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 韩部长在全国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上讲话
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在全国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农业部部长韩长赋(2012年11月27日)同志们:这次会议是经国务院批准、全国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八部门共同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0号),总结经验、分析形势,明确思路、推动工作,更好地发挥龙头企业重要作用,提升农业产业化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回良玉副总理对开好这次会议非常关心,作出重要指示;联席会议八部门对会议大力支持,有关部委的负责同志就如何发挥各自职能、扶持农业产业化作了重要讲话。9个单位作了经验介绍,代表们参观了北京市3家龙头企业。这次会议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内容丰富、作风务实,一定会对农业产业化发展产生重要推动作用。下面,2我讲三点意见。一、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头好、贡献大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产物,是继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之后的又一次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重大创新。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各地区、各部门大力支持和推动农业产业化,使农业产业化从产生到发展到提升始终保持强大活力、呈现快速推进势头。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农业产业化开始起步。为了解决农业分户经营与市场衔接的矛盾,东部地区和大城市郊区通过采取“农工商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经营方式,使农业生产经营提高了效率、增加了效益、拓宽了领域,逐步探索出农业产业化的路子。这一阶段的产业化,主要是各经营主体的自发联合,企业与农户的联结比较松散,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郊区的畜禽、蔬菜等产业。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农业产业化呈现蓬勃发展之势。1995年12月《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论农业产业化”的社论,农业产业化逐步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同和重视,中央有关部门积极开展试点,鼓励推动探索;各地从实际出发,依托资源优势,培育主导产业,制定扶持政策,农业产业化在全国渐成燎原之势,龙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农业产业化进入创3新提高新阶段。2000年11月召开了全国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党的十六大以来,农业产业化与我国农业农村经济一道进入了发展“黄金期”。中央加大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扶持力度,明确提出“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这一阶段,各级各部门不断完善扶持政策,积极推动组织模式创新,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可以说,这十年,是国家对农业产业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的十年,是农业产业化得到快速发展的十年,是农业产业化带农惠农效果日益显现、影响力日益提升的十年。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为巩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大作用。——经营组织实力不断壮大,有力促进了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提升。以龙头企业为主的产业化经营组织快速发展,优化了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注入了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已经成为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市场供应的重要主体,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发挥了重要支持促进作用。到2011年底,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28.4万个,辐射带动全国40%的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经营;龙头企业11.1万家,销售收入达5.7万亿元,所提供的农产品及加工制品占农产品市场供应量的1/3,占主要城市“菜篮子”产品供给的2/3以上。4——产业链条不断完善,有力促进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发育和构建。龙头企业不断强化上游原料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拓展包装储藏、物流配送等下游环节,打造完整产业链条,推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有力提升了农业的产业素质。到2011年底,流通型龙头企业市场交易额超过2万亿元,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原料采购值之比超过2∶1。内蒙古、吉林、辽宁、山东、河南、湖南等地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辐射带动能力不断提升,有力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通过多种方式密切与农民的利益关系,采取保护价和加价收购农产品、利润返还、股份分红等方式,组织农户生产,吸纳农民就业,并为基地农户提供生产性服务,不断完善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增收,实现企业与农民共享产业化发展成果。现在,采用合作、股份合作等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的产业化经营组织明显增加,到2011年底已占总数的38.2%;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达1.1亿户,农户加入产业化经营年户均增收2477元。——创新活力不断增强,有力促进了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水平的提高。龙头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机构,积极开发新品种,加快推广应用先进5适用技术,为农业科技进步提供了物质保障和基础条件,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有效平台。“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共投入科研经费772亿元,年均增长18.7%。到2011年底,90%以上的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建立了研发中心,60%的企业科研成果获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认定或奖励,龙头企业中聚集了一大批从事科技研发和技术推广的农业科技人员。——龙头企业集群不断成长,有力促进了区域优势产业和县域经济发展。各地从实际出发,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引导龙头企业向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区集聚,涌现出一批主导产业突出、规模效应明显、组织化程度较高的龙头企业集群,不仅发展农产品加工,而且带动发展储藏、包装、运输等配套产业,培育了县域经济增长点。2011年,农业部认定了第一批76个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基本涵盖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和“菜篮子”产品,聚集了规模以上龙头企业4000多家,辐射带动1680万农户,吸纳就业137万人,为县域经济发展培育了重要支柱。事实证明,农业产业化已成为对接分散小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的重要途径,成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重要依靠,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重要力量,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突出亮点,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较快发6展作出了突出贡献。