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重庆市七校联考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1-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七校联考高一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综合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昼出耘田夜绩麻(“绩麻”意为把麻搓成线),村庄儿女各当家。”这句诗反映了()A.农业灌溉方式的变化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C.家庭手工业艰难经营D.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2.生产工具的演变是古代中国生产力不断进步的表现。关于下列四幅图片的说法正确的是()图一战国铁犁犁冠图二汉牛耕画像石图三宋高转筒车图四唐曲辕犁A.图一是当时农业进步的标志B.图二技术是由国外传入中国C.图三的主要用途是鼓风冶铁D.图四的主要改进之处是犁壁3.岳飞冤死风波亭以后20年,朝廷派人到江西九江调查岳飞家产,拿到一份财产清单,清单上说,岳飞在九江的时候陆续买下旱田“十一顷九十六亩三角”,水田“七顷八十八亩一角”,以及房屋“四百九十八间”。这种现象的根源是()A.国家授田制的推行B.土地兼并的盛行C.土地私有制的存在D.封建政府与地主的矛盾激化4.中国古代瓷器生产技术高超,咏“瓷”诗句众多。如:“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矛斋也可怜。”诗中的“越窑”和“大邑”分别以生产什么瓷器出名()A.青瓷、粉彩瓷器B.粉彩瓷器、白瓷C.青瓷、白瓷D.白瓷、青瓷5.下列对重农抑商政策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强调发展农业而限制工商业发展B.突出发展农业而禁止工商业C.重视农业发展而忽视工商业发展D.强调以农为本而取消工商业-2-6.明代中后期,苏州纺织业中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最主要依据是()A.苏州地区商品经济发展B.出现颇具规模的“机房”C.出现控制手工业者的包买商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7.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A.19世纪70年代B.19世纪80年代C.19世纪90年代D.20世纪20年代8.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民办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民办企业依附于洋人,如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厚创办轧花厂,但在表面上却依附于日本。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民族企业对外国技术有依赖性B.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C.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方式的吸引D.清政府对民族企业进行鼓励和支持9.20世纪40年代后期,三毛流浪到上海,看到到处是美国商品,充斥着各家店铺,他非常困惑……请指出造成他困惑的原因是()A.《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B.三毛的观察不全面,英、法、日等国的商品也充斥着中国市场C.美国经营商业的技术高,中国人只喜欢美国货D.官僚资本严重受损,不得不依赖美国商品10.“春耕已经开始,所有的家庭都忙成了一团。哈呀,多年来大家都是在一块劳动,现在一家一户出山,人们感到又陌生又新奇,同时也很激动。从今往后,自己的命运就要靠自己掌握罗,哪个人再敢耍奸溜滑不好好劳动?”(路遥《平凡的世界》)这段话可以用来解读新中国的()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B.“八字”方针的实行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1.在当今上海,“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这主要是由于[()来:A.长江三角洲的开放B.上海完成住房制度改革C.上海城市交通的改善D.90年代以来浦东的开发12.鲁迅在《头发的故事》一文中记载:“宣统初年(1909年),我在本地的中学校做监学,同事是避之惟恐不远,官僚是防之惟恐不严,我终日如坐在冰窖里,如站在刑场旁边,其实并非别的,只因为缺少了一条辫子。”下列对文中“我”的认识最为妥当的是()A.洋务运动支持者B.西方民主思潮追随者C.政府政策响应者D.传统思想观念维护者13.晚清民初的竹枝词体制短小,文字浅显、通俗易懂,展现了中国人面对新生事物的所见所闻。如“万里语言同一室,华洋消息往来便。”描述的是()-3-A.报纸B.电报C.电影D.广播14.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可见《上海新报》创办的目的是()A.报道国内外大事B.娱乐大众C.宣传政治主张D.传播商业信息15.《上海社会现象》记载:“自脚踏车风行沪地,初唯一二矫健男子取其便捷,互相乘坐,近则闺阁中人,亦有酷喜乘此者。每当那个马路人迹略稀之地,时有女郎三五,试车飞行,燕掠莺梢,钗飞鬓颤,颇堪入画。”从这段材料不能得出的信息是()A.西方文明冲击了国人传统观念B.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C.男尊女卑的旧观念已经消除D.近代上海女性追求时尚16.民国时期,政府推行服饰改革,但洋装的流行并未取代传统中国样式,而是促成了中西合璧服装的产生。这种现象说明()A.服饰代表的西方先进文化传播困难B.小农经济的存在难以改变生活方式C.服饰变化反映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D.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仍然有限17.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经说过:“(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一个重要目的是()A.传播西方民主平等思想B.传播天主教C.改变落后地区社会面貌D.建立新国家18.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垄断组织出现,其实质是()A.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B.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C.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D.经济全球化最初的阶段19.“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A.电气时代到来B.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D.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20.