安高句丽壁画》一书中,作者称图一为“剁肉图”,把古人右手所持工具看作菜刀;后有研究者结合该书图二“烤肉串”和图三“厨师煽风”,认为古人右手拿的都是史称“便面”的中国古扇,因此图一应叫“烤肉图”。对文物图像命名中存在的不同见解,应坚持的正确观点是()A.真理是客观的,是对客观对象的认识B.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C.真理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D.真理是具体的,是相对特定的过程而言的B三角形的内角和任何情况下都等于180度吗?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这是几何之父——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约公元前330-275年)提出的定理。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真理。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1792—1856)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度。德国数学家黎曼1826—1866)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度。思考:1、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是否表明,欧几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2、这说明了真理具有什么特征?2、真理的特征真理是有条件的(空间上)说明离开一定的条件,不好判断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因为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提示】这里的条件和范围从空间上讲,即任何真理都只是对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层面的正确认识。“造反有理”这个观点是真理还是谬误?在中国人民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时,毛泽东说“造反有理”,指人民要求解放。在20世纪60年代,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十年浩劫中又打出“造反有理”,要造人民政权的反,造社会主义的反。真理谬误说明真理是具体的,要在具体的历史范畴来判别某个观点是真理还是谬误.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指主观认识符合当地的实际指主观认识符合当时的实际真理都是具体的(时间上)2、真理的特征:【提示】这里的特定过程从时间上讲,即任何真理都是对事物发展过程中某一特定历史阶段的正确认识。真理和谬误既对立又统一。真理和谬误的对立是绝对的,两者的界限是确定的,不容混淆的;但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3、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超出历史条件、不切实际运用于另一条件,真理就变成谬误。真理会不会转化为谬误?“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朝同一方向迈进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这句话说明A.真理面前人人平等B.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C.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D.真理是有条件的D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而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这说明()①真理是无条件的②真理是有条件的③真理是具体的④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013广东高考)34题图5漫画(作者:周锐)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对事物的认识受主体差异的影响②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之间相互的否定④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B1958年9月23日,前苏联发射首枚月球探测器,拉开人类探月序幕。1967年1月,“阿波罗1号”飞船在发射前的模拟演习中突遭火灾。图为遇难人员1969年7月21日,“阿波罗11号”实现了人类登月之梦思考:以上事例给我们什么启示?人类对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一个怎么样的过程?人类关于月球的认识还会发展吗?为什么?二、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指什么?)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认识——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为什么)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主体来看受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还受到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限制。从客体来看,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变化性,使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主体(人类)认识的基础(实践)——世代延续——不断发展人类认识无限发展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无限变化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每个时代、每个人的认识发展的有限性,构成了整个人类的认识发展的无限性。二、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为什么?神话嫦娥奔月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思考:我们对月球的认识由无知、到知道的比较少、再到知道的比较多,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人的认识运动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二、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运动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3、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发展的总趋势波浪式的前进螺旋式的上升[判断]被实践反复证明的真理是终极真理。真理永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结论:不存在终极真理,真理永不止步,不断向前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方法论认识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及其方法论【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方法论】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意识、认识、真理的区别和联系区别: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属于唯物论的范畴,与物质概念对应,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属于唯物论。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既指反映过程,又指反映结果,属于认识论的范畴,与实践对立。有正确、错误之分,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分真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提示】(1)“意识源于物质”和“认识源于实践”“意识源于物质”主要指意识反映的内容源于物质世界。“认识源于实践”指认识形成于实践中。两者是从不同角度讲的,并不矛盾。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实现,因此两者又是相通的。但不可混淆搭配。如不能说“认识源于物质”。(2013浙江文综29题)十年前,科学家只把几十种基因突变与疾病挂上钩,现在已经把三千种左右基因突变与疾病对上号,但要搞清所有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尚需时日。这是因为()①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认识对象的本质的暴露与展现有一个过程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D(2013课标Ⅱ,20题)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20世纪70年代把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变革;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把发展理解为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演变进一步证实了()①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②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③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C(2014浙江文综,30题)不久前,研究人员发现,把健康成年小鼠置于黑暗中一周后,它们辨别音高的能力也可显著提高。此前,科学界通常认为这种变化主要发生在未成年阶段,且需要更长的时间。这表明①科学的价值在于造福社会②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③真理具有反复性和相对性、④认识的真理性需要不断经受实践的检验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D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检验和发展真理。方法论要求真理的含义真理的特征追求真理客观的(绝对性)具体、有条件(相对性)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真理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具有上升性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这要求我们重视实践,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这就要求我们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这要求我们①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要正确对待错误。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这要求我们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请同学们务必背熟1、长期以来人们习惯视沙漠为害,是资源的“荒地”。如何治理沙漠、化害为利?人们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家认为,“沙漠是资源”并提出了“沙产业理论”,提出创建“利用阳光,通过生物,延伸链条,依靠科技,对接市场”的沙产业。这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次重大突破。在“沙产业理论”的指导下,我国沙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不少企业将自己的目光投向了广袤无垠的沙漠,利用沙漠资源创造经济效益,使被动的治沙转变成主动的沙漠生态构建。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的认识再次升华:科学开发利用沙漠,沙漠是可以化害为利造福人类的。上述材料体现了《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中的哪些道理?迁移应用参考答案:(1)对于治理沙漠、化害为利,人们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中国科学家提出了“沙产业理论”,提出创建沙产业这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次重大突破。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在“沙产业理论”的指导下,我国沙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创造经济效益,这体现了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4)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的认识再次升华:科学开发利用沙漠为人类造福。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本文标题:高二哲学2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2015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483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