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教案
1小学三年级数学学科《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教案执教教师钱月梅执教日期2009.11.24一、教学目标(一)认知1.会用厘米方格来表示图形的面积,认识面积单位cm2,初步建立1cm2的面积概念。2.会推导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二)心理1、培养数学探索精神。2、发展自信心。(三)行为1、在学习准备题帮助下,能回忆相关旧知识,复练相关旧技能,建立学习心向。2、初步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述,达到完整性、科学性。3、学会倾听、学习相互尊重。4、发展自信心和责任心。二、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难点: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含义。三、教学媒体黑板、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教师的教的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和心理变化1、学习准备环节帮助学生回忆相关旧知:长方形、正方形的区别;复练刻度尺度量技能,对今天学习的内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感兴趣,为堂课作好心智准备。1.出示6个图形,让学生找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图形。引导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并复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区别。2.用刻度尺度量线段的长。3.引出本堂课学习的任务“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4、提问:画个正方形让学生说出它的面积是多少以此帮助学生建立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的学习心向。1.设计学习准备题,让学生回忆长方形、正方形的区别,用刻度尺如何度量,使旧知清晰性、稳定性、可利用性。2.通过回忆旧知及介绍长、宽、边长以此引出本堂课学习的内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1.在学习准备题引导下学生回忆长方形、正方形的区别,知道用刻度尺如何度量,使旧知清晰性、稳定性、可利用性。2.对今天学习的内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感兴趣,明白学习任务。2、讨论合作环节学生讨论合作变量处于第二阶段,即班,(一)认识面积单位——cm21.学生讨论,教师参与讨论并作学生言语指导,逐步达到完整性、1.大胆发言、逐步规范言语完整性、科学性、逻辑性。2组讨论结合,以班讨论为主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小组合作、同桌合作、全班交流等形式,用一张透明方格纸来表示长方形的面积过渡到用一条透明方格纸求面积,最后转化成用尺量出长与宽求面积,即通过“面”过渡到“条”最后转化成一条“线”,水到渠成地总结出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即长×宽或宽×长;当长和宽相等时,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根据推理学生得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边长×边长。1.出示:比一比,哪个图形面积大?2.出示:A占的格子多,所以面积就大。对吗?为什么?3.引出1平方厘米的定义,出示实物帮助学生建立概念4.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可以由边长为1cm的正方形个数表示(二)推导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1出示右图:使用透明方格纸学具探索。用一条透明方格纸能不能数出长方形C的面积?2.出示:右图思考:不用透明方格纸能不能得出长方形的面积?引出用刻度尺量。3.观察算式,归纳长方形面积出计算公式4.模仿练习计算图形的面积科学性。及时表扬大胆发言、汇报时语言完整的学生。2.教师作讨论态度指导,让学生学会倾听和尊重。3.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点评,表扬和鼓励。4.学生“学习权威”培养,逐步发挥小组长的作用。5.指导学生认识小组的学习目标。6.指导学习任务的分解和分工。2.在讨论合作时,学习相互尊重、学会倾听。3.学习扬长补短的分工、互助和合作。4.学会有目标地观察,推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5.在讨论合作中发展自信、责任、意志等心理品质。6.交流、共享助人之愉悦,感谢受助之恩泽。A数格子的时候有什么好方法ABBBBA数格子的时候有什么好方法ADCA35.观察算式。归纳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6.简要小结3、小结强化环节学生小结强化变量处于第一阶段,即“课堂知识条目化”小结。本节课中基本每个层次都有小结,主要分六次实施小结强化。第一次是“怎样又对又快地数出格子数”,得出:用二年级学过的几个几数就快了,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第二次是老师小结:“我们度量图形的面积时,所选用的方格纸的“每一格的面积大小要相等”才能比较。所以我们要规定统一的面积单位。”第三次小结是出示1平方厘米的定义后进行小结强化。第四次小结是在归纳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后,让学生进行小结。第五次小结是归纳出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后在巩固练习之后,让学生进行小结。第六次小结是在整堂课结束之后,以师生共同小结的形式进行。指导默念知识条目化小结,组织竞赛游戏,择优表扬。