对于苏俄农民来说,“1920年春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从“阴云密布”到“阳光灿烂”的主要原因是()A.苏俄农民无偿获得土地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C.推行新经济政策D.实施农业集体化方针21.“(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A.没能促进经济发展B.允许私人经-4-营中小企业C.强调国家利益而忽视民生改善D.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22.有人如此评价苏联的改革:“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说“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论据主要是()A.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的局部改革B.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C.改革陷入困境,苏联走向解体D.从根本上动摇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23.1933年3月,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这主要说明了()A.罗斯福准备实行专制独裁B.罗斯福崇尚计划经济C.美国受经济危机打击特别沉重D.罗斯福反危机的思路是加强政府的经济职能24.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了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这表明罗斯福希望()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C.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D.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25.“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十分清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企图修复这个社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对自身进行修复的成果是()A.知识经济的兴起B.第三产业比重的提高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D.福利国家的形成26.1997年,韩国爆发金融危机,随后该国进行改革并得到195亿美元的巨额贷款。贷款来自于()A.联合国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世界银行D.亚太经合组织27.“新世纪到来之际,我们已经创造了2000多万个新的就业岗位,出现了30多年来最快速的经济增长,失业率为30年来的最低水平,贫困率降到20年间的最低点,非洲裔美国人和拉美裔美国人的失业率达到最低,出现了42年间第一次的连续财政盈余。”(克林顿总统2000年1月国情咨文)克林顿总统描述的这一社会现象主要得益于()A.强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倡导“新经济”发展模式C.完全消除种族歧视现象D.发展完备的社会福利政策28.维克多·雨果曾说:“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需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5-爱关系……”,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根源是()A.法德两个国家化解宿仇、实现和解B.经济发展与国际竞争的需要C.摆脱美、苏对西欧的渗透与控制D.二战后欧洲各国的普遍衰落29.由于成员国之间经济实力存在较大差距,它们之间既存在“水平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又存在“垂直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开创了一种有别于其它区域经济集团的“另类”合作新模式。该组织是()A.北美自由贸易区B.欧洲联盟C.东南亚国家联盟D.世界贸易组织30.2012年4月28日,l7岁的湖南郴州高中生小王为了买一个iPad2,竟然以2万元的价格卖掉了自己的一个肾。这件事引发媒体热议,连美国的一些媒体也报道了这个“卖肾买苹果”的事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高科技产品能给人带来全新的享受B.我们既要利用高科技之利又要认识其弊C.对高科技产品就应努力追求拥有D.电子产品的诱惑力谁都不可阻挡第Ⅱ卷(综合题)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31.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法。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完历史《必修2》后,对“市场”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下面是他们收集到的一些资料,请你和他们一道回答以下问题。(13分)材料一“城市”是由“城”与“市”这两个事物、两个功能要素结合为一的产物。《说文》中载:“城,以盛民地”。“市,买卖之所也。”中国农业时代的城市以政治行政管理功能为主,“城”的分量不仅大于“市”的分量,而且“市”的部分明显从属于“城”的部分。这些传统城市都是以绝对权力为基础,通过强制性贡赋等形式来维持城市运行。——摘编自唐茂华《东西方城市化进程差异性比较及借鉴》(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传统城市中“城”与“市”的关系(2分)。请以唐宋时期的史实说明农业时代的“城”与“市”关系的演变。(4分)材料二近代以来中国的“市场”:由被动走向主动-6-图一中英《南京条约》签字仪式图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签字仪式(2)依据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市场的影响(4分)(3)依据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是如何主动融入世界市场的(3分)32.(14分)环境史研究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演化,虽重视自然却不只停留于自然,社会经济、思想观念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更值得研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视角一“哥伦布的大交换”欧洲人发现南北美洲并来此定居时,带到新大陆来的禽畜和作物,加上偷偷溜上船的老鼠,不小心带来的杂草种子,所有这些组成了一个“生物旅行箱”,这个旅行箱由原产于欧洲的,加上来自非洲的和亚洲的一些物种组成。……最具灾难性
本文标题:重庆市七校联考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646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