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雨晴JS-18聚氨酯防水材料物理性能
黑土地保护黑土广义的黑土包含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白浆土、新积土等几大土类,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东部四盟市,总面积约70万km2,简称东北黑土区。其中极为珍贵的“典型黑土”面积约17万km2,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京哈铁路线两侧,土壤肥力和结构非常好,是全球范围内三大著名黑土带之一。东北黑土区常年粮食产量近680亿kg,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5%左右,其中大豆产量占全国的37%,玉米产量占全国的53%。每年可向国家提供商品粮350亿kg,粮食的商品量、商品率、调出量、人均占有量均居全国之首。全世界有三大块黑土区,分布于乌克兰平原、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和我国东北地区,东北黑土资源大部分分布在我省,我省现有黑土资源(黑土、黑钙土、草甸土)总面积22759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2330万亩,重点分布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区。黑土地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与全国其它类型土壤比较,具有水稳性团粒结构比重大、腐殖质含量高、结构疏松、容重低、持水能力强、通透性良好、微生物活性强等特点,具有良好的保肥与保水性能。与国内棕壤、黄壤、红壤等其它主要耕地土壤相比,黑土性状最好。三十年前黑土地退化现象根据东北土壤肥料科研单位的长期监测与农民群众的反映,黑土地肥力在不断的退化,黑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草原退化,局部地区土壤流失严重,并将这些退化现状形象地概括为“薄、瘦、硬、劣、减”5个字。1、黑土层变薄:随着黑土开垦年限的增加,黑土层、犁底层总体趋势在变薄。初垦时黑土厚度一般在60~80cm,深的可达100cm。开垦20年的黑土层厚度减至60~70cm,开垦40年的减至50~60cm,开垦70~80年的黑土层只剩下20~30cm。许多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表皮的黑土已经盖不住下面的黄土,农民称这种地块为“破皮黄”。吉林中部发育于黄土台地上的薄层黑土1983年黑土层厚度为30cm左右,2002年仅为25cm,20年间减少了5cm。据测算,黑土区平均每年流失0.3~1cm的黑土表层。目前吉林省40%的黑土地的腐殖质层厚度不30cm。2、土壤基础肥力下降一是土壤有机质减少。开垦前的自然黑土表层有机质含量多在3%~6%之间,低于3%的比较少见。目前黑土区耕地有机质基本在1.15%~3%之间。公主岭市国家黑土监测基地的定位监测试验结果表明,1980~1994年的15年间,单施化肥区和无肥区土壤耕层有机质呈缓慢下降趋势,每年有机质矿化量为270~480kg/hm2,年矿化率为0.4%~0.7%。二是土壤养分失衡。开垦后土壤氮素养分下降,全磷含量无明显规律性变化,但土壤速效磷成分显著上升,土壤速效钾成分大幅度下降。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1999年平均下降20~30mg/kg,由于土壤有效磷数量上升,造成微量元素有效性降低,土壤养分失衡,耕地基础产量降低。3、土壤容重增大变硬土壤物理性状恶化。土壤物理性能逆向发展,旱时板结僵硬,涝时粘朽,蓄水保墒能力大大下降。自然黑土表层容重多在1.0~1.2g/cm之间,目前黑土耕层容重平均1.29g/cm。土壤容重增大,孔隙减少,通透性变差,持水量降低。理化性状的恶化导致了黑土区土壤保水保肥性能减弱,抗御旱涝能力降低,土壤日趋板结。由于多年来,农民家庭连续使用小四轮拖拉机耕作,犁底层一般在12~15cm,犁底层坚硬,保水性和耕作性越来越差。4、沙化、盐碱化严重,草原变劣目前,东北三省天然草原面积约1341万hm2,90%以上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据调查,辽西北现有天然草原73.3万hm2,草地“三化”面积达58万hm2,水土流失面积达173万hm2。吉林西部天然草原面积187.6万hm2,其中重度盐碱化、退化面积占退化草原总面积的65%。天然草原产草量20世纪50年代为干草1000~1500kg/hm2,到90年代末下降到产干草700~900kg/hm2,产草量下降近50%,有的草场已经成为寸草不生的“秃地”。5、因侵蚀黑土面积减少局部山地丘陵与河流两岸阶地黑土水土流失形成大量侵蚀沟。榆树县南大沟长5~6km,最宽处近100m,深度20~30m,由于没有任何治理措施,侵蚀沟不断扩大,吞没了耕地,威胁到附近的村庄。据国家水利部松辽委调查,目前东北黑土区内有侵蚀沟25万多条,每条沟侵占土地一般都在0167hm2以上,历年共侵占黑土地近40万hm2。虽然这种侵蚀所占的比重较小,但造成的危害不能忽视。黑土地退化原因自然原因一是黑土区春季少雨多风,并且风大,持续时间长,加剧了该地区春旱和土壤风蚀。每年大于4级以上的风天达120~150天,大于6级以上的风天有65~80天,而且多集中在春季。每年春季常形成风增旱情、旱助风威的情况。目前黑土区以传统的耕翻整地、冬春地表裸露休闲耕作方式为主,每逢春季干旱大风时节,极易造成表层黑土风蚀。有关专家研究结果表明,造成我国的沙尘暴天气的沙尘60%来自于裸露的耕地。二是黑土区降雨集中夏季,暴雨冲刷,形成面蚀和沟蚀。黑土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在500mm左右,但降雨集中在6~9月份,并多以暴雨的形式出现,加之地形以漫岗为主,坡长,集雨面积大,局部地区沟蚀极其严重,大面积黑土区存在面蚀。