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高一年级历史必修二第一次月考
1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历史命题人:侯守晶审题人:杨会太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观察下列图片,图一到图三的变化反映出的最准确的信息是()图一骨稆图二石犁图三六角形铁锄A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B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C工具改良是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D生产工具的改进经历了三个阶段2,毛泽东曾经指出:“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下列哪些语言反映了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①湿耕泽锄,不如归去②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③肥田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④且溉且粪,张我禾黍A①②③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3,《国语·晋语》中记载“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说明()A商周时期手工业被官府垄断B民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生产部门4,《墨子》中说:“农夫早出暮人,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农民如此兢兢业业主要是()①缴纳租税的需要②商品交换的需要③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5,读图判断,正确的说法是()图一敦煌璧画中的犁图二18世纪晚期欧洲的新式犁①图一的犁称曲辕犁,早在中国汉代就已经应用了②图一和图二相比表明,曲辕犁在中国出现至少比欧洲早1000多年③图一和图二相比表明,我国古代的农业工具和农耕技术曾长期居世界的领先地位④图二表明,处于“蒸汽时代”的欧洲农业革新,滞后于同时代的工业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黄梅戏《天仙配》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③“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④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第80章)描绘的是()A小农经济下的民生状态B在封建专制统治下,人民忍气吞声C在奴隶主统治下,人民忍气吞声D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农民生活简单,思想纯真8,《唐六典》中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这说明:()①当时仍以日中开市②当时的市仍有时间限制③有专人负责管理市场④市与坊分开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9,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衔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中没有反映出()A长安城商业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B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D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10,“会子则公私买卖支给,无往而不用……千里之远,数成之缗,一夫之力克到”。这则材料反映了南宋时期()A纸币使用广泛B交通发达C商品交易量大D行业利润大13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展示出一件古代姿器,如下图:五彩花纹盆你判断此瓷器最早可能出现于什么时期()A宋代B元代c明代D清代11,唐代诗人姚合诗曰:“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此诗反映的社会现班级姓名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密封线内不要答题2象是()A社会动荡,田野荒芜B区域性商人集团形成C重商抑农政策的推行D商业的繁荣发展12,假如你到宋朝的汴京旅游,下列情况不会出现的是()A可在夜市盘桓到三更半夜B饿了可在客舍附近购买食品充饥C白天可到城郊购买瓷器D拜见专职管理市场的市长13,下列明清时期经济现象中,符合当时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应是()A玉米、甘薯等作物传人我国并得到推广B大力促进垦荒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D贵金属白银已成为普通流通的货币14,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株赢”。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A当地人口严重不足B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C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D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15,明清时期实行“海禁”、“重农抑商”的根本目的是()A限制甚至打击工商业B保护本国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C保护本国于工工场D巩固封建统治16,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乔家大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中国商业的繁盛,也反映了当时我国著名商帮的实力。明清时期,社会上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之说,“新安”和“山右”所指的明清商帮分别是()A苏商和晋商B浙商和晋商C徽商和晋商D苏商和徽商17,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18,马克思认为帮助欧洲“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的中国发明是A造纸术B火药C印刷术D罗盘19,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当时美洲印第安人后裔也用一种另类的态度表达了自己的感情,以下几条标语,你认为哪一条最能表现他们的感情?()A.“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B.“感谢哥伦布将光明带给我们”C.“新大陆的伟大发现者”D.“哥仑布给我们带来贫困”20,马克思曾经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也去制造这些机器了。”这说明:()A.殖民活动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B.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C.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D.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22,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但是到了近代,在北美洲、大洋洲、白种人成了当地的主要居民。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A.