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非资源类产业发展-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保护
铜川市***(区域名称)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保护一、基本情况铜川市***(区域名称)地处北纬34°57′~35°12′,东经108°57′~109°09′,海拔699.0~1339.9米,东北邻印台区,西南与耀州区毗邻,东南与富平县相接。南北长27.1km,东西宽18.5km,土地总面积163.8km2,辖2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39个行政村126个村民小组,20个社区。总人口214700人,其中农村人口41359人,劳动力1.95万人。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初步统计,全区常住人口为200230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30%。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44.2亿元,剔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15.7%。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0.75亿元,增长7.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9.9亿元,增长1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3.55亿元,增长14.9%。全区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1042元,较上年增长22.5%。三次产业结构1.69∶45.01∶53.3。地方财政收入实现历史性突破,完成10585万元,增长32%,实现财政总收入37927万元,增长25.4%,人均财政总收入180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09元,比上年增长15.1%;农民人均纯收入5453元,比上年增长20.1%。***(区域名称)地势北高南低,纵观全区地貌轮廓,大致分为土石山地、川原和丘陵沟壑残原三种类型。境内河流为漆水河,属渭河二级支流,是我区主要河流。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主要受来自北方的极地大陆气团控制,气候干燥寒冷,1雨雪稀少;夏季主要受来自南方的暖湿气团控制,气候温暖湿润,雨水较少;春秋两季受这两个气团的交替影响,气候多变。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冬长夏短。年平均气温10.6。C,七月份最热,一月份最冷。年平均降水量589.2mm,7、8、9三个月是全年降水的高峰期,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0%。二、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1号文件、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决定实施意见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坚持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全面掀起新一轮水利建设高潮,努力为王益经济社会发展提速、百姓更加富裕提供有力保障。三、实施的重大项目及目标任务力争通过5-10年时间,使我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得到有效缓解,主要河流防洪标准得到提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水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着力构建人水和谐的现代水利六大体系。一是有效的水资源配置体系。规划建设孙家河水库等一批水源工程,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二是逐步完备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加快山洪灾害防治工程建设,实施漆水河等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完成七一、韩塬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建设一批小型抗旱水源工程,不断提高防洪2抗旱减灾能力。三是较为完善的民生水利体系。整合优化一批规模集中的村镇供水工程,基本解决全区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实施节水示范、基本农田建设等项目,到“十二五”末,基本农田面积达到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万亩,发展集雨节灌面积1.0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加快小河沟、王家河等池塘标准化改造、北雷水库休闲渔业等水产养殖示范项目建设。四是高效的水资源节约保护体系。实施城市雨水集蓄利用、节水器具推广、供水水源保护、农村雨污排水、矿井水处理等项目,不断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五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水保生态体系。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淤地坝坝系、重点流域水保生态修复、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水保生态工程,“十二五”末,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110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70%以上。六是现代化的行业管理体系。实施防汛抗旱指挥能力建设、水利执法服务机构建设、水保水资源行业监测能力建设等项目,加大农民用水者协会、水利基层服务体系等建设力度,不断提高水利行业科学治水、依法管水能力和水平。四、存在的主要问题经过前人多年的工作,基本查明了区内的地层结构及地质构造特征、地下水补径排条件与赋存特征。但是,就推进城镇化进程、改善居民生活饮用水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对水资源的需求而言,尚存在以下几个不足:1、已有水资源勘查精度不高,局部还存在空白区。以往开展的水文地质工作,受工作性质、目的及经费投入的限制,勘查深度3与精度不够、资料不完善,勘查年代跨距大,一般为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工作手段、方法均不统一,尚需进一步开展工作。2、缺乏对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以往勘查工作,多为专门性供水水文地质勘查,按照各自的目的分区分块实施,缺乏对全区地下水资源做出系统地分析和科学的评价;在地下水开发可能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水环境问题及生态环境问题等环境效应方面的研究评价不够;缺乏对地下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研究,造成不同程度的水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恶化。避免和防止该地区环境恶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3、不同系统在本区开采不同资源缺乏统一的规划。本区煤炭资源丰富,地下水相对比较贫乏,在开采煤炭资源时,没有充分考虑其对地下水的影响,煤矿开采形成的采空区塌陷,使得浅层地下水渗漏到老窑,水质受到污染,地下水遭到破坏。4、洪涝灾害频繁,防洪安全仍缺乏保障。全国在90年代的10年中有6年发生大水,特别是1998年的严重洪涝灾害,人们仍记忆犹新,每年洪涝灾害都造成上千亿元的经济损失。虽然我们的防洪形势每年都有明显的改观,但总体上看,大部分防洪工程系统还没有达到已经审批的规划标准。同时堤线越来越长,堤防越来越高,洪水蓄泄空间越来越小,致使许多江河在同样流量的情况下,洪水位不断提高,造成加高加修堤防与抬高洪水位的恶性循环,防洪负担和防洪风险也不断加重。洪水灾害仍然是我们的心腹之患。