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马克思_docx(4)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后思考题:☆一、古希腊的“科学”概念,近代的“科学”概念。(古希腊的“科学”、近代的“科学”、人文主义的“科学”、马克思的“科学”四个概念的比较)我认为四者的关系是整体综合发展的。从魔咒开始,到希腊“科学”从神话中提炼出研究自然的哲学观点,再到近代的“科学”提出“意识”的哲学主题,人文主义的“科学”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提出了具有初步的唯物主义性质的人文主义哲学逐步孕育、形成和发展起来。最后到现代的实验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它综合了以上科学,并且成了今天人的解放与改变世界的评判标准,跳出意识形态:历史科学及其方法论革命1、古希腊的“科学”是西方哲学的本源,希腊最早的哲学是自然哲学,即对于自然界本身的探讨和解释,与人生没有关系。古希腊的“科学”,即逻各斯(logos),代表有巴门尼德的“存在”(真理之路)、苏格拉底的“至善”、柏拉图的“理念”、亚里士多德的“形式因”。希腊人认为哲学和科学是一个东西,在中世纪,两者又和神学合为一体。希腊人的思维完全是政治的,通过“科学”这种手段可以把逻辑的螺丝钉拧到某人身上,因而他如果不承认它或者什么也不知道,或者没有其它任何东西是真理,他就不能走出来。2、人文主义是一种基于理性和仁慈的哲学理论和世界观。作为一种生活哲学,人文主义从仁慈的人性获得启示,并通过理性地推理来指导。3、近代的“科学”是指从笛卡尔到黑格尔的哲学,作为有别于古代哲学。如果说古代哲学就事物本身而考察事物的,那么,近代“科学”则为对世界和人的考察提供了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就是意识。从这个角度说,现代哲学是二阶的。哲学对外部世界的探索回到了人自身。不论笛卡尔的我思还是康德的“先验统觉”,都涉及到对人的心理意识活动的探讨。4、马克思的“科学”综合了以上科学,并且成了今天人的解放与改变世界的评判标准,跳出意识形态:历史科学及其方法论革命总之,在希腊人看来,哲学和科学是一个东西,在中世纪,两者又和神学合为一体。文艺复兴以后,采用实验方法研究自然,哲学和科学才分道;因为自然学开始建立在牛顿动力学的基础上,而康德和黑格尔的追随者则引导唯心主义的哲学离开了当代的科学,同时,当代的科学也很快地就对形而上学不加理会了。”☆二、实证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特征。实证主义(positivism)是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又称实证哲学。实证主义科学方法论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以下五个:1、科学至上主义(科学方法的一致性):自然科学是所有科学的典范。只有自然科学才能界定知识的意义。2、自然主义(现象主义):与方法一致而来的对象的一致性问题。这些对象作为客观的现实能够被还原为可观察的单元或自然现象——还原主义的原子论,任何现象能够被还原为原子单元3、经验主义:科学的基础是观察。实证科学完全以经验为基础,以那些能够被观察和检验的事物为基础。实验,发现实在,从假设中发现能够被用来预测将来可能性的普遍法则。总之,实证主义所寻求的法则是一种具有解释、推测能力的因果关系。4、价值中立。坚持事实与价值的二元论,价值不能由事实推论得出。科学真理是独立于道德和个人主观因素的。科学研究因此对研究对象不作价值评价,是独立于社会和道德价值的中立活动。5、工具性知识。科学研究目的就是工具性、技术性的知识,而不是如形而上学那样关切人存在的意义,或者理解为对“终极实在”的“暴露”(亚里士多德)、“展现”(海德格尔);或者如通神论(新柏拉图主义)理解的通向神的一条不同于神学的道路(神学自然科学)。☆三、解释学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特征(解释学科学方法论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实证主义的对立,举例说明)(一)解释学的科学方法论特征:1、明确时代的“意义危机”之拯救在于科学方法论问题。伽达默尔明确解释学是人文科学方法论。2、超越实证主义。寻求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科学性”,达到比实证主义更源始的基础。这是胡塞尔现象学、海德格尔存在论的明确的理论使命。3、主体间性。反对抽象的主客二分的非解释学基础的“客观主义”。科学与对象之间存在主体间性的意义理解(精神文化)基础关系。4、超越“实在论”的“建构实在论”。反对还原主义;主张“建构实在论”,即“实在”关联人的生存意义理解。