欧洲的殖民扩张B.土著居民的减少C.种族之间通婚D.战争难民涌入23,某欧美剧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写了19世纪中期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A.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B.岸边工厂一间接着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C.大街上电线林立,一到夜晚整个城市霓虹灯闪烁D.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24,英国工业革命中普遍出现了一种‘‘由需求导致发明”的模式,这一模式最早体现在()A毛纺织业的发展中B棉纺织业的发展中C蒸汽机的发展中D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中25,“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恩格斯的这段话是()A、肯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地位B、赞扬法国大革命的作用C、肯定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地位D、谴责英国组织“反法同盟”第Ⅱ题(非选择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墨子》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晁错《论贵粟疏》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2分)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2分)出现的原因是什么?(3分)(2)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3分)(3)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经济模式在古代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有哪些?。(4分)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对于努力耕作者免其徭役,对于怠于种田或因从事手工业、贾贩活动而致贫者罚为奴隶。──《商鞅变法》材料二从唐玄宗时期北京房山云居寺石经题记中,可见大量的以经营商品为名的行会,如绢行、布行、米行、生铁行、肉行、油行、果子行、靴行等等(见《房山石经题记汇编》)。唐代的“飞钱”、宋代的纸币,明清的商号会票,清代票号、钱庄的钱票等异地汇兑也在一些地方出现。材料三重农抑商政策是否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短期看,应该如此。由于重农抑商,资本积累速度会放慢。但是,从长期看,则恰好相反。资本积累周期越长,积累规模将变得更加巨大。经济史料支持这种逻辑分析。清朝时期,广东怡和行商的伍秉槛拥有资本达2600万两白银,约为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当今欧美各国也没有哪一位大资本家能够拥有如此比例的巨额财产。伍秉槛的财富并非鹤立鸡群,同期的一位宁波商人拥有2000万两白银,一晋商、徽商拥资千万两3白银的亦不鲜见,至于拥有百万两白银者则不计其数了。──引自《重新认识中国历史》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经济政策?(2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4分)(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分)(4)你是怎样评价重农抑商政策的?(5分)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根据1801年首次普查,该郡(英国的约克郡)只有15个城镇,其人口总共2万多人;而到1891年,已经有63个城镇。从1820年到1830年,利兹、曼彻斯特以及伯明翰的人口增长率达40%,这是增长最快的10年。——[英国]A•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材料二虽然人均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可是富人的收益要明显地大于穷人。拿手织机工来说,他们在拿破仑战争的早期年代里(工业革命刚开始时)境况不错,可是后来无论是他们的工资还是就业机会都急剧变化。——A•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材料三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人们一直在以矿物燃料的形式(煤、石油、天然气)把各种形态的碳从地下开采出来,经过燃烧使之转化为热量、H2O(水蒸气)、CO2、少量的二氧化硫、甲烷和其他气体,并释放出来。……使全球空气中的CO2的体积比节节上升:从前工业化时代的约280mmp上升到目前的360mmp。——J•格里宾《历史焦点》请回答:⑴工业革命首先从哪个部门突破?(2分)⑵依据以上材料评价工业革命的影响?(4分)⑶从以上影响中可以得出什么经验教训?(4分)2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为了加强对中外贸易的控制和管理,清初设“粤东之澳门,福建之漳州府,浙江之宁波府,江南之云台山”四关,作为对外贸易的港口。康熙五十九年规定,对外贸易由广州的“公行”进行统一管理。一切必须经“公行”,非经“公行”不许私自相接受,民间私售,即违禁例。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下令关闭三关,仅留广州一关通商。——鄂世镛著《清史简编》材料二:因清政府担心“洋船至宁波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粤省之澳门矣”。故于乾隆二十二年下令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贸易。乾隆五十七年,英国派使团来中国,要求建立“充分的外交关系”。英使所提出的要求,遭到拒绝。乾隆帝在给英王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梁廷楠《粤海关志》请回答:(1)结合两则材料说明清政府在对外贸易上实行的是什么政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实施这一政策的原因。(4分)(2)你觉得实行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5分)有何启示?(2分)参考答案26,(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2分)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2分)生产力的提高、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是其出现的原因。(3分)(2)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3分)(3)有利因素:政府实行重农政策,有一定的扶持和奖励措施,(2分)不利因素:赋税沉重,不能抵御大的天灾,土地兼并等。(2分)(4)区别:土地国有,农民只有使用经营权。(4分)方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2分)27、答案:(1)重农抑商政策。(2分)(2)商业行会产生;异地汇兑出现。(4分)(3)现象:明清的抑商政策,没有遏制住商业的发展,出现了拥有巨额资本的大商人。(2分)(4)评价: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有利于维护政治稳定和商业资本的积累。消极作用: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5分)28,⑴棉纺织部门
本文标题:高一年级历史必修二第一次月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992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