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青岛至兰州公路(宁夏境)东山坡至毛家沟段高速公路A3合同段隧道坍塌应急预案编制:审核: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二〇一三年-1-隧道坍塌应急预案一、编制依据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中铁一局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二、编制目的制定隧道防坍塌事故应急准备和响应措施,为迅速、高效和有序地做好坍塌事故的预防和应急救援工作,避免事态扩大,最大限度地将坍塌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指导项目部事故预防和救援工作,提高隧道安全生产、预防和处置事故的能力。三、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与职责根据隧道施工特点设置项目部隧道防坍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由项目部经理担任,副组长由项目部生产副经理、总工和书记担任,组员由各部门人员组成。同时成立救援指挥组、抢险抢救组、技术保障组、通讯联络组、医疗救护组、疏散警戒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处理组、事故调查组。(一)机构成员如下:组长:刘强副组长:吴以顺、周铁刚、孙勤辉、郭晨曦组员:张争战、崔健、孙耀国、李玉宁、张桂斌、吴健、肖宝福、王高凌、张斌、张静、樊久铭、董少敏、张丽霞、曹忠、秦峰、方德喜、王开平防塌方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项目部安全环保部。联络人:吴健电话:13983739201-2-(二)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1、救援指挥组组长:刘强电话:18729636777组员:吴以顺、周铁刚、孙勤辉、郭晨曦2、抢险抢救组组长:孙勤辉电话:18395066888组员:孙耀国、秦峰、王开平、方德喜3、技术保障组组长:周铁刚电话:13629725155组员:崔健、董少敏4、通讯联络组组长:郭晨曦电话:18309566111组员:李玉宁、张涛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小组副组长抢险抢救组技术保障组通讯联络组医疗救护组疏散警戒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处理组事故调查组-3-5、医疗救护组组长:吴以顺电话:18694410236组员:张静、张丽霞6、疏散警戒组组长:吴健电话:13983739201组员:樊久铭、蒋川7、后勤保障组组长:张争战电话:18309566333组员:曹忠、马萱菜8、善后处理组组长:张桂斌电话:18395046611组员:王高凌、肖宝福9、事故调查组组长:陈斌电话:18395066222组员:张斌、张新军(三)小组职责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预案”的制定、修订;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并组织预案的培训、演练和实施;检查督促做好坍塌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负责事故的控制、救援、查处等管理指挥工作。2、救援指挥组:负责调集人员、救援物资、车辆、抢救器材;负责事故现场的指挥工作。3、抢险抢救组:主要负责事故现场的处置。根据事故发生的实际情况,分析事故原因,及时制定处理方案,有效的遏制事故的蔓延。4、技术保障组:根据施工生产内容及特点,制订出用于事故救援的-4-物资、设备、人力需求计划,为事故救援现场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事故发生后,及时向应急现场指挥提供有效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支持,有效地指导应急反应行动中的技术工作。5、通讯联络组:主要任务是负责向社会救援机构报警,请求提供帮助,报警时要清楚说明事故发生时间、地点、方位、事故是否造成人员伤亡等情况。报警后,要立即派人在事故发生路线和交叉路口迎接救护车等救援车辆。负责事故处理中各救援队伍之间的通讯联络,并在救援领导小组组长的授权下向上级应急中心和当地公安部门、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报告。6、医疗救护组:负责事故现场的医疗救护工作,组织救护车辆及医务人员、器材进入指定地点,对伤员实施抢救;对事故中的轻伤人员,现场及时包扎救治,伤情严重的,由专人负责送至附近医院抢救。7、疏散警戒组:事故发生时,以最快的方式赶到现场,负责隧道塌方点人员、机械、材料等安全疏散工作,避免二次伤害;设置警戒,封锁保护现场,保证现场井然有序;实行封闭管理,负责施工道路的管制工作,保证现场及救援道路畅通;加强保卫工作,禁止无关人员、车辆进入施工现场堵塞救援道路。