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轴对称》说课稿一、背景分析1.1学习任务分析《轴对称》是在学生学习了平移变换后,对生活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图形变换的研究。前面在《全等三角形》这一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全等变换”,其中包含了“平移变换”、“翻折变换”、“旋转变换”;“轴对称”其实是一种“翻折变换”,所以这节课的内容可以看作是前面学习的延续。同时,这一节的内容也为下阶段进一步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学习它的判定方法作铺垫。因此我将掌握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1.2学生情况分析从心理特点来看,八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直观事物的感知能力强,想像力丰富,正逐步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在知识储备上,他们在小学时对轴对称图形就有了一定的认识,又刚学习了平移变换和三角形全等,已经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图案设计能力,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同时,由于我目前所教的这两个班级是我从七年级开始带起的,他们已经养成比较好的学习习惯,对我的一些教学理念也比较熟悉,所以我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一些思维延伸。但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仍需要我们老师进一步培养。因此,我将本节课的难点定为: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二、教学目标设计根据上述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感知、折叠等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能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通过实践操作,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2、过程与方法:经过剪纸、折叠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动手实践中学会与人合作、彼此交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获得动手的乐趣和成就感,欣赏并体会对称美,感受轴对称的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三、教学媒体设计教学媒体的最佳作用点和作用时机是密不可分的。我通过视频《千手观音》和猜图形游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了让学生感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选择了让学生用剪刀剪下图形并折叠的动手实验的方法。为突破难点,采用了多媒体演示将一个轴对称图形分割成两个图形,让学生很顺利地理解了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从而达到教学媒体与教学目标、内容及过程的有效整合。2四、课堂结构设计本课主要以小组合作模式下的问题教学法和引导探究法为主进行教学。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辅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真正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得、练有所获,从学会转变为会学。课堂结构设计如下:五、教学过程设计(一)“玩”对称,激趣引入1、贴眼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好的开始将会在人的大脑皮层建立优势的兴奋中心,从而激发人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本节课的引入上,我先通过一个游戏,贴眼睛,学生感受轴对称的美,同时提出问题:在数学中,这种对称,叫做什么呢?从而引出课题:轴对称。[在这里从贴进学生生活的认知导入,不仅自然引出课题,更主要是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美的潜能。]2、猜测图形观察课件中的漂亮图形,猜一猜,整个图形是什么?(学生们将踊跃发言,顺利猜出前几个图形,)。教师顺势提问:为什么前面几个图形能很快猜出,而最后一个很难猜呢?引出学生回答出对称二字。并进一步提出问题:要判断一个图形两边是否一样,你有什么好办法呢?(学生可能会回答:对折后看是不是重合。)[由于学生在小学时已经学习过轴对称,对前几个图形“对称”的特性非常熟悉,让学生利用“玩”对称,激趣引入“识”对称,感悟特征“分”对称,提升认识“做”对称,拓展延伸“赏”对称,畅谈收获3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进行判断,初步感知轴对称。同时,通过游戏活动营造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诱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新知的热情。]===========================================================(二)“识”对称,感悟特征1、剪一剪(课前教师给每个学生发几张正方形纸片)问题:一张正方形纸片,如何剪出下面的图案?(有的学生可能会在正方形纸片上画出图形后沿着边缘剪下图形,也有的学生可能对折后再画图剪下。)2、议一议(哪种方法剪下的图形更美?)[通过两种不同剪法的比较,让学生再次感受轴对称的美,感悟轴对称的特征:“图形的两边是一样的。”]3、折一折通过刚才的操作大家发现了什么?如果我们把剪好的图形沿着某条直线折叠,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让学生将自己剪下的图形对折一下,再把图形展开。)学生可能会说对折后两边是完全重合的;也可能会说折痕两边一模一样;还可能会说对折后再展开,中间有一条线,这条线两边的形状是一样的。师:像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4、说一说(1)请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集体完善“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4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概念)(2)认识对称轴。