如迪尔凯姆的还原主义的“社会现象”与韦伯的关涉文化意义的“个体行为”、“理想类型”。5、语言学的转向。逻辑实证主义的逻辑工具语言观与解释学的本体论意义上的语言观。发展为“语言建构论”,即社会现实与实践、自然客体是借助语言和意义建构起来。6、人学(人性论)的转向。实证主义的无意义能动性的“抽象主体”,到解释学的理解世界的“意义主体”。前者是“认识或观察”,后者是“理解或领会”;前者是“占有或控制”,后者是“存在或生存”(有意义的生存)。7、“价值中立”。只是“理解”、“解释”世界,而无对于世界的“批判”——文化、社会批判。引发哈贝马斯的“批判解释学”。8、理性主义的“意义真理论”。脱离现实的生活世界;“改变世界”、“人的解放”不作为解释的“意义真理”的绝对标准。(二)方法论解释学与实证主义的对立:一是,科学主题不同。解释学的“意义”不同于逻辑学的“意义”。二是,方法不同。作为在文本、历史中追寻生命与世界的意义,方法论解释学代表了一种“沟通理解”、“对话”的努力和动力。与实证主义的工具逻辑的单向解释不同;解释的这种“移情理解”过程也不能还原为“纯粹观察”。三是,“社会现实”概念不同。解释学的“现实”是客观化了的精神或人类意义,是历史主义的;实证主义科学的“现实”是可观察、可经验的“原子事实”,是还原主义的。四是,目的不同。解释学是追寻生命与世界的意义,是人文主义的;实证主义科学是拒斥这种生活意义的学问,以控制世界为目的,是科学主义的。☆四、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特征分析。1、马克思的“哲学”(实践世界观),同时对实证主义和解释学都具有挑战性。2、反对实证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其“物质”“敌视人”,世界被机械化、数量化而反对世界的总体性的质变。古典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人学与历史批判。3、颠覆形而上学(颠倒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其“只是解释世界”,使需要改变的世界合法化。4、科学研究的终极价值:“人的解放”。5、科学知识标准:人的解放与批判、改变世界。两种哲学——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背离了哲学的责任:“改变世界”。“新哲学”的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要实现的目标是“人类社会”不是“市民社会”。哲学的“实践转向”引发哲学的“历史转向”,即“历史科学”。6、科学研究的思维:辩证法。7、只有一门“科学”: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合一;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五、霍布斯的政治科学与斯密的经济科学的社会科学方法论评论。托马斯.霍布斯:《哲学原理:论公民》、《利维坦,或教会和公民国家的内容、形式和权力》(被视为现代政治科学基础名著)方法论:和培根一样,将精神的东西往物质的东西里卷进去,精神可以机械化理解,经验心理活动属于物质世界,观念和意志归根到底也是人体活动。“人类学机械唯物论”,人类学就是自然科学。霍布斯的政治科学:1、“价值中立”。这个理论的证明仿佛各种政治观点的人都能适应,具有一般的、抽象的模式。2、“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人类社会”:学习培根和笛卡尔的自然科学方法论。3、“自然状态”作为一种“实验方法”的意义:人类社会“自然状态”的假设和虚构,使其能够利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秩序,一种机械的动力学结构。4、个体主义的方法论原则:个体的自卫本能和利己主义的“人性”是霍布斯解释整个“自然状态”的简单的、自明的原则。然后,从这个“自然状态”到达“人类社会”。社会行为能从单个的个体行动得到解释,个体们的行动集合构成社会。社会被还原为个体行为。他概括出两种关系:原子论的、机械的、外在关系的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斯密:先著《道德情操论》,道德原则是“利他主义”,作为价值应当。后著《国富论》——工业劳动创造价值;利己的、计算理性的经济人;作为自然秩序或无形的手的价值规律。亚当私密竭力要证明的是:具有利己主义本性的个人是如何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中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尤其是自私的感情和行为,从未而建立一个有必要确立行为准则的社会而有规律的活动。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建立的经济理论体系,就是以他在《道德情操论》的这些论述为前提的。