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薪酬管理 > 饮食因素对于冠心病的防治研究
陕西理工学院论文第1页共4页饮食因素对于冠心病的防治研究方腾飞(陕理工土建院土木工程专业1301班陕西汉中723001)指导教师:韩豪[摘要]近些年在我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膳食结构不合理及吸烟酗酒等易患因素的影响,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鉴于此,本文试图以食品营养学学科知识为背景,凭借个人对相关生物化学知识的积累和应用,简要综述饮食中化学和生物成分对于冠心病的影响,同时提出科学合理的饮食指导。最后,结合以具体饮食食物种类,简要归纳了冠心病病人忌进食的原则。希望从中得到相应的启示。[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化胆固醇饮食疗法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医学上的临床表现为心肌缺血缺氧而导致的心绞痛,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塞,使心肌大面积坏死[1]。冠心病的基础病变大多为动脉粥样硬化,多数伴有高脂血症及肥胖症。胆固醇作为类脂的一种重要成分,其对于冠心病的病理及病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已有研究证实低密度胆固醇是冠心病的危害之一,高密度胆固醇有利于保护心血管。因此,分析和探讨饮食中胆固醇的含量以及高低胆固醇之间的转换关系,综述饮食因素对于两者发挥的作用,成为饮食疗法防治冠心病的两条主线和中心。1食物中几种化学成分对于防治冠状动脉硬化的作用的影响。1.1类脂冠状动脉硬化与血液中胆固醇等类脂含量有直接联系已经是公认的事实。1.1.1二十五碳五烯酸与二十二碳六烯酸深海中的枪鱼食用可获得这两种化学成分。二十五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进入体内,首先减少肝脏合成低密度脂蛋白,而低密度脂蛋白是血浆胆固醇的携带者,近而可导致胆固醇水平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较少滞留在血管内膜,不仅使中层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减少,抑制动脉粥样化形成起始阶段。还可刺激高密度脂蛋白合成酶并抑制其降解酶活性,使肝脏合成高密度脂蛋白增多,大量高密度脂蛋白进入血液,有利于动脉壁多于胆固醇运抵肝脏,降解排泄,可减轻动脉粥样化。此外,二十五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还能使血脂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进而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流变性减少血栓危险性,从而预防冠心病。其主食物来源是:海洋哺乳动物的油脂中,海豹中的含量最多[2]。1.1.2亚油酸(十八碳二烯酸)、亚麻酸(十八碳三烯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能,使胆固醇醇化,这些酯熔点较低,易于乳化。输送和代谢,陕西理工学院论文第2页共4页不易在动脉壁上低聚沉淀。亚油酸在体内可转化成亚麻酸;花生四烯酸。这些不饱和脂肪酸还可以明显增加高密度低脂蛋白,抑制细胞摄取、并分解蓄积的低密度脂蛋白,还能排除已蓄积在细胞内的胆固醇。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多存在于植物油脂,如:红花、大豆、玉米、向日葵、小麦胚芽、菜籽等油脂中。1.1.3磷脂磷脂有良好生物乳化效能,能阻止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并清除部分沉淀物,增加胆固醇从血管壁的排出,使细胞胆固醇酯水解解酶、血清甘油三酯酶及暖磷脂胆固醇酰基酶活性增强,升高高密度低脂酶与低密度低脂酶的比例,使组织中的胆固醇动员起来,通过胆固醇逆向转化机制加强肝脏对胆固醇的处置。磷脂不仅可以改善脂肪的吸收与利用,也能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供氧,延长红细胞生存时间并增强红细胞溶血能力。蛋黄磷脂属于动物胚胎磷脂的一种,含有大量的甘油三酯和人体不可或缺的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蛋黄卵磷脂可将胆固醇乳化为极细的颗粒这种胆固醇颗粒可透过血管壁被组织利用[3],而不会使血浆中的胆固醇增加。目前市场中,蛋黄卵磷脂在同类产品中营养价值最高的。还有大豆,花生也富含磷脂。1.1.4植物甾醇植物甾醇能干扰食物中外源性胆固醇被肠道的吸收且能干扰胆汁所分泌的内源性胆固醇的再吸收,从而促进胆固醇排泄。主要来源于,麦胚油、大豆等作物中。1.2糖类1.2.1食用纤维食用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利于粪便排出,吸附胆固醇,使之不易透出肠粘膜而被吸收,且能促进胆汁酸的排泄,抑制血清胆固醇的上升。食用纤维广泛存在与植物性食品,如甘薯、甜菜、麦麸、豆类、果蔬中。冠心病病人应该多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有利于血液的流动性,防止血粘。1.2.2活性多糖低聚糖具有膳食纤维的特点,通过“以菌抑菌”改善人体微环境,有效的减少有害发酵产物及有害菌和酶的产生,可预防便秘,保护肝脏,降低血清胆固醇,常见的低聚糖有大豆低聚糖,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低聚半乳糖的热稳定性好,不被个体消化酶所消化,具有很好的双歧杆菌增值活性[4]。灵芝、枸杞、银耳中含有多种活性多糖,灵芝多糖能显著增加人体缺氧能力,抑制血栓形成,明显改善血瘀状况并能降低血清胆固醇;银耳多糖能增加机体免疫力并具有降压,防止血管硬化的作用;枸杞多糖能降低血脂固醇,甘油三酯水平、防止动脉粥样硬化。1.3维生素1.3.1VEVE在人体内存在于细胞膜上的主要脂溶性抗氧化物。肌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如超氧化物,如VE首先好和VE作用,使血浆中的脂质免遭过氧化物氧化,避免血浆中脂质过氧化物升高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VE可促进胆固醇从血液流向胆囊,生成胆盐,降低胆固醇。