1.每一层次小结的示范,师生共同小结、评价,学生个体小结及交流、展示、评价。2.每次课时小结后,教师创造一个环境,全班鸦雀无声,让每个学生专心致志地默诵小结的内容,进行强化记忆训练。或者再让同桌两人说一说小结的内容,最后让学生竞争复述,择优表扬。3.每次小结后进行强化刺激,及时肯定、表扬、奖励。4.逐步指导自我奖励,达到自我强化。5、指导评价知识条目化小结的优劣。6、指导默念知识条目化小结,并养成习惯。1.学习用一、二句话小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学习知识条目化小结)。2.学会用精短准确的语言表达认知结果的习惯和概括能力。3.学习强记,减少遗忘,增强记忆。4、评价知识条目化小结的优劣。5、默念知识条目化小结,并养成习惯。6、积极、准确复述知识条目化小结。4、巩固练习环节本节课巩固练习变量属于课内随堂巩固练习1出示下图:比一比,哪个图形面积大?1、示范练习的格式和书写要求。2.巡视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练习并且逐步做到自查、自纠。3.获取练习反馈信息,1、学会规范的作业书写格式和要求。2、让学生进行独立模仿练习,把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3、要求学生与老师一起通过检查模仿过程4cm3cm讨论:只给一条边的长度能求出面积吗?3cmA数格子的时候有什么好方法BB42.出示下图和透明方格纸学具。用一条透明方格纸数出长方形C的面积。3.出示右图:它是什么图形?用尺量一量,算一算D的面积。4.计算图形的面积5cm2cm5.计算正方形面积6.填空:一个长方形宽为8cm,长比宽多2cm,面积是()cm2。调整教学计划。4、针对知识条目化小结,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的正误,使绝大部分学生学会判断自己对本课堂新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记忆与掌握程度。4、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师生共同给予纠错矫正。5、自觉按规定格式和书写要求完成巩固练习。五、说课(不必写出来,讲时按要领介绍)学生在二年级第一学期的时候已经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已经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共同点是:有4个直角,有4条边,对边相等;不同点是: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同时也初步感知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基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课的一开始我设计了复习引入这个环节,一方面复习旧知,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另一方面过渡到今天所学的内容,向学生介绍长、宽、边长,为学习长、正方形的面积作好铺垫。本/节课其中一个教学目标是:认识面积单位cm2,初步建立1cm2的面积概念。在教学中,我出示长方形A和正方形B两个图形,提出问题:哪个图形面积大?激发学生探求兴趣,促使他们想到借助上一节课的透明方格纸来比较大小。接着适时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媒体呈现两张方格大小DCA讨论:只给一条边的长度能求出正方形面积吗?3cm5不一样的透明方格纸覆在长方形A和正方形B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度量图形的面积时,所选用的方格纸的“每一格的面积大小要相等”才能比较,以此引出面积单位cm2。通过学具观察、动手比较、验证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cm2的大小,从而在脑海中逐步建立1cm2的大小概念。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我在教学时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同桌合作、全班交流等形式,用一张透明方格纸来表示长方形的面积过渡到用一条透明方格纸求面积,最后转化成用尺量出长与宽求面积,即通过“面”过渡到“条”最后转化成一条“线”,水到渠成地总结出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即长×宽或宽×长;当长和宽相等时,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根据推理学生不难得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即边长×边长。巩固和运用部分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三道口答题目的是让学生熟记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面积;第二层次填空题目的让学生加深理解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它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当其中一个量没有直接告诉时,必须先求出这个量再进行计算。第三层次想一想目的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度和严密性。整堂课始终以教师作为引导者,开放课堂,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和获取知识,通过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发现、猜想、验证、归纳等一系列主动探究的过程自主地获得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2009.11.19
本文标题: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947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