5、水资源出现严重短缺,水资源的供给不能满足生产生活的需求,导致生产开工不足,饮用水发生危机,造成了巨大社4会经济损失,显现出水资源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瓶颈”,与此同时,用水效率不高、用水严重浪费的现象也普遍存在。6、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过程中排放出大量的污水,他们一方面污染了水源,导致水资源功能下降,使本来就具有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尖锐,给经济环境带来极大不利影响,严重的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为了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和日益严重的水环境恶化的世界性难题,污水处理回用已迫在眉睫。7、水资源开发利用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必须正确处理它们对环境所造成的冲击,尽可能将其对环境所形成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这样水利工程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也只有这样,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才能做出正确决策。五、水资源开发利用1、水资源总量和人均水资源量就全国来讲,多年平均降水总量6.2万亿立方米,可通过水循环更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按1997年人口统计,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220立方米。据最近调查铜川市水资源总量为2.295亿立方米,而***(区域名称)水资源总量约5300万立方米,按2002年人口统计,人均不足270立方米。按国际上一般承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量少于1700立方米为用水紧张,可见***(区域名称)水资源的形势是极其严峻的。2、水资源需求十多年来,在地方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能源基地建5设初具规模,地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逐步改善。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改善区内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居民饮水质量已迫在眉睫,加之该区地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总体上相对匮乏,加之地下水资源勘查工作滞后,开发利用率低,水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随着经济建设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对地下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供需矛盾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水资源的短缺已经严重地阻碍着这一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了城市化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严重制约着生态环境改善。本区的经济建设、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改善都迫切需要水资源的支撑。据《陕西省地下水资源评价》,到2010年铜川市在丰水年(25%)、平水年(50%)、枯水年(75%)地下水需水量分别为0.79、0.82、0.85×108m3/a,到2030年铜川市在丰水年(25%)、平水年(50%)、枯水年(75%)地下水需水量分别为0.76、0.80、0.83×108m3/a。3、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区域名称)地下水开采主要集中在王家河、小河沟、史家河沟、塬畔、周家村、黑池塬等地区,开采层位为第四系松散层底部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地下水资源在本区富水性较贫乏,且含水层厚度薄,目前地下水没有大规模的取水工程,仅有当地居民施工的大口径井,主要供当地分散居民的生活饮用,其次为小煤窑的抽排放。据本次调查资料,在王家河沟、小河沟、史家河沟地区,当地居民主要是在河谷阶地施工供水6管井,开采冲积层地下水。最大开采量为王家河水厂机井,开采量为720m3/d,狼沟塬畔村机井,开采量为220m3/d。一般民井,在王家河沟、小河沟、史家河沟一口井仅供一户村民生活饮用,在塬畔、孙家坳、周家村、黑池塬村,一口民井供当地一个自然村生活饮用,开采量每天几方到数十方不等。本地区主要为水泥生产工业区,工业生产本区仅有个别厂矿开发利用地下水,其中最大的就是声威水泥建材有限公司,根据调查资料,该厂目前施工两口深井开采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水,开采能力约为2400m3/d。4、地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本区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主要分布在漆水河以西地区和史家河的上游地区。本区地表水利用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在漆水河、王家河、小河沟、史家河河谷区,当地居民直接利用地表水灌溉农田,灌溉面积较小。其次,在王家河中游的王家河水厂直接汲取王家河沟地表水、铜川市北关水厂直接汲取漆水河地表水,经过处理后供当地居民生活饮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铜川市兴修大型供水工程,引用区外的桃曲坡水库水供铜川市城区居民生活饮用,每年引用库水1200—1500万m3,解决了铜川市的水荒问题。第三,在小河沟、黄堡西沟、史家河上游分别修建了北雷水库、七一水库、战斗水库。三座水库的库容量分别为5600m3、25300m3、51480m3,入库流量分别为62m3/d、242m3/d、624m3/d。这三个水库除了防洪蓄水、农田灌溉之外,主要就是供当地村民的生活饮用。比如韩塬水库(又名战斗水库),国家投资数1677万元,修筑饮水工程,解决了王益乡韩塬、店子坡、小豆、墙下塬等四个村群众的生活饮用水问题。5、工程建设情况我区“十五”、“十一五”期间的农村饮水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按照“南塘北窖关中井”的工程布局。结合我区实际,广泛发动群众,因地制宜,挖掘水源,依托项目,大办小型水利工程,建站抽水、打井提水。修建水库三座,已除险加固小(二)型病险水库一座,正在除险加固小(一)行病险水库一座,总库容218.69万立方米,形成了一定的年供水能力;完成沮河取水工程向桃曲坡水库调水,基本保证了市区居民生活用水,有自流干渠2条,总里程为15公里;建设黄堡东塬集中供水工程等人饮灌溉工程35处,解决农村人饮困难3.29万人;水利设施灌溉面积达到1.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1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0.85万亩;已累计完成集雨窖2255眼;已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7.58平方公里,占全区总水土流失面积144平方公里的39.9%;累计加固河道堤防8.7公里,整治沟道13条。水利在保障饮用水安全、防洪减灾、粮食生产、经济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为农民增收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优质水源。六、水资源可采量计算(一)地下水可采资源量1、第四系松散层含水层根据本次水文地质调查资料,区内黄土丘陵区第四系松散层8含水层(含基岩风化裂隙水)中大口
本文标题:非资源类产业发展-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保护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606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