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长春市承接产业转移在现状问题及其对策
长春承接市产业转移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杨国歌,应用经济学摘要: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一定程度必然产物,本问从地理位置及资源条件等方面分析了长春承接产业转移的的情况,如考虑长春是个中国东北的腹地之一,地广人稀,所以先天后天条件多有不足,所以根据本地具体情况分析长春当地吸引外资的条件优劣势等方面提出了推动长春产业转移的策略,希望通过实际调查研究推进长春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带动经济发展。关键词:产业,区位,承接产业转移一.引言西方国家对产业转移有了很成熟的理论,但是在国内研究任然偏落后,但是也有不少有意义的研究,比如陈建军在对江西区位资源优势及特点的分析就是很好的例子给长春市发展有建设性建议。长春市事东北三省重要的腹地之一,东临朝鲜,西北面俄罗斯,无论是交通还是地域并不占多少优势,但是产业转移除了地域优势以外,还有主要靠企业能否走出去和引进来,政府是否大力支持。本文章就是分析了长春的产业情况,研究其现状。从而通过了解长春市具体产业发展及其地方特点,区域资源,分析长春市的产业承接政策,布局情况。最后提出建议方法,为推动长春市发展,改变当地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情况,产业平衡情况,合理产业布局做出重要支持。二.长春招商环境一个地区的招商引资环境,总体上看是一个地区拥有的地域地区资源影响进来的企业发展,未来生存空间的因素。地区环境因素多样化,复杂化特点,这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多数可以概括为社会因素。区域上生产要素分布,生产力发展程度状况都不同,所以引资环境也有所不同,从而对外商进来的产业吸引力也不同,或者说对进来的企业发展几乎是全程影响。首先全国领土范围上看,自然环境,长春市东北重要腹地。重要的交通要道,南临重要老东北工业区,北临黑龙江省,可以眺望苏联,东部可以借助韩国,朝鲜、资源优势,西面蒙古。地理位置重要。资源方面,已经探明的长春地区铜、铁,等有色矿产资源丰富,再有长春地广人稀,植被丰富,药材丰富,有有名的人参,鹿茸,等有蕴含多种经济价值动物植物丰富,还有各种能源都是经济发展的后背力量,这种先天的地理条件是的长春发展成为了中国东北地区,乃至整个国内重要的经济角色,。其次除了自然环境外的基础设施情况。在交通方面,长春类似马六甲一样,在重要位置,位于北京好哈尔滨的大动脉上,接连南北,贯通东西,机场还是国际著名航空港,地方公铁路都有当初日本在华修建的多天动脉,包括轻轨是全国少数城市有的列车。经济发展水平(1)农业方面,长春有北方粮仓支撑,地广人稀,一年一熟,农作物产量高,农产品品种好,类型丰富。工业方面更是全国第一面老工业去城市之一,第一汽车制造厂,销往国内外,知名度高。有一定规模,品种多产量占全国一半左右。三、地区产业转移特色现状(一)国内外转移情况随着当当今实际格局变化,和平与发展是主题。当今世界是一竞争合作形态运行着,经济全球化,变现在,技术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在中国加入WTO以来,长春顺应时代发展,积展开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区积极制定优惠政策,满足经济发展。不断抓住经济发展前沿,大力招商引资,给予优厚的政策,产业发展包括税收和行政支持等在内的一些政策。因此,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长春也吸引了大批外来产业,为本地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国内方面如在地区方面包括九台等县在内的引资数量相对较多。如表所示:(二)所处产业转移时段随着经济交通信息的飞速进步,各地区之间的障碍隔阂作用越小,一个产业从一个地区移到另一个地区发展的限制条件越来越少,难度也越来越小。长春市承接产业转移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转移企业数量变化,转移企业规模,转移产业类型等方面都在不断变化。从数量上看,毋庸置疑,数量跟随当地经济发展,和整个国家政策在不断增加。规模上也是刚开始的小规模企业,到后来的世界性知名大企业落户本本地。结构上也是明显由当初的初级产品企业到后来生产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企业。同时产业结构也是不断变化,三大产业变化,由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为主的发展成为第三产业占重要位置的格局。企业类型也多样化,生产产品从工业产品农业产品到信息高科技产品,为长春经济发展不可估量。三、促进长春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建议(一)宏观政策建议政府应重视社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程度。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方面积极建设基础设施,在迎接产业转移的各个身份中,做到营造更好的产业转移环境,做到让进来的产业感受到公平,公正,合理,产业之间竞争良性,保证进来的产业企业利益得到正当保护,利益在收到侵犯时得到保护,在保护法律措施做到有法可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公正,真正做到为企业服务,服务型政府,干实事。不虚假,不欺骗,绝不把外商企业引进后,不管不问不兑现优惠的政策诺言,也不因政府换届而影响原来政府给的引进企业优惠政策。