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邵式平的公仆情怀同志是赣东北根据地的重要创始人,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江西省省长16年,直至逝世。今年是邵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我们编发这篇文章,与读者们一同怀念他。——编者“要让死者有所安、老者有所养、幼者有所教,这是我的理想”新中国成立之初,江西大地上满目疮痍,民生凋敝,百废待兴。一次,邵式平考察路过弋阳横峰交界的朱家坎村,被群众认出,“你不是‘阎王’同志吗?”群众立刻围拢过来,号啕大哭:“见到你,我死也安心了。”这情景,令邵式平久久难以平静。回南昌后他立即致信李富春,叙述当时情景,动情地说:“就这样一句话,我感觉到群众是把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我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能有什么更多的话呢!”“如何使这样的群众更快地医好过去的创伤,如何更快地使他们享受一些胜利的幸福呢?要使死者有所安,老者有所养,幼者有所教,这就是我当时的理想。”邵式平言信行果。为了在战争废墟上建设人民的新江西,尽快使死者有所安,老者有所养,幼者有所教,邵式平在党中央和省委的领导下,亲率慰问团,深入老区慰问,访贫问苦,抚恤救助。在南昌建立革命烈士纪念堂,在全省各地建立革命烈士纪念碑(塔);在全省各地兴办敬老院,邵式平还特别指示在敬老院前面要加上“光荣”二字;在迅速恢复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同时,在南昌和老区创办了革命烈士子弟学校、工农速成中学、“八一”革命干部大学,积极寻找招收烈士子女入学,以后又创办了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为广大工农及其子女入学开辟广阔道路。为了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邵式平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积极防治血吸虫等职业病、地方病;建设老区,妥善处理山林纠纷等历史遗留问题,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上世纪50年代,江西的民政、老建、血防等多项工作受到中央表扬。1959年,毛泽东在庐山会议上曾风趣地对邵式平说:“有人叫你邵大哥,有人叫你邵阎王,你到底是大哥还是阎王?我看,你对人民群众是大哥,对敌人是阎王。”毛泽东目光如炬,风趣幽默。邵式平主持省政府工作,十分注重密切人民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他在省政府秘书工作会议上说:人民政府任何时候都不要脱离人民。政府不要吓唬老百姓,老百姓也不要怕政府。过去的政府对地主阶级是大开衙门欢迎的,但对广大工农群众则横行霸道。革命胜利后,政府是人民群众的,工农是我们自己的阶级,但我们在接待工农群众时,有的机关连门都不让进,就是进去了,也找不到人;就是找到了人也不好好听取他们的意见,而是给他们打官腔,不解决问题。这是不对的,应予以纠正。他规定,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定期接待来访群众,倾听他们的呼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他指出:“重不重视人民来信问题,不仅是个民主作风问题,而且是个阶级立场问题。”邵式平主政期间,每周三下午为省长接待群众来访时间,雷打不动。江西宾馆刚落成,他就安排省人大代表入住,会务上反映有些工农代表把卫生间弄脏了,地毯上有烟灰、烟头等,邵式平听了哈哈大笑说:“第一回不适应,第二次就会适应嘛!”邵式平对官僚主义、傲视和欺压人民群众的行为深恶痛绝。新中国成立之初,他常早起到街头巷尾察访,发现有些地方群众排队上厕所,便心有不安。他把省卫生厅长叫到办公室问:你知道南昌市有多少公共厕所?每个厕所有多少坑位?厅长答不出。他说:你今天就去数,三天后报告我。