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保健/养生 > 非理性认知与心理健康
非理性认知的感念和ABC理论非理性认知方式(irrational,illogicalpersonality)是以负性思维或不合逻辑的观念看待人或事物的一类个性特征。他们的思维方式是将一般人认为正常的事情当成自己的压力源,拿着鸡毛当令箭,看不到光明,“一定,必须、应该”挂在嘴上,祀人无事忧天倾。因此,我们称之为不合理信念。艾利斯认为,人们天生具有理性和非理性两种潜质。一方面,人们天生的知道自我保护,对自己的想法进行思考,从错误当中学习;另一方面,人们也会自我贬损,短见识,不愿意透彻地想问题,重复同样的错误;同时,人们的非理性想法通过他们生活在其中的文化和家庭得到进一步恶化。非理性认知理论的基本特点是:事件本身不引起情绪问题,情绪问题是由人们对事件的看法和观念导致的。这也是艾利斯(Eilis)的著名ABC理论的核心思想。ABC理论如下:^(activatingevent):诱发性事件;B{belief):信念和思想;C(consequence):结果。A-B一C非理性认知的作用方式艾利斯(Ellis)将非理性认知方式的表现归纳为10种:(1)有价值的人应当是全能的。一个人要有价值就必须很有能力,并且在可能的条件下很有成就。(2)绝对化。例如,某某人绝对很坏,所以他们必须受到严厉的责备和惩罚。(3)逃避困难和推卸责任,可能要比正视它更容易。(4)任何事情的发生都应该和自己期待的一样,任何问题都应得到合理解决。(5)宿命论。人的不麦绝对是外界造成的,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悲观、忧愁和不安。(8)一个人过去的历史对现在的行为起决定作用,一件事过去曾影响自己,所以现在也必然影响自己的行为。(7)自己是无能的,必须找一个比自己强的靠山才能生活;自己是不能控制情感的,必须有别人安慰自己。(g)不愉快的情绪是由外界引起的;其他人的不安和动荡也必然引起自己的不安和动荡。(9)和自己接触的人必须都喜欢和赞许自己。(10)生活中有大量的事对自己不利,需终日花大量时间考虑对策。不合理信念有3个重要特征:(1)要求绝对化。总是主观地看待事物,认定某件事必定会发生或必定不会发生,常用“必须”或“应该”等字眼。但客观事物的发展常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所以这种人极易陷人情绪困扰。(2)过分概括化。评价事物好以偏盖全,如果自己做错一件事就认为一切都完了,应受处罚,故容易自责自罪,自暴自弃,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而焦虑抑郁;如果别人有了差错,就认为对方很坏,一无是处,从而一味责怪别人甚至有敌意或愤怒情绪。(3}}糟糕透顶。认为任何事物都要按自己意愿发展,否则就太糟了,甚至可导致非常可怕或灾难性的后果。这种观念常常与当事人要求绝对化有关系,常易使当事人陷人焦虑、抑郁、羞愧、绝望、不安、极端痛苦的情绪中。毫无疑问,怀着这种看法和信念的人很容易陷入情绪困扰。非理性认知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非理性认知方式,主要是认知的盲点、模糊的知觉、自我欺骗、不正确的判断,是对现实的直接扭曲或不合逻辑的思考方式。负性认知导致情绪抑郁、焦虑和行为障碍。负性认知和负性情绪互相加强,形成恶性循环,使得心理问题和躯体健康问题持续加重。非理性认知的调整艾利斯指出,一个诱发性事件之后往往会产生情绪方面的反应,人们误以为这是因为诱发性事件造成的,但事实上,是因为人们对事件的看法和观念造成的。情绪问题产生于人们的非理性想法,因此,要想有效克服情绪方面的困扰,就要用理性想法去挑战非理性想法。这样,情绪问题就会得到控制。贝克(1985年)概括了对非理性认知方式和其他不良认知的积极调控方法。①1.识别自动性想法自动性想法(identifyingautomatict}eoughts)是介于外部事件与个体对事件的不良情绪反应之间的那些思想。大多数患者并不能意识到在不愉快情绪之前会存在着这些想法。