20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实践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坚持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国务院成立了八部门组成的全国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各省(区、市)也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推进机制,把支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二是完善联结机制,坚持把保护农民利益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核心目标。各地坚持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产业和产品的特点,探索创新不同的利益联结机制和组织带动模式,实现企业与农户互助共赢、共同发展。三是培育市场主体,坚持把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是关键,中介组织是纽带,农户是基础。各地积极推动龙头企业兼并重组、跨区域经营,大力培育行业领军企业,辐射带动各类中介组织和基地农户发展,形成各主体有机结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四是遵循市场规律,坚持把分类指导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工作准则。各地从实际出发,坚持市场导向,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产业化发展路子。在产业布局上,以市场需求为依据,优化资源配置;在7企业发展上,鼓励有序竞争,实行优胜劣汰;在指导方式上,尊重经营主体的选择,不搞强迫命令和一刀切。五是加强部门协作,坚持把完善扶持政策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保障措施。全国联席会议各单位通力合作,整合资源,制定了投资、财税、金融、贸易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有力推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各地通过制定规划、项目推动、银企联手、用地用电用水优惠等措施,加强指导和服务,优化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在看到发展成效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农业产业化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和不足。龙头企业整体实力还不强,全国近2/3的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在规模(2000万元)以下。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利益联结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合同方式仍然是联结农户的主要形式,有的订单合同内容过于简单,难以有效实施。受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涨和外需萎缩影响,企业经营成本大幅增加,利润空间受到挤压,部分优势农产品出口日益困难。龙头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目前龙头企业信贷资金需求与银行实际提供的资金缺口比例一般在30%-40%。我们要认真研究当前影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8推动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二、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使命党的十八大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在农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当前,我国仍然是一个具有13亿人口、农民实际仍占大多数、城乡发展极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村发展依然滞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农业现代化仍然是整个现代化建设的短腿,“三农”问题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与难点。十八大报告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强调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通过什么途径、依靠什么力量、采取什么办法来推进和实现“一体化”、“四化同步”?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作用就是重要的现实选择和可靠力量。大力支持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可以推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推进发展现代农业、服务引领农民参与现代化进程、促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我们一定要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高度,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四化同步”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新形势新任务出发,科学认识农业产业9化新的时代使命、新的发展要求。一要适应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中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经过长时间、大规模的转移,尽管目前在总量上仍处于过剩状态,但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短缺矛盾日益显现,青壮年劳动力紧缺的问题十分突出,关键农时缺人手、现代农业缺人才、新农村建设缺人力问题日益普遍。我国城镇化正处在快速推进时期,农村劳动力将持续向城镇转移就业,更多的农民工将在城镇定居落户,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基本没务过农、不会务农、也不愿意回家务农,农村后备劳动力大多也不可能留乡务农,农业劳动力素质呈结构性下降态势,“谁来种地”、“谁来养猪”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大力培养适应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显得尤为紧迫。发展农业产业化,以企业为龙头,以专业合作社为龙身,以广大农户为龙尾,是培育和带动新型经营主体的有效形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将农户生产作为“第一车间”,通过建设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基地,辐射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发展生产、进入市场,可以增强农民的生产技能、管理知识、市场意识和法制观念,培育造就一大批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一大批新型职业农10民,为解决今后“谁来种地”难题做出实际贡献。二要适应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加快转变的大趋势,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供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中的重要作用。随着农业发展形态的变化和农业市场化程度加深,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农业生产领域加快向产前、产后延伸,土地流转增多,目前全国土地流转面积占比已超过20%,规模经营比例明显上升,种养大户、专业农户明显增多,畜牧水产养殖业规模化水平已达到50%以上。今天的农业早已不是十年前、二十年前的农业,过去适应小规模分散经营、传统种养为主的农业经营体系,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生产力发展新的要求。随着农业生产环节的不断分化,分工分业已是大势所趋,对农业生产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实践证明,越是规模经营,越需要社会化服务;越是市场化程度提高,越需要社会化服务。长期以来,分散农户一直满足于自给自足式的小农经济模式,既没有接受社会化服务的习惯,也不能承受社会化服务的成本,所以经营性服务组织发展严重滞后,服务能力难以满足生产经营需求。另外,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不可改变,土地流转在一定时期内不可能太快,经营规模也不可能太大,规模化经营与小规模生产并存、“大农”与小
本文标题:韩部长在全国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上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611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