总之,VE具有抗衰老,防止动脉硬化、增加免疫力,保持白细胞和吞噬能力的作用。其主要来源有:麦胚油、花生油、芝麻油、柑橘皮。也存在于肉蛋奶及鱼肝油中。1.3.2VeVe参与体内多种氧化还原反应,如羟化反应,参与激素和神经质合成,促进组织中胶原的形成,在维护和健全动脉内膜结构与功能完整上起重要作用。Ve也可促进胆固醇降解为胆汁酸;增强脂蛋白酶活性,加速血浆中胆固醇下降[5],从而降低血浆胆固醇浓度。它存在于新鲜蔬菜,水果、特别是柑橘、鲜枣、番茄、豆芽、猕猴桃。陕西理工学院论文第3页共4页1.3.3其他维生素谷维生素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正在受到高度重视,谷维生素是阿魏酸和植物甾醇的酯的化合物。谷维生素具有明显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并通过降低血清脂质,血清过氧化脂质有明显作用。2冠心病的饮食指导2.1注意总热量的平衡,保持理想体重。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一日三餐需要有规律,不要过多过少,过肌过饱。有一个基本定量,具体定量依据平时饮食习惯,另外要注意食品品种丰富,不可过分单调和偏食。这样才能做到膳食营养品衡,保持热能相对平衡。如果伴有肥胖症,就要注意控制体重,通过限食及运动锻炼相结合使其体重降下来,至少使体重不再增加。2.2限制过量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尤其是单双糖的摄入量,镁水化合物在总热量中构成比为55%~70%,即为主要的热能物质。如果大量摄入过量的糖类特别是单双糖和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等。则易使甘油三酯升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日常食物中,小米、小麦所含为多糖,多糖多甘油三酯影响不明显,并且含大量多糖的谷物长富含膳食纤维,有降低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效果。因而,每日主食应以谷米为主,不要过分强调精米细面,并且要少吃高糖,高脂食物。2.3限制饱和脂肪酸。限制饱和脂肪酸,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对于脂类摄入,总的原则是低脂饮食,使脂肪比例仅占15%~25%。应加以限制,豆油、菜籽油、芝麻油、米糠油及鱼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长期摄入可降低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具有保护心脏的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可作为和机体纸类主要来源及烹调食物的主要用油。2.4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以增加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摄入,对于冠心病人来说,每日主食的总量可比健康人少吃,但水果蔬菜不可少,上文中已经提及到水果蔬菜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其中可溶性纤维具有降血脂和保护血管的作用。2.5低盐及适宜蛋白质。一方面食品量与冠心病发病呈正相关,另一方面高血压与冠心病伴行。因而冠心病人摄盐过多。蛋白质为总热量构成比例为15%~20%,除少量为动物蛋白外,建议增加植物蛋白摄入。如大豆蛋白质,可起到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积极效应。3冠心病病人忌进食原则冠心病病人在选择食物时,应注意选择一些脂肪和胆固醇含量较低,而维生素,食物纤维,有益的无机盐和微量元素较多的,并有降血脂和抗凝血的食物。具体有以下食物。3.1可以随意进食的的食物(1)各种谷物,尤其是粗粮(2)豆类制品(3)蔬菜:如洋葱,大蒜、黄花菜、绿豆芽、扁豆(4)菌藻类:如香菇、木耳、海带(5)各种瓜类,水果及蔬菜3.2适当进食的食物(1)瘦肉:包括瘦的猪肉牛肉和家禽肉(2)鱼类:包括多数河鱼和海鱼(3)植物油:包括豆油,玉米油、香油、花生油、红花油、鱼油、橄榄油陕西理工学院论文第4页共4页(4)奶类:包括去酯乳及其制品(5)鸡蛋包括蛋清,全蛋(每周适当数量的)3.3少量或忌食食物(1)动物脂肪:如猪油,黄油、羊油、鸡油等(2)肥肉:包括猪牛羊等肥肉(3)脑、骨髓、内脏、蛋黄、鱼子综上所述,预防动脉粥样化及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作为饮食疗法干预冠心病的两个可选手段,而无论饮食食物种类及量的确定化多么理论化及科学化,也不能排除其他病理学及基因遗传的可能性。由于知识水平有限,仅就从食品营养学及膳食结构方面综述冠心病的饮食疗法。近而,合理的膳食习惯和戒除个人生活中的不良嗜好,并且加强自身体质的锻炼,形成冠心病相关科学教育保健知识体系,防患于未然,早日摆脱疾病痛苦,成为一个健康的个体也不是问题。参考文献:[1]周小清,梁昊,孙翔,等冠心病中医血瘀证型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关性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12(12),1470~1477[2]闻慧冠心病饮食疗法[M],医疗保健器具,2007(2)[3]吕方,李临生冠心病人保健饮食功能成分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一)(J)咸阳西北轻功学院2001(3)[4]张志国功能性低聚半乳糖研究进展及应用[J]中国食品添加剂,2012(06),1006~2513[5]崔旭海维生素E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J]食品工程2009,3(1)
本文标题:饮食因素对于冠心病的防治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673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