8、后勤保障组:接到任务后,以最有力的方式,确保应急救援车辆、物资、通讯设备、资金等物资的供应和通讯畅通;及时通知项目部救援车辆迅速开至事故地点实施抢救工作。9、善后处理组:做好伤亡人员及家属的稳定工作,稳定伤亡人员及家属情绪,事故之后不发生其他变故。做好受伤人员医疗救护的跟踪工作,协调处理医疗救护单位的相关矛盾。与保险部门一起做好伤亡人员及财产损失的理赔工作。慰问有关伤员及家属。10、事故调查组:保护事故现场,对现场的有关实物资料进行取样-5-封存。调查了解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及相关人员的责任。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教育、总结。四、隧道防塌方事故的预防措施(一)可能发生塌方的种类隧道掌子面塌方、回头塌方、边墙滑坡等突发事故。(二)可能造成塌方的原因隧道塌方事故是地下工程重大危险源,造成隧道塌方的原因一般是在地质破碎、地质断层带,初期支护方法、强度不够,开挖后临时支护跟不上,围岩暴露时间太长或在赶工期时极易造成隧道塌方。(三)预防措施1、及时做好地质核对工作,掌握地貌水文情况,采取相应的超前支护措施。2、针对暗挖隧道洞内围岩强-弱风化不均匀,部分区段富水层较厚,极易造成岩体失稳和坍塌,做到“长期预报与短期预报相结合、物探手段与钻孔直接预测相结合、区域性地质预报与掌子面地质预报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全面正规、贯穿全程。实施“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充分发挥多种手段综合预报的优势,通过各种方法相互对照、相互补充,相互配合,提高物探成果解译水平,提高地质预报精度。及时判断围岩稳定情况,快速采取相应的支护手段。3、隧道掘进施工时,每个工作面在洞碴清运完毕后工程技术及质量部地质工程师,利用罗盘仪、地质锤、放大镜、皮尺等简单工具对下一循环工作面进行地质素描。根据地质素描的内容,绘制地质素描图,并做出开挖面前方较短距离内的岩体稳定性分析。根据岩体变化来推断前方地质变化趋势。及时提供下一循环开挖进尺,支护要求等隧道防塌方技术参数。-6-4、在地质不良地带,隧道开挖时,每循环还需要进行短距离超前地质钻探,可利用风钻对工作面进行钻探,探孔深度宜控制在4~5m范围,探孔数量不少于6个,探孔分别设置在拱顶、两侧拱腰、边墙、隧底。探孔探测若无异常情况出现,再进行下一循环开挖工作。5、在隧道施工时严格遵循“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勤量测、及封闭”施工原则,做到施工过程中合理安排、科学管理,不违章指挥、不抢工蛮干,确保工序质量满足开挖要求。6、施工中及时对锚杆的安装质量、钢拱架稳定性、强度、刚度的检验、喷射混凝土的强度、密实度、厚度、平整度的检验工作。及时反馈信息做好初期支护工作,满足防塌方要求。7、加强工序衔接工作,特别是隧道轮廓线以内开挖完成后,立即进行围岩封闭工作,减少围岩暴露的时间过长。防止围岩应力释放时引起的塌方事故。8、严格执行检查验收制度,每道工序必须执行“三检制”,做到上道工序检查验收合格后下道工序才能开工。9、狠抓落实确保施工计划的完成,做好节假日安全检查工作,加强安全教育工作,施工中做到不急、不燥、有序不乱,合理安排保证每天进度的完成。五、应急准备1、作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按规定配戴好安全帽及安全防护用品,应在规定安全通道内出入和上下,不得在非规定通道位置行走。2、在隧道内每50米设一应急照明灯及设置明显的夜光方向指示标志。3、隧道内施工机具统一放置在隧道线路一侧,不得随意堆放,不可妨碍救援及逃生通行。-7-4、隧道作业队成立“抢险队”,经常对抢险队员进行救援知识、演练及培训教育。做到有指挥、有部署、有方案分工明确实施救援。六、应急物资的准备和检查(一)根据实际情况备足应急物资及应急资金保证。(二)救援物资设备配置如下:序号设备名称数量用途责任单位1救援车辆4辆急救、指挥车综合管理部2急救箱1套应急治疗3担架2副急救4小夹板若干急救5绷带、无菌敷料若干急救6尼龙软管50米通风供氧物资设备部7工字钢10根抢修8原木(3-5米长)20根抢修9应急灯、手电30抢修10水管100米供水11铁锨30把抢修12镐30把抢修13雨鞋30双抢修14安全帽30顶抢修15警戒线彩带50卷警示16扬声器2部指挥-8-17报警器1套预警18电焊机2台抢修隧道作业队19气割设备2套抢修20管钳3把抢修21喷射混凝土设备1套抢修22注浆机2台抢修23挖机1台抢修24装载机1台抢修七、培训和演练项目部安全环保部负责组织“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和演练。各部门按其职责分工,协调配合演练工作。演练结束后由组长组织对“应急预案”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必要时对“应急预案”进行调整或更新。演练、评价和更新的记录应予以保存。
本文标题:隧道防塌方应急预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051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