六、马克思的哲学变革与“科学方法论”的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中的伟大变革。这一革命性变革的实质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研究对象上、体系内容上、理论发现上、本质特征以及社会功能上,都具有不同于以往哲学的特点。(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中的伟大变革的主要表现在:1、在研究对象上,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指出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1)近代哲学是“科学之科学”(2)哲学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在体系内容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3、科学实践观的确立是实现哲学变革的关键唯心主义从精神出发去理解世界,旧唯物主义从自然演化出发去理解世界。它们都不了解人类实践活4、唯物史观的创立是实现哲学变革的集中体现(二)方法论意义1、人类社会具有客观性及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因此,从事社会科学研究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从社会现象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中去把握它的规律。2、社会是一个由各种要素构成的大系统,各要素在相互联系中发挥其作用,所以,从事社会科学研究要联系的眼光看待社会现象或事物。3、社会事物和自然事物一样,都处在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所以,从事社会科学研究要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现象或事物。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社会现象或事物也是矛盾在推动发展的,因此,从事社会科学研究要用矛盾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七、方法、方法论、哲学三者的关系。具体科学研究“方法”的自觉,表现为以“方法论”为依据,以哲学为基础。即使一种成功的“方法”,也亟需解决“方法论”依据,才会有生命力。方法有科学上的方法和哲学上的方法,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方法上升到哲学角度就成了方法论。八、“科学”、“哲学”、“宗教”三者在“知识类型”上的差异。丹皮尔说“在希腊人看来,哲学和科学是一个东西,在中世纪,两者又和神学合为一体。文艺复兴以后,采用实验方法研究自然,哲学和科学才分道;因为自然学开始建立在牛顿动力学的基础上,而康德和黑格尔的追随者则引导唯心主义的哲学离开了当代的科学,同时,当代的科学也很快地就对形而上学不加理会了。”另外,“科学可以越出自己的天然领域,对当代思想的某些别的领域及神学家用来表示自己的信仰的某些教条,提出有益的批评。但是,要想关照生命整体,我们不但需要科学,而且需要伦理学、艺术和哲学;我们需要领悟一个神圣的奥秘,我们需要同神灵一脉相通的感觉,而这就构成了宗教的根本基础。”九、培根“知识就是力量”的评论。培根“知识就是力量”的论断是实验科学的产物,代表了培根的科学方法论观点。他反对经院哲学,倡导“从特殊开始,从事实开始”。他承认怀疑论论点,日常知觉的确不能给正确的自然知识提供可靠的基础;要形成科学所利用的“经验”,日常知觉必须清除掉所有在认识过程中偶然产生的、错误的“幻象”。“知识就是力量”是要达到控制自然的实践目的。培根认为只有以控制自然为目的,才有对自然的科学认识。他坚持理性主义,提出了唯物主义经验论的一系列原则,制定了系统的归纳逻辑,强调实验对认识的作用培根认为,世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人的知识(认识)只有通过感性经验从客观外界获得。培根十分重视科学实验,认为通过实验的得到的知识更为深刻。知识虽然是抽象的,但培根所谓的知识即是人们对现象的感觉,认知以及通过科学实验所获得的对事物的认识,以此来达到控制自然的目的。十、康德的“先验”、“经验”、“超验”三个概念的含义,并对其加以评论。1、经验就是人们对事物、现象的直观认识和感知。2、先验是先于经验又与经验
本文标题:马克思_docx(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679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