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车内环境污染的监测与防治
车内环境污染的监测与防治•主讲李延虎车内环境污染的监测与防治•一车内环境污染问题的提出及其危害•二车内环境污染的标准与监测•三车内环境污染问题的控制与治理车内环境污染问题的提出及其来源•1车内环境污染问题的提出•2车内环境污染问题的来源车内环境污染的标准与监测•1国外有关车内环境的检测标准•2我国有关车内环境的检测标准车内环境污染问题的控制与治理•1预防车内污染应注意的问题•2车内环境污染的治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进入家庭的步伐日益加快。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06年底,全国私人轿车保有量达到1149万辆,比上年的860.67万辆增长33.5%。•提及汽车造成的环境污染,人们联想到的往往是汽车尾气造成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专家指出,汽车内部空间环境污染对驾乘者健康造成的危害更值得关注。•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空气监测中心近期对200辆汽车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若参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有近九成的汽车都存在车内空气甲醛或苯含量超标问题,而且大部分车辆甲醛超标都在五六倍以上,其中新车车内的空气质量最差。国外一项研究测试发现,新车出厂后,车内有害气体浓度很高,挥发时间可持续6个月以上,从而使在此间开车的驾驶员身体不适,甚至酿成车祸。近年来因为汽车内的污染问题而引发的事故和纠纷很多,而这其实才是这个问题的冰山一角。•案例一•2003年,大连程某从保税区购买一辆新车,在高速公路上行使两个多小时后偏离方向,驶入其他车道,与同方向行使的一辆丰田车相撞,发生了严重的交通事故。后经调查发现,“肇事元凶”竟是新车内高浓度的有害气体。案例二•沈阳的张女士花了近20万元买了一辆新轿车,可新鲜劲儿没过几天她就出现开车时常常头昏脑胀、注意力不集中甚至爱流眼泪的状况工程的朋友建议她把车拿去做个车内空气质量检测,张女士车内的甲醛含量高达1.4%,同国家规定的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标准相比,高出了10多倍,此时距离张女士买车的时间已经有好几个月了。案例三•2002年8月,北京的李先生买了一辆长安奥拓,李先生之妻朱女士驾驶该车上下班。2002年8月至10月,朱女士先后出现浑身无力、牙龈出血、皮肤散布出血点等症状。2002年10月11日,朱女士因“再生障碍性贫血”入住北京人民医院。2003年3月25日,朱女士因骨髓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医治无效死亡。•李先生查资料后发现,苯中毒可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于是将汽车送交有关部门检测,结果显示车内空气苯含量严重超标,故将生产厂商告上法庭要求经济赔偿。法院以原告证据不足为由,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国内首起车内污染超标“致死”案以消费者败诉告终。案例四•2004年3月,上海朱先生买了一辆上海本地产的轿车,车买回家后,家里人发觉车内有浓烈的异味,开车时眼睛有刺痛、流泪的症状出现,时间稍长就会轻度眩晕。朱家的小孙子经常乘坐该车或在车内玩耍,3月下旬,小孙子颈部淋巴结呈现莫名肿大,后经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检查,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由于怀疑是新车作怪,朱先生将车送到上海室内装饰质量监督检验站检测,监督检验站出具的检验报告显示:车内空气含甲醛量超标1.5倍,总挥发性有机物超标6倍。朱先生于是将厂商告上法庭,经过两次开庭审理,法院当庭做出判决,对原告诉讼请求不予支持。案例五•消费者卢先生2002年3月从北京某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购买了一辆美国产道奇公羊5-2L汽车,双方订立了购车合同。同年8月份,卢先生驾车时发觉气味刺鼻难忍,头顶也开始小片脱发。经过检测,卢先生车内空气的甲醛含量超出了正常值26倍多。卢先生同对方协商无效后,将该汽贸公司告到法院。北京朝阳区人民法院经过审理,依法判决被告汽车经销商返还卢先生购车价款、车辆购置费、养路损失费、保险损失费共计751456元整。这也是国内首例车内环境污染案件。•车内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汽车零部件和车内装饰材料中所含有害物质的释放,包括汽车使用的塑料和橡胶部件、织物、油漆涂料、保温材料、粘合剂等材料中含有的有机溶剂、助剂、添加剂等挥发性成分,在汽车使用过程中释放到车内环境,造成车内空气污染。•主要包括苯、甲苯、甲醛、碳氢化合物、卤代烃等,车内材料释放的物质还是车内难闻异味的主要来源。•••2)汽车尾气排放:主要有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即使关上车窗和换气系统,人们仍会受到汽车尾气的侵害。•3)是车用空调蒸发器若长时间不进行清洗护理,就会在其内部附着大量污垢,所产生的胺、烟碱、细菌等有害物质弥漫在车内狭小的空间里,导致车内空气质量差甚至缺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发现汽车内50%以上的霉菌、70%以上的螨虫来自于空调过滤系统。