但是,由于这种固定的思想多在个体反应之前就已经存在并且已经起作用了,所以它的自动生成程度比较高,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定型的认知方式。就是说,这些想法已经构成他们思考方式的一部分。这种负性自动化思想,是导致患者不良情绪的根源。患者在认识过程中首先要学会识别自动性想法,尤其是识别那些在愤怒、悲观和焦虑等情绪之前出现的特殊想法。治疗时治疗师可以采用提问、指导患者想像或角色扮演来发掘和识别自动性想法。2.识别认知性错误识别认知性错误(identifyingcognitiveerrors),是因为焦虑和抑郁患者往往采用消极的方式来看待和处理一切事物,他们的观点往往与现实大相径庭,并带有悲观色彩。一般来说,患者特别容易犯概念或抽象性错误。基本的认知错误有:任意推断(arbitaryinferences),即证据不足时草率下结论;选择概括(selectiveabstraction),即不了解全面,以偏盖全;过度引申(overgeneralization),即过度泛化,任意扩大事件的外延;夸大或缩小(mag-reificationorminimization),对客观世界的意义作歪曲的评价;全或无思维(all-or-nonethinking),即把生活看成是非此即彼的单色世界,要么全对,要么全错,没有中间状态。大多数患者一般比较容易学会识别自动性想法,但要他们识别认知错误却相当困难,因为有些认知错误相当难评价。因此,为了识别认知错误,治疗师应该听取和记下患者诉说的自动想法以及不同的情景和问题,然后要求患者归纳出一般规律,找出其共性。3.真实性检验真实性检验(realitytesting)是指识别认知错误以后,接着同患者一起设计严格的真实性检验,即检验并洁难错误信念。这是认知治疗的核心,并可以改变患者的认知。在治疗中鼓励患者将其自动性想法作假设看待,并设计一种方法调查、检验这种假设,对这种假设的逻辑性、合理性和真实性提出质疑,进行检验。通过检验,最终使患者自己认识到自身观念的不合理之处,最后以正确的认知取代歪曲的认知,从而改变病人的认知方式和结构。4.去注意去注意(decentering)是指大多数抑郁和焦虑患者感到他们是人们注意的中心,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受到他人的“评头论足”,因此,他们一致认为自己是脆弱的、无力的。通过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记录下被别人注意的实际情况,以事实来证明自己的看法是错误的,从而纠正以往认为别人过多关注自己的不良认知。在事实面前,多数病人都会消除或放弃自己的不合理观念。如某人认为他的服装式样稍有改变,就会引起周围每一个人的注意和非难。治疗计划则要求他衣着不像以往那样整洁地去沿街散步、跑步,然后要求他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的次数,结果他发现几乎很少有人会注意他的言行。5.监察苦闷或焦虑水平监察苦闷或焦虑水平(monitoringdistressoranxiety)是指许多慢性甚至急性焦虑患者认为他们的焦虑是无法抵御的、一成不变地存在下去,从而降低了克服焦虑的信心和勇气。但实际上,焦虑的发生是波动的,如果人们认识到焦虑有一个开始、高峰和消退过程的话,人们就能够比较容易地控制焦虑情绪。因此,鼓励患者对自己的焦虑水平进行自我检测,通过对实际焦虑状态和水平的观察及记录,可使病人认清自己的错误观念,增强信心,积极治疗。6.认知自控法认知控制法(self-controlofcognition)是指导或教会患者在焦虑紧张或恐惧时对自己讲“SWAPoSWAP是“停下来”(stop,S),“等一下”(wait,W“专心注意”(absorb,A)于周围环境,以及当感到比较舒服后再慢慢“向前继续”(pro-ceeu,P)的4个英文单词的缩写。
本文标题:非理性认知与心理健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604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