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资料(修改)
-1-第一单元宇宙环境1.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1光年=9.4608×1012km)。2.天体系统(1)天体:是宇宙中存在的各种物质形式,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天体系统(2)天体系统层次图3.太阳系中的行星(小行星带)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4.行星分类: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以地球的位置为界,通常把水星和金星叫地内行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叫地外行星5.地球是一颗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上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⑴外部条件:①太阳的光照一直比较稳定,生命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化没有中断。②行星运动方向一致,而且绕日公转轨道面几乎在一个平面上。(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地球处于一个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⑵内部条件:①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为15℃②地球体积、质量适中,其引力可以使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③水的形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缩,是地球内部温度升高,结晶水汽化。6.太阳辐射(电磁波,短波辐射):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高值中心——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四川盆地7.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在0.15~4微米,分为可见光、红外光和紫外光三部分,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波段,约占总能量的50%。8.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①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②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来源。9.太阳活动主要类型太阳黑子在光球层,实质是温度偏低显暗,它是太阳活动的标志,周期为11年;耀斑在色球层,能量巨大,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10.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⑴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与降水量变化关系密切,使地球上的气候发生异常⑵对地球磁场的影响:磁暴现象⑶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⑷两极产生极光:带电粒子流与大气摩擦产生11.地球自转方向、周期、速度⑴地轴:倾斜,北极点指向北极星的方向⑵方向:①自西向东②从地轴北端或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转③从地轴南端或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转⑶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太阳日(24小时)。⑷速度: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总星系河外星系其它恒星世界其它行星系地球月球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2-角速度:15度/小时,两极为0。12.地球公转方向、周期、速度地球运动⑴轨道:近圆的椭圆,太阳位于一个焦点上。近日点(1月初)和远日点7月初)。⑵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⑶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以恒星为参照物)。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太阳直射点周年运动为参照)。⑷速度:线速度:30km/s;角速度:1度/日。近日点较快,远日点较慢。13.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⑴黄赤交角:自转形成赤道面与公转形成黄道面交角,为23.5°。⑵黄赤交角产生的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运动【训练】填图:近日点、远日点和夏至日、冬至日的端点不要混淆(夏至日)230261(春分日)(秋分日)(春分日)00230261(冬至日)1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⑴昼夜更替①周期为24小时(太阳日),制约人类的起居生活,被作为时间的基本单位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圈(由晨线和昏线组成),它不是固定不变的。②晨昏线判读:在线上任取一点,顺地球自转方向,转向昼半球的为晨线;转向夜半球的为昏线。③昼夜长短判读方法:一般作出该纬线,看所在纬线的昼弧长,每跨经度15°代表时长为1小时。④时期的判读方法:找晨昏线→找晨昏线相切的纬线→推算其相切的纬线的度数→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由直射点移动的规律确定日期和季节。(晨昏线相切纬度数的余角数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训练】读下图,回答。①判读各图的日期和季节甲图:6月22日夏季,乙图:12月22日冬季,丙图:12月22日冬季,丁图:3月21日或9月23日春季或秋季②观察在侧视图、极地图和斜视图中晨昏线的特点⑵地方时①概念:地球自西向东转,在同纬度地区,东边比西边时刻早,这种因经度不同而形成的时间,称为地方时。每隔经度15度,时间相差1小时。东经120度与东经30度时间差6小时;与西经30度时间相差10小时。◆经度换算为“时区”的公式:某地时区数=某地经度数÷15,余数小于7.5取整数。◆中央经线度数=时区数×15夏至6月22日(远日点附近)S春分3月21日秋分9月23日冬至12月22日(近日点附近)-3-②时区与区时:因为经度太多,每个经度都采用地方时的话,不便国际交流,故引入了区时。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全区的区时,这样全球就简化为24个区时便于使用。◆北京时间=东8区的区时=120E地方时≠北京所在116E的地方时③时间换算:地方时换算→15度/1小时;1度/4分钟;1分/4秒钟区时的换算→某地的区时=已知时间(区时)±时差(原理: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训练】(1)北京116.50E为东八区;纽约(740W)西五区。(2)东八区(北京)和零时区(伦敦)相差8小时,与西五区(纽约)相差13小时。(3)8月30日下午4点一架飞机从纽约(740W)起飞,飞行13个小时抵达东京(139.50E),飞机着陆时的当地时间为?8月31日19:00⑶沿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偏向①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由于经线平行运动物体不偏;偏向是面向运动方向的渐渐偏向②意义:由于地球自转使地球上的大气运动、海水运动都产生偏向,对地球表面的热量和水分的输送、交换都有着巨大的影响。【训练】⑴(北半球)实线代表原来运动方向,请用虚线表示偏转方向⑵北半球自西向东流的河流,三角洲平原出现在河的北岸?还是南岸?15.公转的意义⑴综述: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出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进而形成四季和五带。⑵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对于地平面的夹角(即太阳在当地的仰角)。直射点最大为90度。晨昏线上为0度。