(教师指着折痕,引导学生说出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并强调对称轴是一条直线。)(板书: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一般用虚线画。)5、练习:判断下面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的形成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之一,所以这里突出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通过让学生自主剪、议、折、想,层层推进,使学生经历了初步体验——深入探究——发现归纳这一知识形成的过程,帮助学生把握概念的本质特征并及时进行反馈。](三)“分”对称提升认识。1、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剪开,并均匀地向两边分离,一个图形变成了两个,这两个图形也给人一种对称的美感,生活中有许多相似的图形,我们应该如何表述它们的关系呢?这时,有同学会说,这也是对称的,也应该叫做轴对称图形。但也有许多学生会迟疑不决,处在两难境地,课堂上议论纷纷,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中说的是一个图形,而现在是两个图形,我便顺势引导得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概念。(板书:把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2、学生利用前面剪出的图形与屏幕上的图形类比讨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及性质,从而深刻理解相似知识的相似之处。3、学生分组讨论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两个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如下: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区别一个图形两个图形联系1、沿着某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旁的部分都能互相重合;52、都有对称轴(至少一条)3、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如果把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看成一个图形,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4、下列给出的每幅图形中的两个图案是轴对称吗?如果是,试着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并找出一对对称点。5、如图所示,请观察并指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图形成轴对称.[通过分割轴对称图形,顺利地引出了两个图形轴对称的情形,进而得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同时也对学生自主归纳出两者的区别与联系作了铺垫,有效地突破了难点。](四)“做”对称,拓展延伸思考1:如图,把一个正方形纸片按以下方向对折后,沿虚线剪下,再展开,则所得的图形大致是()从下往上折从左往右折沿虚线剪下(A)(B)(C)(D)这道题目有些抽象,所以我让学生先观察,再猜想一下答案,最后再利用手中的剪刀和正方形纸片,按照题目中的要求折叠、裁剪,最后展开。6学生很容易得到答案是B。这时我提问:为什么是这样的图形?这里面有什么数学奥妙?我用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设问1:纸张对折的作用是什么?——作“轴对称”!设问2:对称轴在哪里?——折痕所在的直线!设问3:怎样用轴对称得到所求图形?——用“逆向思维”!设问4:把四个选项的图形按题目的折叠顺序做轴对称,最后得到的图形是什么样的?思考2:如果换个位置裁剪,展开后图形又是怎样的呢?从下往上折从左往右折沿虚线剪下思考3:如果换个折叠方法,展开后图形又是怎样的呢?从上往下折从右往左折沿虚线剪下[利用轴对称构建几何图形,通过让学生观察-猜想-试验-思考-归纳,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对课堂内容进行延伸,不仅加强本节课的趣味性,也让学生体验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奇妙应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动眼-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五)“赏”对称,畅谈收获1、欣赏图片。(1)中国最具魅力的国粹之一——京剧脸谱(2)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剪纸艺术(3)国家的标志——国旗(4)自然风景——大自然的杰作2、畅谈收获。(1)本节课你学到了了哪些知识,(2)你体会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7[通过展示京剧脸谱和我国民间传统的剪纸艺术,说明我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美。]3、作业布置(1)必做题:习题12.1第1、2、6题(2)选做题:动脑筋想一想,再亲手做一做,一张正方形纸片,如何只剪一刀,就得到一个十字形?[弹性作业体现同起点不同终点的思想,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真正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附:板书设计:[板书的设计力求简洁明了,使学生对本节重点一目了然。]六、教学评价设计基于本节课的课型,我主要是通过铺设多种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评价时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又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1、关注学生在课堂上表情态度的变化,关注学生对我所提的问题及其它学生的回答所作出的反应;2、关注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及课堂反馈过程中的情况,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得开心、好玩,同时,在课后又觉得学有所获。14.1轴对称1、轴对称图形:2、两个图形成轴对称:3、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区别与联系
本文标题:轴对称说课稿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12394 .html