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高一生物必修2知识点整理
高一生物必修2知识点整理2关键词:知识点整理第三章第一节1.染色体是由________和蛋白质组成的,其中DNA是一切生命现象的体现者。在有丝分裂、受精作用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连续性。2.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3.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试验:(1)实验目的:证明什么事遗传物质。(2)实验材料:S型细菌、R型细菌。菌落菌体毒性S型细菌表面光滑有荚膜有R型细菌表面粗糙无荚膜无(3)过程:①R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②S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③杀死后的S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④无毒性的R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⑤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R型活细菌中培养,发现只有加入DNA,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4)结果分析:①→④过程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⑤过程证明:转化因子是________。结论:________是遗传物质。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实验目的: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2)实验材料:噬菌体。(3)过程:①T2噬菌体的蛋白质被35S标记,侵染细菌。②T2噬菌体内部的DNA被32P标记,侵染细菌。(4)结果分析:测试结果表明:侵染过程中,只有DNA进入细菌,而35S未进入,说明只有亲代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胞。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5.R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1)提取烟草花叶病毒的蛋白质不能使烟草感染病毒。(2)提取烟草花叶病毒的________能使烟草感染病毒。6.结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________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极少数的病毒的遗传物质不是DNA,而是RNA。第三章第二节1.DNA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每个分子都是由成千上百个4种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的长链。2.结构特点:①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②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③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碱基对的形式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一定要和T配对(氢键有2个),G一定和C配对(氢键有3个)。3.双链DNA中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C)的量。第三章第三节1.DNA的复制概念:是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2.时间:DNA分子复制是在细胞有丝分裂的________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________,是随着染色体的复制来完成的。3.场所:________。4.过程:(1)解旋:DNA首先利用线粒体提供的________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2)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________,以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遵循________________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3)形成子代DNA:每一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模板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形成2个与亲代DNA完全相同的子代DNA。5.特点:(1)DNA复制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2)由于新合成的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DNA的一条链,因此,这种复制叫________________。6.条件:DNA分子复制需要的模板是DNA母链,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需要能量ATP和有关的酶。7.准确复制的原因:(1)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提供精确的模板。(2)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准确无误。8.功能:传递遗传信息。DNA分子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穿给子代,从而保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第三章第四节1.一条染色体上有1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________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现线形排列。每一个基因都是特定的DNA片段,有着特定的遗传效应,这说明DNA中蕴涵了大量的遗传信息。2.概念:DNA分子上分布着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________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单位。3.结构:基因的________________排列顺序,即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4.DNA能够储存足够量的遗传信息,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第四章第一节1.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合成的RNA有三种:信使RNA(________),转运RNA(________),核糖体RNA(________)。2.RNA与DNA的不同点是:五碳糖是核糖而不是脱氧核糖,碱基组成中有碱基U(尿嘧啶)而没有T(________);从结构上看,RNA一般是单链,而且比DNA短。3.翻译是指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________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4.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称为1个密码子。5.蛋白质合成的“工厂”是________,搬运工是转运RNA(tRNA)。每种tRNA只能转运并识别1种氨基酸,其一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另一端有3个碱基,称为反密码子。第四章第二节1.1957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________,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________,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传递到________,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RNA或DNA。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是中心法则的补充。2.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3.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4.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精细的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第四章第三节1.克里克的实验证明:遗传密码中________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遗传密码从一个固定的起点开始,以非重叠的方式阅读,编码之间没有分隔符。2.尼伦伯格和马太采用蛋白质体外合成技术,在试管中只加入苯丙氨酸,在加入除去了DNA和mRNA的细胞提取液及人工合成的RNA,结果在试管中出现了多聚苯丙氨酸的肽链。第五章第一节1.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________________,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基因突变。2.基因突变有如下特点:在生物界普遍存在,随机发出的、不定向的,频率很低。3.基因突变的意义在于:它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4.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形状的基因的________。第五章第二节1.染色体变异包括结构变异和________变异。2.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3.染色体数目变异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_____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5.人工诱导多倍体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其作用机理是能抑制_______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染色体完成了复制但不能减半,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6.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在生产上常用于培育纯种。第五章第三节1.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大类。2.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可能由显性致病基因引起,也可能由隐性致病基因引起。3.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受2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主要包括一些先天性发育异常和一些常见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4.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由染色体异常引起,如21三体综合征,又叫先天性愚型,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是由于减数分裂时21号染色体不能正常分离而形成。5.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于1990年,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遗传的基本规律(1)基因的分离定律①豌豆做材料的优点:(1)豌豆能够严格进行自花授粉,而且是闭花授粉,自然条件下能保持纯种。(2)品种之间具有易区分的性状。②人工杂交试验过程:去雄(留下雌蕊)→套袋(防干扰)→人工传粉③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代表现为一种表现型,F1代自交,F2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①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后,产生的F1自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四种表现型中各有一种纯合子,分别在子二代占1/16,共占4/16;双显性个体比例占9/16;双隐性个体比例占1/16;单杂合子占2/16×4=8/16;双杂合子占4/16;亲本类型比例各占9/16、1/16;重组类型比例各占3/16、3/16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③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优良性状分别在不同的品种中,先进行杂交,从中选择出符合需要的,再进行连续自交即可获得纯合的优良品种。记忆点:1.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3.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范围内,有n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最多可能有2n种。二、细胞增殖(1)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2)有丝分裂:分裂间期的最大特点: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分裂期染色体的主要变化为:前期出现;中期清晰、排列;后期分裂;末期消失。特别注意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差异:a.前期纺锤体形成方式不同;b.末期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3)减数分裂:对象:有性生殖的生物时期:原始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的生殖细胞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变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之间常出现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染色体散乱地分布于细胞中,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单体分离。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形的鉴别:(以二倍体生物为例)1.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2.有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排列于赤道板或相互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3.同源染色体没
本文标题:高一生物必修2知识点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052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