不然就是变相欺骗,不利于长春市企业发展。同时教育方面,政府要重视人才培养,根据市场产业转移需要培养人才,对入职人员进行在职培训,符合市场变化需求。对失业人员做好再就业培训,当前国家教育多数偏于理论,长春应教育改革要求,注重实践培养,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很快进入社会工作轨道。接轨顺利,不再高校培养人才不符合市场需要,造成结构性失业。最终为长春市迎接产业转移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供给。(二)产业转移政策产业转移毋庸置疑是有利于本地发展的才积极引进,对于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给予限制,给予朝阳产业,新型产业更多的政策支持,尤其对于能辅助本地产业发展的企业,更是有利于长春发展,长春是工农为主的城市,所以其产业也是工业农业为主,引进产业时一方面能有助于当地工农也业发展,同时还要丰富本地产品类型,能多元化发展,满足当地经济文化发展需要。同时需要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尤其是信息化,做到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反过来推动信息化,走出一天,技术含量高,环境污染小,能源消耗低,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现代化信息道路。重点开发多个工业工业信息化园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培养产业集群模式,提高产业集群力度,增加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代表的金融,保险等产业丰富产业体系。长春市当前的第三产业落后相对,这对于承接产业转移有一定劣势相比其他城市。所以为了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应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高整体产业发展水平-(三)金融贸易政策建议作为重要的服务业之一的金融业水平发展欠缺,金融的发展不能提留在表面的银行金融业务,需要更高水平如互联网金融,使得互联网融入到各行各业我,提高金融市场化水平,首先要招商引进大型金融机构,带动当地金融产品的丰富,金融市场的活跃。其次,参照国外金融发达的国家市场,改革创新金融工具,包括金融衍生品的创造。同时利用起农村市场,发展农村金融,活跃农村经济。在贸易政策上要有一个公平,公正统一的市场,切实维护出口企业利益,鼓励两只腿走路,走出去和引进来。在走出去方面,加大开发的程度和力度,做到与外界时时联系。打开封闭地区枷锁。积极鼓励引导贸易企业,依法合法诚信经营,为市场提供满意的服务,与承接的外来企业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竞合形态;引进来方面,我们要首先完善自身市场环境,积极建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市场秩序公平有序,为外来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五.结语本文分析了长春市现阶段招商引资自然和社会环境,并了解了当前长春市经济发展几产业转移的企业特点特色。最后从宏观财政政策、产业转移政策、金融贸易政策三个个方面提出了一些较为实际合理的意见,希望能为长春市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经济提供一些实用的理论指导。[1][英]迈克尔.德威洛克、雷切尔.格雷夫、海伦.辛普森著,张从丽摘译.企业区位选择、地区优惠政策和聚集效应[J].经济师,2008,03:20—22.[2]赤松要.我国产业发展的雁行形态[J].一桥论丛,1957(5):28—30.[3]小岛清(日).对外贸易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1991.156-160.[4]卢根鑫.试论国际产业转移的经济动因及其效应[J].学术季刊,1994(4):31-32.[5]徐向红.山东省承接美国中小企业产业转移的考察研究[J].东岳论丛,2004(3):164—167,167—169.[6]李国平.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产业与空间转移特征及其机制研究[J].地理科学,2000(4):102-108.[7]罗建华.国际产业转移与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J].陕西科技,2005(1):8-10.[8]谭介辉.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获取[J].世界经济研究.1998,06:65—68.[9]魏后凯.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竞争力的影响[J].福建论坛(社会经济版),2003(4):11-15.[10]郦瞻、谭福河、沈肖媛.现阶段浙江省产业转移问题研究[J].商业研究,2004(12):36—38.[11]陈刚,陈红儿.区际产业转移转移理论探微[J].贵州社会科学,2001,(4):15-16.[12]魏后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及总体战略[N].吉林大学学报,2000(04):5-10.
本文标题:长春市承接产业转移在现状问题及其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767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