一次到赣南考察,他看到糖厂门口蔗农车拉人挑,排队等收购,立即责成行署领导现场办公,直到解决才罢休。邵式平热爱群众,相信群众,乐于接触群众,把百姓的忧乐时刻记在心头,类似这样的批评官老爷作风,为民解难、排忧、请命的故事,几乎各地都有流传,至今为群众所乐道。“搞社会主义建设,是共产党夺取政权后的中心工作,我们要有魄力”南昌一解放,邵式平就带着省政府一班人,走街串巷,规划城区建设,亲自担任南昌市城市建设委员会主任,主持制定并组织实施建设规划纲要。八一大道、人民公园、江西宾馆、省政府办公楼、八一起义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堂等,都是在邵式平倡议或主持下建成的。建江西宾馆时,邵式平强调说:“我们办事情,要办一件像一件,搞建设要50年不落后!”修八一大道时,他说:“搞社会主义建设,是共产党夺取政权后的中心工作,我们要有魄力。1951年,中央高瞻远瞩,决定发展我国航空工业,并在江西修建飞机厂。邵式平抓住机遇,亲自出任320厂筹建委员会主任,同时创办厂技工学校,厂校并举,他兼任技校校长。经过3年的努力,我国自行研制的雅克-18型飞机,从南昌飞上蓝天,毛泽东发来嘉勉信。江西是农业省,发展工业支援农业,是邵式平抓工业建设的重要战略思想。1958年,创办江西拖拉机厂,研制“八一”牌拖拉机,邵式平亲自主持拖拉机试制小组会议,协调各方,调度进程,获得成功。邵式平是学地质的,重视地矿勘探工作,使江西成为全国较早开展资源勘探,发现矿产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工程156项,江西争取到2项。同时,还新建、扩建地方项目169项,为开展大规模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邵式平深谋远虑,在总结“一五”经验的基础上,积极谋划“二五”计划。他在八大二次会议上发言,提出“把江西建成一个强大的国家工业基地”的设想,八大二次会议结束后,他又到西华厅当面向周总理汇报,得到周总理的高度评价。邵式平还主动与冶金、交通、煤炭、铁道、化工、石油、水电等十几个部委沟通,争取支持,千方百计为江西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国家支持。邵式平一贯强调把教育科技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优先发展。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多有建树。他受聘为江西师范学院兼职教授,讲授社会主义教育学。他继承党在根据地办教育的传统,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在办好江西大学、江西工学院等全日制普通高校的同时,创办半工半读、勤工俭学的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和工业劳动大学,打开人才通向农村、通向企业、通向基层的道路。他兼任省科委主任、中国科学院江西分院院长,在高度重视、充分发挥杨惟义、陆孝彭等专业科技人员作用的同时,倡议并批准省科学院聘请79名著名劳动模范、生产能手为特约研究员。他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修养,擅长诗词书法,他倡导的谷雨诗会延续至今。“共产党打天下,就是为了让群众吃粥吗”新中国成立前,邵式平同志的家乡弋阳县邵家坂经常与地处下游的乐平县秧坂和上游的刘家、徐家门等邻村发生水利纠纷,甚至酿成大规模械斗和流血事件。有趣的是,新中国成立后,邵家坂出了邵省长,秧坂也出了马省长(安徽省马长炎副省长),邵、马两姓明争暗斗,纠纷不断。新中国成立不久,邵式平当机立断,指示省民政、水利部门在邵家坂与秧坂接合部修建电灌站,优先解决秧坂的农田灌溉问题。接着,又在徐家门修建小型拦河坝,解决邵家坂的用水问题。起初,水位较高,徐家门反映少量农田被淹,邵式平闻讯便立即召见弋阳县长邵长河,说:“省长姓邵,县长也姓邵,你赶快采取措施,降低水位,不要淹了徐家门的田,不然人家要说姓邵的欺侮人!”邵长河照办了,群众称颂。“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邵式平妥善处理历史遗留下来的水利纠纷,周边群众从此水旱无扰,也受到深刻教育。