••4)是人体自身的污染,车内空间较小,更容易造成污染。•5)是乘客的交叉污染,专家在车厢内的拉手、背扶手、车窗等部位,均检出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的唾液、汗液等。•国外有关车内环境的检测标准从20世纪80-90年代开始,欧洲不少国家就已经注意到了车内空气污染的问题。如•1德国•2俄罗斯•3美国在1999年制定并实施了P51206-98号«车辆车内的评价标准及方法»。•国外有关车内环境的检测标准从20世纪80-90年代开始,欧洲不少国家就已经注意到了车内空气污染的问题。如•1德国•2俄罗斯•3美国德国环保机构与汽车制造公司协调制定了汽车车内环境标准。•国外有关车内环境的检测标准从20世纪80-90年代开始,欧洲不少国家就已经注意到了车内空气污染的问题。如•1德国•2俄罗斯•3美国•政府从维护整个社会和公众的利益出发,对汽车产品的设计和正在专门立法,授权汽车安全、环保和节能的主管部门制定汽车技术法规,并按照汽车技术法规对汽车产品实施自我认证管理制度,实现政府对汽车产品在安全、环保、节能方面的有效控制。我国有关车内环境的检测标准目前,针对车内空气质量检测,我国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其后果是:1、一些汽车生产企业或装饰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使用了一些质量不高甚至是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劣质材料。2、不少轿车生产厂家不把车内空气污染问题列入产品出厂时的检测范围,致使不少产品是带着污染出厂的。。3、在出现相关的纠纷是,职能部门和司法机关要处罚却无法可依。汽车制造在车内环境污染严重超标问题的背后,是相关政府部门的不作为和厂家的优势地位及消费者劣势地位的综合反映国家环保总局在2004年7月启动了«车内空气污染物浓度限值及测量方法»的制定工作,但标准迟迟没有出台。在社会各方的呼吁下,我国«汽车环境质量标准»将在不久出台,汽车生产厂家和消费者对汽车车内空气质量的检测、监督将有法可依。并将极大的促进汽车生产企业采用环保材料、研制清除车内污染的先进技术。•预防车内环境污染应注意的问题•1消费者在购买新车时,最好进行车内回家质量检测。在车内环境控制标准还没有出台之前,可参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进行检测。•2消费者一定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要随意对车内进行装饰,不要为了得到经销商提出的送装饰的优惠,就把劣质内饰等污染源引进车内。即使要进行车内装饰,也应特别注意不要使用阻燃剂、粘合剂和防腐剂等。••3购买新车后,尽可能做到车内外空气交换,以便尽早让车内有害气体挥发释放干净。特别注意不要用车载香水或空气清新剂掩盖车内气味。•4进入汽车后,应打开车窗或开启外循环通风设施,让新鲜空气进入,不要在封闭车窗、车门状况下长时间行车,更不要在封闭的车内睡眠或长时间休息。•5司机在行车时不仅要注意正常的养护,也要注意空调蒸发器和通风管的清洁护理。•6如果异味非常严重,可以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降解,如负离子或臭氧消毒、光触媒消毒、活性炭吸附等。•车内环境污染的治理•1汽车生产厂家应从源头上杜绝污染2车内空气消毒净化•••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几种车内杀毒方法,从原理上大多还是物理杀毒、化学杀毒、离子杀毒、臭氧杀毒等,从发展趋势看,由于对环保的越发重视,汽车室内杀毒方法将更多地注重采用物理和离子杀毒的原理,化学杀毒方式则由于对汽车部件的损害和容易产生新的有害气体而日渐式微。•1臭氧消毒•2离子杀毒•3光触媒消毒•4高温蒸汽消毒•5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是属于用车内的空调循环系统进行消毒的方式,使用专用的消毒液进入循环系统,可将车内的异味除去,有一定的消毒除菌作用,特别是针对胺、烟碱细菌等。臭氧消毒效果是立竿见影,不会对汽车造成“二次污染”,对人体无害。臭氧消毒价格也比较便宜,但维持时间不长。•1臭氧消毒•2离子杀毒•3光触媒消毒•4高温蒸汽消毒•5紫外线消毒离子杀毒的方法主要通过购买车载氧吧释放离子达到车内空气清新的目的,实际上只能是一种空气清新和净化方式。优点是使用简单,缺点是空气净化过程缓慢消毒不彻底.•1臭氧消毒•2离子杀毒•3光触媒消毒•4高温蒸汽消毒•5紫外线消毒光触媒是新近兴起的一种新杀毒方法,它是用专业的喷枪将光触媒涂膜均匀的喷在车内,当阳光或光线与光触媒涂膜接触的时候以光的能量来作为化学反应来源,将车内的有害物质迅速地分解为稳定无害的物质,以达到净化空气的功用。光触媒作为全球领先的消毒方式,消毒一次维持的时间长、效果好,不过价格会较高。•1臭氧消毒•2离子杀毒•3光触媒消毒•4高温蒸汽消毒•5紫外线消毒•此种消毒法类似于蒸汽机的原理,俗称“汽车桑拿”。是利用蒸汽的高温对车内饰进行消毒,不过这种方法并不建议车主经常使用,因为会对电器仪表以及塑料件的老化有一定的影响。消毒后的效果也只能维持一星期左右。•1臭氧消毒•2离子杀毒•3光触媒消毒•4高温蒸汽消毒•5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是利用紫外线专用灯对车内饰进行照射,但一次照射时间不能过长,同时对仪表盘、真皮等部位有一定促进老化的作用。如配合内饰清洁一起进行,效果会很明显。保持时间在一星期左右
本文标题:车内环境污染的监测与防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098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