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②规律:随空间→因纬度而变化:近大远小(距直射点近的正午太阳高度较大)随肘间→因季节而变化:来增去减(向着该纬度方向来正午太阳高度增大)③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计算:两地纬度差=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差⑶昼夜长短的变化随空间→因纬度而变化:“近大远小”(距极昼方向(即:直射点所在半球极圈近的白昼较长)随肘间→因季节而变化:即:“来增去减”(向着该地所在半球方向来白昼增长)【训练】⑴请绘冬至、夏至日的晨昏线夜半球,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夏至)(冬至)⑵比较地球上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⑶地球上一年四季昼夜平分的地方在赤道,春秋分昼夜平分的地方在全球。⑷北京,广州,杭州,夏至日白天长短北京杭州广州,正午太阳高度广州杭州北京,冬至日-4-白天长短广州杭州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广州杭州北京。16.四季和五带的划分⑴天文四季:夏天为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为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春秋为过渡季节。⑵我国四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讫点⑶欧美四季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起讫点⑷为了与气候变化相统一:北温带许多国家以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为冬季、以_3、4、5月为春季⑸五带:(图中填出五带及界线)黄赤交角变大,温带变小、寒带、热带变大17.地球的结构(1)划分依据:地震波。纵波(P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速度较快。横波(S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慢。(2)划分界面:莫霍面:距离地表平均约17千米,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古登堡面:距离地表约2900千米,纵波速度下降,横波消失。(3)地球内部圈层概况圈层深度物质组成分层状况结构特征地壳平均17千米(大陆平均33千米,海洋平均6千米)氧(49%)、硅(26%)、铝(7%)、铁、钙、钠、钾、镁等90多种元素组成的岩石。上层为硅铝层,大洋底部有缺失;下层为硅镁层,在地壳中是连续的地壳的厚度不均,硅铝层的分布状态不连续地幔约2900千米主要成分为铁、镁、硅酸盐类上地幔的上部有一软流层,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下地幔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有所增大,可能为固体物质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地核约6400千米以铁、镍为主,含少量较轻的元素外核物质接近液体,内核物质为固态,压力、温度和密度都很大。温度、压力和密度很大(4)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大气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少。一般2000~3000千米这个高度作为大气圈的上界。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按照存在位置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5-和生物水,其中陆地水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生物圈:生物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训练】1.莫霍界面是AA.地壳和地幔的界线B.地幔和地核的界线C.岩石圈和地幔的界线D.上地幔和下地幔的界线2.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C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说明:三大类岩石、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过程、褶皱、断层的特点、成因及其地表形态、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1.地壳物质的组成:①元素→②矿物→③岩石→④地壳2.主要造岩矿物有长石、石英、云母、方解石等(课本30页,以后用P30代替课本页码)3.岩石的成因分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P31-32)⑴岩浆岩:由岩浆向上喷出冷凝而形成。在压力作用下喷出地表喷出型岩浆岩(火成岩)如: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地壳上部侵入型岩浆岩如:花岗岩⑵沉积岩:各类岩石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作用而形成。①形成过程:地表岩石碎屑物质(砾石、沙子、泥土)沉积岩②沉积岩按沉积物分:颗粒由大到小分有砾岩、砂岩、页岩等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是石灰岩。③沉积岩的特征:具有层理构造和含有化石→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可确定地层顺序和时代;还可重塑古地理环境⑶变质岩:各类岩石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例如:石灰岩变质形成大理岩,砂岩变质形成石英岩,页岩变质形成板岩,花岗岩变质形成片麻岩。4.地壳物质循环(P33-34)⑴地壳物质循环——自然界四大循环之一(其余为大气环流、水循环、生物循环)⑵其组成和过程图示:如图5.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P36-38)分类能量来源主要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外力作用的关系压紧固结作用搬运、沉积风化、侵蚀岩浆岩岩浆沉积岩变质岩高温熔化变质作用上升冷却变质作用外力作用外力作用地壳物质循环简略图示-6-内力作用地球内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形成高山或盆地,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在空间是相互联系;在时间上同时进行;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外力作用地球外部的太阳能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使地表趋于平坦6.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P36-38)⑴内容:全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断层、断裂带分割成许多单元,叫做板块。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火山、地震多集中分布在这一地带。⑵六大板块名称:大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大陆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注意界线的位置、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的区分,生长边界有海岭、断层;消亡边界有海沟、造山带。⑶应用: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板块张裂(生长边界):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板块碰撞(消亡边界):两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山或高原。如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相撞,形成海沟、海岸山脉和岛弧。如马里亚纳海沟、洛基山、日本群岛7.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P38)⑴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和变位⑵分类:褶
本文标题: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资料(修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944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