三年困难时期,“共产风”、“浮夸风”、“强迫命令风”盛行。邵式平是党内较早认识并自觉抵制“左”倾错误的高级干部之一。那几年,江西饿死的人比较少,接纳了几十万外省流入的饥民,还调粮支援国家,是与省委有邵式平和杨尚奎、方志纯等头脑清醒的领导人分不开的。1959年春节,正是公共食堂方兴未艾之时,邵式平在省直干部会上就明确地说:“食堂不倒,粮食问题解决不了!”“没有公共食堂,不等于没有社会主义。”他提出“一堂多灶”,即名义上一个生产队办一个食堂,但各家各户还可以起火,得到省委的肯定。1959年3月初,毛泽东在第二次郑州会议上重申,价值法则是社会主义时期不能违反的经济法则。邵式平心领神会,回省后立即向省委汇报,召开省、市、县、公社、大队、生产队六级干部大会,大张旗鼓传达贯彻会议精神。他亲自带队到南昌县蒋巷公社蹲点,雷厉风行而又稳妥地纠正“三风”。他诙谐地对蒋巷干部说,我们再也不能做“强盗”了,过去我是“强盗头子”,现在“强盗”要收心了。这年夏天,邵式平在庐山会议期间以个人名义就公共食堂问题上书中央。当时有人劝他谨慎一点,他坦然一笑,说:“怕什么,无非是打几下屁股嘛!无数革命烈士砍头都不怕,我们还怕打几下屁股?”在蒋巷,当有的干部说公共食堂也有优点,比如“节省劳动力”、“大锅粥好吃”时,邵式平生气了,他说:“群众吃食堂是为了吃粥吗?共产党打天下,就是为了让群众吃粥吗?”那几年,邵式平无论走到哪里,碰到地方领导开口第一句话就是:“父母官,老百姓有饭吃啵?”对个别地方放粮食高产“卫星”,邵式平十分反感。他多次对弋阳等地基层领导同志说:“你们不要图几秒钟的快活(指虚报产量),害得老百姓没有饭吃,坛坛罐罐都搞空了!”又说:“有些人就喜欢听表扬,掌声一响,尾巴就翘起来,连自己姓什么都忘记了!”他对大炼钢铁也持不同意见,忧心忡忡地说:“任何社会都是吃饭第一嘛!农民不种田,稻子烂在农田里不收,哪会有饭吃?”“砸锅,砍树,这么多劳力去炼铁,划得来划不来?树砍光了怎么办?”那几年,邵式平没有睡过安稳觉,经常处在一种深度忧虑之中,健康状况也明显差了。“一个共产党员在建设中,享受自己劳动价值以外的丝毫东西,就是最大的耻辱”1952年3月,干部供给制开始改为补贴制,邵式平每月100元,他自己零用10元,给女儿邵佳玲20元,其余70元缴了党费。4月,他撰写《从军事共产主义生活到社会主义生活的过渡》的文章,从理论上阐述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他指出:“一个共产党员在建设中,享受自己劳动价值以外的丝毫东西,就是最大的耻辱。”“我相信社会主义的按劳取值,我也相信共产主义的各取所需,如果不尽所能,就当无值可取与无需可取。资本主义私有财产的可恶,是要我们作长期斗争才能根除的。为此特记之,以供自己日后的参考。”邵式平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言行一致,身居高位,一尘不染,始终保持着普通劳动者的本色,从不搞特殊化。他的一双皮鞋,穿了三年,破旧得很,工作人员多次要他买一双,他坚持不买。夫人胡德兰实在看不下去,提出要买,工作人员偷偷量了尺寸,给他买了一双,事后还挨了他的批评。他接待外宾或贵宾,客人送他的物品都统统交了公。有些战友、老同志来看他,他多在家里做几个简单的“老表菜”,不到宾馆或招待所用公款吃喝。他的稿费也送给了省政府办公厅俱乐部使用。邵式平对家人要求很严格。弋阳县是赣东北根据地核心区域,全县有名有姓的烈士9000多人,其中邵家坂就有300多人。邵式平一家在他的直接影响下,全家投身革命,15位亲人牺牲,7人被敌人抓去卖了,下落不明。新中国成立后,贵为一省之长、权重一方的邵式平,从不因此向党伸手,或以自己手中的权力为亲人谋职、谋权、谋利,经他的手安排过不少烈士亲属就学、就业、参军、参干,但他的妻子胡德兰,这位1925年入党、赣东北第一位女红军、闽赣省第一任妇女部长,在邵式平在世时也才是个副厅级干部,新中国成立后回到身边的长女邵佳玲仅仅是副科级。亲侄子邵必亮是烈士后代,在革命烈士子弟学校毕业后,邵式平动员他回家种田,直至终老田园。
本文标题:邵式平的公仆情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111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