三是全球性的气候变暖,加速了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造成土壤有机质下降。人为原因:一是在发挥优势、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忽视了轮作养地。东北黑土区的气候特点适合大豆、玉米的生产,长期以来,种植作物以密植高产的玉米为主,农民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粮食。在吉林、辽宁两省,连年种植玉米,黑龙江北部地区连年种植大豆,这种连作,不仅造成土壤养分的失衡,还容易引发病虫害,增加农业成本。当地农民都认识到这一点,但缺乏必要的引导和政策扶持,玉米—大豆,玉米—牧草等合理轮作模式难以形成气候,从而加速黑土地退化。二是在采用化肥、农药等现代化技术的同时,忽视了生物措施。目前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维持短期效益,忽视了积造和使用有机肥,造成大量的“卫生田”,加剧土壤有机养分的消耗。三是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忽视了与先进农业技术的配置。东北黑土地貌主要为漫岗地,为体现农户之间土地质量的公平,大多采用了顺坡划分地块的方式,农民顺坡种植比较普遍。顺坡耕作容易造成土壤侵蚀。此外,缺乏组织引导,使保护性耕作栽培等综合技术难以推广。四是在推广小型农机具耕作的同时,忽视了大小型机械配套作业。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小四轮拖拉机发展迅速,提高了家庭的劳动生产率。由于忽视农村大型农业机械的合理配置,农村大型机械数量少,造成了有利于培肥土壤的深松耕技术、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难度增大。五是在鼓励开发的同时,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90年代初,东北过度开荒,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如在黑龙江林区林木砍伐受到限制以后,为解决林业工人的吃饭问题,开垦“工资田”,造成水土严重流失。在三江平原“围草开荒”,过度开垦草原湿地,地下水位降低,大量湿地变为旱地,草原面积减少,原生植被遭到破坏,生态失去平衡,引发土壤沙化、盐碱化等一系列的生态问题。黑土地的保护途径黑土地的保护与恢复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采取有效措施,减缓破坏速度,保持黑土地现有结构状态。二是在保护的基础上逐渐恢复黑土地的原始土壤结构,重点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保持土壤的肥沃,发挥黑土地特有的种植功能。黑土地保护与恢复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搞好水土保持,加速水土流失治理水土保持是黑土地保护与恢复的必要条件和基础性工程,只有在搞好水土保持,减缓黑土地破坏速度的基础上,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才能达到逐渐恢复黑土地功能的目的。水土保持项目安排要以林草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全面推进工程措施,做到因地制宜、因害设防。2、制定相关政策,加强黑土地保护国家和地方应出台黑土地有关保护方面的一系列政策,一方面强制规范治理措施,一方面鼓励和引导群众增加对黑土地治理的投人。a;是国家重视,如国家正在试点准备起动的“黑土地治理工程”就是很有效的治理投人机制,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黑土地治理的重视程度和决心。b;是各级政府重视、一些地方政府对积极施用农家肥的群众给予鼓励性补偿。c;是耕种者重视,土地承包30年不变,使群众有耕种土地的长远意识,促进了农民培肥地力,有利于黑土地的保护与治理。3、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地力下降主要是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降低的结果,桔杆还田是解决地力下降,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一个方法。但它是一个投入大,效果缓慢的过程。据有关部门实测,桔杆还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仅增加l%。目前农村的桔杆20%左右做为牲畜饲料外其它全部做为燃料烧掉。就农村耕种习惯和生活方式,仅靠群众自觉地桔杆还田是难以实现的,必须从政策和经济上给予支持和补助,同时安排解决好桔杆还田与农民烧柴和牲畜饲料的矛盾。因此,修建家用厕所和村屯卫生公厕,大量收集猪、马、牛粪,培植农家肥,施放足量的作物底肥才是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有效的经济的途径。4、草粮轮作、林粮轮作,以畜草根系和树木落叶自然增加土有机质含量建立草粮、林粮轮作机制,在保持耕地、草地、林地总面积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对土壤地力下降,脊薄的耕地种草、植树,对土壤肥沃适宜耕种的草地和林地开垦做为耕地耕种农作物。苏叶王广栋李磊荣国华毕力格
本文标题:雨晴JS-18聚氨酯防水材料物理性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580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